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方麵此時還不知道江東這邊的使者在趕來的路上,季漢的高層已經做了幾次作戰會議。


    討論的當然是北伐的事宜,當先一個難題便是補給問題。


    漢中是四川盆地的北大門,從軍事的角度來看,它的存在能阻擋外敵入侵。


    是沒錯,但同樣也是遏蜀之地,對於從蜀中向北方的出擊同樣困難重重。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的秦嶺天險不是誇張,而是寫實派。


    雖然有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經典戰例在前。


    但是如今季漢君臣卻是無法複刻,甚至連模仿都做不到。


    原本,從蜀中北出抵達隴右的有祁山道,北出抵達關中的有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和陳倉道。


    在西漢初期,祁山道和陳倉道是依托西漢水和嘉陵江全程可通航的。


    秦嶺山脈雖然難走,但全程水路暢通的這兩條路在當時其實並不艱難,屬於說走就能走的類型。


    而且西漢水和嘉陵江連接處有天池大澤,提供充足水量抬高水位並使水流平緩,對於運輸船隻來說十分友好。


    但是,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通。


    公元前186年,西漢時期武都道發生了一次規模約為6-7級的地震,地震強度高不說,餘震還持續了足有八個月。


    強烈的震動使得陝西寧強漢王山一帶的山體發生巨大滑坡。


    天池大澤被填成了山,低地變高地。


    河流水道因此被阻斷,河道就這麽被截。


    而且水位下降,根本行不了大船;水流變得湍急,小船容易翻船。


    水路不再可靠,糧道運輸難度大了十倍不止。


    矮子裏麵選將軍,對於大軍行軍來說,五條道路中,依舊是西邊的祁山道和陳倉道最佳。


    因為這兩條路稍微寬點、也較為平坦。


    而子午道最窄、最險,儻駱道次之,這兩條路可走小股部隊,但絕難走大部隊。


    而褒斜道則是中規中矩。


    因此,老劉和諸葛亮、法正、黃權等一群季漢君臣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的討論後,覺得還是得走祁山道或陳倉道。


    至於具體要走哪個,便是戰略方麵需要考慮的問題了。


    走陳倉道就是打長安,然後以長安為據點,在關中大平原上與曹魏的數萬步騎展開大軍團決戰。


    長安舊都是季漢的精神家鄉,曹魏肯定是知道這一點的,所以這裏也是他們嚴防死守的命門。


    一旦打這裏雙方必然是全力以赴的拚出勝負。


    這個戰略極其冒險,關中大平原是當年秦朝的根基,是第一大糧倉。


    盡管現在那裏人煙稀少、田地荒蕪,但那裏依舊是平原。


    大平原之爭,誰塊頭更大,誰就能鋪開更多的兵力,形成以多打少的兵力優勢。


    顯然,這方麵季漢這邊不占優勢。


    除非大軍的統帥臨陣指揮能力很強,麵對更多數量的敵軍依然能夠指揮若定、野戰而勝之,否則這就是在冒險。


    老劉吃不準,諸葛亮是堅決不同意冒險,因此這個方略被否了。


    不如采取穩妥的戰略出祁山道,先拿下雍涼占據地利,然後逐步蠶食關中。


    隴山的存在讓隴右地區對關中的戰略優勢非常明顯。


    關中平原和隴右高原海拔相差一千多米。


    隴山東邊陡峭,西邊平緩,占據此地後敵人若從東邊來打,就必須是仰攻。


    這至少是兩三成戰鬥力的折損,而且後勤糧草運輸難度也非常大,算是小號版的秦嶺。


    兩百年前,割據涼州的西北梟雄隗囂,就是借助這地利,與開了掛般一統天下的劉秀整整耗了五年。


    隻要能打下來,守住肯定是沒問題的。


    相反,從這裏打關中,就能氣勢洶洶居高臨下的壓下來。


    後勤運輸也多走下坡,河流也都是從上遊向下,難度低得多。


    更重要的是,打隴右成功率高達九成八。


    曹魏如今嚴防死守季漢君臣的精神家鄉關中,但卻對雍涼地區疏於防範。


    曹魏在關中以西的行政區域和軍區設置都很神經病。


    以隴山為界,曹魏在西邊無重兵駐守,所有的布防都在關中。


    行政區域上則是將涼州刺史部東邊的一半割出來,與司隸校尉部的三輔一起並入雍州。


    或許是想借此營造各地人民大團結的形象。


    但涼州地區根本不買賬,該叛亂還是叛亂。


    目前,安西將軍夏侯楙,持節都督關中,駐守長安。


    曹丕稱帝後封的雍州刺史,射陽亭侯郭淮,治所也在長安,雍州州兵全駐紮在三輔地區。


    這種情況下,大漢的王師開過去,估計就會有不少郡縣投降。


    而那些起兵造曹魏反的郡縣也大概率能拉攏。


    這個穩妥的戰略最後得到了通過。


    剩下的就是糧草該怎麽運,無論怎麽打,秦嶺擺在那,後勤問題就是繞不過去的坎。


    群臣討論了許久,最後也隻是提出來多造些‘木牛’來應對山路運輸。


    他們說的木牛,便是劉禪搞的獨輪手推車。


    因為前麵一個大鬥,後麵兩個長臂杠杆,看起來確實像個牛頭,因而漸漸地大家也都接受了劉禪命名。


    不過隻接受了一半,‘流馬’被大家自動忽略了。


    水運方麵,此前劉禪曾經暗示諸葛亮發明製作皮筏艇。


    諸葛亮目前還隻是稍有眉目,沒製出成品。


    當然,便是製出成品,這種皮筏艇的運輸效率也是完全比不上船隻的,隻是稍稍提高效率。


    “最好是能就食於敵,其次便是令將士們就地屯田,有了糧食,我們的將士能在當地駐紮下來,局麵就能打開。”


    會議的最後,老劉說了一句有用的廢話算是做了總結,然後宣布散會。


    眾人拱手拜別:“臣等告退!”


    暖閣中很快就剩下劉備和一群侍從侍女。


    農三月,天氣已經不算冷,隻是微涼,這時已經不需要燒火取暖。


    老劉看著案幾上銅鏡中的自己,白色鬢發的數量已經明顯超過黑色的,臉上的皺紋也頗為明顯。


    “哎,不服老不行啊……阿鬥,最近在做什麽?”


    他這麽一問,門口處一名侍從當即跪下。


    “稟王上,世子今日多在射山一帶操練卒武,另,另……臣聽聞世子研製了一種新的甜食。”


    聽到前半句,老劉還挺高興的,然後後半句就讓他眉頭緊皺。


    小人肥口,君子肥身,老劉現在最擔心的就是劉禪長歪,變得貪圖享樂起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我劉阿鬥真不是曹操的種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禿然好像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禿然好像你並收藏三國:我劉阿鬥真不是曹操的種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