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印度漫長而豐富多彩的曆史長河中,隻有三個統一的王朝曾經屹立於這片土地之上,它們分別是孔雀王朝、笈多王朝和莫臥爾王朝。這些王朝見證了印度古代文明的輝煌與衰落,成為了印度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中,笈多王朝作為印度中世紀的一個封建王朝,其曆史地位尤為重要。這個王朝最為著名的國王便是旃陀羅笈多一世,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軍事智慧贏得了人們的讚譽。
旃陀羅·笈多,又稱旃陀羅·笈多一世,這位古印度笈多王朝的開國君主,在位時間大約在公元320年至公元335年間。公元4世紀初期,北印度地區處於分裂狀態,眾多小國林立。然而,就在這個動蕩不安的時代,摩揭陀國王旃陀羅·笈多一世挺身而出,建立起了強大的笈多王朝,並將首都定在了華氏城(現今的巴特那)。
旃陀羅笈多一世采取了積極的武力征服政策,成功地統一了北印度地區。他的統治使得笈多王朝迎來了鼎盛時期,國家繁榮昌盛,文化藝術蓬勃發展。他的名字也因此銘刻在了印度曆史的長卷之中,成為了印度人民心中不可磨滅的記憶。
旃陀羅笈多一世的功績不僅在於統一了北印度,還在於他對文化教育事業的重視。他鼓勵學術研究,促進了佛教和婆羅門教等宗教的傳播。在他的治理下,笈多王朝成為了印度文化的中心,吸引了眾多學者和藝術家前來交流和創作。
1、帝國起源
公元三世紀以後,曾經稱霸中亞的貴霜帝國逐漸衰落,領土分裂,其中在南亞次大陸的西北部和北部地區分裂成許多小國。此時,恒河上遊地區有一個名為室利笈多(?ri-gupta)的小國家,這個國家雖然不大,但卻擁有著強大的君主室利笈多家族。這個家族通過不斷征服周圍的小國,逐漸壯大自己的勢力,並自稱為“摩訶羅闍”(mahārāja),意思是“眾王之王”。
隨著時間的推移,室利笈多家族的勢力越來越大,尤其是在旃陀羅笈多一世時期。大約在公元 308 年,旃陀羅笈多與當地著名部族離車公主鳩摩羅提毗結婚。離車族統治著華氏城及其周邊地區,由於這次婚姻,旃陀羅笈多得以繼承華氏城,這使得他的勢力得到了極大的增強。
旃陀羅·笈多生活的國家位於孔雀王朝龍興之地摩揭陀,也許是受到孔雀王朝英雄前輩冥冥之中的感召,旃陀羅·笈多立下了雄心壯誌,決心要成為像他們一樣偉大的統治者。他憑借著卓越的領導才能和勇氣,開始了對周邊國家的征戰,一步步擴大自己的領土。在他的努力下,室利笈多家族的勢力迅速崛起,成為了印度曆史上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320年,旃陀羅笈多一世建立古印度的第一個封建王朝笈多王朝,定都吠舍離(今巴塞爾城),疆域包括印度北部、中部及西部部分地區。
2、主要成就
旃陀羅笈多的崛起並非一蹴而就,他的成功建立在他的雄才大略和一係列的政治軍事行動之上。他憑借著卓越的領導才能和果敢的決策能力,逐步擴大了自己的勢力範圍,並最終建立起了強大的笈多帝國。
旃陀羅笈多首先通過巧妙的外交手段和軍事策略,與其他國家建立了友好關係或結成同盟,從而避免了多麵受敵的困境。同時,他也積極地擴張自己的領土,通過戰爭和征服來獲取更多的土地和資源。其中最重要的一次勝利是占領了恒河和朱木拿河合流處的波羅那伽,也就是現在的阿拉哈巴德地區。這個戰略要地的奪取使得旃陀羅笈多獲得了更大的權力和影響力。
