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還價後不能反悔。
在潘家園來來往往買賣古玩舊貨的人很多。
講價是不可回避的一個問題。
如果你看中一樣東西,老板說了價格,你還了價。
你就必須以這個價格買下。
你要是再往下壓價,老板就會認為你是在戲弄他。
那可就要找你的麻煩了。
第三,買了假貨是不能退貨的。
在很多人看來,如果買到了假貨自然要退貨了。
可是在古玩這一行,考的就是你的眼力。
你時運不濟,買了人家“做舊”的假貨。
那是你的道行不夠,怪不得別人。
也就是圈裏俗稱的“打眼”,你要是再去糾纏那就是你的不是了。
第四,東西不能直接過手。
我們很多人在外麵購物時,都習慣從老板的手裏接東西。
這在古玩市場是大忌。
要知道古玩市場有很多東西都是易碎品。
稍有不慎,給弄瘸、弄殘,這損失算誰的?
所以在古玩市場上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你如果對某一件商品感興趣。
你可以要老板拿來放你麵前。
你再拿起來欣賞,而不能直接從老板手裏接東西。
第五,不能詢問東西的出處。
這規矩其實可以理解。
古玩市場嘛,自然是魚龍混雜,什麽東西都有。
你要是真較真,這個市場就開不下去了。
所以隻要不是什麽“稀世國寶”,又或者說是“失竊文物”。
就連警察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你要是在老板那裏來回的詢問東西的來曆。
那就犯了這行的忌諱,人家估計就要趕你出門了。
第六,別人跟老板買東西時不能插手。
這個其實跟做生意的道理是一樣的,假如你看中了一樣東西。
當你正要向老板問價的時候,已經有人捷足先登。
這個時候你是不能再插手了,也不能多嘴多舌。
你需要等人家跟老板協商無果離開後再跟老板溝通。
觀物不語才是真君子,不然,那就是你不懂事。
人家會認為你是在“撬貨”,老板也會鄙視你的。
第七,蹲下和坐下是交流的開始。
逛地攤是到潘家園必備的項目,在潘家園逛地攤。
看著滿街琳琅滿目的古玩玉器,自然是心生向往。
如果你想跟老板有進一步的交流,那就在攤位前的小板凳坐下。
沒有的可以蹲下,老板就會明白你是對他的東西感興趣。
自然就會招呼你,介紹他攤上的東西。
如果你隻是在旁邊站立觀看,老板知道你是旁觀者,他自然也是懶得費口舌。
第八,“跨攤”是大忌。
在潘家園每天擺地攤的人很多,有的時候甚至把通道都給堵死了。
有的遊客為了省事,就從某些攤位中“跨攤”而過,這也難免犯了攤主的忌諱。
他會認為這是你對他的不尊重。
如果巧合那天他的生意不好,那你就倒大黴了。
他會認為你破壞了他的財運。
你不出點血估計是走不出潘家園了。
聽了劉保中的指點,譚震也是收獲頗多。
不得不說,潘家園是個魚龍混雜的地方。
隻是在裏麵逛了一圈。
他就發現裏麵的東西是真真假假,形形色色的“寶物”摻雜其中。
他穿行在街市的地攤中,算是徹底感受了燕京城的“地攤文化”。
這裏麵的東西千奇百怪,玉器瑪瑙,瓷器青銅器,古玩字畫,琳琅滿目,應有盡有。
難怪有那麽多的外國友人,國際政要不遠千裏來這裏一探究竟。
譚震也是看花了眼,雖然它沒有十裏長攤那麽的誇張。
但是那長長的攤位一眼望不到頭,還是很壯觀的。
或許也隻有古老的燕京城,才有孕育出如此規模的“古玩文化”,吸引八方賓客前來這裏“淘金”。
譚震在潘家園逛了一圈,沒有找到心儀的寶貝,心裏有點失望。
當他來到一個攤位前時,他停住了腳步。
攤主是個青年人,身材魁梧,看年紀應該在三十來歲。
就是滿臉風霜的臉上有一道很深的疤痕,斜跨在滄桑的臉上,看起來有些猙獰。
估摸著攤主也是個有故事的人。
地上鋪著一張發黃的攤布,攤布上擺著不少古玩玉器。
也有一些瓷器和字畫,其中就有譚震感興趣的印章。
譚震老早就想做一個印章,可是一直沒有找到好的材料。
要知道刻印章也是有講究的。
木質的印章太“粗糙”,銅製的印章太“誇張”。
還是玉石的印章更溫潤文氣,也更適合譚震讀書人的身份。
在中國,可用來雕刻印章的玉石有不少。
其中浙省的青田玉和昌化雞血石就是刻石的精品。
閩省的壽山石和內蒙的巴林石也不錯。
而且現在價格還不貴,購買一些既彌補了上輩子的遺憾。
又兼帶收藏,絕對是很劃算的一筆買賣。
古人曾有雲,黃金有價玉無價,這就足以說明國人對玉石的追崇。
在後世,那些高檔的玉石把件,一件玉器換一套房子是真實存在的。
譚震有些奇怪,青年人的地攤上明明有不少好的玉石,可是生意卻不怎麽樣。
再看看攤主那猙獰的臉,譚震也就明白了。
看來任何時候,臉麵還是很重要的。
就連那一臉褶子的油膩大叔,也是喜歡往漂亮的女攤主身邊湊。
譚震蹲了下來,笑著問道:
“老板,我可以上手嗎?”
