第1069章 皇帝出行
大唐:天上掉下個銅板都得姓李 作者:錢富貴er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現在百騎司的人將這份資料送來,而且已經明確了中原與倭國之間來往的路線,這就說明,百騎司的人要開始行動了。
他們會沿著這條路線出海,前往倭國,並且在倭國安頓下來。
甚至沿途會留在新羅,百濟,高句麗這些國家,安靜的潛伏在那裏,等候將來為大唐做事的時機。
在看清楚高句麗對大唐周圍的威脅之後,李世民就不會坐視不管了,即便是短時間內不會征伐高句麗,也會留心那裏,在那裏布置百騎司的人。
至於倭國,金銀銅礦,李世民更是誌在必得。
路遠一點也無妨,隻要能運送到大唐本土,怎麽著都是賺的。
但凡是金屬礦,大唐全都要!
李二鳳越來越能體會到百騎司的好處了,用起來也是越來越順手了。
李複臉上露出一抹微笑。
這不挺好的嘛,等到將來真要打的時候,也不至於兩眼一抹黑。
知彼知己才能百戰不殆。
百騎司除去送材料之外,還帶來了李世民的信。
說明了過兩天和太上皇還有皇後,以及孩子們要來莊子上的事情。
畢竟是喬遷宴,李複的這宅子蓋了也挺長時間,搬家也是件正經事,值得慶祝。
更何況,正好趁著這會兒天氣好,出來走走透透氣。
李複看到這些的時候,無奈一笑。
喬遷宴是喬遷宴,你想出來走走,透透氣,又是另外一回事吧。
皇帝從宮中出來,但凡要是做點什麽私事,比如說為了尋開心而打獵,那擋在李世民麵前的就不是一個孫伏伽了。
自從孫伏伽勸諫李世民閑著沒事兒不要出城打獵而得到賞賜之後,禦史台的那幫人,就天天盯著呢。
還有這種好事兒?
那皇帝陛下的行動,可就不能因為一時興起,而隨便帶幾個人就出宮了。
不然臣等可要勸諫了。
你不聽,那臣可要以頭搶地了。
在李世民的縱容下,禦史台的那幫人,邪乎的很。
但是吧,李世民在動真格的時候,他們又安靜的很。
所以說,這幫人的底線,如同美少女的臉蛋一樣,富有彈性。
莊子上新宅子這邊,喬遷宴舉辦當天,蘇定方在軍營中,特意吩咐了巡邏的人,而且,今日的巡邏,密集程度比往日增加了有一倍多,用人數量也是直線上升,除卻守營的人之外,其他事情全都停下,人全都派出去巡邏莊子,確保萬無一失。
皇帝和太上皇來莊子上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莊子上的莊戶們也都知道。
雖然這次鬧的動靜有點大,但是莊戶們也覺得正常。
以前莊子上沒有這實力,現在有了,可不是得布置上嘛。
自家主君可是皇親國戚,是太上皇的親侄子,是當今陛下的堂弟,喬遷這麽大的一件喜事,兩位陛下從宮中來為主君慶賀,也說的過去。
早上莊子上的動靜不尋常,莊戶們才知道這件事。
遠處,旌旗招展,長長的隊伍一眼望不到頭。
宮中的左右千牛衛,禦刀宿衛侍從守著兩輛奢華的馬車,緩緩行進著。
這還是李淵和李世民來莊子上,陣仗最大的一次。
以往李淵來,宮中動用千牛衛,也不過百人護送。
至於李世民,他的行為就更野了,就帶著幾個護衛,帶上身邊的幾個大臣,騎著馬就來了。
也難怪乎禦史台的人擋著他,不讓他出宮。
一個皇帝,出宮就這麽幾個人,遇到事兒還要自己往前衝,這多危險啊?
你可是皇帝啊。
但凡出點差錯,朝廷怎麽辦?大唐怎麽辦?
能不能清楚一點自己肩膀上的責任?不要這麽任性?
