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宗預使遼東
三國:我劉阿鬥真不是曹操的種啊 作者:禿然好像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常言道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句話在大部分情況下都可謂是至理名言。
隻要刺激性賞賜到位,大部分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短時間內造成客觀事實隨人的主觀意識而改變的表象。
有大將軍和皇子出麵,將士們都受到了鼓舞,免賦稅這種事情對於黎庶來說有致命的吸引力。
他們是底層,根本不了解千裏之外的幽州變故。
其實,在去年冬天的時候,公孫淵就想著要對曹魏動手了。
當初當他畏懼可能因招待孫權使者而招惹曹丕,然後被打擊報,竟然幹出來殺人越貨,然後把孫權使者首級送報曹丕的神奇操作。
然後遼東民間輿論場上就開始出現流言。
說他公孫淵不行,是個慫包,人家連看他一眼都沒有,就把他嚇得屁滾尿流直接跪下請降了。
這能忍?!公孫淵年輕氣盛,最是聽不得別人說他不行。
但是現實中他幹的事情實在是太混蛋,太掉逼格,實在太難洗幹淨。
自東漢天下大亂,上一個收了人家豪禮,還反過來殺人背叛的,叫呂布。
如果再不采取點行動刷新一下關於自己的輿論熱點,公孫淵覺得自己的名聲就要臭了。
為了證明自己很勇很行很有骨氣,他必須親手打破他‘畏懼’曹魏的謠言,所以他出兵了。
其實,一般情況下,關於公孫淵的負麵言論不會持續發酵還這麽有流量。
公孫淵雖然不咋地,但是公孫家對遼東百姓還是挺好的。
在公孫度殺光遼東所有豪強之後,遷徙來的百姓和新豪強們都是受了他家恩惠的。
所以即便對他的做法有些不齒,但也不會這麽熱情的討論。
顯然,這些流言能夠熱度不減,背後是有人在推波助瀾的。
沒錯,那個人就是季漢派來的使者。
劉禪派去的漢使是時任參軍、右中郎將的宗預。
宗預在益州頗有賢德之名,而且頗具口才。
並且這人身體還挺好一看就是能出遠門的人,綜合各條件後,劉禪便把他派了出去。
當他千辛萬苦、風餐露宿的乘坐海船在遼東的土地上登岸時,船上隨行的下屬們已經被旅途顛簸的七葷八素。
而他本人除了有些不修邊幅之外倒沒什麽問題,良好的身體素質是他能繼續履行使命的前提。
而他們剛入城與本地人接觸,準備前往襄平拜見公孫淵的時候,就聽說了他殺人越貨並向曹丕‘獻禮’的驚人事跡。
當時使者團隊都很吃驚啊,副手、衛兵什麽的他們都很吃驚。
就在那勸,說是這公孫淵鐵了心要跟魏逆綁在一起,他敢殺第一波使者就敢殺第二波、第三波。
覺得他們這一行人若是繼續向前,恐怕是凶多吉少。
所以他們都勸宗預,趕緊回去吧趁現在沒碰上公孫淵的部隊還能走得掉。
但是宗預表示不可,他認為公孫淵殺使者的表現不是因為他鐵了心要追隨魏逆,而是因為他性格貪婪,且欺軟怕硬。
這樣的人,憑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定然可以拿捏對方。
“漢家使者,哪有出行數千裏卻無功而返的。”
於是在宗預的堅持下,使者團隊抵達襄平,見到了公孫淵。
而此時的公孫淵也有些後悔自己先前對曹丕跪的太快有些丟人。
又聽說跟自己絲毫不接壤的漢使到來,果然心中又活泛起來。
不過他還想裝樣子,沒有第一時間接見宗預,而是讓他住在館舍裏準備晾他一下子。
結果,當初出使過成都而化身蜀吹的卑衍很快就跟宗預結交成了好朋友,二人玩得不亦樂乎。
最後還是公孫淵按耐不住,決定會見宗預。
還用‘先前事務繁忙才多有怠慢,現在是一有空就召見對方’這樣的話來找回麵子。
而宗預也是看破不說破,他知道公孫淵這樣年輕氣盛的,最是好麵子。
公孫淵詢問對方來遼東幹什麽,宗預如實回答說朝廷要北伐討逆,想要請公孫淵出兵勤王。
並拿出了朝廷的幽州牧、縣侯,鎮北大將軍等條件。
公孫淵哈哈大笑,說:“朝廷實力不足不自信,才需要孤出兵分擔壓力,為何不給些實際好處?”
