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曹憲,是揚州江都人。隋朝時,擔任秘書學士,善於文字訓詁,受到了楊廣的禮遇。
大業年間,受命編撰《桂苑珠叢》《廣雅》《古今字圖雜錄》。這次征辟儒門學者入弘文館學士,他也在名單當中。
但當時,他以年老不赴,謝辭了聖旨,說是要在家,繼續研究學文。曹憲在家鄉揚州專心教書育人,教授弟子至數百之眾,在當地很有威望,使者也不敢勉強他。
這次,也是聽說了蜀中七賢的事,怕給子孫招惹麻煩,故而進了京。進京之後,他先拜訪了同門-顏師古,得了顏師古的提點,才來的東宮。
而說到這個顏師古啊,那也是宦海浮沉多次的,他仗恃自己的才能,又早受朝廷驅使,屢受任用,又因罪獲譴後,心裏非常沮喪。
從此閉門不與外界來往,杜絕賓客,縱情園林亭院,頭戴葛布頭巾,身穿粗布衣服。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到了搜求古跡和古玩。李承乾收集的那些古董,都是他來辨別的。
也正是因為有李承乾的舉薦,他又在修撰《漢書注》立下大功,李世民才讓他重入秘書監,並將此書編入秘閣的。這次曹憲來,也是想跟老顏一樣,尋求一下庇護。
“先生,你是儒門的前輩大家,也是通曉典籍的大儒,有些話,孤不說,你也當明白。”
道門的最高神是三清,儒門的最高神是昊天上帝,君王是昊天上帝之嫡長子,其權力出於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稱天子。這是符合曆代王朝天子統禦天下的主張的,也是儒門的賴以生存的依據。是好的,李承乾也讚同。
孔聖人說,有教無類,儒者教育、教化的,不該是貴族,更應該包括三教九流。
如果,儒門向先賢們一樣,教書育人,那沒問題,不管做什麽,朝廷都是讚同的,需要什麽朝廷也會盡可能的滿足。
但他們不該,借助神祇進行教育教化,建立什麽神道設教,以昊天之弟子的名義,攏住讀書人。
儒門是教派,不是宗派,可是收徒,但不能把門徒掌握在這裏手中。要知道,他們的門徒可是要做官的。要是按照他們現在這套理論來做,那這天下還是姓李的嗎?
李承乾知道,他肯定要說什麽輔弼天子,安定天下,匡扶天子的得失。
但李承乾要告訴他,大道理,陛下也懂,但比大道理更實在的是,天下是姓李的。
連他這個太子,尚且不敢跟陛下分官而治呢,他們儒門可是真是膽大包天。
那蜀中七賢,在益州廣收門徒,大肆宣揚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要把儒門變成儒教。
他們利用的,就是讖緯神學,那是是流行於兩漢時期的一種儒家學說。“讖”,即一種神秘的預言假托神仙聖人預決吉凶,又分為符讖、圖讖等;“緯”是相對於“經”而言的,讖緯之學以陰陽五行學說和董仲舒“天人感應論”為依據,在東漢被稱為內學,尊為秘經。
因為不利於王朝統治,魏晉以來屢屢遭受打擊,日漸衰落,劉宋後讖緯之書亦受到曆朝查禁。大唐也不例外,對這種學說,那是絕對不會手軟的。
不少傻乎乎的讀書人還跟他們起哄,這是幹什麽,他們在挑釁陛下的權威嗎?
所以,陛下下旨殺了他們,是根除了禍患,也是在警告,那些想成立宗教的儒者。好好為朝廷當差,吃朝廷的俸祿就好,不要搞七搞八的。
儒教聖經是十三經。《詩經》《尚書》《儀禮》《樂經》《周易》《春秋》《論語》《孝經》《周禮》《禮記》《春秋公羊傳》《春秋榖梁傳》《爾雅》《孟子》都是治國的好文章,也是修身的好裁體。
朝廷呢,想著修一部《十三經注》注、疏內容關乎經籍中文字正假、語詞意義、音讀正訛、語法修辭,以及名物、典製、史實等。所以征辟大量的儒士入朝。道門有道藏,佛門有佛經,而儒門呢,也該有一部儒藏,而這《十三經注》就是儒藏的根本。
朝廷,這可是在抬舉儒門,實在抬舉諸位儒者啊,這可是廣大儒門的好事。
曹憲也知道胳膊擰不過大腿,而且儒門要是不從命,不入弘文館為朝廷修撰《十三經注》,那等待他們的就是滅頂之災。
他這次來,也是代表儒門來表態的,放棄建立儒教,一心為朝廷培養人才,修撰典籍。
“這就對了!我們才是自己人嘛,孤以茶代酒,敬先生一杯!”
