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無忌在先帝給李武意的密文中,找到一條,很重要的信息。那便是李武意與歐陽胤製定的斬首計劃。
這個事,是武德末期的,發生在玄武門之變前,突厥人屢屢南下犯邊,先帝派出南海公-歐陽胤出使突厥談和平條件,結果歐陽胤與李武意碰麵了,想來一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想學班超,搞了一個偷襲突厥可汗牙帳的計劃,殺掉處羅讓突厥人群龍無首。
但不知道怎麽的,消息走漏了,歐陽胤使團全給突厥扣押。而對於大唐這種不恥行為,突厥人的表現是異常憤怒,攻勢驟然加強,一直打到了甘肅平涼一代,距離長安也是不遠了。至此為難時刻,李靖被任命為行軍大總管,率軍北上,在靈州一代攔住的突厥人的攻勢,這才沒讓事態進一步惡化。
事後,李武意先帝的密文解釋說,是歐陽胤的部下,接應失敗,泄露了機密,他帶著人都潛到牙帳附近了,卻返現突厥大營竟然兵馬突然調動,沒能與接頭人對上,不得不退了回來。而後不久,便傳來南海公-歐陽胤與使團,皆被處羅斬首的消息。先帝也沒有過分追究李武意,便將這次的行動計劃封存了。
得到這個消息,李承乾把王永安從大理寺秘密的提了出來,安排了城中一處宅子中,這裏是寧夫人的產業,地方偏僻,也沒什麽人來,又派了二十名親軍都尉府的士卒,保護他的安全。
於是,李承乾派人調查李武意,發現與他有密切來往的人,竟然是陸柬之。這個陸柬之是虞世南的外甥,歐陽詢的學生。李承乾第一次見到他,也是虞世南病故的那一天。是歐陽詢說他的學問不錯,在崇文館做學士實在有些可以,於是舉薦了給了李承乾。於是,被授了朝散大夫,領太子司議郎職銜,在東宮任職。
李承乾對他的印象就是字寫的好,他初學虞世南,又學歐陽詢,後臨摹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在隸書、草書上的造詣尤為突出。當然,他最擅長的就是臨摹,不管是大家之作,還是公文什麽的,隻要給他時間,他都能仿寫的惟妙惟肖。
連陛下都誇他的字,落筆渾成,如馬不齊髦,人不櫛沐,覽之者未必便能識其佳處,柬之隸、行入妙。
看不出來啊,一個小小的司議郎,竟然能為封疆大吏所重,不簡單啊!
而長孫無忌卻提醒李承乾,可不是小小的太子司議郎那麽簡單,司議郎雖然隻是個正六品上的小官,但掌東宮侍從規諫,駁正啟奏,並記注皇太子出入動靜,歲終送史館。也就是說,他可以合理合法的打聽李承乾出入宮廷和市麵的動靜,甚至還有可能探查到一些別人探查不到的東西。官雖然不大,但職權不小,李武意很可能是借助他,探查東宮!
“舅舅的意思,孤當然明白,就是我這出家賊了唄!”
瞧太子那毫不在乎的模樣,長孫無忌也是無奈:“殿下,有些事,可不能大意了!”
在長孫無忌的建議下,李承乾以諫言有誤的名義,讓親軍都尉府拿下了陸柬之。一番審問後,才知道李武意每一旬給他三百貫,讓他幫著打探東宮的消息,特別是李承乾的生活起居,出入情況,與倚重官員的一些事。
“殿下,要不要抓李武意?”,謝文遠已經在磨拳擦掌了,他保證用最快的速度,把李武意從華州提回來。
李承乾搖了搖頭:“你用什麽名義抓李武意,說他窺探東宮,意圖不軌?人家要說,就是為自己仕途著想,想拍拍東宮的馬屁呢?”
這個陸柬之,不能繼續押了,留著也是個問題。貶他到廣州做胥吏,由謝文遠派人押著,一路不要讓他與任何人接觸,到了地方交給馮盎,由他秘密的看押,不準任何人探查。
........
寧家小宅
李承乾與王永安相對而坐:“要不是你,孤還不知道東宮被埋了一顆釘子呢!來,孤敬你一杯!”
