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印度音樂的起源
印度音樂的起源是隱藏在音樂創作者美麗的神話之中。印度音樂一般相信是源自吠陀(veda),由濕婆神所創,傳授音樂給印度人的聖者稱李習(rishi)。李習拿拉達(rishi narada)、善彈維納琴,唱聖歌。相傳李習的音樂技巧和印度音樂的建立,是受到全智神維希奴(vishnu) 所感召的。公元前3000年開始的本土的達羅毗荼人種和源於中亞的雅利安人奠定了印度音樂的基礎,而公元前1500年至前500年《吠陀經》的吟唱age of vedic chant 是現今流傳最悠久的音樂傳統。
印度音樂如同其他民族音樂一樣自成一格,強烈反映出其風土民情與生活形態。印度音樂極富宗教性,一如印度的文明著重於心靈的精神層麵一般,民族音樂複雜、神秘而多樣化,且具有冥想的心靈音樂特色。
在印度,對於古代音樂之權威者中,最偉大的人物,即使在今日的印度仍然受到音樂家們尊敬崇拜的,應該是13世紀初的莎蘭卡提瓦(sharangadeva)。之後由於伊斯蘭教入侵印度北方,逐漸影響印度南北音樂風格,而北方信仰伊斯蘭教的突厥族國王阿克巴(1542-1605 a.d)則是一個非常喜愛音樂的君主。因此,在他治理期間,其宮廷樂師tan sen開創了北印度音樂之先河,印度音樂的raga(拉格)受到他的影響,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另外印度的室內樂,亦從阿克巴大帝即位之後,與印度寺院的音樂、戲劇等,一並獲得了很好的發展。
印度人對於節奏的感覺或有關時間之繼續,皆非常的敏感和熟悉。這也是印度人所以很容易將歌詞或詩配上音樂,或將音樂填上歌詞或詩的原因。此外,印度人對於各種各樣節奏組合的預判能力也很強。例如印度人在鼓的即興演奏中,能夠很快速地而正確地判斷大鼓的節拍法,是由二拍加四拍或由七拍加二拍加七拍…..等節奏型組成的。
二、印度音樂的派係
印度音樂形式多樣,大致可分為南印度音樂與北印度音樂兩派,雖然演奏樂器及歌曲風格不同, 但音樂用語及理論卻是相通的。南印度稱之卡那提克(carnatic),是泛指南部大省卡納塔克(karnataka)和其他南部各省的南印度音樂;北印度又稱之為興都斯坦音樂(hindustani),是指北部興地語(hindi)地區和西北邊境及東部西孟加拉等,均統稱北印度音樂。
1、北印度音樂
又稱興都斯坦音樂,興都斯坦也並非是指單一的音樂型,北印度在不同的地區或民族、家族,亦創造不同的風格興都斯坦的音樂,在北印稱之為賈拉那(gharana),意為家族音樂。不同家族音樂,擁有各自的傳統和音樂理論,擁有自己的訓練傳承方法。這種族式的音樂,造就不同風格的樂風,得以傳承至今,曆久不衰。
西塔琴是北印度的代表樂器。北印度音樂受伊斯蘭教文化及波斯音樂的影響,屬宮廷音樂一類;與具有印度教濃厚色彩的南印度音樂性質大異其趣。
2、南印度音樂
南印度音樂又稱卡那提克音樂,亦稱之廟堂或宗教音樂,不論是器樂或聲樂或和宗教頌讚慶典舞蹈,幾乎都和印度教有關。這些音樂搭配不同的節拍,從單純到變化多端,非常多樣。至於卡那提克的樂風,比較統一,即便在不同的學校,但所教授的樂風,幾乎是來傳統的拉格(raga)約有72種,一些有名的南印度樂器如維納琴、笛、印度小提琴,打擊樂器,如魔力單根鼓及陶壺鼓等,個別音樂家的成就,遠高過於學院製的;這點和北印度頗為相似。
