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儀從東宮的吏員中,挑出了兩個人,一個叫任雅相,另一個叫李義府。這個李義府是李大亮表薦為門下省的,後又得到劉洎、馬周的舉薦,改任監察禦史。這次也是通過層層嶙峋,選拔到東宮的。而上官儀之所以看重他,便因為他寫的一篇文章,其中“佞諛有類,邪巧多方。其萌不絕,其害必彰”,雖然有逢迎拍馬的嫌疑,但卻被上官儀看為,有些耿直坦蕩之氣。
上官儀看重的是他出身寒門,不墜青雲之誌,卻不知道他這個人“心銀貌恭”、“笑裏藏刀”。李承乾是清楚的,曆史上的李義府任相期間,廣結朋黨,賣官鬻爵,多有不法之行,是唐臣中為數不多的佞臣。
但既然來了,還投到了自己門下,那李承乾所幸就收下來,自己留著,不廢太多事,但若是到了別人手裏,也許受罪的就是他了。
而李義府呢,不知道出於感激,還是投機,竟然呈上了一本《度心術》。
其中提到九條:其一:治吏治心,明主不棄背己之人也;知人知欲,智者善使敗德之人焉。
其二:不禮於士,國之害也,治國固厚士焉。士子嬌縱,非民之福,有國者患之。士不怨上,民心堪定矣。
其三:愚人難教,欺而有功也;智者亦俗,敬而增益也。自知者明,人莫說之;身危者駭,人勿責之;無信者疑,人休蔽之。
其四:名顯莫敵祿厚,墮誌也;情深無及義重,敗心矣。
其五:富貴乃爭,人相構也;生死乃命,心相忌也。構人以短,莫毀其長;傷人於窘,勿擊其強。敵之不覺,吾必隱真矣。
其六:心可縱,言勿濫也;行可偏,名固正也。
其七:窮堪固守,凶危不待也。察偽言真,惡不敢為。神褫之傷,愈明愈痛。苛法無功,情柔堪畢焉。
其八:利厚生逆,善者亦為也;勢大起異,慎者亦趨焉。
其九:敵強不可言強,避其強也;敵弱不可言弱,攻其弱也。不吝虛位,人自拘也。行偽於讖,謀大有名焉。指忠為奸,害人無忌哉。
看到這九條,李承乾算是服了這家夥算是把人心看透,功利主義在他手中,那就是個玩具。要說官場這套,還真是被他玩的明明白白。
這一本書獻上來,李承乾就是不見也行了。
“李義府,你想當什麽官?”
“臣在門下省做典儀的時候,特別羨慕鄭公,他是侍中,門下身的官吏,誰見他都心虛。鄭公說,那是他們為官有私。”
所謂,愚人難教,欺而有功也。智者亦俗,敬而增益也。自知者明,人莫說之。身危者駭,人勿責之。無信者疑,人休蔽之。詭不惑聖,其心靜焉。正不屈敵,其意譎焉。誠不悅人,其神媚焉。自欺少憂,醒而愁劇也。人欺不怒,忿而再失矣。
那時候,李義府不懂,他隻是跟在鄭公身後看,那時候尚書省有不少長期積壓沒有判決的訴訟案,陛下命鄭公秉公處理。
鄭公說:民所求者,生也;君所畏者,亂也。無生則亂,仁厚則安。民心所向,善用者王也。人忌吏貪,示廉者智也。眾怨不積,懲惡勿縱。不禮於士,國之害也,治國固厚士焉。士子嬌縱,非民之福,有國者患之。士不怨上,民心堪定矣。嚴刑峻法,秦之亡也,三代盛典,德之化也。權重勿恃,名高勿寄,樹威以信也。
鄭公雖然不是刑官,沒有那麽熟悉律法,但卻能抓住原則,依實際情況處理,李義府等吏員跟在身後,沒有不心悅誠服的。
“你想當言官?”
“不,殿下誤會了!臣是個勢利之徒,做官隻求官位、俸祿,不求名揚千古。”
李承乾嗬嗬一笑,敢在他麵前,坦言自己是個勢利之徒,做官就是為了榮華富貴,李義府倒是第一人。
“你倒是什麽都不避諱!”