“可以”
老板的回答毫無生氣,語氣像冬日裏的冰雪一樣的冷淡。
就這態度,難怪沒生意?
都說客戶就是上帝,到他這卻是倒過來了。
如果不是看他這裏的玉石材質還不錯,估計譚震也走人了。
譚震拿起攤上的一塊玉石印章,仔細查看。
這是一塊產自閩省的壽山石,被修理成印章的款式。
平滑的底部透著溫潤的氣息,用來雕刻印章最是合適不過了。
它呈半透明的黃色,有著明顯的蘿卜紋。
如果沒有猜錯的話,應該是壽山石中的極品田黃石了。
這種極品田黃石極為難得,一般產自閩省的山田。
在泥濘的稻田下曆經千年進化而成,有“一兩田黃四兩金”的說法。
古代帝王不乏將其雕為禦用印章,視其為難得的珍品。
清朝時期當地官府還將其作為貢品呈獻皇帝,使其名聲大噪,揚名海內外。
“老板,多少錢?”譚震問道。
“50元”。
看來老板性格有些內向,不太愛說話,還是惜字如金。
說實話,按現在的行情,這個價格有點貴。
當然,如果是收藏就另當別論了。
這種極品田黃石,後世可是幾十萬起步的。
譚震決定再看看,他放下手中的田黃石,開始看其他的玉石。
一塊顏色鮮紅的印章引起了他的注意。
它質地勻稱,色澤亮麗,半透明的玉石溫潤典雅。
觸手是油膩般的光滑,令人賞心悅目。
看顏色就知道這應該就是著名的昌化雞血石了。
在潘家園來來往往買賣古玩舊貨的人很多。
講價是不可回避的一個問題。
如果你看中一樣東西,老板說了價格,你還了價。
你就必須以這個價格買下。
你要是再往下壓價,老板就會認為你是在戲弄他。
那可就要找你的麻煩了。
第三,買了假貨是不能退貨的。
在很多人看來,如果買到了假貨自然要退貨了。
可是在古玩這一行,考的就是你的眼力。
你時運不濟,買了人家“做舊”的假貨。
那是你的道行不夠,怪不得別人。
也就是圈裏俗稱的“打眼”,你要是再去糾纏那就是你的不是了。
第四,東西不能直接過手。
我們很多人在外麵購物時,都習慣從老板的手裏接東西。
這在古玩市場是大忌。
要知道古玩市場有很多東西都是易碎品。
稍有不慎,給弄瘸、弄殘,這損失算誰的?
所以在古玩市場上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你如果對某一件商品感興趣。
你可以要老板拿來放你麵前。
你再拿起來欣賞,而不能直接從老板手裏接東西。
第五,不能詢問東西的出處。
這規矩其實可以理解。
古玩市場嘛,自然是魚龍混雜,什麽東西都有。
你要是真較真,這個市場就開不下去了。
所以隻要不是什麽“稀世國寶”,又或者說是“失竊文物”。
就連警察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你要是在老板那裏來回的詢問東西的來曆。
那就犯了這行的忌諱,人家估計就要趕你出門了。
第六,別人跟老板買東西時不能插手。
這個其實跟做生意的道理是一樣的,假如你看中了一樣東西。
當你正要向老板問價的時候,已經有人捷足先登。
這個時候你是不能再插手了,也不能多嘴多舌。
你需要等人家跟老板協商無果離開後再跟老板溝通。
觀物不語才是真君子,不然,那就是你不懂事。
人家會認為你是在“撬貨”,老板也會鄙視你的。
第七,蹲下和坐下是交流的開始。
逛地攤是到潘家園必備的項目,在潘家園逛地攤。
看著滿街琳琅滿目的古玩玉器,自然是心生向往。
如果你想跟老板有進一步的交流,那就在攤位前的小板凳坐下。
沒有的可以蹲下,老板就會明白你是對他的東西感興趣。
自然就會招呼你,介紹他攤上的東西。
如果你隻是在旁邊站立觀看,老板知道你是旁觀者,他自然也是懶得費口舌。
第八,“跨攤”是大忌。
在潘家園每天擺地攤的人很多,有的時候甚至把通道都給堵死了。