曹憲走後,長孫衝哼了一聲:“若是陛下不給他們這個台階,他們還敢不從怎麽著?”
李承乾搖了搖頭,他們當然不敢,但朝廷也不能摧毀儒門,畢竟這讀書人還要靠他們來培養,消滅了他們,對朝廷的危害更大。
“那我們可以自己培養啊!”
“是的,我們可以,我們掌握著國家,有條件自己培養,但這種事還是不宜操之過急,是需要潤物細無聲的。”
李承乾已經與皇帝說過了,要把國子監打造成一所,為大唐專門培養人才的大學,一個完全服務於李家的大學。
但這需要時間,也需要時間來沉澱,慢慢培養出他們需要的人才。而在這期間,還是要倚重儒門,利用他們來教化讀書人。
“人家說卸磨殺驢,咱們總得讓人家把活幹完吧!”
長孫衝明白了,點點頭,心裏更是清楚,殿下為什麽重視今年的科舉考試了,就是擔心,儒門中有讖緯之學的舉子混入官場。
“你錯了,不是擔心,而是必然會有!這種人,已經魔怔了,不達目的,他們是不會放棄的。”
“孤要做的,就是在限製行卷之前,把他們先清理出去,以免尾大不掉,遺禍子孫。”
當然,這也不全是他的意思,關鍵是陛下也是這麽想的,所以蜀中七賢的事,陛下才會如此果斷的下了絕定。
“唉,風氣了,誰也攔不住!”
大業年間,受命編撰《桂苑珠叢》《廣雅》《古今字圖雜錄》。這次征辟儒門學者入弘文館學士,他也在名單當中。
但當時,他以年老不赴,謝辭了聖旨,說是要在家,繼續研究學文。曹憲在家鄉揚州專心教書育人,教授弟子至數百之眾,在當地很有威望,使者也不敢勉強他。
這次,也是聽說了蜀中七賢的事,怕給子孫招惹麻煩,故而進了京。進京之後,他先拜訪了同門-顏師古,得了顏師古的提點,才來的東宮。
而說到這個顏師古啊,那也是宦海浮沉多次的,他仗恃自己的才能,又早受朝廷驅使,屢受任用,又因罪獲譴後,心裏非常沮喪。
從此閉門不與外界來往,杜絕賓客,縱情園林亭院,頭戴葛布頭巾,身穿粗布衣服。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到了搜求古跡和古玩。李承乾收集的那些古董,都是他來辨別的。
也正是因為有李承乾的舉薦,他又在修撰《漢書注》立下大功,李世民才讓他重入秘書監,並將此書編入秘閣的。這次曹憲來,也是想跟老顏一樣,尋求一下庇護。
“先生,你是儒門的前輩大家,也是通曉典籍的大儒,有些話,孤不說,你也當明白。”
道門的最高神是三清,儒門的最高神是昊天上帝,君王是昊天上帝之嫡長子,其權力出於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稱天子。這是符合曆代王朝天子統禦天下的主張的,也是儒門的賴以生存的依據。是好的,李承乾也讚同。
孔聖人說,有教無類,儒者教育、教化的,不該是貴族,更應該包括三教九流。
如果,儒門向先賢們一樣,教書育人,那沒問題,不管做什麽,朝廷都是讚同的,需要什麽朝廷也會盡可能的滿足。
但他們不該,借助神祇進行教育教化,建立什麽神道設教,以昊天之弟子的名義,攏住讀書人。
儒門是教派,不是宗派,可是收徒,但不能把門徒掌握在這裏手中。要知道,他們的門徒可是要做官的。要是按照他們現在這套理論來做,那這天下還是姓李的嗎?
