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印象中的印度人形象,基本都是身著色彩斑斕的傳統服飾,頭戴鮮豔頭巾,留著大胡子,皮膚黝黑發亮的模樣,但其實這隻是一部分印度人的特征。印度人,尤其是印度女人的顏值,在世界美麗榜單上總是能名列前茅。必須承認,在顏值這個東西上種族差異的確是存在的,印度那些漂亮的小姐姐大都是來自於雅利安人後裔的高種姓家庭。而南亞的土著人則整體上膚色偏深,五官也沒有那麽立體精致。那麽,印度女人是怎麽樣打扮自己的呢?
一、印度男人的服裝特點
印度男子在一些比較正式而又要求體現民族特點的場合,多數都穿\"尼赫魯服\"。這種服裝是印度民族獨立運動時期象征印度民族精神的服裝,即\"民族服裝\",有點類似於中國的\"中山裝\",隻不過上身稍長一些,扣子也多出幾排。
印度男子的傳統服裝,上身穿著上衣叫“古達”(gulda),這是一種寬鬆的長袍,長度大約到膝蓋左右。古爾達的材質多種多樣,可以是棉質、麻質或者絲質,顏色也非常豐富,有素色、條紋、格子等等。在一些重要的場合,古爾達還會被裝飾上精美的刺繡或者印花,顯得格外華麗。
下半身穿的服裝叫“托蒂”(dhoti),也叫裹裙,是印度最古老最本土的服飾。它實際上是一條纏在腰部的寬白色棉布。它也是由大麻或絲綢製成。它通常長3.6至4.5米,纏繞在腰部。跌落到膝蓋或腳下,有些帶有滾邊。托蒂的兩端分別垂到了腳部和膝部。一般來說,印度男性會把它緊緊地係在腰間,但有時也可以將其鬆開,讓其自然下垂,形成一種獨特的風格。此外,托蒂還可以搭配各種不同的配飾,如腰帶、披肩等,以增加整體造型的美感。裹裙覆蓋了從腰部到小腿或小腿根部,用一根腰帶在前麵打結固定,有錢有地位的男性腰帶在兩端結成球形,並飾以精致的刺繡。除了裹裙和腰帶外,第三件裝束是長長的棉質搭帕,貴族一般把搭帕的兩頭分別搭在肩上,讓中間垂下遮住胸脯或者把搭帕的一頭搭在肩上,也可以披在後背再用手腕抬住。
印度某些地區和宗教信仰的男子都有著獨特的包頭巾習俗。這些頭巾有著各種各樣的包裹方式,而錫克教男子的頭巾更是獨具特色,有著特定的樣式。錫克人頭巾色彩斑斕,有些人甚至根據衣服顏色來搭配頭巾,更有趣的是,有時候人們還會在頭巾上插上羽毛,增添一份別樣的風情。
在印度農村,男子的穿著風格與城市有所不同。他們一般不會穿襯衫,而是選擇在肩膀上搭一條汗巾,或是將一塊布料當作上衣,一端放在肩上,被稱為\"卡達\"。這種裝扮不僅實用,更展現了鄉村男子樸實無華的一麵。
相比之下,城市居民的著裝則更為西化。男人們普遍穿上襯衫和長褲,而且西裝和西褲成為常見的穿搭選擇。這種穿著風格體現了城市生活的時尚和現代氣息。
此外,當冬季來臨,印度北方的男子們會穿上一種特別的夾層厚夾克。這種夾克外形類似風衣,既保暖又顯得莊重,是一種非常正式的服裝。無論是參加婚禮還是其他重要場合,這種加襯厚夾克都是他們的首選,彰顯出印度北方男子對傳統服飾文化的尊重和傳承。
總之,印度男子的傳統服裝非常注重色彩和細節的搭配,展現出濃鬱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蘊。無論是日常穿著還是參加重要活動,他們都會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合適的服裝款式和配飾,以展示自己的個性和身份。
二、印度女子紗麗
