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尋夷洲
三國:我劉阿鬥真不是曹操的種啊 作者:禿然好像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孫吳政權的領地處長江以南,土地肥沃,氣候濕潤,沿海漁鹽豐富。
江海之上水運發達,商業興旺,經濟繁榮。
但是,它的土地麵積雖不小,但漢朝統治者不重視南方發展,是真正的蠻荒之地。
耕地麵積少,本土又是湖泊縱橫,陸路交通不便。
目前的長江下遊平原地區雖然正在持續的開發,但距離能被稱為魚米之鄉還有些差距。
而土壤最肥沃的土地,大部分被本地士族豪強瓜分。
孫權手裏能掌握的耕地隻占總量的三成不到。
春秋時期,由吳國的揚州附近開鑿了一條溝通長江和淮河的“邗溝”。
邗溝雖在東漢已受重視,但至末年,地方割據,南北征戰不斷,運道並不通暢。
總而言之,如今江東商業經濟和農業生產,都並不理想。
生子當如的吳主孫權久有繼承父兄之業,重振興室的宿願。
如何擴大領土,向外發展呢?孫權自然也有考量。
北麵魏國雄據中原,勢力強大,自己的實力不及。
西麵蜀國,荊州戰敗之後,就一直不給自己可乘之機。
如今更是勵精圖治,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平定南中,北伐涼州,國內安定。
自己同樣無力與蜀國開戰,這些事情很使孫權煩惱。
於是,他在一早之前就開始將目光放在海外。
當然,他也不是胡思亂想,而是有一定的曆史資料依據的。
之前有一天退朝後,孫權和大將諸葛直談論曆史。
說到了秦始皇入海尋仙的事。
當年,秦始皇做了皇帝以後,很想使秦朝統治萬年。
因此希望自己長生不老,於是想盡辦法煉丹求藥。
後來聽信了一位方士的主意,派徐福帶率童男童女三千人入海尋取長生仙藥。
在漢朝講秦朝的壞話是政治正確,因此這個故事也算是人盡皆知。
不過這個故事在徐福之後,便有很多版本了,各種各樣的情況都有,想象力非常豐富。
有的說徐福出海遇上海難直接寄了,有的說他成功抵達了仙山但沒有求得仙藥。
有的說他求得了仙藥,但是回來一看暴秦已經被大漢替代,便再次出海隱居起來。
而諸葛直顯然是知道孫權跟他談論這件事的意思的,於是他也給孫權講了一個自己的版本。
話說,當年的徐福確實抵達了海外島嶼,但不是仙山,而是普通的大島。
隻不過那裏四季如春,沒有冰雪,如仙境一般。
但是長生不老之藥本是世間無有之物,根本不可能找到。
徐福回去又怕遭殺身之禍,不敢返回。
於是,繼續漂浮到亶洲的時候,便就此居住下來。
“世相承有數萬家。”
聞言,孫權很興奮,數萬家也就是數萬戶人口啊,渴求人口的孫柯基如何能不心動。
但還是要從對方口中聽到確切回答,於是問道:“那麽,到底有沒有夷洲呢?”
“有,古代地理文獻《禹貢》就記載過夷洲。”
孫權便命人翻找出《禹貢》,果然書中記有夷洲,然後對此事更加有信心了。
為什麽不派人去找夷洲呢?孫權腦中閃出這個念頭,然後再也無法摒棄。
他越想越覺得可行,秦代既然有人到過。
如今我江東航海業發達,飛船快艇無數,也一定能找到夷洲。
於是,經過一年的充分準備。
六月中旬,孫權命令衛溫和諸葛直率水軍一萬,組成一支有三十餘艘海船的隊伍。
帶著足夠的食物和淡水,率兵士一萬,揚帆出海,浩浩蕩蕩,開始去尋找夷洲。
由於沒有前人經驗可以借鑒,於是他們使用的依舊是上古時期的《禹貢》上的記載。
這一萬水師都是孫權的直屬部曲,船隻打造費用,也是他各種省吃儉用才從財政中擠出來。
可謂是傾注了他的心血,孫權非常重視此事,帶著文武百官親自到現場為他們誓師出征。
而衛溫和諸葛直也是孫權比較看重的新生代水師將領。
看到孫權親自來為他們壯行,也有得君主重任相托而鞠躬盡瘁的想法。
“當年吳王闔閭能夠擊敗楚國謀奪霸業,就是因為他手下有伍子胥和孫武為他治水師啊。”
“如今看到你們,孤便知道,你們就是孤的伍子胥和孫武,孤可以放心將水師托付給你們了。”
然後從侍者手裏接過兩杯酒,分別遞給二人。