李義府認為,愚人難教,欺而有功也。智者亦俗,敬而增益也。自知者明,人莫說之。人必要知道自己要什麽。
昔年,張儀初到秦國士子,便廣稱自己是勢利之徒,輔佐國君乃為利,長於口舌之爭乃為名。被當時禮士大夫大肆貶低嘲笑。
每每出現和這些朝中重臣發生矛盾,張儀常與小人勢力之徒自居,是以保守派重臣不屑於爭,使矛盾大大減少。
當時秦惠文王意欲東出,有統一天下之誌,急需有人調理朝局,有張儀嬉笑怒罵,左右逢源,才讓惠文王可以團結新舊兩派,大肆東出,為秦統一天下奠定基礎。
“你想學張子?”
“不!臣想仆射,輔佐明君,成就一番自己的功業!”
李承乾笑了,學得文武藝,貨於帝王家,這是讀書人的本質目的。可也沒李義府這種的啊,這是東宮,不是廟,要許願去廟裏求。
當然,要是他真有本事,去承慶殿也行,隻要他能說服陛下,明天就能當仆射!
李義府笑了笑,太子之言,若是放在武德朝,那絕對是個很好的建議,玄武門一夜之變,秦王府的文武一夜之間成了朝堂的公卿。
可那時候,他還小,就算有想法,才能,心智也入不了陛下的法眼。而且,那種機會一去不返。他要抱住的是明日之主,雖然他不怎麽喜歡按部就班,可是沒辦法,隻能這麽辦。
嗬嗬,“你還挺坦然啊!”
“不坦然也不行啊!臣太想進步了,又見不到殿下,隻能毛遂自薦!”
李承乾撓了撓眉毛,這個李義府呢,的確是個勇氣可嘉,而且能力和手腕,都算是不錯的。
如果,能曆練一下,讓他把這天分,用在製衡那些貪官汙吏身上,倒是不失為一件好事。
好吧,讓他試試,試試又不花錢!
“上官儀升了詹事府詹事,少詹事呢,缺兩位,你和任雅相一人一個。”
“能不能做仆射,得看你是不是那塊料。”
李義府聞言,當即喜形於色,當即叩首:“臣誓死效忠殿下,效忠大唐。”
上官儀看重的是他出身寒門,不墜青雲之誌,卻不知道他這個人“心銀貌恭”、“笑裏藏刀”。李承乾是清楚的,曆史上的李義府任相期間,廣結朋黨,賣官鬻爵,多有不法之行,是唐臣中為數不多的佞臣。
但既然來了,還投到了自己門下,那李承乾所幸就收下來,自己留著,不廢太多事,但若是到了別人手裏,也許受罪的就是他了。
而李義府呢,不知道出於感激,還是投機,竟然呈上了一本《度心術》。
其中提到九條:其一:治吏治心,明主不棄背己之人也;知人知欲,智者善使敗德之人焉。
其二:不禮於士,國之害也,治國固厚士焉。士子嬌縱,非民之福,有國者患之。士不怨上,民心堪定矣。
其三:愚人難教,欺而有功也;智者亦俗,敬而增益也。自知者明,人莫說之;身危者駭,人勿責之;無信者疑,人休蔽之。
其四:名顯莫敵祿厚,墮誌也;情深無及義重,敗心矣。
其五:富貴乃爭,人相構也;生死乃命,心相忌也。構人以短,莫毀其長;傷人於窘,勿擊其強。敵之不覺,吾必隱真矣。
其六:心可縱,言勿濫也;行可偏,名固正也。
其七:窮堪固守,凶危不待也。察偽言真,惡不敢為。神褫之傷,愈明愈痛。苛法無功,情柔堪畢焉。
其八:利厚生逆,善者亦為也;勢大起異,慎者亦趨焉。
其九:敵強不可言強,避其強也;敵弱不可言弱,攻其弱也。不吝虛位,人自拘也。行偽於讖,謀大有名焉。指忠為奸,害人無忌哉。
看到這九條,李承乾算是服了這家夥算是把人心看透,功利主義在他手中,那就是個玩具。要說官場這套,還真是被他玩的明明白白。
這一本書獻上來,李承乾就是不見也行了。
“李義府,你想當什麽官?”