3、民間音樂
印度還有一種區別於南北印度音樂的民間音樂,簡單的說,是各地方自行發展的歌謠,這和古典音樂嚴謹和規律有很大的不同,充滿了地方風格的風味,唱腔自由熱情奔放,代代傳唱的民歌,風格回異,各具特色,印度人很容易分辨,不同名歌曲風所代表的地區。
印度音樂豐富而複雜的傳統,是世界音樂文化最豐富的寶藏,應驗了這個曆史悠久民族的偉大,在印度音樂中,常可以發現一些在其他音樂文化中已經失傳的特質,音樂所具有的特殊力量與宗教情懷,即興演奏的特殊能力,音樂與數學與整個宇宙之間特殊的關係等等;許多現代的音樂家,無論是古典的或是流行的,都可以從印度音樂中尋找靈感。
三、印度音樂形式
印度音樂的形式多樣,包括民間歌曲、器樂表演以及古典音樂等多個方麵。
民間歌曲方麵,印度各地的民間歌曲形式豐富多樣,包括勞動歌、婚禮歌、節慶歌、出生歌、搖籃曲等。這些歌曲通常與器樂伴奏和舞蹈相結合,展現出印度民間音樂的獨特魅力。例如,保烏爾歌曲是孟加拉邦的一種民間歌唱音樂形式,演唱時表演者手拿艾克脫拉琴演唱,並配以簡潔的舞蹈,體現了保烏爾歌唱的樣式1。
器樂表演方麵,印度不同地區的器樂形式各異。例如,擊鼓音樂主要在曼尼普爾邦流行,而拉賈斯坦邦則以伯帕音樂為代表。這些器樂的表演形式多種多樣,構成了印度民間音樂生活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
古典音樂方麵,印度輕古典音樂的結構形式更為短小精巧,易於為廣大民眾所接受。輕古典音樂體裁包括伯傑恩、圖姆裏、格紮爾和賈伐裏等,這些音樂形式展現了輕古典音樂的魅力所在。
四、印度音樂的音階
印度音階組成稱為斯瓦拉(swara西方的note),其組成的音符稱為沙\/利\/加\/馬\/帕\/達\/你 sa\/re\/ga\/ma\/pa\/dha\/ni這和西方的音符do\/re\/me\/fa\/so\/ra\/te很近似,但並不等同。西方的鋼琴可細分到12微分音程,而印度的音階則可分成22個微分音程,稱之為書如替(suruti)。
印度古典音樂最重要的兩種元素拉格(raga)和塔拉(t)。
1、拉格(raga)
拉格是印度古典音樂的基本調(tune),也可說是旋律的種子,拉格在興都語源自(sanskrit),其意為色彩(color)或熱情(passion),因此,拉格企圖借特定的音符組合的旋律,來引領聆聽者的情緒和感情,由5個到7個音符,組成的基本旋律做自由的變化。拉沙(rasa)是拉格的情境或情緒,可歸納成喜感、驚喜、悲傷、憤怒、恐怖、厭惡、性愛、征服、和平九種。在傳統習慣上,不論是唱或演奏要點選的拉格是完全依據時間、季節、情緒來決定的,早晨\/中午\/晚上或悲傷\/喜悅\/春夏秋冬或敬神....等,拉格是不容混淆的。
拉格不隻是固定的旋律,由於加上時間、加上拉薩(rasa)等抽象的情境情緒的訴求及即興的技巧、演奏長短自主的掌控,因比表演者也是創作者,具有作曲家的能力,才算得上是勝任稱職的印度音樂表演者。
一是拉格的結構。傳統拉格不外乎和宗教敬神,和每天不同時序、季節更替、七情六欲有關,數量有限,但主拉格(主旋律\/印度人稱國王或先生拉格)和伴隨主拉格的副拉格(副旋律\/印度人稱皇後或妻拉格) 結合演奏家的創造力又可產生新的拉格。但樂師,必需恪守拉格的規範(如時間、理念、情緒、音調速度)、原創精神或轉承啟合的流暢動聽等要素,才不致於畫虎不成反類犬。