有的遊客為了省事,就從某些攤位中“跨攤”而過,這也難免犯了攤主的忌諱。
他會認為這是你對他的不尊重。
如果巧合那天他的生意不好,那你就倒大黴了。
他會認為你破壞了他的財運。
你不出點血估計是走不出潘家園了。
聽了劉保中的指點,譚震也是收獲頗多。
不得不說,潘家園是個魚龍混雜的地方。
隻是在裏麵逛了一圈。
他就發現裏麵的東西是真真假假,形形色色的“寶物”摻雜其中。
他穿行在街市的地攤中,算是徹底感受了燕京城的“地攤文化”。
這裏麵的東西千奇百怪,玉器瑪瑙,瓷器青銅器,古玩字畫,琳琅滿目,應有盡有。
難怪有那麽多的外國友人,國際政要不遠千裏來這裏一探究竟。
譚震也是看花了眼,雖然它沒有十裏長攤那麽的誇張。
但是那長長的攤位一眼望不到頭,還是很壯觀的。
或許也隻有古老的燕京城,才有孕育出如此規模的“古玩文化”,吸引八方賓客前來這裏“淘金”。
譚震在潘家園逛了一圈,沒有找到心儀的寶貝,心裏有點失望。
當他來到一個攤位前時,他停住了腳步。
攤主是個青年人,身材魁梧,看年紀應該在三十來歲。
就是滿臉風霜的臉上有一道很深的疤痕,斜跨在滄桑的臉上,看起來有些猙獰。
估摸著攤主也是個有故事的人。
地上鋪著一張發黃的攤布,攤布上擺著不少古玩玉器。
也有一些瓷器和字畫,其中就有譚震感興趣的印章。
譚震老早就想做一個印章,可是一直沒有找到好的材料。
要知道刻印章也是有講究的。
木質的印章太“粗糙”,銅製的印章太“誇張”。
還是玉石的印章更溫潤文氣,也更適合譚震讀書人的身份。
在中國,可用來雕刻印章的玉石有不少。
其中浙省的青田玉和昌化雞血石就是刻石的精品。
閩省的壽山石和內蒙的巴林石也不錯。
而且現在價格還不貴,購買一些既彌補了上輩子的遺憾。
又兼帶收藏,絕對是很劃算的一筆買賣。
古人曾有雲,黃金有價玉無價,這就足以說明國人對玉石的追崇。
在後世,那些高檔的玉石把件,一件玉器換一套房子是真實存在的。
譚震有些奇怪,青年人的地攤上明明有不少好的玉石,可是生意卻不怎麽樣。
再看看攤主那猙獰的臉,譚震也就明白了。
看來任何時候,臉麵還是很重要的。
就連那一臉褶子的油膩大叔,也是喜歡往漂亮的女攤主身邊湊。
譚震蹲了下來,笑著問道:
“老板,我可以上手嗎?”
“可以”
老板的回答毫無生氣,語氣像冬日裏的冰雪一樣的冷淡。
就這態度,難怪沒生意?
都說客戶就是上帝,到他這卻是倒過來了。
如果不是看他這裏的玉石材質還不錯,估計譚震也走人了。
譚震拿起攤上的一塊玉石印章,仔細查看。
這是一塊產自閩省的壽山石,被修理成印章的款式。
平滑的底部透著溫潤的氣息,用來雕刻印章最是合適不過了。
它呈半透明的黃色,有著明顯的蘿卜紋。
如果沒有猜錯的話,應該是壽山石中的極品田黃石了。
這種極品田黃石極為難得,一般產自閩省的山田。
在泥濘的稻田下曆經千年進化而成,有“一兩田黃四兩金”的說法。
古代帝王不乏將其雕為禦用印章,視其為難得的珍品。
清朝時期當地官府還將其作為貢品呈獻皇帝,使其名聲大噪,揚名海內外。
“老板,多少錢?”譚震問道。
“50元”。
看來老板性格有些內向,不太愛說話,還是惜字如金。
說實話,按現在的行情,這個價格有點貴。
當然,如果是收藏就另當別論了。
這種極品田黃石,後世可是幾十萬起步的。
譚震決定再看看,他放下手中的田黃石,開始看其他的玉石。
一塊顏色鮮紅的印章引起了他的注意。
它質地勻稱,色澤亮麗,半透明的玉石溫潤典雅。
觸手是油膩般的光滑,令人賞心悅目。
看顏色就知道這應該就是著名的昌化雞血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