旃陀羅笈多還善於利用內部矛盾和政治鬥爭,削弱對手的實力。他巧妙地運用間諜和特工,破壞敵方的聯盟,製造混亂和分裂。同時,他也注重培養自己的軍隊,加強訓練和裝備,使其成為一支強大而精銳的力量。
旃陀羅笈多一世在位十六年期間(公元 319 至 335 年),通過一係列的政治和軍事手段,成功地將周圍的小國吞並,擴大了自己的領土。這些地區包括恒河和朱木拿河合流處的波羅那伽,即如今的阿拉哈巴德。他的統治範圍涵蓋了今比哈爾邦的大部分、北方邦以及西孟加拉邦等地。在他的治理下,這些地區逐漸被納入笈多帝國的版圖之中。
旃陀羅笈多一世的統治為新興的笈多帝國定了堅實的基礎。他不僅通過征服和吞並擴大了領土,還采取了一係列措施鞏固政權。他推行了有效的行政管理體係,促進了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此外,他還注重宗教信仰的傳播和保護,對佛教等宗教給予支持和庇護。
旃陀羅笈多一世的統治時期標誌著印度曆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他的崛起和成就不僅影響了當時的社會和政治格局,也為後來帝國的繁榮和輝煌奠定了基礎。他的名字成為了印度曆史中的傳奇人物之一,被後人銘記和敬仰。
3、政治製度
笈多王朝實行中央集權製,最高統治者是大王,皇親貴族及婆羅門高僧做重臣及王室顧問。全國分若幹省,省下設縣,省總督多由大王任命王子或其他親屬出任,縣級地方官由總督任命及管轄,協助國王進行統治顧問大臣及各級官吏,都從國王處領薪。
笈多王朝是封建製的完成時期。笈多王朝時期國王賜給官吏、貴族、寺院的封地逐漸演變為世襲的私有領地,封建采邑製度至此形成。封地領有者往往將君主封賜的領地再分封賞賜給自己的臣屬。封地的層層再分封形成等級製的附庸臣屬關係。
在封建化的過程中,印度的種姓製度也發生變化。原屬吠舍下層的村社自由農民地位下降,與首陀羅日益接近。他們與首陀羅和不可接觸者是封建依附農民的主要來源。社會製度從種姓製逐漸分化,形成為類似中國的門閥製。即在原來的種姓中,依據職業的不同,又分出許多姓階來,並且是世襲的,所謂‘工之子恒為工,商之子恒為商’。每一姓階之間,不得互通婚媾,從而使姓階製度更為鞏固。而且姓階愈分愈多,數以千計,這就使得農村公社的殘餘,長期不能改變。因為每一公社都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經濟單位,附屬有一整套手工業行業。這一製度,即使到了後來變化也是不大的。
實際上,笈多帝國的統治製度與孔雀帝國大致相同,也有明顯的區別。最突出的不同點是中央集權較弱,權力相對分散。
第一,中央直接統治地區隻是比哈爾、今北方邦、中央邦部分和北孟加拉。大部分地區在征服後,保留原來的王公,采取藩屬國製度。這樣做,不僅是有意采取懷柔政策,也是力量不足的表現。藩屬國王公義務有四:朝見、貢獻、軍事服務和聯姻(嫁女兒給笈多王室)。他們由笈多帝王頒發詔書,獲準統治原來統治的地區。
第二,即便在中央直接統治的地區,在省和縣兩級,許多權力也處在地方勢力手中。地方官員通常是從地方勢力中任命。地方貴族、大的商人同業公會都參與地方政治。而孔雀王朝是權力集中於中央,阿育王要了解每個官員的所作所為。