二是拉格的演奏次序。印度稱之為山吉兒坦(sankirtan),如果把拉格比做西方的交響樂亦可分出幾個樂章:
第一樂章是阿拉譜(p)是即興自由發揮(free-farm)的慢板樂章,此樂章主要的功能是要引領聽眾進入主拉格的情緒中。
第二樂章是就耳(jor)鼓手的節奏適時的加入在拉格的主旋律,數不清的主旋律和亦步亦趨的鼓聲由慢板逐漸增強。
第三樂章是最後一個樂章,是通常是快板的樂章,但演奏者無論是主奏樂器或聲樂或鼓手,可適時的做快慢交替,從2拍到16拍、慢、中板、快扳,稱之為加特(gat),但加特北印度較自由開放,南印度有比較嚴格的規範。加特北印度是在低八度到中八度音之間,南印度則在中八度到高八度之間。
2、搭拉t
搭拉(t)源自梵語,搭(ta)坦達瓦(taandava)濕婆(siva)的宇宙之舞、象征宇宙生生不息的節奏。拉)是指濕婆神妃帕巴底(parbati)的分身的舞蹈拉亞shia),合稱搭拉(t)。塔拉近似西方的節拍,搭拉在印度是在節拍周期中固定的拍子。印度的節拍非常複雜,從3-108拍(常用的5-23);常用的節拍型有 3+2 \/3+3\/4+4+4+4\/4+3\/3+3+3+3 等組合。
搭拉提供了精準旋律拉格的架構之基礎;因此搭拉(t)和拉格(raga)是印度音樂中不可缺的兩大支柱。最能發揮搭拉(t)的樂器,在北印度是塔布拉鼓(ta),南印度則是魔力單根鼓(mridangam)。
3、薩姆sam
是印度音樂節拍的起始音,也是樂師(聲樂\/器樂) 的終止音。由於印度音樂即興是重要的元素,有了薩姆(sam)可讓各樂器、聲樂,適時找到共同的起始點或終止點。
即興演奏是印度音樂最迷人的特色,也是最重要的元素,即興是根據表演者的思緒、想像、成熟技巧和創造力,逐漸的將聽眾引領拉格所要傳達的境界,例如是春天的拉格要給聽眾感受到春天的氣息,宗教拉格表現對神明的崇敬、悲傷的拉格亦複如此。
五、印度主要樂器
印度的音樂文化豐富多彩,擁有眾多具有代表性的樂器,最具代表性的樂器有:
1、西塔琴(sitar):西塔琴是印度最具代表性的印度古典樂器,由印度西塔琴大師ravi shankar推向西方聽眾,甚至於推向全世界。它是一種撥弦樂器,具有複雜的弦結構和品設計,能夠演奏出豐富的音色和旋律。西塔琴的曆史可以追溯到14世紀。西塔琴的琴頸非常長,西塔琴有7條主弦和11條共鳴弦,琴頸指板上有16~18個可移動的環形金屬品,用於指示旋律弦按音的位置。它的音域達到3個八度。演奏者通常將西塔琴置於左腳和膝蓋之間,用金屬撥片mezrab彈奏,拇指用於調整音調。,演奏者通常左手按弦,右手用撥子撥奏,多用於北印度古典音樂的獨奏或伴奏。
2、維納琴(vina):維納琴在印度音樂中非常有名,分為南方維納和北方維納兩種類型。南方維納稱為“魯德拉·維納”,而北方維納稱為“丙”(bin)。這種樂器通常由女子演奏,具有獨特的形製和演奏技巧。
3、塔布拉琴(tambura):塔布拉鼓是北印度音樂中不可或缺的打擊樂器。它由一對木製鼓組成,每隻鼓都有不同的音高。高音鼓稱為塔布拉,由右手演奏;低音鼓稱為巴亞,由左手演奏。演奏者使用手指和手掌在鼓麵上敲擊,產生豐富的節奏變化。塔布拉鼓的曆史雖不如西塔琴悠久,但它在北印度音樂中的地位無可替代。
