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琉璃廠是文房四寶一條街。
那潘家園就是燕京的文物集散地。
它更像一個市場,薈萃著中國的文化底蘊。
吸引來自全國各地和海外的文物愛好者前來這裏淘金。
在這裏,你經常能看到一些名人明星,知名國際人士,海外的華人富豪。
他們每次來到潘家園,都會開啟瘋狂的購物模式,一個字就是“買買買…”。
在帶動了當地古玩價格上漲的同時。
也繁榮了當地的經濟,使得潘家園更加的興盛起來。
這也使得潘家園的名聲開始名揚海外。
以至於後來很多國外政要來中國訪問時,指名要去參觀潘家園。
潘家園最吸引人,也最神秘的就是傳說中的“鬼市”了。
說起“鬼市”的由來,還要追溯到清末民初。
那個時候國內戰爭頻發,國運不昌。
許多達官貴人,前清遺貴家道中落,不得已拿著家裏的藏品來到潘家園換錢度日。
俗話說人要臉,樹要皮。
曾經輝煌的世家如今淪落到販賣祖傳珍寶的地步。
自然是不敢光天化日之下買賣,那是很丟臉的事情。
往往是在淩晨的三四點,有一絲月光的淩晨,打著燈籠站在街頭。
在昏暗的燈光下,彼此不認識的人走到一起,心領神會的搭手商談價格。
沒有大聲的喧嘩,都是通過長袖下麵的“搭手”,達成交易後便各奔東西。
黑漆漆的街頭星火點點,就像傳說中的鬼火,“鬼市”也因此得名。
“鬼市”起於淩晨,在天亮後自然結束,也是潘家園流傳已久的不成文規矩。
譚震自然是沒法趕上“鬼市”了。
他現在住的地方離這裏實在太遠,隻能是以後有機會再來了。
潘家園裏麵的東西種類很多。
不僅僅有木質家具,還有玉器,銅器,瓷器,數不勝數。
反正譚震是看花了眼,他先把單車寄存好。
再步行到舊貨市場裏麵,想看看這個名聲迭起的潘家園到底有什麽好貨。
在潘家園,每天都在上演著“傳奇故事”。
有某人花10元錢買一個瓷器,結果回去以後鑒定為元青花,一夜之間變成了“暴發戶”。
也有人花上不到幾十元的價格買了一幅名畫,回去以後發現是難得的“孤品”。
自然也就水漲船高,發了大財。
有得意的自然也有失意的,在潘家園“打眼”是很正常的事。
這世上從來沒有一帆風順的事情。
很多後世的鑒定大師就是在潘家園不斷的“打眼”中逐漸成長。
慢慢的領略到了古玩藏品的真諦,才得以成為一代名師。
古典家具舊貨市場在西北角。
譚震在西北角看到了很多放在地上的桌椅板凳,有的上麵還布滿了灰塵。
這時候的潘家園舊貨市場還很簡陋。
地麵也是泥地,一到下雨,滿是泥濘。
很多生意人都是把舊貨放在地上,遇到下雨就蓋上一塊篷布。
舊貨市場裏麵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家具,琳琅滿目,令人目不暇接。
譚震慢慢的往前走著,尋找著自己中意的家具。
一對太師椅引起了他的興趣。
從它古樸的式樣,濃鬱的包漿就可以看出這是一對有故事的椅子。
這太師椅是從宋朝流傳下來的一種椅子,樣式很是精美。
譚震看到的這張太師椅,四周珊欄狀扶手,後背有形態各異的雕花圖案。
前麵也有雕花刻工,全椅呈暗紅色。
下方有四根橫木相連,全椅形式古樸典雅,整體穩重大方。
從外表看是難得的精品,材質似乎是酸棗木所製。
這可是好東西!
擱後世,就這一張太師椅,沒有十萬你別想拿走。
不過他總覺得這對造型精美的太師椅哪裏有點不對勁。
經過仔細觀察,他終於發現原來是兩張太師椅的位置有些傾斜。
他往下一看,原來是兩張椅子的底部立柱都有所損壞。
導致椅子有些傾斜,如果要恢複使用,必然要重新修複。
不過這種古典的家具修理很考究工匠的技術。
沒有一定功底的師傅輕易不敢接手。
不然修成一個四不像,不但主家不滿意,也連累自己的名聲。
怪不得老板把它放到這個角落,還沾滿了灰塵。
“這位小哥,你是看上了這太師椅嗎?你別看這太師椅沾滿灰塵,把它擦拭一下就像新的一樣,而且造型精美,古典大方,是難得的好物件呀”。
一位胖胖的青年男子走了過來,開始熱心的給譚震推銷起來。
看樣子像是這裏的老板。
譚震沒有說話,笑著指了指下麵。
胖子臉一紅,馬上又恢複了正常。
做生意的人都臉皮厚,他馬上又舔著臉說道:
“小哥,我也不瞞你,這一對太師椅要不是有缺陷,早就賣出去了,其實也不是什麽大問題,隻要找工匠修理一下就可以了”。
頓了頓,他又說:“如果你有心要的話,價格好商量”。
看來老板是真想把它賣了,把地方給騰出來。
估計價格低一點他也能接受。
“你賣多少錢?”,譚震問道。
“既然你有心要,你給個100元,這可是前清的玩意,老物件,如果不是有些缺損,它絕對不止這個價”。
“那行,買了!”
