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統一鑄幣權
三國:我劉阿鬥真不是曹操的種啊 作者:禿然好像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鑄幣權這麽重要的事情,當然要完全收歸朝廷。
對朝廷來說,任何私自鑄造的貨幣都是違法假幣,造幣之人則是罪孽深重的經濟罪犯。
從攻取南中的時候,劉禪就開始注意此事了。
南中許多地方的貿易模式竟然是以金銀貴金屬為貨幣。
在當地推行直百錢替換金銀,讓朝廷的貴金屬儲備立刻漲了一波。
便是這樣,劉禪等高層都意識到,應該將直百錢從重點工作變成朝廷核心工作之一。
比起挖地下藏金,劉禪更熱衷於向外求索,比起挖掘存量,提高增量才更重要。
所以自南中開始,劉禪每攻取一地,頭等重要的需要去做的事情。
便是立刻借助武裝力量,配合行政力量取消替換當地的私鑄錢幣。
當然,這樣的政策無論手段如何再怎麽溫和,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激烈影響。
所以,長痛不如短痛,劉禪並沒有采取所謂的溫水煮青蛙的策略,而是以高效的鐵腕政治推行。
隻要有軍隊和朝廷的物資兜底,越快廢除私鑄錢幣,便能越快恢複經濟,將占領區納入到季漢經濟圈裏麵來。
當然,劉禪不是暴力催收,而是會宣布按照相應的比例回收各類私鑄錢幣,用直百錢兌換。
當然,這個比例隻能做到相對合理,畢竟各家私鑄錢幣的質量都不一樣。
朝廷和擁有這些私鑄錢幣的人天然處於博弈地位,誰都不想太吃虧。
當然,理論上最不會吃虧的自然是朝廷,因為他手裏有軍隊。
但劉禪是為了建立一個穩定的政權和市場,不是來壓榨子民的。
所以這個比例會設置在朝廷不吃虧但也不會占多少便宜的地步。
再配合上官方進行鹽鐵、糧食布等貨物貿易的時候隻接受直百錢交易。
私鑄錢幣的銷毀工作整體還是相當順利的。
那些回收回來的鑄幣,統統融化,或者打造成為其他金屬器皿。
當下的直百錢,與原本的直百錢也不一樣了,劉禪對它們進行了新版設計,目前市場上新舊兩版都能正常流通。
新版的整體質量小了點,但是製作的更加精良,想要仿造造假幣的難度大大增加。
由於工藝要求高,防偽技術硬,並不是隨便拉一群匠人就能製作的。
有著一千工匠和三千衛兵的成都造幣廠應該是當今世界上最繁忙的鑄幣廠。
大家都知道那裏有錢,但是敢去那裏搶錢的江洋大盜還沒出生呢。
隨著朝廷不斷開疆擴土,掌握的人口、土地數量不斷攀升,國內生產總值不斷攀升。
以及交州對南洋諸國的海上探索和貿易、涼州對西域的陸上絲綢之路的探索和貿易。
兩大對外商貿圈,為季漢朝廷獲得巨大並且是越來越多的商貿外匯。
朝廷對直百錢的需求量也是飆升,落後的直百錢供應量無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交易需要。
因此劉禪打算在洛陽開設一個鑄幣廠分廠,提高供應量,更換市場上流通的劣幣,完成經濟上的統一。
至於為什麽不是長安,則是因為劉禪想要將關中打造成帝國的政治中心,將河洛地區打造成經濟中心。
此時,漢朝廷已經不再是偏居一隅,稍有遠見的人都能看出來其一統天下的趨勢。
再像以前那樣將直百錢與蜀錦這種高端奢侈品掛鉤,就有些脫離群眾了。
那樣掛鉤,主要是為了與敵占區境內的豪強富戶進行商貿。
賺取貿易順差來彌補地偏兵少的國力差距。
如果是以前是為了軍事政治服務,現在,朝廷的貨幣則應該是為了境內百姓服務。
要惠及於普通百姓,交易市場不能由那些豪強富戶壟斷。