第三,笈多王朝常備軍數量較孔雀王朝少,各藩屬國提供的軍隊構成笈多王朝軍隊的很大部分。這導致藩屬國保有相當的軍事實力。總之,笈多王朝的統一並不是像孔雀王朝時那樣中央集權,它的統一之下實際上保存著很大的不統一。孔雀王朝靠統一的行政機構管理全國,靠以權力做後盾的“達摩”教導維護和鞏固統一。笈多帝國對眾多的藩屬國無法管理,隻能靠商業和文化去聯係。實際上,各藩屬國各有自己的製度、文化。它們雖然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來自笈多王朝的影響,但都還保留著自己的地區特色。統一中的多元化,這個後來印度社會文化的突出特點,在這個時期就已形成。
嚴格說,笈多王朝統治的疆域內,不僅行政上不統一,在製度,文化等方麵也從未統一起來。這一重要特點,對當時的文化,如宗教、哲學等等,都發生了一定的影響。
4、經濟發展
笈多王朝重視水利灌溉,特別加強水利工程建設.促使北印度農業發展,推動鐵農具使用,穀物種植包括大麥、小麥、水稻、黍米、豆類、芝麻等。經濟作物包括棉花、大麻、甘蔗、亞麻、生薑,另有蔬果培植,家畜業包括黃牛、水牛、駱駝、驢、綿羊及山羊,並且把著名的棉花種植引入其他鄰近國家。
笈多王朝的手工業同樣發達,包括棉織、絲織、毛織、武器製造、金屬製造、珠寶首飾、采礦冶金等、另造船業極盛,以產多槳帆船著名。貿易交換多為貴族之奢侈品,與亞歐非多國有來往。在印度發現大量羅馬、大夏(巴克特裏亞)及薩珊波斯之貨幣。超日王主力向西發展,這與爭奪西方出海口及控製西北商路有直接關係。
印度處於歐亞大陸中間。東方以恒河口的耽摩粟底港(今西孟加拉的米德納普爾縣的塔姆盧克港)為出海口.與東南亞及東亞諸國貿易,並於印度支那及馬來群島建立商業殖民地。西方以古吉拉特港口出阿拉伯與東非及波斯灣諸國貿易。陸路以西北部印度河流域出,北上中亞地區與絲綢之路連接,西通歐洲東至中國。輸出棉花、穀物、細布、掛氈、首飾、香料、靛藍、象牙等。輸入各國珍奇、絲綢、茶葉、白銅、瓷土、肉桂及黃蓮等。
5、大興宗教文化
笈多王朝時印度教興起,大乘佛教盛行,然宗教可自由發展,大臣和將領就有信奉佛教及濕婆教。大乘佛教中心那爛陀寺由鳩摩羅笈多一世修建,其後成為笈多文化的學術中心。
笈多朝初期,信奉婆羅門教,對佛教並不重視。當時佛教對統治者的態度,像《涅盤經》中所表示的,隻要求國王給予外護就可以了。期間,我國唐代玄奘到印度,按照傳聞記錄了那爛陀寺建造的曆史,說該寺建立的曆史很早,就開始於笈多王朝的初期。
從真諦和玄奘所記述的事實看,笈多王朝初期到中期開始,改變了政策,對佛教已重視起來,藉以振作人心。
梵文詩人及劇作家迦梨陀娑成為超日王王宮中的九寶之一,流傳有四部詩歌及三部劇作,《雲使》以戀人情書的形式描寫印度北部山水秀麗;《鳩摩羅出世》是關於濕婆及其妻兒的神話故事;劇作《沙恭達羅》是講述美麗善良少女沙恭達羅與國王豆扇陀的相愛及誤會分開的故事。另外,印度教的神聖史詩《羅摩衍那》、《摩訶婆羅多》也是在這一時期編成。
建築方麵以阿旃陀石窟及愛羅拉石窟為經典。前者位於今馬哈拉施特拉邦奧藩加巴德縣之阿旃陀村附近,開鑿於瓦古爾納河穀的花崗岩壁上,共二十九個洞窟。於公元前一世紀至650年間建成,當中有四座佛殿及二十五座僧房,充分表現印度風格。室門依地勢建造,上有飛簷雕楣,下有石柱林立,有各類壁雕,多來自佛教傳說,然而卻洋溢生活氣息。愛羅拉石窟距奧藩加巴德十六公裏,建於三世紀,完成於1300年,包括佛教、印度教及耆那教三種宗教廟宇,香火不斷。