既然老板給的價格那麽低。
譚震也不想再討價還價,直接就拍板要下了。
“好,小兄弟爽快,我這就給你打包,你是開車來的嗎?”,老板熱情的問道。
“開車,沒有,我哪有車?”
他這才想起,太師椅是買了。
怎麽弄回去成了問題,譚震感覺有點撓頭。
“沒事,我們這裏提供送貨服務,你隻要出點運費,我們就可以叫三輪車送過去,兩公裏之內免費送貨”
“10公裏以內收費5元,20公裏以內10元,依次類推,超過30公裏我們是用貨車送的,燕京城以外我們還可以通過鐵路發貨…”。
老板見譚震有點傻眼,立馬向他推銷起他的“配送服務”。
譚震也是大開眼界,果然高手在民間呀。
他來自後世,自然知道這“配送服務”的深遠意義。
沒想到在這個舊貨市場,居然能碰到深諳此道的高人。
“老板,你貴姓?”
譚震有心跟這位老板結交,便開始套起話來。
“免貴姓劉,字保中,燕京人,在這裏做舊貨買賣五年了,在我這裏買東西你盡管放心,服務和信譽是第一位,不管你人在哪裏,保證幫你安全送到家!”
劉老板顯然是個健談的人,一聊就打開了話匣子。
“劉老板,我覺得你這個送貨服務挺新穎的,冒昧的問一下,你是怎麽想到這一點的?當然,如果涉及商業機密,就當我沒說”。
譚震試探著問道。
“嗨,我還以為什麽事呢?這事說來也是被逼出來的,我是燕京人,早些年在東北插隊當知青,78年好不容易回了城,又沒有工作,就這樣每天吃了睡,睡了吃,日子過得很擰巴”。
“後來聽人說這裏有個市場可以做一些舊貨買賣,多少能彌補一點生計,就跟幾個一起下鄉的兄弟來這裏做起了生意,我負責賣貨,他們負責送貨,也算是有了一個營生…”。
說起往事,劉老板也是一番唏噓。
那潘家園就是燕京的文物集散地。
它更像一個市場,薈萃著中國的文化底蘊。
吸引來自全國各地和海外的文物愛好者前來這裏淘金。
在這裏,你經常能看到一些名人明星,知名國際人士,海外的華人富豪。
他們每次來到潘家園,都會開啟瘋狂的購物模式,一個字就是“買買買…”。
在帶動了當地古玩價格上漲的同時。
也繁榮了當地的經濟,使得潘家園更加的興盛起來。
這也使得潘家園的名聲開始名揚海外。
以至於後來很多國外政要來中國訪問時,指名要去參觀潘家園。
潘家園最吸引人,也最神秘的就是傳說中的“鬼市”了。
說起“鬼市”的由來,還要追溯到清末民初。
那個時候國內戰爭頻發,國運不昌。
許多達官貴人,前清遺貴家道中落,不得已拿著家裏的藏品來到潘家園換錢度日。
俗話說人要臉,樹要皮。
曾經輝煌的世家如今淪落到販賣祖傳珍寶的地步。
自然是不敢光天化日之下買賣,那是很丟臉的事情。
往往是在淩晨的三四點,有一絲月光的淩晨,打著燈籠站在街頭。
在昏暗的燈光下,彼此不認識的人走到一起,心領神會的搭手商談價格。
沒有大聲的喧嘩,都是通過長袖下麵的“搭手”,達成交易後便各奔東西。
黑漆漆的街頭星火點點,就像傳說中的鬼火,“鬼市”也因此得名。
“鬼市”起於淩晨,在天亮後自然結束,也是潘家園流傳已久的不成文規矩。
譚震自然是沒法趕上“鬼市”了。
他現在住的地方離這裏實在太遠,隻能是以後有機會再來了。
潘家園裏麵的東西種類很多。
不僅僅有木質家具,還有玉器,銅器,瓷器,數不勝數。
反正譚震是看花了眼,他先把單車寄存好。
再步行到舊貨市場裏麵,想看看這個名聲迭起的潘家園到底有什麽好貨。
在潘家園,每天都在上演著“傳奇故事”。
有某人花10元錢買一個瓷器,結果回去以後鑒定為元青花,一夜之間變成了“暴發戶”。
也有人花上不到幾十元的價格買了一幅名畫,回去以後發現是難得的“孤品”。
自然也就水漲船高,發了大財。
有得意的自然也有失意的,在潘家園“打眼”是很正常的事。
這世上從來沒有一帆風順的事情。
很多後世的鑒定大師就是在潘家園不斷的“打眼”中逐漸成長。
慢慢的領略到了古玩藏品的真諦,才得以成為一代名師。
古典家具舊貨市場在西北角。
譚震在西北角看到了很多放在地上的桌椅板凳,有的上麵還布滿了灰塵。
這時候的潘家園舊貨市場還很簡陋。
地麵也是泥地,一到下雨,滿是泥濘。
很多生意人都是把舊貨放在地上,遇到下雨就蓋上一塊篷布。
舊貨市場裏麵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家具,琳琅滿目,令人目不暇接。
譚震慢慢的往前走著,尋找著自己中意的家具。
一對太師椅引起了他的興趣。
從它古樸的式樣,濃鬱的包漿就可以看出這是一對有故事的椅子。
這太師椅是從宋朝流傳下來的一種椅子,樣式很是精美。
譚震看到的這張太師椅,四周珊欄狀扶手,後背有形態各異的雕花圖案。
前麵也有雕花刻工,全椅呈暗紅色。
下方有四根橫木相連,全椅形式古樸典雅,整體穩重大方。
從外表看是難得的精品,材質似乎是酸棗木所製。
這可是好東西!