4、沙林達(sarod):沙林達是一種傳統的弓弦樂器,具有橢圓形的共鳴箱和複雜的弦係統,適合表達抒情性的音樂。
5、塔布拉鼓(ta):塔布拉鼓是北印度的代表性打擊樂器,由兩個小鼓組成,用於提供節奏和伴奏,是印度音樂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塔布拉是印度最重要的傳統打擊樂器之一,常用於印度古典音樂中維持節奏和拍子。它由兩個鼓組成塔布拉的演奏技巧複雜,需要配合印度傳統的唱頌和古典音樂。
6、班蘇裏笛(bansuri):班蘇裏笛在北印度稱為班蘇裏,在南印度泰米爾語中則稱為姆拉裏或維努,是一種流行的吹奏樂器。
7、納加斯瓦蘭(nagaswaram):納加斯瓦蘭是一種管樂器,具有7個指孔和5個附加的指孔用於控製音調,適合在開闊的空間中演奏。
8、沙蘭吉琴(sarangi):沙蘭吉是印度最古老和最難演奏的弦樂器之一,具有複雜的弦係統和品設計,能夠表達各種情緒和情感。沙蘭吉琴是一種弓弦樂器,流行於北印度。它的音色淒美、哀婉,能夠表達深沉的情感。沙蘭吉琴通常用於民間音樂和古典音樂,與西塔琴和塔布拉鼓等樂器合奏。
9、印度手風琴:印度手風琴是一種手拉風箱的簧片管風琴,它在幾乎所有印度音樂流派中都有出現。盡管需要一隻手拉風箱,但在席地而坐演奏時,它的輕便和舒適性使其成為印度音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0、印度揚琴(hindustani sitar)。印度揚琴是西塔琴的一種變體,主要流行於印度的北方邦。它的構造和演奏方式與西塔琴相似,但在音色和音樂風格上有所區別。印度揚琴的音色更加明亮,常用於演奏快速的旋律和複雜的 improvisation。
11、 舒耳巴哈琴(shehnai)。舒耳巴哈琴是一種木管樂器,主要用於印度的宗教儀式和婚禮等場合。它的音色獨特,略帶沙啞,能夠營造出神秘和莊嚴的氛圍。
12、笛魯巴琴(dhol)。笛魯巴琴是一種大型手鼓,流行於印度的北方地區。它由木製鼓身和羊皮鼓麵組成,演奏者使用手掌和手指敲擊鼓麵,產生豐富的節奏變化。
13、刹羅琴(dhk)。刹羅琴是一種小型手鼓,流行於印度的民間音樂和宗教音樂中。它的鼓身由木頭或金屬製成,鼓麵用羊皮或人造材料製成。刹羅琴的音色較為單一,但演奏起來節奏感強烈。
14、彈稿茄孝不拉琴(tanpura)。彈稿茄孝不拉琴是一種大型撥弦樂器,主要用於為印度古典音樂提供背景音。它的音色深厚、悠揚,能夠持續演奏長時間的基音。
15、 帕卡瓦甲鼓(pakhawaj)。帕卡瓦甲鼓是一種木製雙麵鼓,流行於印度的北方地區。它由木製鼓身和羊皮鼓麵組成,演奏者使用手掌和手指敲擊鼓麵,產生豐富的節奏變化。
16、鍵稿多喝拉鼓(kanjira)。鍵稿多喝拉鼓是一種小型手鼓,流行於印度的南方地區。它的鼓身由木頭製成,鼓麵用羊皮製成。鍵稿多喝拉鼓的音色清脆,演奏起來節奏感強烈。
17、納含賈淡瓷鼓(naqqara),納含賈淡瓷鼓是一種大型銅製鼓,主要用於印度的軍事和民間音樂。它的音色低沉、有力,能夠營造出莊嚴和威嚴的氛圍。
18. 塔味鼓(tavil)。塔味鼓是一種大型銅製鼓,流行於印度的南方地區。它的音色深厚、悠揚,主要用於演奏印度古典音樂和民間音樂。演奏者使用鼓槌敲擊鼓麵,產生豐富的節奏變化。
綜上所述,印度音樂以其獨特的風格和豐富的形式,展現了印度文化的多樣性和深度。