謝過太子後,王永安便問,什麽時候對李武意動手,他隻關心這個!
“額,這個,李武意呢!想動他很簡單,可你也知道,他身後很可能還有人,甚至是一股勢力。”
“這股勢力殺了劉林甫,切斷了線索蟄伏起來,李武意是唯一的線頭,現在要是抓了李武意,那可就把他們驚了。”
王君廓有勇有謀,隨陛下東征西討,屢立戰功,連先帝都稱讚他:爾以十三人破賊萬餘,自古以少製眾無有也。
其身死後,陛下念及戰功,將他收葬,並待其家如初。禦史大夫溫彥博上奏說:君廓叛臣,不宜食封邑,有司失所宜言。於是,陛下下旨追削其封邑,貶為庶人。但對王家的眷屬,卻依然是待遇不變,這些年她們在長安也過得很好。李承乾相信,王永安也是看到陛下善待他的家人,才選擇相信朝廷的。
這麽多年都等了,不差再等一等,等李武意這個事解決了,李承乾會親自上書,請陛下為王君廓平反,並追贈官職,陪葬昭陵。至於,王永安,也可是授予官職,襲其父爵,光明正大的回到家去,與家人團聚。
王永安也知道,太子之言是為了他好,所以也是點點頭,表示自己願意等。但如果,太子決定對李武意動手,不要忘記他,他想著一起行動。這些年,他雖然漂泊在外,但卻也練就一身功夫,他是不會拖後腿的。
聽到王永安這麽說,李承乾也是淡淡一笑:“好啊!如果動手,孤一定讓跟著親軍都尉府一起行動。”
這些天,王永安一直跟親軍都尉府的人在一起,多少也了解一些親軍都尉府的職能,他也表示喜歡這個軍衛。等這個事結束,他希望太子能允許他,加入親軍都尉府。
“這更沒問題了,不過,孤得跟你說好了,這裏的人都隻能做無名英雄,他們立了功,都是不能公開獎賞的。”
“殿下,我熬了這麽多年,早就不是小年輕了,我做這個正好!”
這個事,是武德末期的,發生在玄武門之變前,突厥人屢屢南下犯邊,先帝派出南海公-歐陽胤出使突厥談和平條件,結果歐陽胤與李武意碰麵了,想來一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想學班超,搞了一個偷襲突厥可汗牙帳的計劃,殺掉處羅讓突厥人群龍無首。
但不知道怎麽的,消息走漏了,歐陽胤使團全給突厥扣押。而對於大唐這種不恥行為,突厥人的表現是異常憤怒,攻勢驟然加強,一直打到了甘肅平涼一代,距離長安也是不遠了。至此為難時刻,李靖被任命為行軍大總管,率軍北上,在靈州一代攔住的突厥人的攻勢,這才沒讓事態進一步惡化。
事後,李武意先帝的密文解釋說,是歐陽胤的部下,接應失敗,泄露了機密,他帶著人都潛到牙帳附近了,卻返現突厥大營竟然兵馬突然調動,沒能與接頭人對上,不得不退了回來。而後不久,便傳來南海公-歐陽胤與使團,皆被處羅斬首的消息。先帝也沒有過分追究李武意,便將這次的行動計劃封存了。
得到這個消息,李承乾把王永安從大理寺秘密的提了出來,安排了城中一處宅子中,這裏是寧夫人的產業,地方偏僻,也沒什麽人來,又派了二十名親軍都尉府的士卒,保護他的安全。
於是,李承乾派人調查李武意,發現與他有密切來往的人,竟然是陸柬之。這個陸柬之是虞世南的外甥,歐陽詢的學生。李承乾第一次見到他,也是虞世南病故的那一天。是歐陽詢說他的學問不錯,在崇文館做學士實在有些可以,於是舉薦了給了李承乾。於是,被授了朝散大夫,領太子司議郎職銜,在東宮任職。
李承乾對他的印象就是字寫的好,他初學虞世南,又學歐陽詢,後臨摹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在隸書、草書上的造詣尤為突出。當然,他最擅長的就是臨摹,不管是大家之作,還是公文什麽的,隻要給他時間,他都能仿寫的惟妙惟肖。
連陛下都誇他的字,落筆渾成,如馬不齊髦,人不櫛沐,覽之者未必便能識其佳處,柬之隸、行入妙。
看不出來啊,一個小小的司議郎,竟然能為封疆大吏所重,不簡單啊!
