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整個廣州都亂起來了
三國:我劉阿鬥真不是曹操的種啊 作者:禿然好像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陸績雖然隻有十幾歲,但學識超過比他年長的人,同顧邵齊名,更勝過陸遜、張敦、卜靜等人。
陸績容貌雄壯,博學多才,見多識廣,是跟諸葛亮這種有才有顏值的人為同一類人。
虞翻是東吳有名的老臣,襄陽龐統也是荊州有名的學者,雖然年齡都比陸績大,但是都和陸績關係友善。
劉禪就是虞翻嘴裏得到了此人更詳細的信息資料。
得知此人死在了鬱林郡,他的遺物也大都留在了這裏。
據說,當時陸績自知將會逝世,便作辭說:
“有漢室誌士吳郡陸績,幼時整修詩經、書經,成年時擅長於禮經、易經,受命南征,遇上疾病,遭遇命運的不幸,嗚呼,悲哀啊!”
到死之時,他仍然以漢室臣子自居。
那就好辦了,劉禪自己就是漢室皇帝,是他的君主。
那麽收走他的物品為國用也算他為國盡忠,合情合理,大不了多給他的家人一些補償嘛。
甚至劉禪很久之前就給他補償了,奪走他家主之位,還害他客死異鄉的陸遜及其全家,可以說都是被劉禪算計死的。
建安二十四年,陸績去世,年僅三十二歲,留下兩男一女,當時年齡都不大。
同族陸瑁將他們接到自己家中撫養。
本來是要帶回吳郡的,但是陸家再次遭難之後,陸瑁便到鬱林郡定居了。
當今的鬱林太守是原本東吳的一位將軍,名叫戴良。
因為行事風格尚武,對少數民族的打壓有點厲害,抓了不少人家的青壯擴編自己的部曲。
江東政權一直對山越蠻夷采取高壓政策,尤其是私兵製度下的武將。
抓捕山越蠻夷補充自己的部曲是常有的事,許多武將起家都是靠征討山越,然後有了軍隊征戰疆場。
戴良便是如此,他擔任太守期間,沒少動兵征討境內的部落。
雙方算是積怨已久,六扇門的高級幹部張貳早期奉命潛入鬱林郡。
帶著在本地建立情報網和搜尋渾天圖的任務來此,當然,也有軍事滲透的任務。
當呂岱出兵之後,張貳便意識到了這是一個機會。
於是派人散布真假參半的謠言,說鬱林郡兵馬減少。
太守戴良擔心他們作亂,於是決定先下手為強,製定了一個針對他們的襲擊計劃。
讓這些蠻越緊張,攛掇他們不要坐以待斃,率先發起反抗。
於是,在六扇門的牽線搭橋之下,十幾個部落結為同盟,擁兵數萬起兵反抗孫吳政權的統治。
戴良得知此事後,雖然很吃驚,但也覺得有些意料之外但在情理之中。
江東蠻越叛亂的事件數不勝數,哪裏發生叛變都很正常。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戴良也不是怕事的。
因為他的地盤與南海郡並不接壤,那裏的動亂暫時不會影響到他這裏。
同時通過情報探查得知,這些蠻越諸部落雖然聲勢浩大,但是他們並沒有聚集在一塊。
所以,隻要自己行動夠快,是能夠分而擊之,形成局部以多打少的優勢的。
於是他主動出擊了,而且是非常果斷的出擊,展現了一個優秀將領的素質。
初期很順利,但是悲哀的是,戰爭一旦開啟,進去容易出來難。
當高涼郡發生巨變的消息傳來的時候,戴良立刻就意識到壞事了,但他一時間無法回援。
此時此刻,靠自己已經行不通了,雖然自己收拾了這些蠻越之後便能回援。
但若是那個姓錢的家夥喪心病狂,趁亂來攻恐怕南邊的幾個城池有淪落的風險。
於是,戴良立刻去信隔壁的蒼梧太守,請他出兵協助。
自此,整個廣州都亂起來了。
而且,後麵還有更令他們頭疼的事情。
漢朝廷的庲降都督、交州刺史,有假節之權力的李恢,得到士家支持之後決定北伐了。
在江東政權中,地方權力做大的程度比東漢末年還要嚴重許多。
尤其是對外擴張接連受阻之後,孫權更是大力度的讓權,郡太守完全就是一個個小諸侯。