另外笈多王朝在天文、數學、醫學、冶金方麵有巨大成就,笈多王朝的數學及天文學家亞利雅巴達算出圓周率至小數位後四個字,並認定地球自轉。1881年發現的笈多王朝手稿巴赫沙利包括了不定方程、不盡根迫近等的算術問題。
6、後世影響
旃陀羅笈多一世的兒子,薩姆陀羅笈多(335-380年在位,海護王),繼承了父親的基業,並進一步擴張了笈多王朝的領土。海護王開始大規模向外擴張,征服恒河上遊地區及印度河流域東部地區,然後回師東進,征服恒河下遊及三角洲,最後揮師南下,進抵奧裏薩及德幹高原東部,甚至南印大國帕拉瓦王國也臣服於笈多王朝並納貢,勢力直抵蘇門答臘及爪哇。海護王文武全才,被稱為“卡維羅闍”,即詩人國王。在公元四世紀中葉,笈多王朝的領土東起布拉馬普特拉河,西至朱木拿河,展現了旃陀羅笈多一世及其後代在擴張印度次大陸上的重要貢獻。
海護王之子超日王,旃陀羅笈多二世(380-413年在位),笈多王朝達到極盛期,納伽人(貴霜人後裔)勢力被征服。在西方麵對三大勢力,分別是西北印度河流域以東地區的馬拉瓦人及卡提阿瓦人,他們臣服於笈多王朝。西部沿海地區古吉拉特的塞種人,與笈多王朝敵對。德幹高原西南部地區的伐迦陀迦王國,旃陀羅笈多二世以自己的公主波羅婆伐地笈多下嫁其國王樓陀羅西那二世,兩國同盟。旃陀羅笈多二世在西方主要與南北修好,集中攻打塞種人的國家。388年起,旃陀羅笈多二世先後征服馬爾瓦、古吉拉特及卡提阿瓦,領土擴至阿拉伯海沿岸,控製北印度東西海岸的城市及港口。另把首都遷至華氏城(今巴特那),並在馬爾瓦建立行宮。在公元400年人口達到2800萬人。
總之,旃陀羅笈多一世是古印度曆史上一位傑出的君主,他的統治奠定了笈多王朝的基石,為印度曆史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的故事充滿了傳奇色彩,激勵著後人不斷追求卓越和成就。
其中,笈多王朝作為印度中世紀的一個封建王朝,其曆史地位尤為重要。這個王朝最為著名的國王便是旃陀羅笈多一世,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軍事智慧贏得了人們的讚譽。
旃陀羅·笈多,又稱旃陀羅·笈多一世,這位古印度笈多王朝的開國君主,在位時間大約在公元320年至公元335年間。公元4世紀初期,北印度地區處於分裂狀態,眾多小國林立。然而,就在這個動蕩不安的時代,摩揭陀國王旃陀羅·笈多一世挺身而出,建立起了強大的笈多王朝,並將首都定在了華氏城(現今的巴特那)。
旃陀羅笈多一世采取了積極的武力征服政策,成功地統一了北印度地區。他的統治使得笈多王朝迎來了鼎盛時期,國家繁榮昌盛,文化藝術蓬勃發展。他的名字也因此銘刻在了印度曆史的長卷之中,成為了印度人民心中不可磨滅的記憶。
旃陀羅笈多一世的功績不僅在於統一了北印度,還在於他對文化教育事業的重視。他鼓勵學術研究,促進了佛教和婆羅門教等宗教的傳播。在他的治理下,笈多王朝成為了印度文化的中心,吸引了眾多學者和藝術家前來交流和創作。
1、帝國起源
公元三世紀以後,曾經稱霸中亞的貴霜帝國逐漸衰落,領土分裂,其中在南亞次大陸的西北部和北部地區分裂成許多小國。此時,恒河上遊地區有一個名為室利笈多(?ri-gupta)的小國家,這個國家雖然不大,但卻擁有著強大的君主室利笈多家族。這個家族通過不斷征服周圍的小國,逐漸壯大自己的勢力,並自稱為“摩訶羅闍”(mahārāja),意思是“眾王之王”。