提到印度女性的裝飾品,人們腦海中第一個浮現出的必然是那色彩斑斕、輕盈飄逸的紗麗。它就像是一道絢麗的光芒,伴隨著微風輕輕舞動,使得女性們那大而明亮的眼睛和修長濃密的睫毛更顯迷人。印度現代最為著名的詩人泰戈爾曾用這樣一句話來描述紗麗:“長發飄柔的婦人,把紗麗從屋頂欄杆上掛下來……”這簡單的幾個字卻讓人心生向往,對這種極具民族特色的服飾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麽,究竟是什麽原因讓印度女性如此鍾愛紗麗呢?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可以追溯到古代印度的吠陀時代。那時,隻有那些被視為高貴的婆羅門,即負責祭祀神靈的祭司階層,才擁有將一塊長方形的紗織布緞披裹於身的特權。後來,印度女子們見這種穿法風格獨特,便顧不得身份高低之別,陸續穿上了原本屬於社會頂端的衣著。一經傳開,愛美的女人都以穿紗麗為時尚。地位高有錢者,能穿樣式精美、圖案繁複的高檔紗麗,甚至是昂貴的絲綢料來製作,上麵還會用珠寶、刺繡點綴,極盡奢華;地位低的貧窮者,也願意穿上棉布、麻料子的簡單紗麗,來彰顯自己的美麗。
這種穿法很適合印度當地的氣候特征,印度氣候炎熱多雨,紗麗輕薄、舒適而且透氣,風一吹非常涼爽,麵積寬大的紗麗布料,裹在身上還能夠避免陽光直射曬傷,一舉多得,因而受到人們喜愛而推廣。
當然,不同地區的印度人對紗麗的穿著方式有所差異,但總的來說,紗麗是印度女性最常見的傳統服飾之一。它不僅展示了印度文化的獨特魅力,也是印度人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在日常生活還是特殊場合,紗麗都是印度女性展現自我風采和傳統文化的最佳選擇。
到了後來,印度雖然經曆過穆斯林統治、英國殖民、民族衝突與宗教矛盾等一係列的坎坷,紗麗卻始終是南亞次大陸上一道不曾褪卻的靚麗顏色。無論是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地爭端多麽尖銳,女子身上的美麗紗麗都是讓他們罕見地高度認可的文化默契,紗麗成為當之無愧的印度服飾代表。
事實上,紗麗是一種長度約為五到六米,寬度一米左右的布料,但由於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女性對美的追求,這種布料有著無數種穿法。目前常見的穿法就已經超過了一千種。對於印度女性來說,可以像練習瑜伽一樣去學習如何穿著紗麗,並從眾多可能性中選擇最適合自身身材的方式來展現獨特的風格。紗麗的穿法並沒有固定要求,而是根據個人偏好自由選擇。例如,那些在公司工作的職業女性通常會選擇較為正式的披肩式穿法;而在街頭巷尾,我們可以看到更多的人選擇更為隨意的包頭式或垂掛式。這些多樣的穿法使得紗麗成為了一種極具個性與魅力的服飾,讓每個女性都能展現出自己的風采。另外,晚宴上則以較浪漫的垂掛式居多,將紗麗的尾端輕披肩上,讓一端布料順其自然垂掛於手臂上。同時,由於印度宗教盛行,大多數宗教都認為露腿不雅,如果女子在陌生男子麵前露腿,甚至有勾引之嫌。為此,很多印度女子穿紗麗時都是露腰不露腿。