所以,劉禪也在進行著直百錢與蜀錦脫鉤的嚐試。
以農業生產技術提高產量提高、農稅、屯田所得到的雄厚糧食儲備為根基。
將直百錢與糧食這種亂世硬通貨掛鉤,便是他下一階段需要達成的目的。
人不穿蜀錦無所謂,但是人不能不吃糧食,尤其是亂世,大家最認可的商品便是糧食。
當然,這個貨幣錨定改製不是能一蹴而就的。
漢朝廷手裏的糧食是有很多,但是由於連年征戰現在的倉儲,隻是夠用階段,還未達到豐足階段。
《禮記·王製》載:“國無九年之蓄,曰不足;無六年之蓄,曰急;無三年之蓄,曰國非其國也。”
當然,這個數量太誇張了,能做到儲蓄三年的封建王朝已經算是平均水平以上的了。
季漢常年征戰,積極擴張,倉儲糧食往往隻能維持在一年儲備的水平。
這種情況已經算是比較樂觀的了,早些年天下大亂,因為沒有糧食而戰敗的諸侯比比皆是。
當然,比爛沒有什麽可以沾沾自喜的,季漢的糧儲目標還是要追求九年之蓄。
求其上者得其中,在天下徹底一統前,能夠做到六年。
乃至於僅三年之蓄便也已經是合格的。
這方麵,也不需要劉禪有太大的創新,他隻需解決收稅問題就行,存儲方麵曆來朝廷自有章程。
自春秋戰國以來,國家官倉在全國糧食總儲量中占比大,體現為官營倉廩數量上占有絕對優勢。
如果中央集權弱化,國家儲備在糧食總量中的占比呈現走低趨勢。
曆代王朝不斷改良糧食加工及儲存技術,營建多種類型的儲糧設施,形成了一係列成熟的糧食儲備調節機製。
首先,中央層級糧倉是倉廩係統的核心,存貯於官倉的糧食主要用於政權機構及軍隊的消費。
用以儲備糧穀的官方和民間倉廩種類繁多,形成了倉、廩、庾、囷、窖等十餘種倉儲類型。
倉廩體係營建的核心在於解決糧食儲存及保障品質安全。
倉廩管理重點則需解決糧食在受納、糴糶等方麵的運作,從而進一步優化糧食資源在社會中的配置。
漢代官倉中廣泛采用了地麵房式倉的做法,這種做法還是比較先進的,直到唐朝時期都在使用。
而劉禪所需要做的,便是在關鍵位置選址,修建糧倉即可。
對朝廷來說,任何私自鑄造的貨幣都是違法假幣,造幣之人則是罪孽深重的經濟罪犯。
從攻取南中的時候,劉禪就開始注意此事了。
南中許多地方的貿易模式竟然是以金銀貴金屬為貨幣。
在當地推行直百錢替換金銀,讓朝廷的貴金屬儲備立刻漲了一波。
便是這樣,劉禪等高層都意識到,應該將直百錢從重點工作變成朝廷核心工作之一。
比起挖地下藏金,劉禪更熱衷於向外求索,比起挖掘存量,提高增量才更重要。
所以自南中開始,劉禪每攻取一地,頭等重要的需要去做的事情。
便是立刻借助武裝力量,配合行政力量取消替換當地的私鑄錢幣。
當然,這樣的政策無論手段如何再怎麽溫和,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激烈影響。
所以,長痛不如短痛,劉禪並沒有采取所謂的溫水煮青蛙的策略,而是以高效的鐵腕政治推行。
隻要有軍隊和朝廷的物資兜底,越快廢除私鑄錢幣,便能越快恢複經濟,將占領區納入到季漢經濟圈裏麵來。
當然,劉禪不是暴力催收,而是會宣布按照相應的比例回收各類私鑄錢幣,用直百錢兌換。
當然,這個比例隻能做到相對合理,畢竟各家私鑄錢幣的質量都不一樣。
朝廷和擁有這些私鑄錢幣的人天然處於博弈地位,誰都不想太吃虧。
當然,理論上最不會吃虧的自然是朝廷,因為他手裏有軍隊。
但劉禪是為了建立一個穩定的政權和市場,不是來壓榨子民的。
所以這個比例會設置在朝廷不吃虧但也不會占多少便宜的地步。
再配合上官方進行鹽鐵、糧食布等貨物貿易的時候隻接受直百錢交易。
私鑄錢幣的銷毀工作整體還是相當順利的。
那些回收回來的鑄幣,統統融化,或者打造成為其他金屬器皿。