隨著時間的推移,室利笈多家族的勢力越來越大,尤其是在旃陀羅笈多一世時期。大約在公元 308 年,旃陀羅笈多與當地著名部族離車公主鳩摩羅提毗結婚。離車族統治著華氏城及其周邊地區,由於這次婚姻,旃陀羅笈多得以繼承華氏城,這使得他的勢力得到了極大的增強。
旃陀羅·笈多生活的國家位於孔雀王朝龍興之地摩揭陀,也許是受到孔雀王朝英雄前輩冥冥之中的感召,旃陀羅·笈多立下了雄心壯誌,決心要成為像他們一樣偉大的統治者。他憑借著卓越的領導才能和勇氣,開始了對周邊國家的征戰,一步步擴大自己的領土。在他的努力下,室利笈多家族的勢力迅速崛起,成為了印度曆史上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320年,旃陀羅笈多一世建立古印度的第一個封建王朝笈多王朝,定都吠舍離(今巴塞爾城),疆域包括印度北部、中部及西部部分地區。
2、主要成就
旃陀羅笈多的崛起並非一蹴而就,他的成功建立在他的雄才大略和一係列的政治軍事行動之上。他憑借著卓越的領導才能和果敢的決策能力,逐步擴大了自己的勢力範圍,並最終建立起了強大的笈多帝國。
旃陀羅笈多首先通過巧妙的外交手段和軍事策略,與其他國家建立了友好關係或結成同盟,從而避免了多麵受敵的困境。同時,他也積極地擴張自己的領土,通過戰爭和征服來獲取更多的土地和資源。其中最重要的一次勝利是占領了恒河和朱木拿河合流處的波羅那伽,也就是現在的阿拉哈巴德地區。這個戰略要地的奪取使得旃陀羅笈多獲得了更大的權力和影響力。
旃陀羅笈多還善於利用內部矛盾和政治鬥爭,削弱對手的實力。他巧妙地運用間諜和特工,破壞敵方的聯盟,製造混亂和分裂。同時,他也注重培養自己的軍隊,加強訓練和裝備,使其成為一支強大而精銳的力量。
旃陀羅笈多一世在位十六年期間(公元 319 至 335 年),通過一係列的政治和軍事手段,成功地將周圍的小國吞並,擴大了自己的領土。這些地區包括恒河和朱木拿河合流處的波羅那伽,即如今的阿拉哈巴德。他的統治範圍涵蓋了今比哈爾邦的大部分、北方邦以及西孟加拉邦等地。在他的治理下,這些地區逐漸被納入笈多帝國的版圖之中。
旃陀羅笈多一世的統治為新興的笈多帝國定了堅實的基礎。他不僅通過征服和吞並擴大了領土,還采取了一係列措施鞏固政權。他推行了有效的行政管理體係,促進了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此外,他還注重宗教信仰的傳播和保護,對佛教等宗教給予支持和庇護。
旃陀羅笈多一世的統治時期標誌著印度曆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他的崛起和成就不僅影響了當時的社會和政治格局,也為後來帝國的繁榮和輝煌奠定了基礎。他的名字成為了印度曆史中的傳奇人物之一,被後人銘記和敬仰。
3、政治製度
笈多王朝實行中央集權製,最高統治者是大王,皇親貴族及婆羅門高僧做重臣及王室顧問。全國分若幹省,省下設縣,省總督多由大王任命王子或其他親屬出任,縣級地方官由總督任命及管轄,協助國王進行統治顧問大臣及各級官吏,都從國王處領薪。
笈多王朝是封建製的完成時期。笈多王朝時期國王賜給官吏、貴族、寺院的封地逐漸演變為世襲的私有領地,封建采邑製度至此形成。封地領有者往往將君主封賜的領地再分封賞賜給自己的臣屬。封地的層層再分封形成等級製的附庸臣屬關係。