在穿紗麗的時候,需要先穿上緊身上衣,上衣的設計會讓穿著者的雙肩和胸脯緊緊包裹起來,凸顯身材曲線,但同時也會讓小臂和腰部完全裸露在外,展現出女性的柔美。接下來,需要在下身穿上短褲或襯裙,以保護隱私並增加美感。最後,將長長的紗麗披在身上,一直延伸到腳踝處,展現出優雅的身姿。穿紗麗的步驟如下:第一步,先抓住紗麗的一角,將其放在右腰處,並從前到後繞身體一圈,確保紗麗平整且無褶皺;第二步,把已經繞腰一圈的布再次由前至後繞一圈,同時將布邊塞進襯裙裏,製造出自然的皺褶;第三步,將繞在後方的布向上拉,使其包裹住右側腹部,增加層次感;第四步,把布斜斜地從右腹拉到左肩,再從左肩披到背後,這一步驟可以根據個人喜好調整,以展示不同的風格。通過這些步驟,可以輕鬆地穿上美麗的紗麗,展現出獨特的魅力。
由於部落、語言、風俗、信仰和習慣各不相同,印度紗麗的式樣也多種多樣。
首先,它會因生活環境和職業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例如,漁家女喜歡將紗麗的衣片折疊在兩腿之間,並塞在腰後,這樣可以方便她們在水上生活;而農村婦女由於經常從事比較髒的農活,所以更傾向於穿短紗麗。其次,紗麗還會受到地理和民族的影響。在孟加拉地區,婦女們常常使用紗麗的折邊來遮掩頭部,這是因為當地的禮儀規定她們不能在男子麵前拋頭露麵。相比之下,卡拉拉邦的婦女所穿的紗麗則是一頭張開成扇形,展現出獨特的風格。
如今,盡管現代的印度女性仍然穿著更多的是紗麗,但也有許多人選擇穿上了牛仔褲等現代化服裝。然而,無論時尚如何變遷,各地區的民族依然堅守並傳承著自己的民族特色,這些特色通過他們的傳統服飾得以體現。無論是紗麗還是其他傳統服裝,都承載著印度文化的獨特魅力和曆史底蘊,成為這個多元國家豐富多彩的一部分。如,錫克教女性通常穿長膝蓋的長袍和一條名為sharwo-mckaz的大裙子。
此外,到了夏天,無論天氣多熱,印度女子穿紗麗時,都要配一條同色紗巾。到了冬天,各式圍巾幾乎是男女老少的必備品。其中,印度的克什米爾披肩,是舉世聞名的特產。
三、印度女子的首飾
印度人喜歡穿各種各樣的珠寶,如發飾,耳環,額頭,鼻子飾物,項鏈,腦飾品,腕帶,手腕,戒指等,大多是金,銀或寶石產品。在某些地方,人們甚至在服裝中嵌入珠寶。根據傳統習俗,印度男性向女性提供珠寶是履行職責的責任。女性認為珠寶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寡婦不能戴任何珠寶。
印度的女子鍾愛手鐲、腳鐲和臂環,這一傳統最早源於西印度。因為古印度人平時在家很少穿鞋襪,紗麗又普遍露出臂膀,所以女子便學習波斯人的穿戴方法,把誇張粗大的手鐲、腳鐲作為重要的裝飾品。富貴人家小姐的鐲子上麵嵌有昂貴的寶石,普通人家的女孩也要戴上廉價金屬的手鐲,並綴上叮咚作響的小鈴鐺。
除了鐲子之外,印度還有一種非常獨特的首飾——鼻飾。與其他首飾不同,鼻飾在印度本土的曆史並不是很長久。雖然印度人對它情有獨鍾,但它其實並非印度本地的傳統飾品。相反,它是在公元10世紀後才從穆斯林那裏傳入的。
關於鼻飾的起源,背後隱藏著一段讓人深感痛心的故事。最初,在阿拉伯世界裏,人們習慣將鼻環套在家畜的鼻子上,以此來表示這些家畜屬於自己。這種行為源於一種深深的歧視和占有欲。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習慣竟然傳到了印度。於是,男人們開始模仿這種做法,他們給自己的妻子打上鼻環,試圖通過這種方式來表明對她們的占有權。因此,印度鼻飾最初實際上是已婚女性被視為男性財產的象征。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鼻飾逐漸變得越來越普及,種類也日益繁多。