軍隊並不歸屬中央朝廷管,地方權力很大,郡太守有相當程度的自主權力。
郡將可以根據自己的判斷,調動自己境內的全部兵馬和民眾,發動上下官吏,進行征戰。
當然,也是因為隻有在江東體係下他們才有這麽大的權力,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願意維護孫吳政權的統治。
至少跟對麵的漢朝廷麾下的地方官吏相比,他們要舒服的很多。
這幫人還是老思想,老樣子,以為郡國就相當於地方王國似得,郡太守就是國君。
以前的府君真的應該做境內一切主,相對於改革進取的漢朝廷那邊,他們則就是保守派。
在漢朝廷那邊,郡太守雖然權力依舊很大,但主要集中在政治權力,他們是沒有主動調兵的權力的。
便是在戰時,除了邊郡,內地太守也得在郡都尉的配合下才可以調動本郡兵馬。
隻有朝廷給予了假節之權力的刺史或都督,才算是得到特許,可以憑借自己的意誌動兵。
某地總督,比如交州刺史的李恢。
其最大的軍權依仗其實來自於他的庲降都督,即自建寧郡以南地區的都督。
顧名思義,就是這些地方的一切事物的總督,兵馬,錢糧,政務,李恢都有掌控並且決斷的權力。
但是他如果要行使庲降都督這個朝廷設立這個職位所賦予的全部權力。
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戰時,便可調動區域內全部的兵馬,發動官吏和青壯,消滅境內叛變或來犯敵人。
而關鍵的是,戰時這個定義該怎麽去確立。
朝廷對此也進行了明確的認定規則,首先第一個是外敵入侵,這點毋庸置疑,自古以來都是如此。
然後就是地方出現叛亂,那麽地方都督需要先奏報朝廷,然後宣布本地進入戰時。
戰後朝廷會核實叛亂前因後果,都督本人需要親自入京述職。
實在不能入京的則由朝廷派遣使者代表皇帝與之奏對。
第三種則是朝廷主動發動戰爭,宣布當地進入戰時。
而李恢之所以敢出兵,便是劉禪宣布荊南戰局擴大,將南中、交州全部覆蓋了進去。
陸績容貌雄壯,博學多才,見多識廣,是跟諸葛亮這種有才有顏值的人為同一類人。
虞翻是東吳有名的老臣,襄陽龐統也是荊州有名的學者,雖然年齡都比陸績大,但是都和陸績關係友善。
劉禪就是虞翻嘴裏得到了此人更詳細的信息資料。
得知此人死在了鬱林郡,他的遺物也大都留在了這裏。
據說,當時陸績自知將會逝世,便作辭說:
“有漢室誌士吳郡陸績,幼時整修詩經、書經,成年時擅長於禮經、易經,受命南征,遇上疾病,遭遇命運的不幸,嗚呼,悲哀啊!”
到死之時,他仍然以漢室臣子自居。
那就好辦了,劉禪自己就是漢室皇帝,是他的君主。
那麽收走他的物品為國用也算他為國盡忠,合情合理,大不了多給他的家人一些補償嘛。
甚至劉禪很久之前就給他補償了,奪走他家主之位,還害他客死異鄉的陸遜及其全家,可以說都是被劉禪算計死的。
建安二十四年,陸績去世,年僅三十二歲,留下兩男一女,當時年齡都不大。
同族陸瑁將他們接到自己家中撫養。
本來是要帶回吳郡的,但是陸家再次遭難之後,陸瑁便到鬱林郡定居了。
當今的鬱林太守是原本東吳的一位將軍,名叫戴良。
因為行事風格尚武,對少數民族的打壓有點厲害,抓了不少人家的青壯擴編自己的部曲。
江東政權一直對山越蠻夷采取高壓政策,尤其是私兵製度下的武將。
抓捕山越蠻夷補充自己的部曲是常有的事,許多武將起家都是靠征討山越,然後有了軍隊征戰疆場。
戴良便是如此,他擔任太守期間,沒少動兵征討境內的部落。
雙方算是積怨已久,六扇門的高級幹部張貳早期奉命潛入鬱林郡。
帶著在本地建立情報網和搜尋渾天圖的任務來此,當然,也有軍事滲透的任務。
當呂岱出兵之後,張貳便意識到了這是一個機會。
於是派人散布真假參半的謠言,說鬱林郡兵馬減少。