公孫淵自詡遼東之主,平日裏也是稱孤道寡。
宗預隨即麵色嚴肅的說,朝廷王師強大,絲毫不擔心魏逆的軍隊。
之所以請公孫淵出兵勤王,一是因為公孫氏鎮守遼東四代人,有守土安民之功,朝廷心悅。
二是想要盡快的消滅簒逆之賊,廊清環宇,還天下太平,讓黎民百姓少受戰亂之苦,此乃仁慈之心。
公孫淵表示你的理由很有道理,但自己不相信漢軍真那麽強大。
於是宗預便拿出一把算籌,用這些木棍跟公孫淵分析天下局勢。
季漢這邊得到了好幾根算籌:涼州之勝後漢軍士氣高漲、內部團結軍民一心。
而曹魏內部國本不安,有嗣子之爭;外戰亂不休,東有唐谘之亂,北有鮮卑為禍。
最後曹魏那邊也就放了一根算籌,是它‘地大人多’的優勢。
一堆木棍對比一個木棍,孰優孰劣直觀可見,頗有說服力。
公孫淵為之信服,但是當他真的想著要跟曹魏開打的時候,心裏還是有些發虛。
所以他一直拖著沒動手。
就連曹丕將防備他的大幾千精兵都調走的時候,他也沒動手。
於是宗預便轉手從輿論方麵動手,說他慫,說他軟。
久而久之,公孫淵受不了了,他要雄起,他要證明自己不慫不軟,要證明他是又高又硬的遼東之主公孫淵。
於是他立刻召集群臣,商討出征事宜。
這種事,人一多就容易出現不同意見,自然而然的就有人讚同出兵,有的反對出兵。
卑衍因為一直鼓動出兵助漢,讓公孫淵有些不爽利,但畢竟公孫淵還是傾向於出兵的,所以暫時還沒有打壓他。
楊祚等人雖然反對出兵,但若是公孫淵決心如此,他們的反對也沒有用。
所以,最後按照公孫淵的意誌,所有人都開始為出征行動起來。
紛紛開始修整兵甲、籌措糧草,規劃路線等。
當然,公孫淵沒有自己直接莽上,他搖人召來了一個盟友。
那就是遼東北邊的一支較為強大的鮮卑部落,拓跋鮮卑。
隻要刺激性賞賜到位,大部分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短時間內造成客觀事實隨人的主觀意識而改變的表象。
有大將軍和皇子出麵,將士們都受到了鼓舞,免賦稅這種事情對於黎庶來說有致命的吸引力。
他們是底層,根本不了解千裏之外的幽州變故。
其實,在去年冬天的時候,公孫淵就想著要對曹魏動手了。
當初當他畏懼可能因招待孫權使者而招惹曹丕,然後被打擊報,竟然幹出來殺人越貨,然後把孫權使者首級送報曹丕的神奇操作。
然後遼東民間輿論場上就開始出現流言。
說他公孫淵不行,是個慫包,人家連看他一眼都沒有,就把他嚇得屁滾尿流直接跪下請降了。
這能忍?!公孫淵年輕氣盛,最是聽不得別人說他不行。
但是現實中他幹的事情實在是太混蛋,太掉逼格,實在太難洗幹淨。
自東漢天下大亂,上一個收了人家豪禮,還反過來殺人背叛的,叫呂布。
如果再不采取點行動刷新一下關於自己的輿論熱點,公孫淵覺得自己的名聲就要臭了。
為了證明自己很勇很行很有骨氣,他必須親手打破他‘畏懼’曹魏的謠言,所以他出兵了。
其實,一般情況下,關於公孫淵的負麵言論不會持續發酵還這麽有流量。
公孫淵雖然不咋地,但是公孫家對遼東百姓還是挺好的。
在公孫度殺光遼東所有豪強之後,遷徙來的百姓和新豪強們都是受了他家恩惠的。
所以即便對他的做法有些不齒,但也不會這麽熱情的討論。
顯然,這些流言能夠熱度不減,背後是有人在推波助瀾的。
沒錯,那個人就是季漢派來的使者。
劉禪派去的漢使是時任參軍、右中郎將的宗預。
宗預在益州頗有賢德之名,而且頗具口才。
並且這人身體還挺好一看就是能出遠門的人,綜合各條件後,劉禪便把他派了出去。
當他千辛萬苦、風餐露宿的乘坐海船在遼東的土地上登岸時,船上隨行的下屬們已經被旅途顛簸的七葷八素。