印度音樂的起源是隱藏在音樂創作者美麗的神話之中。印度音樂一般相信是源自吠陀(veda),由濕婆神所創,傳授音樂給印度人的聖者稱李習(rishi)。李習拿拉達(rishi narada)、善彈維納琴,唱聖歌。相傳李習的音樂技巧和印度音樂的建立,是受到全智神維希奴(vishnu) 所感召的。公元前3000年開始的本土的達羅毗荼人種和源於中亞的雅利安人奠定了印度音樂的基礎,而公元前1500年至前500年《吠陀經》的吟唱age of vedic chant 是現今流傳最悠久的音樂傳統。
印度音樂如同其他民族音樂一樣自成一格,強烈反映出其風土民情與生活形態。印度音樂極富宗教性,一如印度的文明著重於心靈的精神層麵一般,民族音樂複雜、神秘而多樣化,且具有冥想的心靈音樂特色。
在印度,對於古代音樂之權威者中,最偉大的人物,即使在今日的印度仍然受到音樂家們尊敬崇拜的,應該是13世紀初的莎蘭卡提瓦(sharangadeva)。之後由於伊斯蘭教入侵印度北方,逐漸影響印度南北音樂風格,而北方信仰伊斯蘭教的突厥族國王阿克巴(1542-1605 a.d)則是一個非常喜愛音樂的君主。因此,在他治理期間,其宮廷樂師tan sen開創了北印度音樂之先河,印度音樂的raga(拉格)受到他的影響,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另外印度的室內樂,亦從阿克巴大帝即位之後,與印度寺院的音樂、戲劇等,一並獲得了很好的發展。
印度人對於節奏的感覺或有關時間之繼續,皆非常的敏感和熟悉。這也是印度人所以很容易將歌詞或詩配上音樂,或將音樂填上歌詞或詩的原因。此外,印度人對於各種各樣節奏組合的預判能力也很強。例如印度人在鼓的即興演奏中,能夠很快速地而正確地判斷大鼓的節拍法,是由二拍加四拍或由七拍加二拍加七拍…..等節奏型組成的。
二、印度音樂的派係
印度音樂形式多樣,大致可分為南印度音樂與北印度音樂兩派,雖然演奏樂器及歌曲風格不同, 但音樂用語及理論卻是相通的。南印度稱之卡那提克(carnatic),是泛指南部大省卡納塔克(karnataka)和其他南部各省的南印度音樂;北印度又稱之為興都斯坦音樂(hindustani),是指北部興地語(hindi)地區和西北邊境及東部西孟加拉等,均統稱北印度音樂。
1、北印度音樂
又稱興都斯坦音樂,興都斯坦也並非是指單一的音樂型,北印度在不同的地區或民族、家族,亦創造不同的風格興都斯坦的音樂,在北印稱之為賈拉那(gharana),意為家族音樂。不同家族音樂,擁有各自的傳統和音樂理論,擁有自己的訓練傳承方法。這種族式的音樂,造就不同風格的樂風,得以傳承至今,曆久不衰。
西塔琴是北印度的代表樂器。北印度音樂受伊斯蘭教文化及波斯音樂的影響,屬宮廷音樂一類;與具有印度教濃厚色彩的南印度音樂性質大異其趣。
2、南印度音樂
南印度音樂又稱卡那提克音樂,亦稱之廟堂或宗教音樂,不論是器樂或聲樂或和宗教頌讚慶典舞蹈,幾乎都和印度教有關。這些音樂搭配不同的節拍,從單純到變化多端,非常多樣。至於卡那提克的樂風,比較統一,即便在不同的學校,但所教授的樂風,幾乎是來傳統的拉格(raga)約有72種,一些有名的南印度樂器如維納琴、笛、印度小提琴,打擊樂器,如魔力單根鼓及陶壺鼓等,個別音樂家的成就,遠高過於學院製的;這點和北印度頗為相似。
3、民間音樂