太守戴良擔心他們作亂,於是決定先下手為強,製定了一個針對他們的襲擊計劃。
讓這些蠻越緊張,攛掇他們不要坐以待斃,率先發起反抗。
於是,在六扇門的牽線搭橋之下,十幾個部落結為同盟,擁兵數萬起兵反抗孫吳政權的統治。
戴良得知此事後,雖然很吃驚,但也覺得有些意料之外但在情理之中。
江東蠻越叛亂的事件數不勝數,哪裏發生叛變都很正常。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戴良也不是怕事的。
因為他的地盤與南海郡並不接壤,那裏的動亂暫時不會影響到他這裏。
同時通過情報探查得知,這些蠻越諸部落雖然聲勢浩大,但是他們並沒有聚集在一塊。
所以,隻要自己行動夠快,是能夠分而擊之,形成局部以多打少的優勢的。
於是他主動出擊了,而且是非常果斷的出擊,展現了一個優秀將領的素質。
初期很順利,但是悲哀的是,戰爭一旦開啟,進去容易出來難。
當高涼郡發生巨變的消息傳來的時候,戴良立刻就意識到壞事了,但他一時間無法回援。
此時此刻,靠自己已經行不通了,雖然自己收拾了這些蠻越之後便能回援。
但若是那個姓錢的家夥喪心病狂,趁亂來攻恐怕南邊的幾個城池有淪落的風險。
於是,戴良立刻去信隔壁的蒼梧太守,請他出兵協助。
自此,整個廣州都亂起來了。
而且,後麵還有更令他們頭疼的事情。
漢朝廷的庲降都督、交州刺史,有假節之權力的李恢,得到士家支持之後決定北伐了。
在江東政權中,地方權力做大的程度比東漢末年還要嚴重許多。
尤其是對外擴張接連受阻之後,孫權更是大力度的讓權,郡太守完全就是一個個小諸侯。
軍隊並不歸屬中央朝廷管,地方權力很大,郡太守有相當程度的自主權力。
郡將可以根據自己的判斷,調動自己境內的全部兵馬和民眾,發動上下官吏,進行征戰。
當然,也是因為隻有在江東體係下他們才有這麽大的權力,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願意維護孫吳政權的統治。
至少跟對麵的漢朝廷麾下的地方官吏相比,他們要舒服的很多。
這幫人還是老思想,老樣子,以為郡國就相當於地方王國似得,郡太守就是國君。
以前的府君真的應該做境內一切主,相對於改革進取的漢朝廷那邊,他們則就是保守派。
在漢朝廷那邊,郡太守雖然權力依舊很大,但主要集中在政治權力,他們是沒有主動調兵的權力的。
便是在戰時,除了邊郡,內地太守也得在郡都尉的配合下才可以調動本郡兵馬。
隻有朝廷給予了假節之權力的刺史或都督,才算是得到特許,可以憑借自己的意誌動兵。
某地總督,比如交州刺史的李恢。
其最大的軍權依仗其實來自於他的庲降都督,即自建寧郡以南地區的都督。
顧名思義,就是這些地方的一切事物的總督,兵馬,錢糧,政務,李恢都有掌控並且決斷的權力。
但是他如果要行使庲降都督這個朝廷設立這個職位所賦予的全部權力。
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戰時,便可調動區域內全部的兵馬,發動官吏和青壯,消滅境內叛變或來犯敵人。
而關鍵的是,戰時這個定義該怎麽去確立。
朝廷對此也進行了明確的認定規則,首先第一個是外敵入侵,這點毋庸置疑,自古以來都是如此。
然後就是地方出現叛亂,那麽地方都督需要先奏報朝廷,然後宣布本地進入戰時。
戰後朝廷會核實叛亂前因後果,都督本人需要親自入京述職。
實在不能入京的則由朝廷派遣使者代表皇帝與之奏對。
第三種則是朝廷主動發動戰爭,宣布當地進入戰時。
而李恢之所以敢出兵,便是劉禪宣布荊南戰局擴大,將南中、交州全部覆蓋了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