而長孫無忌卻提醒李承乾,可不是小小的太子司議郎那麽簡單,司議郎雖然隻是個正六品上的小官,但掌東宮侍從規諫,駁正啟奏,並記注皇太子出入動靜,歲終送史館。也就是說,他可以合理合法的打聽李承乾出入宮廷和市麵的動靜,甚至還有可能探查到一些別人探查不到的東西。官雖然不大,但職權不小,李武意很可能是借助他,探查東宮!
“舅舅的意思,孤當然明白,就是我這出家賊了唄!”
瞧太子那毫不在乎的模樣,長孫無忌也是無奈:“殿下,有些事,可不能大意了!”
在長孫無忌的建議下,李承乾以諫言有誤的名義,讓親軍都尉府拿下了陸柬之。一番審問後,才知道李武意每一旬給他三百貫,讓他幫著打探東宮的消息,特別是李承乾的生活起居,出入情況,與倚重官員的一些事。
“殿下,要不要抓李武意?”,謝文遠已經在磨拳擦掌了,他保證用最快的速度,把李武意從華州提回來。
李承乾搖了搖頭:“你用什麽名義抓李武意,說他窺探東宮,意圖不軌?人家要說,就是為自己仕途著想,想拍拍東宮的馬屁呢?”
這個陸柬之,不能繼續押了,留著也是個問題。貶他到廣州做胥吏,由謝文遠派人押著,一路不要讓他與任何人接觸,到了地方交給馮盎,由他秘密的看押,不準任何人探查。
........
寧家小宅
李承乾與王永安相對而坐:“要不是你,孤還不知道東宮被埋了一顆釘子呢!來,孤敬你一杯!”
謝過太子後,王永安便問,什麽時候對李武意動手,他隻關心這個!
“額,這個,李武意呢!想動他很簡單,可你也知道,他身後很可能還有人,甚至是一股勢力。”
“這股勢力殺了劉林甫,切斷了線索蟄伏起來,李武意是唯一的線頭,現在要是抓了李武意,那可就把他們驚了。”
王君廓有勇有謀,隨陛下東征西討,屢立戰功,連先帝都稱讚他:爾以十三人破賊萬餘,自古以少製眾無有也。
其身死後,陛下念及戰功,將他收葬,並待其家如初。禦史大夫溫彥博上奏說:君廓叛臣,不宜食封邑,有司失所宜言。於是,陛下下旨追削其封邑,貶為庶人。但對王家的眷屬,卻依然是待遇不變,這些年她們在長安也過得很好。李承乾相信,王永安也是看到陛下善待他的家人,才選擇相信朝廷的。
這麽多年都等了,不差再等一等,等李武意這個事解決了,李承乾會親自上書,請陛下為王君廓平反,並追贈官職,陪葬昭陵。至於,王永安,也可是授予官職,襲其父爵,光明正大的回到家去,與家人團聚。
王永安也知道,太子之言是為了他好,所以也是點點頭,表示自己願意等。但如果,太子決定對李武意動手,不要忘記他,他想著一起行動。這些年,他雖然漂泊在外,但卻也練就一身功夫,他是不會拖後腿的。
聽到王永安這麽說,李承乾也是淡淡一笑:“好啊!如果動手,孤一定讓跟著親軍都尉府一起行動。”
這些天,王永安一直跟親軍都尉府的人在一起,多少也了解一些親軍都尉府的職能,他也表示喜歡這個軍衛。等這個事結束,他希望太子能允許他,加入親軍都尉府。
“這更沒問題了,不過,孤得跟你說好了,這裏的人都隻能做無名英雄,他們立了功,都是不能公開獎賞的。”
“殿下,我熬了這麽多年,早就不是小年輕了,我做這個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