但是這種事吧,禦史台的人有時候攔得住,有時候攔不住。
攔不住的時候,就隻能事後在李世民麵前念叨。
之前李世民帶著長孫無忌他們來莊子上,都是說走就走,讓人備馬之後,直接就來了,禦史台的人連反應都反應不過來。
等他們知道了李世民要出宮了,再去攔人。
人都已經跑出皇城了。
兩位陛下這次出來,到莊子上,那是有正兒八經的理由的,而且也是帶足了衛隊,禦史台的人也就無話可說了。
自出皇城開始,見到這等場麵,朱雀大街上,兩邊就站滿了百姓。
一些來長安城的胡人,還是頭回見到這等陣仗。
莫說是胡人了,便是長安百姓,一年到頭也看不見幾回。
今年倒是比較特殊,之前李靖將軍把突厥的大可汗抓回來的時候,陛下就是在城牆上,接受頡利可汗投降的。
大唐不興跪拜,因此,街道兩邊的百姓見到皇帝的車駕路過,也隻是低頭拱手行禮,表示對大唐皇帝陛下的尊敬。
而胡人們,則是將右手掌放在心口處,跟著躬身行禮。
本來胡人在長安城就沒有什麽地位可言,若是見到天可汗的車駕還不行禮的話,周圍的百姓能打死他們,而且官府還不帶管的。
李世民坐在馬車上,透過車窗看向外麵的百姓,偶爾揮手向百姓示意。
而李淵坐在馬車裏,看到長安城內的熱鬧繁華,以及各種胡人,心情也是大好。
大唐繁榮昌盛,這也是他樂見的,自然要高興。
大街兩側,有金吾衛站崗維持,千牛衛隊手持利刃,威風凜凜,緊密的護衛著皇帝的車駕。
馬蹄聲響徹長街,所經之處,百姓們都屏息凝神,隻是行禮,不敢言語,唯恐驚擾聖駕。
等到車駕過去之後,百姓們才開始議論,猜測皇帝今日為何出行。
有的孩童則是見到這等場麵後,跟自己的父親說,等到將來,自己也要成為威風凜凜的將軍,護衛皇帝陛下。
而身為父親,則是麵帶笑意,鼓勵著孩子好好努力,將來參軍報國。
貞觀三年冬日,大唐對突厥用兵,蕩平草原,生擒頡利可汗,對於百姓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畢竟,這口氣也不光是憋在李世民的心裏,更是憋在大唐北方所有的百姓心裏。
很久了。
這口氣出了,心裏那叫一個舒坦!
他們會沿著這條路線出海,前往倭國,並且在倭國安頓下來。
甚至沿途會留在新羅,百濟,高句麗這些國家,安靜的潛伏在那裏,等候將來為大唐做事的時機。
在看清楚高句麗對大唐周圍的威脅之後,李世民就不會坐視不管了,即便是短時間內不會征伐高句麗,也會留心那裏,在那裏布置百騎司的人。
至於倭國,金銀銅礦,李世民更是誌在必得。
路遠一點也無妨,隻要能運送到大唐本土,怎麽著都是賺的。
但凡是金屬礦,大唐全都要!
李二鳳越來越能體會到百騎司的好處了,用起來也是越來越順手了。
李複臉上露出一抹微笑。
這不挺好的嘛,等到將來真要打的時候,也不至於兩眼一抹黑。
知彼知己才能百戰不殆。
百騎司除去送材料之外,還帶來了李世民的信。
說明了過兩天和太上皇還有皇後,以及孩子們要來莊子上的事情。
畢竟是喬遷宴,李複的這宅子蓋了也挺長時間,搬家也是件正經事,值得慶祝。
更何況,正好趁著這會兒天氣好,出來走走透透氣。
李複看到這些的時候,無奈一笑。
喬遷宴是喬遷宴,你想出來走走,透透氣,又是另外一回事吧。
皇帝從宮中出來,但凡要是做點什麽私事,比如說為了尋開心而打獵,那擋在李世民麵前的就不是一個孫伏伽了。
自從孫伏伽勸諫李世民閑著沒事兒不要出城打獵而得到賞賜之後,禦史台的那幫人,就天天盯著呢。
還有這種好事兒?