而他本人除了有些不修邊幅之外倒沒什麽問題,良好的身體素質是他能繼續履行使命的前提。
而他們剛入城與本地人接觸,準備前往襄平拜見公孫淵的時候,就聽說了他殺人越貨並向曹丕‘獻禮’的驚人事跡。
當時使者團隊都很吃驚啊,副手、衛兵什麽的他們都很吃驚。
就在那勸,說是這公孫淵鐵了心要跟魏逆綁在一起,他敢殺第一波使者就敢殺第二波、第三波。
覺得他們這一行人若是繼續向前,恐怕是凶多吉少。
所以他們都勸宗預,趕緊回去吧趁現在沒碰上公孫淵的部隊還能走得掉。
但是宗預表示不可,他認為公孫淵殺使者的表現不是因為他鐵了心要追隨魏逆,而是因為他性格貪婪,且欺軟怕硬。
這樣的人,憑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定然可以拿捏對方。
“漢家使者,哪有出行數千裏卻無功而返的。”
於是在宗預的堅持下,使者團隊抵達襄平,見到了公孫淵。
而此時的公孫淵也有些後悔自己先前對曹丕跪的太快有些丟人。
又聽說跟自己絲毫不接壤的漢使到來,果然心中又活泛起來。
不過他還想裝樣子,沒有第一時間接見宗預,而是讓他住在館舍裏準備晾他一下子。
結果,當初出使過成都而化身蜀吹的卑衍很快就跟宗預結交成了好朋友,二人玩得不亦樂乎。
最後還是公孫淵按耐不住,決定會見宗預。
還用‘先前事務繁忙才多有怠慢,現在是一有空就召見對方’這樣的話來找回麵子。
而宗預也是看破不說破,他知道公孫淵這樣年輕氣盛的,最是好麵子。
公孫淵詢問對方來遼東幹什麽,宗預如實回答說朝廷要北伐討逆,想要請公孫淵出兵勤王。
並拿出了朝廷的幽州牧、縣侯,鎮北大將軍等條件。
公孫淵哈哈大笑,說:“朝廷實力不足不自信,才需要孤出兵分擔壓力,為何不給些實際好處?”
公孫淵自詡遼東之主,平日裏也是稱孤道寡。
宗預隨即麵色嚴肅的說,朝廷王師強大,絲毫不擔心魏逆的軍隊。
之所以請公孫淵出兵勤王,一是因為公孫氏鎮守遼東四代人,有守土安民之功,朝廷心悅。
二是想要盡快的消滅簒逆之賊,廊清環宇,還天下太平,讓黎民百姓少受戰亂之苦,此乃仁慈之心。
公孫淵表示你的理由很有道理,但自己不相信漢軍真那麽強大。
於是宗預便拿出一把算籌,用這些木棍跟公孫淵分析天下局勢。
季漢這邊得到了好幾根算籌:涼州之勝後漢軍士氣高漲、內部團結軍民一心。
而曹魏內部國本不安,有嗣子之爭;外戰亂不休,東有唐谘之亂,北有鮮卑為禍。
最後曹魏那邊也就放了一根算籌,是它‘地大人多’的優勢。
一堆木棍對比一個木棍,孰優孰劣直觀可見,頗有說服力。
公孫淵為之信服,但是當他真的想著要跟曹魏開打的時候,心裏還是有些發虛。
所以他一直拖著沒動手。
就連曹丕將防備他的大幾千精兵都調走的時候,他也沒動手。
於是宗預便轉手從輿論方麵動手,說他慫,說他軟。
久而久之,公孫淵受不了了,他要雄起,他要證明自己不慫不軟,要證明他是又高又硬的遼東之主公孫淵。
於是他立刻召集群臣,商討出征事宜。
這種事,人一多就容易出現不同意見,自然而然的就有人讚同出兵,有的反對出兵。
卑衍因為一直鼓動出兵助漢,讓公孫淵有些不爽利,但畢竟公孫淵還是傾向於出兵的,所以暫時還沒有打壓他。
楊祚等人雖然反對出兵,但若是公孫淵決心如此,他們的反對也沒有用。
所以,最後按照公孫淵的意誌,所有人都開始為出征行動起來。
紛紛開始修整兵甲、籌措糧草,規劃路線等。
當然,公孫淵沒有自己直接莽上,他搖人召來了一個盟友。
那就是遼東北邊的一支較為強大的鮮卑部落,拓跋鮮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