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三”這個詞,可以說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存在。它在中國被廣泛用來稱呼印度人,帶有一定的貶義色彩。但是,這個詞並不是現在的國人所創造的,而是來自於對印度人的稱呼演變。然而,讓人意外的是,雖然“阿三”這個詞不太友好,但在印度國內,竟然有一些人喜歡自稱為“阿三”,並且把這個稱號視為一種榮耀。那麽,我們不禁要問:“阿三”這個詞到底意味著什麽?為什麽這個詞在印度國內會引起這麽大的反響呢?實際上,要理解這些問題,我們需要深入探討印度國內的一些現象和問題。


    一、最早來源


    “印度阿三”這個詞匯的由來可以追溯到多個方麵:英國殖民統治下的印度人來到中國,特別是在上海等城市工作,這種跨地域的接觸導致了一些特定的稱呼產生。可能由於語言差異,中國人對印度人的發音理解有誤。當時在舊上海,印度人常被雇傭為警察,但他們在執行任務時可能會引起民眾不滿,加上文化差異等原因,逐漸演變成了一種貶稱。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阿三”最初是從“紅頭阿三”演變而來的。“紅頭阿三”原本是上海地區的方言,當時上海有各種外國租界,其中英租界裏很多普通差役(小警察)來自英國殖民地印度。這些印度人大多數是錫克教徒,他們身材高大,頭上戴著紅色頭巾,這就是“紅頭”的由來。


    後來隨著時間推移,時代變遷和語言習慣的改變,上海人發現,並不是每個印度人都是戴紅頭巾的錫克教徒,印度還有很多其他宗教的人不戴紅頭巾。所以上海人幹脆把“紅頭阿三”改成了“印度阿三”。


    二、各種說法


    歸納起來,當前流行的說法有以下幾種:


    說法一,那時的人形容猴子即“阿三”,舉凡洋人,在國人看來,皆如猴子般形貌舉止,尤其以印度人之麵貌黝黑,加之又是英國的殖民地來到上海的,而且民族“優越性”使然,覺得自家仍是高印度一頭,故此蔑稱印度人為“阿三”。在民國時期,徐珂創作的清代掌故遺聞的匯編《清稗[bài]類鈔》一書中,曾經這樣寫道:“紅頭阿三,印度巡捕之稱也,以其首紮紅布,故雲。世人每呼猴為阿三,今移以稱印度巡捕,賤之也。”這段話解釋了為什麽會有“紅頭阿三”這個稱呼,以及它與猴子之間的聯係。此外,還提到了“印度阿三”這個詞匯,並指出它是用來貶低印度巡捕的。這表明在當時,人們對印度巡捕持有一定的輕視態度。


    說法二:據說由於印度曾經長期被英國殖民統治,因此印度人在擔任公務員時需要掌握英語。然而,正是因為他們懂得英語,導致他們在中國麵前不自覺地擺出一種高傲的姿態。當他們用不太流暢的中文說話時,往往會不自覺地加上一句 \"i say...\" (我說…)。由於 \"i say\" 的發音與 \"阿三\" 非常相似,於是這個詞逐漸演變成了對印度人的稱呼。


    同時,這種說法相同的還有另一種解釋認為,當時在租界中的上海人注意到,每天早晨,英租界總警署都會聚集一批印度巡警準備外出巡邏。由於人數眾多且場麵壯觀,吸引了許多人前來觀看熱鬧。每當印度巡警們準備開始巡邏時,總是會有一名英國人出來發表訓話。當時,英國人的第一句話通常是“i say”,然後再開始下麵一陣的訓話。根據租界巡邏規定,隻要英方一說i say”,那些印度的巡捕們就立刻恭恭敬敬,站得筆直。所以時間長了,人們就以為這些印度巡捕就叫“i say”了,而英語中“i say”的發音又與“阿三”類似,所以也就慢慢演變成了“印度阿三”這個稱呼。可以說,這一稱呼源於他們對英國殖民者的忠誠和他們在上海的特殊地位,體現了當時中國社會的屈辱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狀態。


    說法三,過去印度人因為自己是不結盟運動(亞非拉好幾十個國家組成的一個鬆散的聯盟)的領袖,便狂妄的宣稱美國是一極、前蘇聯是一極,而他們作為不結盟運動的領袖,是當之無愧的第三極。於是外界人便叫他們“阿三”以戲謔之。這種說法在現代也有其特定的含義。例如,印度總理莫迪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時,提到印度在經濟方麵的目標,暗示印度將成為世界的“第三極”,這也是“三哥”稱呼在現代語境中的一個體現。