在封建化的過程中,印度的種姓製度也發生變化。原屬吠舍下層的村社自由農民地位下降,與首陀羅日益接近。他們與首陀羅和不可接觸者是封建依附農民的主要來源。社會製度從種姓製逐漸分化,形成為類似中國的門閥製。即在原來的種姓中,依據職業的不同,又分出許多姓階來,並且是世襲的,所謂‘工之子恒為工,商之子恒為商’。每一姓階之間,不得互通婚媾,從而使姓階製度更為鞏固。而且姓階愈分愈多,數以千計,這就使得農村公社的殘餘,長期不能改變。因為每一公社都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經濟單位,附屬有一整套手工業行業。這一製度,即使到了後來變化也是不大的。
實際上,笈多帝國的統治製度與孔雀帝國大致相同,也有明顯的區別。最突出的不同點是中央集權較弱,權力相對分散。
第一,中央直接統治地區隻是比哈爾、今北方邦、中央邦部分和北孟加拉。大部分地區在征服後,保留原來的王公,采取藩屬國製度。這樣做,不僅是有意采取懷柔政策,也是力量不足的表現。藩屬國王公義務有四:朝見、貢獻、軍事服務和聯姻(嫁女兒給笈多王室)。他們由笈多帝王頒發詔書,獲準統治原來統治的地區。
第二,即便在中央直接統治的地區,在省和縣兩級,許多權力也處在地方勢力手中。地方官員通常是從地方勢力中任命。地方貴族、大的商人同業公會都參與地方政治。而孔雀王朝是權力集中於中央,阿育王要了解每個官員的所作所為。
第三,笈多王朝常備軍數量較孔雀王朝少,各藩屬國提供的軍隊構成笈多王朝軍隊的很大部分。這導致藩屬國保有相當的軍事實力。總之,笈多王朝的統一並不是像孔雀王朝時那樣中央集權,它的統一之下實際上保存著很大的不統一。孔雀王朝靠統一的行政機構管理全國,靠以權力做後盾的“達摩”教導維護和鞏固統一。笈多帝國對眾多的藩屬國無法管理,隻能靠商業和文化去聯係。實際上,各藩屬國各有自己的製度、文化。它們雖然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來自笈多王朝的影響,但都還保留著自己的地區特色。統一中的多元化,這個後來印度社會文化的突出特點,在這個時期就已形成。
嚴格說,笈多王朝統治的疆域內,不僅行政上不統一,在製度,文化等方麵也從未統一起來。這一重要特點,對當時的文化,如宗教、哲學等等,都發生了一定的影響。
4、經濟發展
笈多王朝重視水利灌溉,特別加強水利工程建設.促使北印度農業發展,推動鐵農具使用,穀物種植包括大麥、小麥、水稻、黍米、豆類、芝麻等。經濟作物包括棉花、大麻、甘蔗、亞麻、生薑,另有蔬果培植,家畜業包括黃牛、水牛、駱駝、驢、綿羊及山羊,並且把著名的棉花種植引入其他鄰近國家。
笈多王朝的手工業同樣發達,包括棉織、絲織、毛織、武器製造、金屬製造、珠寶首飾、采礦冶金等、另造船業極盛,以產多槳帆船著名。貿易交換多為貴族之奢侈品,與亞歐非多國有來往。在印度發現大量羅馬、大夏(巴克特裏亞)及薩珊波斯之貨幣。超日王主力向西發展,這與爭奪西方出海口及控製西北商路有直接關係。
印度處於歐亞大陸中間。東方以恒河口的耽摩粟底港(今西孟加拉的米德納普爾縣的塔姆盧克港)為出海口.與東南亞及東亞諸國貿易,並於印度支那及馬來群島建立商業殖民地。西方以古吉拉特港口出阿拉伯與東非及波斯灣諸國貿易。陸路以西北部印度河流域出,北上中亞地區與絲綢之路連接,西通歐洲東至中國。輸出棉花、穀物、細布、掛氈、首飾、香料、靛藍、象牙等。輸入各國珍奇、絲綢、茶葉、白銅、瓷土、肉桂及黃蓮等。
5、大興宗教文化
