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二人茫然,李承乾也是放下碗,耐心給二人講解起來。側寫,說白了,就是換位思考。
側寫是具有預測性的,隻是推斷,並不能作為直接的證據,在辦案中起輔助的作用。
就是用來來分析嫌犯的潛在心理,從而逐步的縮小信息,搜西信心,以交叉和類比的方式來鎖定目標。
比如說,兩個不同坊間的藥鋪被盜,藥材不一致,但守鋪人都是被同一種手法弄死的。
那丟失的這些藥材合起來,能治什麽病呢?這是一條信息。
其次,被傷口大致相同,死法大致相等,是不是有可能是同一個人做的。
那麽,是不是有理由懷疑,凶手距離這兩個地方很近,或者說方便動手。
可不可在地圖上,把這兩個藥鋪分別圈出了,篩查圈出的部分,重在排查兩個圈相重疊的地方呢?
也就是說,對同地區案件發生地進行判斷,確定事件地點還是棄屍地點,對於地點開展連線,確認嫌犯的行動範圍。
這是不是沒頭蒼蠅一樣亂撞好的多!
胡演和孫伏伽聽了豁然開朗,是啊,他們過去怎麽沒想到這個辦法呢!這的確是省時,省力的辦法啊,而且效率還能提到不少。
孫伏伽給太子倒了一杯茶:“殿下,喝點潤潤喉,再多指教一點。”
李承乾本來是想回宮的,但既然碰上了這事,他又與胡、孫二官多有交情,便沒有袖手旁觀的道理。
“好吧,孤再說幾句!”
側寫之前,要排查,也就是收集信息,這也是側寫是否準確的基礎。這可涉及到具體怎麽去辦,下麵的人都是聽令吆喝的,難免不盡心,所以主官必須明確的告訴他們,要怎麽做。
首先,同類型案件,要從同地區到同一個州乃至全國進行相同案件的比對,找出可疑目標。
其次,針對於受害者,是什麽原因導致人死亡的,屍體的情況怎麽樣!有無缺少,有無增加,狀態有無異常、什麽環境死亡
最後,死亡者的類比:就是死者的身份、性別、年齡、出身,在這上麵看能不能找出共性來。
通過排查、側寫,尋找證據,追捕嫌犯,而在這過程中,還要注意對證據的搜集,因為前麵兩個,一個是看到的,一個是臆想出來,並不能作為辦案的依據。
胡演捋了捋胡子:“殿下的知識真是淵博了,見識也非同一般。三兩句話,便撥開雲霧,這真是讓臣等茅塞頓開。”
而孫伏伽也是跟著捧臭腳,他覺得太子有這樣的能力,肯定是張師傅教出的,張師傅不愧是學問大家,一言一行都是真知灼見啊!
李承乾很想說不說,但他又不願費勁解釋,也隻是笑而不語,算是默認了兩官這種說法。也是,有什麽樣的老師,就有什麽樣的學什麽,這不足為奇。
........
而奇怪的事呢,在後麵呢!李承乾剛回到東宮,衣服還沒來得急換,馬宣良便來了,傳陛下口諭,宣太子承慶殿見駕。
李承乾還很好奇,發生了什麽,但瞧馬宣良那躲閃的樣子,他也就是失去了詢問的興趣。
進了殿才發現,長孫無忌、房玄齡、蕭瑀都在,李承乾還以為出了什麽大事,便趕緊上前見禮。
李世民點點頭,又打量下太子的衣著,開口問道:“高明,今天出去了?”
是啊,下去的出去的,剛回來,鞋還沒來的及換呢!這不明顯嗎?
“高明,去哪兒了?都幹什麽?”,李世民的表情有些嚴肅。
但李承乾糊塗啊,於是便將買種子,在西市碰到李道裕,跟他去了工部,又與兩位寺卿回了大理寺的事,簡單的說了一遍。
李世民皺起了眉頭:“高明,你沒說謊?”
我為什麽要說謊,這有必要嗎?而且,他去工部、大理寺,多少人看著呢,不信,陛下可以派人去查啊!
“太子殿下,寒冬臘月的,你買種子幹嘛?”,封言道插了一句。
李承乾撇了他一眼:“幹你屁事!孤幹什麽,還得跟你匯報嗎?”