它們不再僅僅是簡單的金屬圓環,而是演變出各種華麗的設計,如鑽石、寶石等鑲嵌其中,使得整個飾品更加璀璨奪目。與此同時,人們對於鼻飾的看法也發生了變化。曾經用來物化女性的歧視色彩漸漸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對美的追求和對文化傳承的尊重。如今,許多年輕女性選擇佩戴鼻飾,不僅因為其美觀,更因其代表了印度獨特的文化傳統。甚至有些不願穿鼻環的小姑娘,也會選擇在鼻翼上貼上一枚小亮片,以增添一份別樣的魅力。
四、印度女子的妝容
印度女子在化妝方麵也有自己的一套,她們一般都梳長發,或是從中間分開,用紗麗當做頭巾包起來,或是編成幾個辮子拖在腦後,頭發上通常以新鮮的花朵作為裝飾,一方麵色彩好看,另一方麵也是花香怡人。
同時,印度姑娘不怎麽往前留劉海,因為額前的位置要留出來點畫“吉祥痣”。吉祥痣也是印度妝容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最初僅限於已婚女子,用朱砂、糯米、花瓣揉碎了和成泥點在額前。後來,因為越來越顯得漂亮,而且宗教意義深刻,未婚女子、孩子甚至一些男子也開始使用吉祥痣點綴,顏色也不拘泥於紅色,與紗麗的色彩遙相輝映為最好。現在,印度人的“吉祥痣”顏色不同,形狀各異,在不同情況下表示不同含意,但總的講都是喜慶、吉祥的象征。它也是一種宗教符號,可以消災避邪,代表喜慶吉祥之意。
此外,印度的伊斯蘭教徒不分男女,都穿著寬大的袍服,顏色較為單純。伊斯蘭教男性頭上戴著小圓帽,女性則以頭巾包住頭發。比較保守的伊斯蘭教地區,女性仍以薄紗蒙麵。耆那教女性全身上下都是白色,有的還戴著白色口罩,是為了避免殺害空氣中的生物;耆那教男性僧侶,身上則是不穿任何衣物。
總之,印度人的衣著與裝飾都具有極為獨特的本土特色,更在於舉手投足之間彌漫著的濃鬱迷人的南亞韻味和熱帶風情。
一、印度男人的服裝特點
印度男子在一些比較正式而又要求體現民族特點的場合,多數都穿\"尼赫魯服\"。這種服裝是印度民族獨立運動時期象征印度民族精神的服裝,即\"民族服裝\",有點類似於中國的\"中山裝\",隻不過上身稍長一些,扣子也多出幾排。
印度男子的傳統服裝,上身穿著上衣叫“古達”(gulda),這是一種寬鬆的長袍,長度大約到膝蓋左右。古爾達的材質多種多樣,可以是棉質、麻質或者絲質,顏色也非常豐富,有素色、條紋、格子等等。在一些重要的場合,古爾達還會被裝飾上精美的刺繡或者印花,顯得格外華麗。
下半身穿的服裝叫“托蒂”(dhoti),也叫裹裙,是印度最古老最本土的服飾。它實際上是一條纏在腰部的寬白色棉布。它也是由大麻或絲綢製成。它通常長3.6至4.5米,纏繞在腰部。跌落到膝蓋或腳下,有些帶有滾邊。托蒂的兩端分別垂到了腳部和膝部。一般來說,印度男性會把它緊緊地係在腰間,但有時也可以將其鬆開,讓其自然下垂,形成一種獨特的風格。此外,托蒂還可以搭配各種不同的配飾,如腰帶、披肩等,以增加整體造型的美感。裹裙覆蓋了從腰部到小腿或小腿根部,用一根腰帶在前麵打結固定,有錢有地位的男性腰帶在兩端結成球形,並飾以精致的刺繡。除了裹裙和腰帶外,第三件裝束是長長的棉質搭帕,貴族一般把搭帕的兩頭分別搭在肩上,讓中間垂下遮住胸脯或者把搭帕的一頭搭在肩上,也可以披在後背再用手腕抬住。