二人接過一飲而盡,然後單膝下跪拱手說著什麽成功成仁之類的話,然後就出發了。
孫權滿懷希望的等待著他們會給自己帶回來好消息,這是他為數不多的破局之法。
孫權在長江邊上為大軍餞行的時候,與此同時,魏並州刺史梁習也在為大軍餞行。
魏將蘇尚、董弼二人原本停留在界山與汾河之間的界休縣休整。
梁習終於籌措糧草完畢之後,他們便沿著汾水北上太原。
梁習將坐鎮太原,然後二將繼續北上,與牽招、步度根等匯合,然後合擊鮮卑叛軍。
六月二十日,大軍成功抵達太原。
二將離城裏許便下馬,一路小跑到梁習麵前拱手而拜,“梁使君。”
不由得他們不恭敬,梁習可不僅僅是並州刺史這麽簡單。
其舉薦為官的大佬遍布朝堂,沒有人敢輕視他。
比如他舉薦任南陽太守的楊俊;任散騎常侍、兗州刺史的王淩;擔任少府,位列九卿,封樂陽亭侯的常林;擔任越騎校尉掌兵權的荀緯。
還有散騎常侍、封列侯的王象。
王象受詔編撰《皇覽》,曹丕還讓他兼任秘書監。
他從延康元年(220年)開始編撰,一直在編寫《皇覽》,這是要成為皇家典藏的著作。
《皇覽》合計四十多部,每部有數十篇,合計八百多萬字,不是一般人能寫完的。
且王象性格和厚,以文章顯名,文采溫雅,京城的人都讚美他,稱他為儒宗。
這些大佬都是人家梁習的小弟,更別說蘇尚、董弼他們自己也是梁習間接啟用的並州人士。
梁習曾下令各地招募勇武知兵事的子弟為軍官。
蘇尚、董弼二人寒門出身,走不了察舉製,當時便是走的參軍入仕。
算起來,他們也是人家的半個門生故吏。
梁習淡淡的說了幾句官麵上的話,最後說道:
“我已下令各地準備好糧草,一路不入城,你們直接去雁門郡。”
二人不敢怠慢,齊齊下拜,“謹遵使君教誨!”
江海之上水運發達,商業興旺,經濟繁榮。
但是,它的土地麵積雖不小,但漢朝統治者不重視南方發展,是真正的蠻荒之地。
耕地麵積少,本土又是湖泊縱橫,陸路交通不便。
目前的長江下遊平原地區雖然正在持續的開發,但距離能被稱為魚米之鄉還有些差距。
而土壤最肥沃的土地,大部分被本地士族豪強瓜分。
孫權手裏能掌握的耕地隻占總量的三成不到。
春秋時期,由吳國的揚州附近開鑿了一條溝通長江和淮河的“邗溝”。
邗溝雖在東漢已受重視,但至末年,地方割據,南北征戰不斷,運道並不通暢。
總而言之,如今江東商業經濟和農業生產,都並不理想。
生子當如的吳主孫權久有繼承父兄之業,重振興室的宿願。
如何擴大領土,向外發展呢?孫權自然也有考量。
北麵魏國雄據中原,勢力強大,自己的實力不及。
西麵蜀國,荊州戰敗之後,就一直不給自己可乘之機。
如今更是勵精圖治,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平定南中,北伐涼州,國內安定。
自己同樣無力與蜀國開戰,這些事情很使孫權煩惱。
於是,他在一早之前就開始將目光放在海外。
當然,他也不是胡思亂想,而是有一定的曆史資料依據的。
之前有一天退朝後,孫權和大將諸葛直談論曆史。
說到了秦始皇入海尋仙的事。
當年,秦始皇做了皇帝以後,很想使秦朝統治萬年。
因此希望自己長生不老,於是想盡辦法煉丹求藥。
後來聽信了一位方士的主意,派徐福帶率童男童女三千人入海尋取長生仙藥。
在漢朝講秦朝的壞話是政治正確,因此這個故事也算是人盡皆知。
不過這個故事在徐福之後,便有很多版本了,各種各樣的情況都有,想象力非常豐富。
有的說徐福出海遇上海難直接寄了,有的說他成功抵達了仙山但沒有求得仙藥。
有的說他求得了仙藥,但是回來一看暴秦已經被大漢替代,便再次出海隱居起來。
而諸葛直顯然是知道孫權跟他談論這件事的意思的,於是他也給孫權講了一個自己的版本。
話說,當年的徐福確實抵達了海外島嶼,但不是仙山,而是普通的大島。
隻不過那裏四季如春,沒有冰雪,如仙境一般。
但是長生不老之藥本是世間無有之物,根本不可能找到。
徐福回去又怕遭殺身之禍,不敢返回。
於是,繼續漂浮到亶洲的時候,便就此居住下來。
“世相承有數萬家。”
聞言,孫權很興奮,數萬家也就是數萬戶人口啊,渴求人口的孫柯基如何能不心動。
但還是要從對方口中聽到確切回答,於是問道:“那麽,到底有沒有夷洲呢?”