印度還有一種區別於南北印度音樂的民間音樂,簡單的說,是各地方自行發展的歌謠,這和古典音樂嚴謹和規律有很大的不同,充滿了地方風格的風味,唱腔自由熱情奔放,代代傳唱的民歌,風格回異,各具特色,印度人很容易分辨,不同名歌曲風所代表的地區。
印度音樂豐富而複雜的傳統,是世界音樂文化最豐富的寶藏,應驗了這個曆史悠久民族的偉大,在印度音樂中,常可以發現一些在其他音樂文化中已經失傳的特質,音樂所具有的特殊力量與宗教情懷,即興演奏的特殊能力,音樂與數學與整個宇宙之間特殊的關係等等;許多現代的音樂家,無論是古典的或是流行的,都可以從印度音樂中尋找靈感。
三、印度音樂形式
印度音樂的形式多樣,包括民間歌曲、器樂表演以及古典音樂等多個方麵。
民間歌曲方麵,印度各地的民間歌曲形式豐富多樣,包括勞動歌、婚禮歌、節慶歌、出生歌、搖籃曲等。這些歌曲通常與器樂伴奏和舞蹈相結合,展現出印度民間音樂的獨特魅力。例如,保烏爾歌曲是孟加拉邦的一種民間歌唱音樂形式,演唱時表演者手拿艾克脫拉琴演唱,並配以簡潔的舞蹈,體現了保烏爾歌唱的樣式1。
器樂表演方麵,印度不同地區的器樂形式各異。例如,擊鼓音樂主要在曼尼普爾邦流行,而拉賈斯坦邦則以伯帕音樂為代表。這些器樂的表演形式多種多樣,構成了印度民間音樂生活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
古典音樂方麵,印度輕古典音樂的結構形式更為短小精巧,易於為廣大民眾所接受。輕古典音樂體裁包括伯傑恩、圖姆裏、格紮爾和賈伐裏等,這些音樂形式展現了輕古典音樂的魅力所在。
四、印度音樂的音階
印度音階組成稱為斯瓦拉(swara西方的note),其組成的音符稱為沙\/利\/加\/馬\/帕\/達\/你 sa\/re\/ga\/ma\/pa\/dha\/ni這和西方的音符do\/re\/me\/fa\/so\/ra\/te很近似,但並不等同。西方的鋼琴可細分到12微分音程,而印度的音階則可分成22個微分音程,稱之為書如替(suruti)。
印度古典音樂最重要的兩種元素拉格(raga)和塔拉(t)。
1、拉格(raga)
拉格是印度古典音樂的基本調(tune),也可說是旋律的種子,拉格在興都語源自(sanskrit),其意為色彩(color)或熱情(passion),因此,拉格企圖借特定的音符組合的旋律,來引領聆聽者的情緒和感情,由5個到7個音符,組成的基本旋律做自由的變化。拉沙(rasa)是拉格的情境或情緒,可歸納成喜感、驚喜、悲傷、憤怒、恐怖、厭惡、性愛、征服、和平九種。在傳統習慣上,不論是唱或演奏要點選的拉格是完全依據時間、季節、情緒來決定的,早晨\/中午\/晚上或悲傷\/喜悅\/春夏秋冬或敬神....等,拉格是不容混淆的。
拉格不隻是固定的旋律,由於加上時間、加上拉薩(rasa)等抽象的情境情緒的訴求及即興的技巧、演奏長短自主的掌控,因比表演者也是創作者,具有作曲家的能力,才算得上是勝任稱職的印度音樂表演者。
一是拉格的結構。傳統拉格不外乎和宗教敬神,和每天不同時序、季節更替、七情六欲有關,數量有限,但主拉格(主旋律\/印度人稱國王或先生拉格)和伴隨主拉格的副拉格(副旋律\/印度人稱皇後或妻拉格) 結合演奏家的創造力又可產生新的拉格。但樂師,必需恪守拉格的規範(如時間、理念、情緒、音調速度)、原創精神或轉承啟合的流暢動聽等要素,才不致於畫虎不成反類犬。