印度某些地區和宗教信仰的男子都有著獨特的包頭巾習俗。這些頭巾有著各種各樣的包裹方式,而錫克教男子的頭巾更是獨具特色,有著特定的樣式。錫克人頭巾色彩斑斕,有些人甚至根據衣服顏色來搭配頭巾,更有趣的是,有時候人們還會在頭巾上插上羽毛,增添一份別樣的風情。
在印度農村,男子的穿著風格與城市有所不同。他們一般不會穿襯衫,而是選擇在肩膀上搭一條汗巾,或是將一塊布料當作上衣,一端放在肩上,被稱為\"卡達\"。這種裝扮不僅實用,更展現了鄉村男子樸實無華的一麵。
相比之下,城市居民的著裝則更為西化。男人們普遍穿上襯衫和長褲,而且西裝和西褲成為常見的穿搭選擇。這種穿著風格體現了城市生活的時尚和現代氣息。
此外,當冬季來臨,印度北方的男子們會穿上一種特別的夾層厚夾克。這種夾克外形類似風衣,既保暖又顯得莊重,是一種非常正式的服裝。無論是參加婚禮還是其他重要場合,這種加襯厚夾克都是他們的首選,彰顯出印度北方男子對傳統服飾文化的尊重和傳承。
總之,印度男子的傳統服裝非常注重色彩和細節的搭配,展現出濃鬱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蘊。無論是日常穿著還是參加重要活動,他們都會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合適的服裝款式和配飾,以展示自己的個性和身份。
二、印度女子紗麗
提到印度女性的裝飾品,人們腦海中第一個浮現出的必然是那色彩斑斕、輕盈飄逸的紗麗。它就像是一道絢麗的光芒,伴隨著微風輕輕舞動,使得女性們那大而明亮的眼睛和修長濃密的睫毛更顯迷人。印度現代最為著名的詩人泰戈爾曾用這樣一句話來描述紗麗:“長發飄柔的婦人,把紗麗從屋頂欄杆上掛下來……”這簡單的幾個字卻讓人心生向往,對這種極具民族特色的服飾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麽,究竟是什麽原因讓印度女性如此鍾愛紗麗呢?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可以追溯到古代印度的吠陀時代。那時,隻有那些被視為高貴的婆羅門,即負責祭祀神靈的祭司階層,才擁有將一塊長方形的紗織布緞披裹於身的特權。後來,印度女子們見這種穿法風格獨特,便顧不得身份高低之別,陸續穿上了原本屬於社會頂端的衣著。一經傳開,愛美的女人都以穿紗麗為時尚。地位高有錢者,能穿樣式精美、圖案繁複的高檔紗麗,甚至是昂貴的絲綢料來製作,上麵還會用珠寶、刺繡點綴,極盡奢華;地位低的貧窮者,也願意穿上棉布、麻料子的簡單紗麗,來彰顯自己的美麗。
這種穿法很適合印度當地的氣候特征,印度氣候炎熱多雨,紗麗輕薄、舒適而且透氣,風一吹非常涼爽,麵積寬大的紗麗布料,裹在身上還能夠避免陽光直射曬傷,一舉多得,因而受到人們喜愛而推廣。
當然,不同地區的印度人對紗麗的穿著方式有所差異,但總的來說,紗麗是印度女性最常見的傳統服飾之一。它不僅展示了印度文化的獨特魅力,也是印度人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在日常生活還是特殊場合,紗麗都是印度女性展現自我風采和傳統文化的最佳選擇。
到了後來,印度雖然經曆過穆斯林統治、英國殖民、民族衝突與宗教矛盾等一係列的坎坷,紗麗卻始終是南亞次大陸上一道不曾褪卻的靚麗顏色。無論是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地爭端多麽尖銳,女子身上的美麗紗麗都是讓他們罕見地高度認可的文化默契,紗麗成為當之無愧的印度服飾代表。