    說法四:由於英聯邦體係的公務人員(尤其是警察)長久以來都習慣被稱呼為 sir,而上海人又有在單音節的單字前添加“阿”字的習慣。因此,香港人將警察稱為阿 sir,上海人則逐漸將其演變成了阿三。這個說法認為,“阿三”最初是用來指代印度警察的,但後來逐漸擴大到整個印度人群體。


    說法五:電影和現代網絡的影響也是導致“阿三”成為印度代稱的原因之一。例如,在電影《大話西遊》中,唐僧對印度人的稱呼“印度阿三”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外,現代網絡上的調侃和戲謔也使得這一稱呼在年輕一代中廣泛傳播。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阿三”成為了印度的一種普遍認知和稱呼。


    說法六:在兩國語言交流的過程中,為了方便和簡化,人們常常采用簡稱的方式來稱呼某些事物或國家。“三哥”可能就是印度在某些特定語境下的簡稱。這種稱呼既符合語言習慣,也體現了國家間的交流特色。然而,具體為何選擇“三哥”作為簡稱,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討。或許與印度在國際舞台上的地位、與其他國家的關係等因素有關。雖然“阿三”在一些情況下可能帶有貶義和歧視性,但我們應該以客觀和尊重的態度看待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的稱呼問題,並努力促進相互理解和友好交流。


    說法七:很久以前,在上海租界時期,租用的洋人被稱為“洋鬼子”,而租用的中國人則被稱為“二鬼子”(後來也被稱為偽軍或二鬼子等)。此外,還有一種說法稱,當時還租用了一些印度人,他們被稱為“三鬼子”。由於上海人的語言習慣喜歡在稱呼前加個“阿”字,如“阿寶”、“阿亮”等,因此,“三鬼子”逐漸演變成了“阿三”。這個稱呼帶有貶義,與“洋鬼子”、“日本鬼子”類似,都是對外國人的蔑稱。


    說法八:據說,將佛法傳入我國的達摩祖師原本是南印度國的三王子。這一說法可能源於佛教傳說或曆史記載,但具體細節可能因不同的宗教傳統和解釋而有所差異。


    說法九:20世紀時,大印度地區經曆了一係列政治變革和分裂。首先,該地區分為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個國家;隨後,東巴基斯坦又從巴基斯坦獨立出來,成為現在的孟加拉國。這樣一來,原來的大印度地區就形成了三個國家:巴基斯坦、印度和孟加拉國。這種政治格局的變化反映了當時地區內民族、宗教等因素的複雜關係以及地緣政治的影響。


    說法十,印度阿薩姆邦,該地區出產的紅茶非常有名。其發音顯然近似阿三,因此可能緣於此。


    實際上,不僅僅是印度存在這樣的稱呼,幾乎所有的國家都有各自具有代表性的輕蔑稱謂。比如,俄羅斯被稱為\"戰鬥民族\",美國被戲稱為\"山姆大叔\",而韓國則常被調侃為\"棒子\"等等。然而,這並沒有什麽大不了的,就像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擁有一個綽號或者花名一樣,隻要我們能夠理性看待這些稱呼,不過分較真即可。


    至於絕大多數的印度人,他們似乎對這個稱呼並不是特別在意。畢竟,在印度人的觀念裏,其他人都不值得被放在眼中,唯有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因此,無論中國人說了些什麽,他們根本不會放在心上。甚至當中國人前往印度時,印度人還會得意洋洋地向中國人炫耀,聲稱新德裏是全球最大的城市,而且印度更是世界的核心。


    需要強調的是,盡管這個詞在中文語境中有明確的貶義和歧視意味,但在印度,許多年輕人卻錯誤地解讀了其真正含義,將其視為一種讚美而不是貶低。以印度青年西曼舒·舒克拉為例,他曾誤解了這個詞的意義,並將其視為讚美而非貶低。這種誤解可能源於中印兩國之間的文化差異,使得同一個詞在不同文化中的解釋和感受存在巨大差異。因此,我們應該意識到這種文化差異,並努力避免因語言誤解而產生不必要的衝突和矛盾。


    總的來說,\"阿三\"這個詞並不是一個中立或正式的稱呼,我們應該尊重每個人的身份和背景,避免使用可能帶有貶義或歧視性的詞匯,以免傷害他人感情或引起不必要的爭議。對於涉及歧視和偏見的言論,我們應予以反對,倡導多元包容和平等對待的價值觀。隻有通過尊重、包容和理解,才能建立起和諧、友好的國際關係,促進各國人民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就是印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開心可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開心可可並收藏這就是印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