擱後世,就這一張太師椅,沒有十萬你別想拿走。
不過他總覺得這對造型精美的太師椅哪裏有點不對勁。
經過仔細觀察,他終於發現原來是兩張太師椅的位置有些傾斜。
他往下一看,原來是兩張椅子的底部立柱都有所損壞。
導致椅子有些傾斜,如果要恢複使用,必然要重新修複。
不過這種古典的家具修理很考究工匠的技術。
沒有一定功底的師傅輕易不敢接手。
不然修成一個四不像,不但主家不滿意,也連累自己的名聲。
怪不得老板把它放到這個角落,還沾滿了灰塵。
“這位小哥,你是看上了這太師椅嗎?你別看這太師椅沾滿灰塵,把它擦拭一下就像新的一樣,而且造型精美,古典大方,是難得的好物件呀”。
一位胖胖的青年男子走了過來,開始熱心的給譚震推銷起來。
看樣子像是這裏的老板。
譚震沒有說話,笑著指了指下麵。
胖子臉一紅,馬上又恢複了正常。
做生意的人都臉皮厚,他馬上又舔著臉說道:
“小哥,我也不瞞你,這一對太師椅要不是有缺陷,早就賣出去了,其實也不是什麽大問題,隻要找工匠修理一下就可以了”。
頓了頓,他又說:“如果你有心要的話,價格好商量”。
看來老板是真想把它賣了,把地方給騰出來。
估計價格低一點他也能接受。
“你賣多少錢?”,譚震問道。
“既然你有心要,你給個100元,這可是前清的玩意,老物件,如果不是有些缺損,它絕對不止這個價”。
“那行,買了!”
既然老板給的價格那麽低。
譚震也不想再討價還價,直接就拍板要下了。
“好,小兄弟爽快,我這就給你打包,你是開車來的嗎?”,老板熱情的問道。
“開車,沒有,我哪有車?”
他這才想起,太師椅是買了。
怎麽弄回去成了問題,譚震感覺有點撓頭。
“沒事,我們這裏提供送貨服務,你隻要出點運費,我們就可以叫三輪車送過去,兩公裏之內免費送貨”
“10公裏以內收費5元,20公裏以內10元,依次類推,超過30公裏我們是用貨車送的,燕京城以外我們還可以通過鐵路發貨…”。
老板見譚震有點傻眼,立馬向他推銷起他的“配送服務”。
譚震也是大開眼界,果然高手在民間呀。
他來自後世,自然知道這“配送服務”的深遠意義。
沒想到在這個舊貨市場,居然能碰到深諳此道的高人。
“老板,你貴姓?”
譚震有心跟這位老板結交,便開始套起話來。
“免貴姓劉,字保中,燕京人,在這裏做舊貨買賣五年了,在我這裏買東西你盡管放心,服務和信譽是第一位,不管你人在哪裏,保證幫你安全送到家!”
劉老板顯然是個健談的人,一聊就打開了話匣子。
“劉老板,我覺得你這個送貨服務挺新穎的,冒昧的問一下,你是怎麽想到這一點的?當然,如果涉及商業機密,就當我沒說”。
譚震試探著問道。
“嗨,我還以為什麽事呢?這事說來也是被逼出來的,我是燕京人,早些年在東北插隊當知青,78年好不容易回了城,又沒有工作,就這樣每天吃了睡,睡了吃,日子過得很擰巴”。
“後來聽人說這裏有個市場可以做一些舊貨買賣,多少能彌補一點生計,就跟幾個一起下鄉的兄弟來這裏做起了生意,我負責賣貨,他們負責送貨,也算是有了一個營生…”。
說起往事,劉老板也是一番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