事實上,紗麗是一種長度約為五到六米,寬度一米左右的布料,但由於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女性對美的追求,這種布料有著無數種穿法。目前常見的穿法就已經超過了一千種。對於印度女性來說,可以像練習瑜伽一樣去學習如何穿著紗麗,並從眾多可能性中選擇最適合自身身材的方式來展現獨特的風格。紗麗的穿法並沒有固定要求,而是根據個人偏好自由選擇。例如,那些在公司工作的職業女性通常會選擇較為正式的披肩式穿法;而在街頭巷尾,我們可以看到更多的人選擇更為隨意的包頭式或垂掛式。這些多樣的穿法使得紗麗成為了一種極具個性與魅力的服飾,讓每個女性都能展現出自己的風采。另外,晚宴上則以較浪漫的垂掛式居多,將紗麗的尾端輕披肩上,讓一端布料順其自然垂掛於手臂上。同時,由於印度宗教盛行,大多數宗教都認為露腿不雅,如果女子在陌生男子麵前露腿,甚至有勾引之嫌。為此,很多印度女子穿紗麗時都是露腰不露腿。
在穿紗麗的時候,需要先穿上緊身上衣,上衣的設計會讓穿著者的雙肩和胸脯緊緊包裹起來,凸顯身材曲線,但同時也會讓小臂和腰部完全裸露在外,展現出女性的柔美。接下來,需要在下身穿上短褲或襯裙,以保護隱私並增加美感。最後,將長長的紗麗披在身上,一直延伸到腳踝處,展現出優雅的身姿。穿紗麗的步驟如下:第一步,先抓住紗麗的一角,將其放在右腰處,並從前到後繞身體一圈,確保紗麗平整且無褶皺;第二步,把已經繞腰一圈的布再次由前至後繞一圈,同時將布邊塞進襯裙裏,製造出自然的皺褶;第三步,將繞在後方的布向上拉,使其包裹住右側腹部,增加層次感;第四步,把布斜斜地從右腹拉到左肩,再從左肩披到背後,這一步驟可以根據個人喜好調整,以展示不同的風格。通過這些步驟,可以輕鬆地穿上美麗的紗麗,展現出獨特的魅力。
由於部落、語言、風俗、信仰和習慣各不相同,印度紗麗的式樣也多種多樣。
首先,它會因生活環境和職業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例如,漁家女喜歡將紗麗的衣片折疊在兩腿之間,並塞在腰後,這樣可以方便她們在水上生活;而農村婦女由於經常從事比較髒的農活,所以更傾向於穿短紗麗。其次,紗麗還會受到地理和民族的影響。在孟加拉地區,婦女們常常使用紗麗的折邊來遮掩頭部,這是因為當地的禮儀規定她們不能在男子麵前拋頭露麵。相比之下,卡拉拉邦的婦女所穿的紗麗則是一頭張開成扇形,展現出獨特的風格。
如今,盡管現代的印度女性仍然穿著更多的是紗麗,但也有許多人選擇穿上了牛仔褲等現代化服裝。然而,無論時尚如何變遷,各地區的民族依然堅守並傳承著自己的民族特色,這些特色通過他們的傳統服飾得以體現。無論是紗麗還是其他傳統服裝,都承載著印度文化的獨特魅力和曆史底蘊,成為這個多元國家豐富多彩的一部分。如,錫克教女性通常穿長膝蓋的長袍和一條名為sharwo-mckaz的大裙子。
此外,到了夏天,無論天氣多熱,印度女子穿紗麗時,都要配一條同色紗巾。到了冬天,各式圍巾幾乎是男女老少的必備品。其中,印度的克什米爾披肩,是舉世聞名的特產。
三、印度女子的首飾
印度人喜歡穿各種各樣的珠寶,如發飾,耳環,額頭,鼻子飾物,項鏈,腦飾品,腕帶,手腕,戒指等,大多是金,銀或寶石產品。在某些地方,人們甚至在服裝中嵌入珠寶。根據傳統習俗,印度男性向女性提供珠寶是履行職責的責任。女性認為珠寶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寡婦不能戴任何珠寶。