二是拉格的演奏次序。印度稱之為山吉兒坦(sankirtan),如果把拉格比做西方的交響樂亦可分出幾個樂章:
第一樂章是阿拉譜(p)是即興自由發揮(free-farm)的慢板樂章,此樂章主要的功能是要引領聽眾進入主拉格的情緒中。
第二樂章是就耳(jor)鼓手的節奏適時的加入在拉格的主旋律,數不清的主旋律和亦步亦趨的鼓聲由慢板逐漸增強。
第三樂章是最後一個樂章,是通常是快板的樂章,但演奏者無論是主奏樂器或聲樂或鼓手,可適時的做快慢交替,從2拍到16拍、慢、中板、快扳,稱之為加特(gat),但加特北印度較自由開放,南印度有比較嚴格的規範。加特北印度是在低八度到中八度音之間,南印度則在中八度到高八度之間。
2、搭拉t
搭拉(t)源自梵語,搭(ta)坦達瓦(taandava)濕婆(siva)的宇宙之舞、象征宇宙生生不息的節奏。拉)是指濕婆神妃帕巴底(parbati)的分身的舞蹈拉亞shia),合稱搭拉(t)。塔拉近似西方的節拍,搭拉在印度是在節拍周期中固定的拍子。印度的節拍非常複雜,從3-108拍(常用的5-23);常用的節拍型有 3+2 \/3+3\/4+4+4+4\/4+3\/3+3+3+3 等組合。
搭拉提供了精準旋律拉格的架構之基礎;因此搭拉(t)和拉格(raga)是印度音樂中不可缺的兩大支柱。最能發揮搭拉(t)的樂器,在北印度是塔布拉鼓(ta),南印度則是魔力單根鼓(mridangam)。
3、薩姆sam
是印度音樂節拍的起始音,也是樂師(聲樂\/器樂) 的終止音。由於印度音樂即興是重要的元素,有了薩姆(sam)可讓各樂器、聲樂,適時找到共同的起始點或終止點。
即興演奏是印度音樂最迷人的特色,也是最重要的元素,即興是根據表演者的思緒、想像、成熟技巧和創造力,逐漸的將聽眾引領拉格所要傳達的境界,例如是春天的拉格要給聽眾感受到春天的氣息,宗教拉格表現對神明的崇敬、悲傷的拉格亦複如此。
五、印度主要樂器
印度的音樂文化豐富多彩,擁有眾多具有代表性的樂器,最具代表性的樂器有:
1、西塔琴(sitar):西塔琴是印度最具代表性的印度古典樂器,由印度西塔琴大師ravi shankar推向西方聽眾,甚至於推向全世界。它是一種撥弦樂器,具有複雜的弦結構和品設計,能夠演奏出豐富的音色和旋律。西塔琴的曆史可以追溯到14世紀。西塔琴的琴頸非常長,西塔琴有7條主弦和11條共鳴弦,琴頸指板上有16~18個可移動的環形金屬品,用於指示旋律弦按音的位置。它的音域達到3個八度。演奏者通常將西塔琴置於左腳和膝蓋之間,用金屬撥片mezrab彈奏,拇指用於調整音調。,演奏者通常左手按弦,右手用撥子撥奏,多用於北印度古典音樂的獨奏或伴奏。
2、維納琴(vina):維納琴在印度音樂中非常有名,分為南方維納和北方維納兩種類型。南方維納稱為“魯德拉·維納”,而北方維納稱為“丙”(bin)。這種樂器通常由女子演奏,具有獨特的形製和演奏技巧。
3、塔布拉琴(tambura):塔布拉鼓是北印度音樂中不可或缺的打擊樂器。它由一對木製鼓組成,每隻鼓都有不同的音高。高音鼓稱為塔布拉,由右手演奏;低音鼓稱為巴亞,由左手演奏。演奏者使用手指和手掌在鼓麵上敲擊,產生豐富的節奏變化。塔布拉鼓的曆史雖不如西塔琴悠久,但它在北印度音樂中的地位無可替代。
4、沙林達(sarod):沙林達是一種傳統的弓弦樂器,具有橢圓形的共鳴箱和複雜的弦係統,適合表達抒情性的音樂。