“臣在門下省做典儀的時候,特別羨慕鄭公,他是侍中,門下身的官吏,誰見他都心虛。鄭公說,那是他們為官有私。”
所謂,愚人難教,欺而有功也。智者亦俗,敬而增益也。自知者明,人莫說之。身危者駭,人勿責之。無信者疑,人休蔽之。詭不惑聖,其心靜焉。正不屈敵,其意譎焉。誠不悅人,其神媚焉。自欺少憂,醒而愁劇也。人欺不怒,忿而再失矣。
那時候,李義府不懂,他隻是跟在鄭公身後看,那時候尚書省有不少長期積壓沒有判決的訴訟案,陛下命鄭公秉公處理。
鄭公說:民所求者,生也;君所畏者,亂也。無生則亂,仁厚則安。民心所向,善用者王也。人忌吏貪,示廉者智也。眾怨不積,懲惡勿縱。不禮於士,國之害也,治國固厚士焉。士子嬌縱,非民之福,有國者患之。士不怨上,民心堪定矣。嚴刑峻法,秦之亡也,三代盛典,德之化也。權重勿恃,名高勿寄,樹威以信也。
鄭公雖然不是刑官,沒有那麽熟悉律法,但卻能抓住原則,依實際情況處理,李義府等吏員跟在身後,沒有不心悅誠服的。
“你想當言官?”
“不,殿下誤會了!臣是個勢利之徒,做官隻求官位、俸祿,不求名揚千古。”
李承乾嗬嗬一笑,敢在他麵前,坦言自己是個勢利之徒,做官就是為了榮華富貴,李義府倒是第一人。
“你倒是什麽都不避諱!”
李義府認為,愚人難教,欺而有功也。智者亦俗,敬而增益也。自知者明,人莫說之。人必要知道自己要什麽。
昔年,張儀初到秦國士子,便廣稱自己是勢利之徒,輔佐國君乃為利,長於口舌之爭乃為名。被當時禮士大夫大肆貶低嘲笑。
每每出現和這些朝中重臣發生矛盾,張儀常與小人勢力之徒自居,是以保守派重臣不屑於爭,使矛盾大大減少。
當時秦惠文王意欲東出,有統一天下之誌,急需有人調理朝局,有張儀嬉笑怒罵,左右逢源,才讓惠文王可以團結新舊兩派,大肆東出,為秦統一天下奠定基礎。
“你想學張子?”
“不!臣想仆射,輔佐明君,成就一番自己的功業!”
李承乾笑了,學得文武藝,貨於帝王家,這是讀書人的本質目的。可也沒李義府這種的啊,這是東宮,不是廟,要許願去廟裏求。
當然,要是他真有本事,去承慶殿也行,隻要他能說服陛下,明天就能當仆射!
李義府笑了笑,太子之言,若是放在武德朝,那絕對是個很好的建議,玄武門一夜之變,秦王府的文武一夜之間成了朝堂的公卿。
可那時候,他還小,就算有想法,才能,心智也入不了陛下的法眼。而且,那種機會一去不返。他要抱住的是明日之主,雖然他不怎麽喜歡按部就班,可是沒辦法,隻能這麽辦。
嗬嗬,“你還挺坦然啊!”
“不坦然也不行啊!臣太想進步了,又見不到殿下,隻能毛遂自薦!”
李承乾撓了撓眉毛,這個李義府呢,的確是個勇氣可嘉,而且能力和手腕,都算是不錯的。
如果,能曆練一下,讓他把這天分,用在製衡那些貪官汙吏身上,倒是不失為一件好事。
好吧,讓他試試,試試又不花錢!
“上官儀升了詹事府詹事,少詹事呢,缺兩位,你和任雅相一人一個。”
“能不能做仆射,得看你是不是那塊料。”
李義府聞言,當即喜形於色,當即叩首:“臣誓死效忠殿下,效忠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