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原本以為這一趟出使洛陽城,僅是會有一些不太順利而已。
可是令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趙鵬居然罔顧禮法對他進行了百般羞辱。
趙鵬為了出胸中那口削藩的惡氣,甚至將朱熹給剝光衣服,吊在了王府的庭院之中懸掛了一天。
若不是朱熹的臉皮夠厚,換做其他的名仕大儒,恐怕僅是這番羞辱,便會讓他們羞憤自盡了。
誰能料想到,朱熹不但挺了過來,最終還博得了一個為了社稷忍辱負重的好名聲。
返京之後,朱熹那原本因為年老而微微有一些駝背的腰,都直了不少。
一時間這位禮部尚書大人在讀書人中的聲望,到達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最終他這也算是因禍得福了。
另一邊,在十九萬司州援軍的威懾下,眼見大勢不可違,洛陽王趙鵬也索性痛快得將自己的四萬洛陽軍全部交給了朝廷。
而他則是得到了一個世襲罔替的永久爵位,並且還將洛陽城變成了自己的永久封地。
當這四萬甲胄精銳的洛陽軍北上交到定國公手裏後,終於是驅散了一些籠罩在冀州百姓們心中的陰霾。
在此之前,李山河雖然被世人奉為帝國軍神,但是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
他手中除了有從京城中帶走的那三支巡防營的兵馬以外,就隻剩下一些從冀州各地搜羅來的輔兵了,這些兵馬加起來滿打滿算也不過才堪堪五萬人而已。
這五萬兵馬雖然聽上去人數並不少,但是要知道,李山河所麵對的可是鮮卑人和羯族人這兩部的兵馬。
不說上一次延寬火燒巨門關時,那暫時退去的十萬鮮卑大軍,單是幽州的羯族人兵馬,就有不下七八萬人之眾。
若是沒有這四萬洛陽軍增援,冀州僅憑這東拚西湊來的五萬雜兵,就算李山河真的用兵如神,也是擋不住這兩族草原人的兵鋒的。
如今卻是不一樣了,當這四萬洛陽軍進入到冀州以後,李山河手上就有足足九萬大軍了。
縱是在麵對這兩族草原人時,兵力上仍然不占優勢,但是他卻利用帝國的堅壁高牆,與草原人打一場消耗戰了。
……
冀州州府信都城。
這座原本被選做大運河終點的城池,如今早已失去了往日往日的喧囂。
當琴川城被羯族人屠城的消息傳到這裏以後,隻要是有點家財和關係門路的人,早就開始舉族南下逃難去了。
如今還留在城中的百姓,要麽是一些腿腳不便的老弱病殘,要麽就是一些無處可去的窮苦百姓們了。
冀州刺史府。
這座原本因為北境走私生意無比奢靡的府邸,此刻也退去了它的光輝。
這裏不再有整日不間歇的鶯歌燕舞,有的隻剩下了一種名為肅殺的氛圍。
今天一早刺史府外就出現了一隊甲胄齊整的士卒,他們在將刺史府前戒嚴以後,便有一隊騎兵護送著兩名老將出現在了刺史府的大門前。
這兩人不是別人,正是如今統領冀州一切兵務的定國公李山河,和現在擔任他副手的征西將軍延寬。
當這兩人的戰馬走到刺史府前時,刺史盧青安和別駕崔文巒已經站在府門前恭候多時了。
按理說身為一州刺史和一州別駕,是完全沒有必要對李山河親身相迎的,可是如今冀州的局勢,已經不允許他們再端著架子了。
不等李山河的戰馬停穩,盧青安和崔文巒就已經滿臉堆笑的,向著他拱手迎了過來。
“不知道國公爺今日到訪盧某有失遠迎,有失遠迎……”
“刺史大人不必多禮,走吧,咱們還是先進府再敘吧。”
“哈哈哈哈,好好好,入府再敘,入府再敘,國公爺請。”
“刺史大人請。”
盧青安雖然背靠著範陽盧氏的這棵大樹,但是今天他卻將自己的身段放得很低。
然而麵對這位盧刺史的恭敬,李山河卻並沒有表現出多麽的熱情。
他僅是和盧青安客套了兩句後,便跟著他走進了刺史府的大門。
“來人呐,看茶。”
刺史府大堂。
四人剛一落座,還未等到盧青安吩咐下人送來茶水,李山河便擺了擺手,報出了今天的來意。
“刺史大人不必客氣,老夫今日前來隻是想問一問刺史大人,朝廷借調來的洛陽援軍,如今已經交接到老夫手上多日了,這四萬洛陽軍的糧草,刺史府為何遲遲還沒有發放?”