5、塔布拉鼓(ta):塔布拉鼓是北印度的代表性打擊樂器,由兩個小鼓組成,用於提供節奏和伴奏,是印度音樂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塔布拉是印度最重要的傳統打擊樂器之一,常用於印度古典音樂中維持節奏和拍子。它由兩個鼓組成塔布拉的演奏技巧複雜,需要配合印度傳統的唱頌和古典音樂。
6、班蘇裏笛(bansuri):班蘇裏笛在北印度稱為班蘇裏,在南印度泰米爾語中則稱為姆拉裏或維努,是一種流行的吹奏樂器。
7、納加斯瓦蘭(nagaswaram):納加斯瓦蘭是一種管樂器,具有7個指孔和5個附加的指孔用於控製音調,適合在開闊的空間中演奏。
8、沙蘭吉琴(sarangi):沙蘭吉是印度最古老和最難演奏的弦樂器之一,具有複雜的弦係統和品設計,能夠表達各種情緒和情感。沙蘭吉琴是一種弓弦樂器,流行於北印度。它的音色淒美、哀婉,能夠表達深沉的情感。沙蘭吉琴通常用於民間音樂和古典音樂,與西塔琴和塔布拉鼓等樂器合奏。
9、印度手風琴:印度手風琴是一種手拉風箱的簧片管風琴,它在幾乎所有印度音樂流派中都有出現。盡管需要一隻手拉風箱,但在席地而坐演奏時,它的輕便和舒適性使其成為印度音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0、印度揚琴(hindustani sitar)。印度揚琴是西塔琴的一種變體,主要流行於印度的北方邦。它的構造和演奏方式與西塔琴相似,但在音色和音樂風格上有所區別。印度揚琴的音色更加明亮,常用於演奏快速的旋律和複雜的 improvisation。
11、 舒耳巴哈琴(shehnai)。舒耳巴哈琴是一種木管樂器,主要用於印度的宗教儀式和婚禮等場合。它的音色獨特,略帶沙啞,能夠營造出神秘和莊嚴的氛圍。
12、笛魯巴琴(dhol)。笛魯巴琴是一種大型手鼓,流行於印度的北方地區。它由木製鼓身和羊皮鼓麵組成,演奏者使用手掌和手指敲擊鼓麵,產生豐富的節奏變化。
13、刹羅琴(dhk)。刹羅琴是一種小型手鼓,流行於印度的民間音樂和宗教音樂中。它的鼓身由木頭或金屬製成,鼓麵用羊皮或人造材料製成。刹羅琴的音色較為單一,但演奏起來節奏感強烈。
14、彈稿茄孝不拉琴(tanpura)。彈稿茄孝不拉琴是一種大型撥弦樂器,主要用於為印度古典音樂提供背景音。它的音色深厚、悠揚,能夠持續演奏長時間的基音。
15、 帕卡瓦甲鼓(pakhawaj)。帕卡瓦甲鼓是一種木製雙麵鼓,流行於印度的北方地區。它由木製鼓身和羊皮鼓麵組成,演奏者使用手掌和手指敲擊鼓麵,產生豐富的節奏變化。
16、鍵稿多喝拉鼓(kanjira)。鍵稿多喝拉鼓是一種小型手鼓,流行於印度的南方地區。它的鼓身由木頭製成,鼓麵用羊皮製成。鍵稿多喝拉鼓的音色清脆,演奏起來節奏感強烈。
17、納含賈淡瓷鼓(naqqara),納含賈淡瓷鼓是一種大型銅製鼓,主要用於印度的軍事和民間音樂。它的音色低沉、有力,能夠營造出莊嚴和威嚴的氛圍。
18. 塔味鼓(tavil)。塔味鼓是一種大型銅製鼓,流行於印度的南方地區。它的音色深厚、悠揚,主要用於演奏印度古典音樂和民間音樂。演奏者使用鼓槌敲擊鼓麵,產生豐富的節奏變化。
綜上所述,印度音樂以其獨特的風格和豐富的形式,展現了印度文化的多樣性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