“有,古代地理文獻《禹貢》就記載過夷洲。”
孫權便命人翻找出《禹貢》,果然書中記有夷洲,然後對此事更加有信心了。
為什麽不派人去找夷洲呢?孫權腦中閃出這個念頭,然後再也無法摒棄。
他越想越覺得可行,秦代既然有人到過。
如今我江東航海業發達,飛船快艇無數,也一定能找到夷洲。
於是,經過一年的充分準備。
六月中旬,孫權命令衛溫和諸葛直率水軍一萬,組成一支有三十餘艘海船的隊伍。
帶著足夠的食物和淡水,率兵士一萬,揚帆出海,浩浩蕩蕩,開始去尋找夷洲。
由於沒有前人經驗可以借鑒,於是他們使用的依舊是上古時期的《禹貢》上的記載。
這一萬水師都是孫權的直屬部曲,船隻打造費用,也是他各種省吃儉用才從財政中擠出來。
可謂是傾注了他的心血,孫權非常重視此事,帶著文武百官親自到現場為他們誓師出征。
而衛溫和諸葛直也是孫權比較看重的新生代水師將領。
看到孫權親自來為他們壯行,也有得君主重任相托而鞠躬盡瘁的想法。
“當年吳王闔閭能夠擊敗楚國謀奪霸業,就是因為他手下有伍子胥和孫武為他治水師啊。”
“如今看到你們,孤便知道,你們就是孤的伍子胥和孫武,孤可以放心將水師托付給你們了。”
然後從侍者手裏接過兩杯酒,分別遞給二人。
二人接過一飲而盡,然後單膝下跪拱手說著什麽成功成仁之類的話,然後就出發了。
孫權滿懷希望的等待著他們會給自己帶回來好消息,這是他為數不多的破局之法。
孫權在長江邊上為大軍餞行的時候,與此同時,魏並州刺史梁習也在為大軍餞行。
魏將蘇尚、董弼二人原本停留在界山與汾河之間的界休縣休整。
梁習終於籌措糧草完畢之後,他們便沿著汾水北上太原。
梁習將坐鎮太原,然後二將繼續北上,與牽招、步度根等匯合,然後合擊鮮卑叛軍。
六月二十日,大軍成功抵達太原。
二將離城裏許便下馬,一路小跑到梁習麵前拱手而拜,“梁使君。”
不由得他們不恭敬,梁習可不僅僅是並州刺史這麽簡單。
其舉薦為官的大佬遍布朝堂,沒有人敢輕視他。
比如他舉薦任南陽太守的楊俊;任散騎常侍、兗州刺史的王淩;擔任少府,位列九卿,封樂陽亭侯的常林;擔任越騎校尉掌兵權的荀緯。
還有散騎常侍、封列侯的王象。
王象受詔編撰《皇覽》,曹丕還讓他兼任秘書監。
他從延康元年(220年)開始編撰,一直在編寫《皇覽》,這是要成為皇家典藏的著作。
《皇覽》合計四十多部,每部有數十篇,合計八百多萬字,不是一般人能寫完的。
且王象性格和厚,以文章顯名,文采溫雅,京城的人都讚美他,稱他為儒宗。
這些大佬都是人家梁習的小弟,更別說蘇尚、董弼他們自己也是梁習間接啟用的並州人士。
梁習曾下令各地招募勇武知兵事的子弟為軍官。
蘇尚、董弼二人寒門出身,走不了察舉製,當時便是走的參軍入仕。
算起來,他們也是人家的半個門生故吏。
梁習淡淡的說了幾句官麵上的話,最後說道:
“我已下令各地準備好糧草,一路不入城,你們直接去雁門郡。”
二人不敢怠慢,齊齊下拜,“謹遵使君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