一聽到李山河是為了糧草而來,盧青安的臉色頓時就垮了下來。
這件事情其實怪不得盧青安,帝國北地本就缺糧,如今冀州之地憑空增添了四萬大軍,這讓盧青安一時間去哪裏搜羅這麽多的軍糧。
起初在聽說朝廷為冀州借調來了洛陽軍,盧青安還為此竊喜不已,畢竟冀州的走私生意那可是他的搖錢樹,他可以不在乎冀州刺史這個官位,卻是舍不得冀州這個聚寶盆的。
可是誰能料想到,這一次朝廷居然隻給了兵,卻並沒有供給洛陽軍的糧餉,而解決這四萬張嘴吃飯的事情,瞬間就落在了盧青安的頭上。
“這……這……”
“刺史大人難道是有什麽難言之隱嗎?”
“不瞞國公爺您說,這並非是本官不想為大軍征收軍糧啊,隻是您也知道,如今帝國北地缺糧嚴重,百姓們早已經食不果腹了,本官是實在征不上來軍糧了,以如今的情況再向百姓們征糧的話,這恐怕會激起民變啊,還請國公爺您能多多體諒。”
還未等李山河接話,崔文巒這位冀州別駕,就已經出言幫著自己的上官附和道,“如今冀州百姓們實在是太窮了,刺史府這也是有心無力,還請國公爺多多見諒啊。”
見到這兩位冀州主事人一唱一和的試圖推責,延寬立刻開口道,“二位大人恐怕是誤會國公爺的意思了,李帥並非是讓刺史府去民間為大軍征糧。”
“不去民間征糧,那糧食從何而來?”
“當然是動用冀州府庫買糧了。”
李山河雖然來到冀州的時間較短,暫時不了解這裏的情況,但延寬卻是熟知冀州的根底的。
可是令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趙鵬居然罔顧禮法對他進行了百般羞辱。
趙鵬為了出胸中那口削藩的惡氣,甚至將朱熹給剝光衣服,吊在了王府的庭院之中懸掛了一天。
若不是朱熹的臉皮夠厚,換做其他的名仕大儒,恐怕僅是這番羞辱,便會讓他們羞憤自盡了。
誰能料想到,朱熹不但挺了過來,最終還博得了一個為了社稷忍辱負重的好名聲。
返京之後,朱熹那原本因為年老而微微有一些駝背的腰,都直了不少。
一時間這位禮部尚書大人在讀書人中的聲望,到達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最終他這也算是因禍得福了。
另一邊,在十九萬司州援軍的威懾下,眼見大勢不可違,洛陽王趙鵬也索性痛快得將自己的四萬洛陽軍全部交給了朝廷。
而他則是得到了一個世襲罔替的永久爵位,並且還將洛陽城變成了自己的永久封地。
當這四萬甲胄精銳的洛陽軍北上交到定國公手裏後,終於是驅散了一些籠罩在冀州百姓們心中的陰霾。
在此之前,李山河雖然被世人奉為帝國軍神,但是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
他手中除了有從京城中帶走的那三支巡防營的兵馬以外,就隻剩下一些從冀州各地搜羅來的輔兵了,這些兵馬加起來滿打滿算也不過才堪堪五萬人而已。
這五萬兵馬雖然聽上去人數並不少,但是要知道,李山河所麵對的可是鮮卑人和羯族人這兩部的兵馬。
不說上一次延寬火燒巨門關時,那暫時退去的十萬鮮卑大軍,單是幽州的羯族人兵馬,就有不下七八萬人之眾。
若是沒有這四萬洛陽軍增援,冀州僅憑這東拚西湊來的五萬雜兵,就算李山河真的用兵如神,也是擋不住這兩族草原人的兵鋒的。
如今卻是不一樣了,當這四萬洛陽軍進入到冀州以後,李山河手上就有足足九萬大軍了。
縱是在麵對這兩族草原人時,兵力上仍然不占優勢,但是他卻利用帝國的堅壁高牆,與草原人打一場消耗戰了。