笈多王朝時印度教興起,大乘佛教盛行,然宗教可自由發展,大臣和將領就有信奉佛教及濕婆教。大乘佛教中心那爛陀寺由鳩摩羅笈多一世修建,其後成為笈多文化的學術中心。
笈多朝初期,信奉婆羅門教,對佛教並不重視。當時佛教對統治者的態度,像《涅盤經》中所表示的,隻要求國王給予外護就可以了。期間,我國唐代玄奘到印度,按照傳聞記錄了那爛陀寺建造的曆史,說該寺建立的曆史很早,就開始於笈多王朝的初期。
從真諦和玄奘所記述的事實看,笈多王朝初期到中期開始,改變了政策,對佛教已重視起來,藉以振作人心。
梵文詩人及劇作家迦梨陀娑成為超日王王宮中的九寶之一,流傳有四部詩歌及三部劇作,《雲使》以戀人情書的形式描寫印度北部山水秀麗;《鳩摩羅出世》是關於濕婆及其妻兒的神話故事;劇作《沙恭達羅》是講述美麗善良少女沙恭達羅與國王豆扇陀的相愛及誤會分開的故事。另外,印度教的神聖史詩《羅摩衍那》、《摩訶婆羅多》也是在這一時期編成。
建築方麵以阿旃陀石窟及愛羅拉石窟為經典。前者位於今馬哈拉施特拉邦奧藩加巴德縣之阿旃陀村附近,開鑿於瓦古爾納河穀的花崗岩壁上,共二十九個洞窟。於公元前一世紀至650年間建成,當中有四座佛殿及二十五座僧房,充分表現印度風格。室門依地勢建造,上有飛簷雕楣,下有石柱林立,有各類壁雕,多來自佛教傳說,然而卻洋溢生活氣息。愛羅拉石窟距奧藩加巴德十六公裏,建於三世紀,完成於1300年,包括佛教、印度教及耆那教三種宗教廟宇,香火不斷。
另外笈多王朝在天文、數學、醫學、冶金方麵有巨大成就,笈多王朝的數學及天文學家亞利雅巴達算出圓周率至小數位後四個字,並認定地球自轉。1881年發現的笈多王朝手稿巴赫沙利包括了不定方程、不盡根迫近等的算術問題。
6、後世影響
旃陀羅笈多一世的兒子,薩姆陀羅笈多(335-380年在位,海護王),繼承了父親的基業,並進一步擴張了笈多王朝的領土。海護王開始大規模向外擴張,征服恒河上遊地區及印度河流域東部地區,然後回師東進,征服恒河下遊及三角洲,最後揮師南下,進抵奧裏薩及德幹高原東部,甚至南印大國帕拉瓦王國也臣服於笈多王朝並納貢,勢力直抵蘇門答臘及爪哇。海護王文武全才,被稱為“卡維羅闍”,即詩人國王。在公元四世紀中葉,笈多王朝的領土東起布拉馬普特拉河,西至朱木拿河,展現了旃陀羅笈多一世及其後代在擴張印度次大陸上的重要貢獻。
海護王之子超日王,旃陀羅笈多二世(380-413年在位),笈多王朝達到極盛期,納伽人(貴霜人後裔)勢力被征服。在西方麵對三大勢力,分別是西北印度河流域以東地區的馬拉瓦人及卡提阿瓦人,他們臣服於笈多王朝。西部沿海地區古吉拉特的塞種人,與笈多王朝敵對。德幹高原西南部地區的伐迦陀迦王國,旃陀羅笈多二世以自己的公主波羅婆伐地笈多下嫁其國王樓陀羅西那二世,兩國同盟。旃陀羅笈多二世在西方主要與南北修好,集中攻打塞種人的國家。388年起,旃陀羅笈多二世先後征服馬爾瓦、古吉拉特及卡提阿瓦,領土擴至阿拉伯海沿岸,控製北印度東西海岸的城市及港口。另把首都遷至華氏城(今巴特那),並在馬爾瓦建立行宮。在公元400年人口達到2800萬人。
總之,旃陀羅笈多一世是古印度曆史上一位傑出的君主,他的統治奠定了笈多王朝的基石,為印度曆史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的故事充滿了傳奇色彩,激勵著後人不斷追求卓越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