那皇帝陛下的行動,可就不能因為一時興起,而隨便帶幾個人就出宮了。
不然臣等可要勸諫了。
你不聽,那臣可要以頭搶地了。
在李世民的縱容下,禦史台的那幫人,邪乎的很。
但是吧,李世民在動真格的時候,他們又安靜的很。
所以說,這幫人的底線,如同美少女的臉蛋一樣,富有彈性。
莊子上新宅子這邊,喬遷宴舉辦當天,蘇定方在軍營中,特意吩咐了巡邏的人,而且,今日的巡邏,密集程度比往日增加了有一倍多,用人數量也是直線上升,除卻守營的人之外,其他事情全都停下,人全都派出去巡邏莊子,確保萬無一失。
皇帝和太上皇來莊子上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莊子上的莊戶們也都知道。
雖然這次鬧的動靜有點大,但是莊戶們也覺得正常。
以前莊子上沒有這實力,現在有了,可不是得布置上嘛。
自家主君可是皇親國戚,是太上皇的親侄子,是當今陛下的堂弟,喬遷這麽大的一件喜事,兩位陛下從宮中來為主君慶賀,也說的過去。
早上莊子上的動靜不尋常,莊戶們才知道這件事。
遠處,旌旗招展,長長的隊伍一眼望不到頭。
宮中的左右千牛衛,禦刀宿衛侍從守著兩輛奢華的馬車,緩緩行進著。
這還是李淵和李世民來莊子上,陣仗最大的一次。
以往李淵來,宮中動用千牛衛,也不過百人護送。
至於李世民,他的行為就更野了,就帶著幾個護衛,帶上身邊的幾個大臣,騎著馬就來了。
也難怪乎禦史台的人擋著他,不讓他出宮。
一個皇帝,出宮就這麽幾個人,遇到事兒還要自己往前衝,這多危險啊?
你可是皇帝啊。
但凡出點差錯,朝廷怎麽辦?大唐怎麽辦?
能不能清楚一點自己肩膀上的責任?不要這麽任性?
但是這種事吧,禦史台的人有時候攔得住,有時候攔不住。
攔不住的時候,就隻能事後在李世民麵前念叨。
之前李世民帶著長孫無忌他們來莊子上,都是說走就走,讓人備馬之後,直接就來了,禦史台的人連反應都反應不過來。
等他們知道了李世民要出宮了,再去攔人。
人都已經跑出皇城了。
兩位陛下這次出來,到莊子上,那是有正兒八經的理由的,而且也是帶足了衛隊,禦史台的人也就無話可說了。
自出皇城開始,見到這等場麵,朱雀大街上,兩邊就站滿了百姓。
一些來長安城的胡人,還是頭回見到這等陣仗。
莫說是胡人了,便是長安百姓,一年到頭也看不見幾回。
今年倒是比較特殊,之前李靖將軍把突厥的大可汗抓回來的時候,陛下就是在城牆上,接受頡利可汗投降的。
大唐不興跪拜,因此,街道兩邊的百姓見到皇帝的車駕路過,也隻是低頭拱手行禮,表示對大唐皇帝陛下的尊敬。
而胡人們,則是將右手掌放在心口處,跟著躬身行禮。
本來胡人在長安城就沒有什麽地位可言,若是見到天可汗的車駕還不行禮的話,周圍的百姓能打死他們,而且官府還不帶管的。
李世民坐在馬車上,透過車窗看向外麵的百姓,偶爾揮手向百姓示意。
而李淵坐在馬車裏,看到長安城內的熱鬧繁華,以及各種胡人,心情也是大好。
大唐繁榮昌盛,這也是他樂見的,自然要高興。
大街兩側,有金吾衛站崗維持,千牛衛隊手持利刃,威風凜凜,緊密的護衛著皇帝的車駕。
馬蹄聲響徹長街,所經之處,百姓們都屏息凝神,隻是行禮,不敢言語,唯恐驚擾聖駕。
等到車駕過去之後,百姓們才開始議論,猜測皇帝今日為何出行。
有的孩童則是見到這等場麵後,跟自己的父親說,等到將來,自己也要成為威風凜凜的將軍,護衛皇帝陛下。
而身為父親,則是麵帶笑意,鼓勵著孩子好好努力,將來參軍報國。
貞觀三年冬日,大唐對突厥用兵,蕩平草原,生擒頡利可汗,對於百姓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畢竟,這口氣也不光是憋在李世民的心裏,更是憋在大唐北方所有的百姓心裏。
很久了。
這口氣出了,心裏那叫一個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