……
冀州州府信都城。
這座原本被選做大運河終點的城池,如今早已失去了往日往日的喧囂。
當琴川城被羯族人屠城的消息傳到這裏以後,隻要是有點家財和關係門路的人,早就開始舉族南下逃難去了。
如今還留在城中的百姓,要麽是一些腿腳不便的老弱病殘,要麽就是一些無處可去的窮苦百姓們了。
冀州刺史府。
這座原本因為北境走私生意無比奢靡的府邸,此刻也退去了它的光輝。
這裏不再有整日不間歇的鶯歌燕舞,有的隻剩下了一種名為肅殺的氛圍。
今天一早刺史府外就出現了一隊甲胄齊整的士卒,他們在將刺史府前戒嚴以後,便有一隊騎兵護送著兩名老將出現在了刺史府的大門前。
這兩人不是別人,正是如今統領冀州一切兵務的定國公李山河,和現在擔任他副手的征西將軍延寬。
當這兩人的戰馬走到刺史府前時,刺史盧青安和別駕崔文巒已經站在府門前恭候多時了。
按理說身為一州刺史和一州別駕,是完全沒有必要對李山河親身相迎的,可是如今冀州的局勢,已經不允許他們再端著架子了。
不等李山河的戰馬停穩,盧青安和崔文巒就已經滿臉堆笑的,向著他拱手迎了過來。
“不知道國公爺今日到訪盧某有失遠迎,有失遠迎……”
“刺史大人不必多禮,走吧,咱們還是先進府再敘吧。”
“哈哈哈哈,好好好,入府再敘,入府再敘,國公爺請。”
“刺史大人請。”
盧青安雖然背靠著範陽盧氏的這棵大樹,但是今天他卻將自己的身段放得很低。
然而麵對這位盧刺史的恭敬,李山河卻並沒有表現出多麽的熱情。
他僅是和盧青安客套了兩句後,便跟著他走進了刺史府的大門。
“來人呐,看茶。”
刺史府大堂。
四人剛一落座,還未等到盧青安吩咐下人送來茶水,李山河便擺了擺手,報出了今天的來意。
“刺史大人不必客氣,老夫今日前來隻是想問一問刺史大人,朝廷借調來的洛陽援軍,如今已經交接到老夫手上多日了,這四萬洛陽軍的糧草,刺史府為何遲遲還沒有發放?”
一聽到李山河是為了糧草而來,盧青安的臉色頓時就垮了下來。
這件事情其實怪不得盧青安,帝國北地本就缺糧,如今冀州之地憑空增添了四萬大軍,這讓盧青安一時間去哪裏搜羅這麽多的軍糧。
起初在聽說朝廷為冀州借調來了洛陽軍,盧青安還為此竊喜不已,畢竟冀州的走私生意那可是他的搖錢樹,他可以不在乎冀州刺史這個官位,卻是舍不得冀州這個聚寶盆的。
可是誰能料想到,這一次朝廷居然隻給了兵,卻並沒有供給洛陽軍的糧餉,而解決這四萬張嘴吃飯的事情,瞬間就落在了盧青安的頭上。
“這……這……”
“刺史大人難道是有什麽難言之隱嗎?”
“不瞞國公爺您說,這並非是本官不想為大軍征收軍糧啊,隻是您也知道,如今帝國北地缺糧嚴重,百姓們早已經食不果腹了,本官是實在征不上來軍糧了,以如今的情況再向百姓們征糧的話,這恐怕會激起民變啊,還請國公爺您能多多體諒。”
還未等李山河接話,崔文巒這位冀州別駕,就已經出言幫著自己的上官附和道,“如今冀州百姓們實在是太窮了,刺史府這也是有心無力,還請國公爺多多見諒啊。”
見到這兩位冀州主事人一唱一和的試圖推責,延寬立刻開口道,“二位大人恐怕是誤會國公爺的意思了,李帥並非是讓刺史府去民間為大軍征糧。”
“不去民間征糧,那糧食從何而來?”
“當然是動用冀州府庫買糧了。”
李山河雖然來到冀州的時間較短,暫時不了解這裏的情況,但延寬卻是熟知冀州的根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