李承乾知道,他肯定要說什麽輔弼天子,安定天下,匡扶天子的得失。
但李承乾要告訴他,大道理,陛下也懂,但比大道理更實在的是,天下是姓李的。
連他這個太子,尚且不敢跟陛下分官而治呢,他們儒門可是真是膽大包天。
那蜀中七賢,在益州廣收門徒,大肆宣揚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要把儒門變成儒教。
他們利用的,就是讖緯神學,那是是流行於兩漢時期的一種儒家學說。“讖”,即一種神秘的預言假托神仙聖人預決吉凶,又分為符讖、圖讖等;“緯”是相對於“經”而言的,讖緯之學以陰陽五行學說和董仲舒“天人感應論”為依據,在東漢被稱為內學,尊為秘經。
因為不利於王朝統治,魏晉以來屢屢遭受打擊,日漸衰落,劉宋後讖緯之書亦受到曆朝查禁。大唐也不例外,對這種學說,那是絕對不會手軟的。
不少傻乎乎的讀書人還跟他們起哄,這是幹什麽,他們在挑釁陛下的權威嗎?
所以,陛下下旨殺了他們,是根除了禍患,也是在警告,那些想成立宗教的儒者。好好為朝廷當差,吃朝廷的俸祿就好,不要搞七搞八的。
儒教聖經是十三經。《詩經》《尚書》《儀禮》《樂經》《周易》《春秋》《論語》《孝經》《周禮》《禮記》《春秋公羊傳》《春秋榖梁傳》《爾雅》《孟子》都是治國的好文章,也是修身的好裁體。
朝廷呢,想著修一部《十三經注》注、疏內容關乎經籍中文字正假、語詞意義、音讀正訛、語法修辭,以及名物、典製、史實等。所以征辟大量的儒士入朝。道門有道藏,佛門有佛經,而儒門呢,也該有一部儒藏,而這《十三經注》就是儒藏的根本。
朝廷,這可是在抬舉儒門,實在抬舉諸位儒者啊,這可是廣大儒門的好事。
曹憲也知道胳膊擰不過大腿,而且儒門要是不從命,不入弘文館為朝廷修撰《十三經注》,那等待他們的就是滅頂之災。
他這次來,也是代表儒門來表態的,放棄建立儒教,一心為朝廷培養人才,修撰典籍。
“這就對了!我們才是自己人嘛,孤以茶代酒,敬先生一杯!”
曹憲走後,長孫衝哼了一聲:“若是陛下不給他們這個台階,他們還敢不從怎麽著?”
李承乾搖了搖頭,他們當然不敢,但朝廷也不能摧毀儒門,畢竟這讀書人還要靠他們來培養,消滅了他們,對朝廷的危害更大。
“那我們可以自己培養啊!”
“是的,我們可以,我們掌握著國家,有條件自己培養,但這種事還是不宜操之過急,是需要潤物細無聲的。”
李承乾已經與皇帝說過了,要把國子監打造成一所,為大唐專門培養人才的大學,一個完全服務於李家的大學。
但這需要時間,也需要時間來沉澱,慢慢培養出他們需要的人才。而在這期間,還是要倚重儒門,利用他們來教化讀書人。
“人家說卸磨殺驢,咱們總得讓人家把活幹完吧!”
長孫衝明白了,點點頭,心裏更是清楚,殿下為什麽重視今年的科舉考試了,就是擔心,儒門中有讖緯之學的舉子混入官場。
“你錯了,不是擔心,而是必然會有!這種人,已經魔怔了,不達目的,他們是不會放棄的。”
“孤要做的,就是在限製行卷之前,把他們先清理出去,以免尾大不掉,遺禍子孫。”
當然,這也不全是他的意思,關鍵是陛下也是這麽想的,所以蜀中七賢的事,陛下才會如此果斷的下了絕定。
“唉,風氣了,誰也攔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