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有很強大的大一統統治力與魄力,董仲舒也是一個頂級天花板的學術大牛,還能無視這些矛盾,強行捏合。


    但之後的皇帝便不行了,他們也沒有董仲舒這麽個大牛臣子。


    於是,宣帝末年,五經博士增至十二人,東漢初年,博士已有十四人,通過妥協以平息學術爭端。


    而現在,他們遇上一個不願意妥協的皇帝。


    興辦科舉,就必須理順官方認可的先賢經典,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和稀泥。


    否則這些家夥會像搞壞察舉製那樣搞壞科舉製,最後隻是新瓶裝舊酒而已。


    所以,劉禪一定要鏟除雜音,建立一個由朝廷說了算的統一學術圈子。


    對此,身為諫議大夫,從小治經學的杜微就深有體會。


    “直白的說,之所以容忍十四家,是因為上位者沒有足夠魄力,而下麵的人也有各自的顧慮和私利,然否?”


    麵對劉禪的提問,杜微真的心累,何止是直白啊,您這話簡直就是在扒人底褲。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但又不得不回答。


    “陛下之言,果真知灼見,各家學說的異同,主要是曆史長河中世代傳播造成的遺留問題。”


    “其中許多爭論已經延續存在了數百年,可是這短時間裏卻一直沒能得到解決,便是有人想解決,也因為各種原因而失敗了。”


    杜微年少時跟隨廣漢任安學習經學,對這方麵的認識要比一般人深刻的多。


    這也是劉禪叫他來的原因,而杜微也感受到了。


    皇帝需要一個人來當自己的馬前卒,做自己發起學術鬥爭的白手套。


    劉禪雖然年輕,但是他的政治手段正在飛速進步,越來越朝著一個政治家的方向成長。


    建安初,當時的益州牧劉璋任命杜微為益州從事。


    但不久後,杜微便因為疾病而辭去官職。


    他確實有一點點耳聾的問題,但並不影響他當官。


    主要還是看不上劉璋,覺得他太暗弱,難成大器。


    建安十九年,劉備奪取益州之後,為了獲得本地人的合作和支持,大量募集蜀中人才進入自己的幕府服務。


    那個時候,杜微因為遠離官場,對劉備不太熟悉。


    所以常常稱自己耳聾,像以往一樣,閉門不出,並暗中觀察。


    直到劉禪第二次北伐關中,幾乎所有人都不懷疑漢朝廷會取得勝利。


    拿下關中,還於舊都,必然意味著遷都。


    那麽,益州作為老劉基本盤的重要性便會下降為境內一州的地位,最多成都會升格為陪都。


    那麽,一直空缺出來的益州刺史的位置,便不能再繼續空缺了,需要安排人來擔任。


    益州刺史部重新建立,也意味著大量崗位空缺。


    需要征許多士人入朝為官,杜微便是那時候為官的。


    但是因為出仕的過程太造作了,劉禪給他穿了幾次小鞋後,杜微做官就非常戰戰兢兢。


    因為益州作為基本盤的特殊存在,老劉登基稱帝後一直空置益州刺史的位置,主要是因為有很多顧慮。


    但無論如何,在政治上遷都之後,這些顧慮便沒有了。


    老劉宣布遷都之後,群臣百官反應迅速,畢竟益州刺史的人選也是一個很大的利益糾葛。


    百官迅速給出了幾個有資格的人,比如廖化、劉邕,乃至於還有人推薦李恢。


    當然李恢是益州本地人,所以當時提議李恢擔任益州刺史的人,配套的還上奏表示可以將益州南部設立為貴州。


    至於為什麽是貴州,按照劉禪的理解,可能是南中出產的茶葉、荔枝乃至於金絲楠木等木材都太貴了。


    讓消費者破防了,於是決定在名字上懟南中一下。


    益州確實太大了,但是劉禪認為,現階段還不是拆分益州的時候。


    因為根據永昌郡對外貿易情況來看,他們已經與天竺那邊的商人有了較為成熟的商貿渠道。


    朝廷需要一個實力強大的益州,來展開對南亞地區的探索與征服。


    別人可能不知道,但劉禪還是清楚的,交州出海口通南海,屬於太平洋流域。


    益州南部再向西南擴展個八百裏左右,就能通印度洋了。


    而且那裏有廣大平原,水土肥美,非常適合發展農牧業。


    所以劉禪沒有認可拆分益州的方略,最後從群臣舉薦中挑選了一個認為挺合適的人選劉邕,擔任益州刺史。


    劉邕是荊州義陽郡人,原本在劉表治下出仕,荊州投降後投靠劉備。


    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劉璋邀請劉備入川討伐張魯,劉邕作為將領跟隨劉備入蜀。


    建安十九年夏,劉璋投降,益州平定,劉邕便被為江陽郡太守。


    章武三年,荊州舉茂才,一些人因為蔣琬跟諸葛亮關係好,便準備推舉蔣琬為茂才。


    與此同時,蔣琬之外的競爭者還有,劉邕、陰化、龐延和廖化四人。


    當時的荊州刺史是關羽,關羽不會去討好諸葛亮,他想舉茂才的人是廖化。


    巧合的是,劉禪經過這些年的觀察,發現蔣琬比起當成一個治國能臣,當個孤臣更有益。


    另外,劉禪知道廖化太能活,慢慢提拔,有他熬成三公的時候,所以他不急。


    而且當時的荊州還非常需要他,不能讓他調到中央去。


    所以,他沒有同意舉蔣琬,同時也壓下了廖化,以至於最後是劉邕脫穎而出。


    根據劉禪的觀察,史上有名的蜀四相中,諸葛肯定是獨一檔的存在。


    而董允、費禕都是劉禪的早期班底。


    前者忠誠而剛直,後者忠誠而機敏。


    至於蔣琬,隻有這個家夥最為特殊。


    作為早期入仕被老劉嫌棄並親自罷免過的家夥。


    這家夥能上位,靠的是過人且狠厲的政治手段。


    有些‘亂世之浪士,治世之重臣’的味道。


    當然,這位的軍事能力很差,但是政治手腕著實過人,是個上限很高的政治家。


    對蔣琬有了這樣的認知後,劉禪便更新了蔣琬的使用方式。


    首先就是不能將之捧得太高,於是當時劉禪就壓下了他的茂才。


    此人慢慢提拔,不能過蒙拔擢,並且還要讓他多擔任急難險重的任務。


    比如出使西域什麽的,讓他把手段使在西域諸國身上就是很好的選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我劉阿鬥真不是曹操的種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禿然好像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禿然好像你並收藏三國:我劉阿鬥真不是曹操的種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