印度的女子鍾愛手鐲、腳鐲和臂環,這一傳統最早源於西印度。因為古印度人平時在家很少穿鞋襪,紗麗又普遍露出臂膀,所以女子便學習波斯人的穿戴方法,把誇張粗大的手鐲、腳鐲作為重要的裝飾品。富貴人家小姐的鐲子上麵嵌有昂貴的寶石,普通人家的女孩也要戴上廉價金屬的手鐲,並綴上叮咚作響的小鈴鐺。
除了鐲子之外,印度還有一種非常獨特的首飾——鼻飾。與其他首飾不同,鼻飾在印度本土的曆史並不是很長久。雖然印度人對它情有獨鍾,但它其實並非印度本地的傳統飾品。相反,它是在公元10世紀後才從穆斯林那裏傳入的。
關於鼻飾的起源,背後隱藏著一段讓人深感痛心的故事。最初,在阿拉伯世界裏,人們習慣將鼻環套在家畜的鼻子上,以此來表示這些家畜屬於自己。這種行為源於一種深深的歧視和占有欲。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習慣竟然傳到了印度。於是,男人們開始模仿這種做法,他們給自己的妻子打上鼻環,試圖通過這種方式來表明對她們的占有權。因此,印度鼻飾最初實際上是已婚女性被視為男性財產的象征。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鼻飾逐漸變得越來越普及,種類也日益繁多。它們不再僅僅是簡單的金屬圓環,而是演變出各種華麗的設計,如鑽石、寶石等鑲嵌其中,使得整個飾品更加璀璨奪目。與此同時,人們對於鼻飾的看法也發生了變化。曾經用來物化女性的歧視色彩漸漸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對美的追求和對文化傳承的尊重。如今,許多年輕女性選擇佩戴鼻飾,不僅因為其美觀,更因其代表了印度獨特的文化傳統。甚至有些不願穿鼻環的小姑娘,也會選擇在鼻翼上貼上一枚小亮片,以增添一份別樣的魅力。
四、印度女子的妝容
印度女子在化妝方麵也有自己的一套,她們一般都梳長發,或是從中間分開,用紗麗當做頭巾包起來,或是編成幾個辮子拖在腦後,頭發上通常以新鮮的花朵作為裝飾,一方麵色彩好看,另一方麵也是花香怡人。
同時,印度姑娘不怎麽往前留劉海,因為額前的位置要留出來點畫“吉祥痣”。吉祥痣也是印度妝容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最初僅限於已婚女子,用朱砂、糯米、花瓣揉碎了和成泥點在額前。後來,因為越來越顯得漂亮,而且宗教意義深刻,未婚女子、孩子甚至一些男子也開始使用吉祥痣點綴,顏色也不拘泥於紅色,與紗麗的色彩遙相輝映為最好。現在,印度人的“吉祥痣”顏色不同,形狀各異,在不同情況下表示不同含意,但總的講都是喜慶、吉祥的象征。它也是一種宗教符號,可以消災避邪,代表喜慶吉祥之意。
此外,印度的伊斯蘭教徒不分男女,都穿著寬大的袍服,顏色較為單純。伊斯蘭教男性頭上戴著小圓帽,女性則以頭巾包住頭發。比較保守的伊斯蘭教地區,女性仍以薄紗蒙麵。耆那教女性全身上下都是白色,有的還戴著白色口罩,是為了避免殺害空氣中的生物;耆那教男性僧侶,身上則是不穿任何衣物。
總之,印度人的衣著與裝飾都具有極為獨特的本土特色,更在於舉手投足之間彌漫著的濃鬱迷人的南亞韻味和熱帶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