一句話,便將封言道的給懟了個啞口無言。
李世民也是瞪了封言道一眼,然後示意房玄齡,把事跟李承乾說說。
“是,老臣領旨。”
是這樣的,兩個時辰前,東宮校尉-紇幹承基借太子名,到東宮左庶子府上賜菜,並趁機刺殺了張玄素。
事後,紇幹承基乘亂殺出張府,為左右武侯所擒。據紇幹承基自己交代,是太子聽不慣張師傅的教導,對其不厭其煩,所以命他殺之。
“我?我讓紇幹承基殺了張玄素?開什麽玩笑!”
“退一萬步說,孤就算想殺人,也不會用這種方法吧!”
說句不好聽的,張玄素每次覲見,都會說些不中聽的話,李承乾完全可以以其對儲君無禮,衝撞王駕為由,將他亂棍打死。
為什麽要讓東宮的人去做呢?用紇幹承基這種隨即可以出賣的他的死士,開什麽玩笑!
一旁的蕭瑀端著袖子走了出來:“可殿下與張玄素不睦也不是什麽秘密了。所以東宮才換了平原公-長孫敞做了少傅。”
蕭瑀這話說的,就是有點埋汰人了!不睦怎麽了,李承乾是有什麽失禮的地方嗎?
張玄素養在東宮,一個飽,三個倒,吃香喝辣的,四時八節的賞賜也與少傅一致。李承乾這個學生,還不夠恭順麽!
再者說,什麽叫死士,那得是能賣命的!不打就找了,這不是明顯的栽贓陷害嗎?這都看不出來,蕭瑀不是同夥,那這把年紀就說活到狗身上了!
“你,太子殿下,你如此的侮辱老臣,老臣定不會與你幹休!”
“哼,攀誣國家儲君,構陷君父,你還有理了!蕭瑀,你信不信孤治你一個大不敬之罪!”
看著李承乾與蕭瑀,針尖對麥芒的對峙起來,長孫無忌也是黑著臉走出來:“臣用身家性命擔保,太子不會做這種欺師滅祖的事!”
房玄齡、岑文本見狀,也是對視一眼,隨即出班:“臣也附議趙公之言!”
側寫是具有預測性的,隻是推斷,並不能作為直接的證據,在辦案中起輔助的作用。
就是用來來分析嫌犯的潛在心理,從而逐步的縮小信息,搜西信心,以交叉和類比的方式來鎖定目標。
比如說,兩個不同坊間的藥鋪被盜,藥材不一致,但守鋪人都是被同一種手法弄死的。
那丟失的這些藥材合起來,能治什麽病呢?這是一條信息。
其次,被傷口大致相同,死法大致相等,是不是有可能是同一個人做的。
那麽,是不是有理由懷疑,凶手距離這兩個地方很近,或者說方便動手。
可不可在地圖上,把這兩個藥鋪分別圈出了,篩查圈出的部分,重在排查兩個圈相重疊的地方呢?
也就是說,對同地區案件發生地進行判斷,確定事件地點還是棄屍地點,對於地點開展連線,確認嫌犯的行動範圍。
這是不是沒頭蒼蠅一樣亂撞好的多!
胡演和孫伏伽聽了豁然開朗,是啊,他們過去怎麽沒想到這個辦法呢!這的確是省時,省力的辦法啊,而且效率還能提到不少。
孫伏伽給太子倒了一杯茶:“殿下,喝點潤潤喉,再多指教一點。”
李承乾本來是想回宮的,但既然碰上了這事,他又與胡、孫二官多有交情,便沒有袖手旁觀的道理。
“好吧,孤再說幾句!”
側寫之前,要排查,也就是收集信息,這也是側寫是否準確的基礎。這可涉及到具體怎麽去辦,下麵的人都是聽令吆喝的,難免不盡心,所以主官必須明確的告訴他們,要怎麽做。
首先,同類型案件,要從同地區到同一個州乃至全國進行相同案件的比對,找出可疑目標。
其次,針對於受害者,是什麽原因導致人死亡的,屍體的情況怎麽樣!有無缺少,有無增加,狀態有無異常、什麽環境死亡
最後,死亡者的類比:就是死者的身份、性別、年齡、出身,在這上麵看能不能找出共性來。
通過排查、側寫,尋找證據,追捕嫌犯,而在這過程中,還要注意對證據的搜集,因為前麵兩個,一個是看到的,一個是臆想出來,並不能作為辦案的依據。
胡演捋了捋胡子:“殿下的知識真是淵博了,見識也非同一般。三兩句話,便撥開雲霧,這真是讓臣等茅塞頓開。”
而孫伏伽也是跟著捧臭腳,他覺得太子有這樣的能力,肯定是張師傅教出的,張師傅不愧是學問大家,一言一行都是真知灼見啊!