當下的直百錢,與原本的直百錢也不一樣了,劉禪對它們進行了新版設計,目前市場上新舊兩版都能正常流通。
新版的整體質量小了點,但是製作的更加精良,想要仿造造假幣的難度大大增加。
由於工藝要求高,防偽技術硬,並不是隨便拉一群匠人就能製作的。
有著一千工匠和三千衛兵的成都造幣廠應該是當今世界上最繁忙的鑄幣廠。
大家都知道那裏有錢,但是敢去那裏搶錢的江洋大盜還沒出生呢。
隨著朝廷不斷開疆擴土,掌握的人口、土地數量不斷攀升,國內生產總值不斷攀升。
以及交州對南洋諸國的海上探索和貿易、涼州對西域的陸上絲綢之路的探索和貿易。
兩大對外商貿圈,為季漢朝廷獲得巨大並且是越來越多的商貿外匯。
朝廷對直百錢的需求量也是飆升,落後的直百錢供應量無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交易需要。
因此劉禪打算在洛陽開設一個鑄幣廠分廠,提高供應量,更換市場上流通的劣幣,完成經濟上的統一。
至於為什麽不是長安,則是因為劉禪想要將關中打造成帝國的政治中心,將河洛地區打造成經濟中心。
此時,漢朝廷已經不再是偏居一隅,稍有遠見的人都能看出來其一統天下的趨勢。
再像以前那樣將直百錢與蜀錦這種高端奢侈品掛鉤,就有些脫離群眾了。
那樣掛鉤,主要是為了與敵占區境內的豪強富戶進行商貿。
賺取貿易順差來彌補地偏兵少的國力差距。
如果是以前是為了軍事政治服務,現在,朝廷的貨幣則應該是為了境內百姓服務。
要惠及於普通百姓,交易市場不能由那些豪強富戶壟斷。
所以,劉禪也在進行著直百錢與蜀錦脫鉤的嚐試。
以農業生產技術提高產量提高、農稅、屯田所得到的雄厚糧食儲備為根基。
將直百錢與糧食這種亂世硬通貨掛鉤,便是他下一階段需要達成的目的。
人不穿蜀錦無所謂,但是人不能不吃糧食,尤其是亂世,大家最認可的商品便是糧食。
當然,這個貨幣錨定改製不是能一蹴而就的。
漢朝廷手裏的糧食是有很多,但是由於連年征戰現在的倉儲,隻是夠用階段,還未達到豐足階段。
《禮記·王製》載:“國無九年之蓄,曰不足;無六年之蓄,曰急;無三年之蓄,曰國非其國也。”
當然,這個數量太誇張了,能做到儲蓄三年的封建王朝已經算是平均水平以上的了。
季漢常年征戰,積極擴張,倉儲糧食往往隻能維持在一年儲備的水平。
這種情況已經算是比較樂觀的了,早些年天下大亂,因為沒有糧食而戰敗的諸侯比比皆是。
當然,比爛沒有什麽可以沾沾自喜的,季漢的糧儲目標還是要追求九年之蓄。
求其上者得其中,在天下徹底一統前,能夠做到六年。
乃至於僅三年之蓄便也已經是合格的。
這方麵,也不需要劉禪有太大的創新,他隻需解決收稅問題就行,存儲方麵曆來朝廷自有章程。
自春秋戰國以來,國家官倉在全國糧食總儲量中占比大,體現為官營倉廩數量上占有絕對優勢。
如果中央集權弱化,國家儲備在糧食總量中的占比呈現走低趨勢。
曆代王朝不斷改良糧食加工及儲存技術,營建多種類型的儲糧設施,形成了一係列成熟的糧食儲備調節機製。
首先,中央層級糧倉是倉廩係統的核心,存貯於官倉的糧食主要用於政權機構及軍隊的消費。
用以儲備糧穀的官方和民間倉廩種類繁多,形成了倉、廩、庾、囷、窖等十餘種倉儲類型。
倉廩體係營建的核心在於解決糧食儲存及保障品質安全。
倉廩管理重點則需解決糧食在受納、糴糶等方麵的運作,從而進一步優化糧食資源在社會中的配置。
漢代官倉中廣泛采用了地麵房式倉的做法,這種做法還是比較先進的,直到唐朝時期都在使用。
而劉禪所需要做的,便是在關鍵位置選址,修建糧倉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