李承乾很想說不說,但他又不願費勁解釋,也隻是笑而不語,算是默認了兩官這種說法。也是,有什麽樣的老師,就有什麽樣的學什麽,這不足為奇。
........
而奇怪的事呢,在後麵呢!李承乾剛回到東宮,衣服還沒來得急換,馬宣良便來了,傳陛下口諭,宣太子承慶殿見駕。
李承乾還很好奇,發生了什麽,但瞧馬宣良那躲閃的樣子,他也就是失去了詢問的興趣。
進了殿才發現,長孫無忌、房玄齡、蕭瑀都在,李承乾還以為出了什麽大事,便趕緊上前見禮。
李世民點點頭,又打量下太子的衣著,開口問道:“高明,今天出去了?”
是啊,下去的出去的,剛回來,鞋還沒來的及換呢!這不明顯嗎?
“高明,去哪兒了?都幹什麽?”,李世民的表情有些嚴肅。
但李承乾糊塗啊,於是便將買種子,在西市碰到李道裕,跟他去了工部,又與兩位寺卿回了大理寺的事,簡單的說了一遍。
李世民皺起了眉頭:“高明,你沒說謊?”
我為什麽要說謊,這有必要嗎?而且,他去工部、大理寺,多少人看著呢,不信,陛下可以派人去查啊!
“太子殿下,寒冬臘月的,你買種子幹嘛?”,封言道插了一句。
李承乾撇了他一眼:“幹你屁事!孤幹什麽,還得跟你匯報嗎?”
一句話,便將封言道的給懟了個啞口無言。
李世民也是瞪了封言道一眼,然後示意房玄齡,把事跟李承乾說說。
“是,老臣領旨。”
是這樣的,兩個時辰前,東宮校尉-紇幹承基借太子名,到東宮左庶子府上賜菜,並趁機刺殺了張玄素。
事後,紇幹承基乘亂殺出張府,為左右武侯所擒。據紇幹承基自己交代,是太子聽不慣張師傅的教導,對其不厭其煩,所以命他殺之。
“我?我讓紇幹承基殺了張玄素?開什麽玩笑!”
“退一萬步說,孤就算想殺人,也不會用這種方法吧!”
說句不好聽的,張玄素每次覲見,都會說些不中聽的話,李承乾完全可以以其對儲君無禮,衝撞王駕為由,將他亂棍打死。
為什麽要讓東宮的人去做呢?用紇幹承基這種隨即可以出賣的他的死士,開什麽玩笑!
一旁的蕭瑀端著袖子走了出來:“可殿下與張玄素不睦也不是什麽秘密了。所以東宮才換了平原公-長孫敞做了少傅。”
蕭瑀這話說的,就是有點埋汰人了!不睦怎麽了,李承乾是有什麽失禮的地方嗎?
張玄素養在東宮,一個飽,三個倒,吃香喝辣的,四時八節的賞賜也與少傅一致。李承乾這個學生,還不夠恭順麽!
再者說,什麽叫死士,那得是能賣命的!不打就找了,這不是明顯的栽贓陷害嗎?這都看不出來,蕭瑀不是同夥,那這把年紀就說活到狗身上了!
“你,太子殿下,你如此的侮辱老臣,老臣定不會與你幹休!”
“哼,攀誣國家儲君,構陷君父,你還有理了!蕭瑀,你信不信孤治你一個大不敬之罪!”
看著李承乾與蕭瑀,針尖對麥芒的對峙起來,長孫無忌也是黑著臉走出來:“臣用身家性命擔保,太子不會做這種欺師滅祖的事!”
房玄齡、岑文本見狀,也是對視一眼,隨即出班:“臣也附議趙公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