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保安司大堂
李佑挽著袖子,坐在堂外的台階上,叼著煙鬥問下麵綁著的兩個人:“讀過書沒有?”
“知道史書中每一個都寫著一句話嗎?那就是造反,爭當皇帝!這個道理,本王九歲那年就清楚了!”
李佑是個實踐者,他覺得書中自有黃金屋,照著裏麵的方法去做,天下便唾手可得了!所以,貞觀十七年,他在齊州反了!
結果呢,他手下的那些草包,在侯君集手下一個回合都沒撐過,齊州就破了,他被一根繩子困回了長安。
李佑這輩子都記得,那一場反叛的代價是什麽,他的王妃、兒子,用他們的命,換自己活著。
從貞觀十七年到現在,整整十五年了,他就在宗正寺的小院子裏閉門思過,反思自己的過錯。
後來,他想明白了,想靠造反當皇帝,是要看自己的命的,命裏有,你就有,命裏沒有莫強求。
李佑記得,貞觀二十二年,時為太子的陛下,讓人送了一把折扇給他,上麵寫著一段話:......欲知百病生於氣,事不順心消怨氣,心有煩惱消悶氣,遇事受挫消泄氣,聲譽受損消怒氣,失意之時消喪氣,鬱怨不舒消火氣,成績麵前消傲氣,眾生在世難盡意。
他呢,這輩子就是當陪襯的命,能活著都算是罪大惡極了,要是早想得通,王妃和孩子也不會死。
而李承宗呢?明明逃出生天了,不想著怎麽苟延殘喘,非得出來搞事,難道他搞了事,就能做皇帝了嗎?
李佑從小到大,都沒服過皇帝,因為李佑覺得自己隻是比他晚出生而已,如果他是長子的話,一樣可以做太子,甚至天子。
可這十五年,每天看著長安日報,看著外麵日新月異的變化,民間的改變,李佑的想法變了。他承認自己的確不如大哥,甚至連個腳指頭都比不得。
“本王呢,從小不愛讀書,但也不是個不學無術之徒!”
“本王記得,孔穎達那個老東西,活著的時候,給我們這些皇子,講過一個故事!”
晉獻公選賢任能,士蒍、荀息、裏克等一批忠臣良將輔佐,一生東征西討,開疆拓土,“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使晉國版圖大大增加。
可最後卻偏偏在繼承人問題上犯了大錯,導致其死後,幾十年內晉國局勢動蕩不安。
當時晉獻公最出類拔萃的兒子有三個:太子申生、重耳和夷吾。
太子申生,不僅孝順,而且很有才能,在軍隊和大臣裏的威望很高。不過,獻公最寵愛的妃子-驪姬想讓她的兒子奚齊繼承君位,於是暗暗使壞,表麵上維護太子申生的地位,卻不斷對晉獻公吹枕邊風,挑撥他和這三個兒子的感情,並賄賂獻公的近臣給獻公出主意,讓申生、重耳和夷吾分別駐守邊地重鎮,遠離都城。
於是,耳根子軟的晉獻公,中了美人計,漸漸疏遠申生,並有了廢黜太子的想法。
有一次,晉獻公打獵回來,驪姬暗中派人在肉中下了毒,晉獻公剛要吃胙肉,驪姬阻止他說胙肉是從遠方來的,可能壞了,應該先試試還能不能吃。
於是,便把肉給狗吃,狗吃了就死了,給雜役吃,雜役也死了。
驪姬哭著說,是太子想弑父取而代之。晉獻公大怒。太子有冤難辨,身邊的人建議他逃到外國去,但申生卻拒絕,他認為,背著弑父的罪名去哪裏也不會有人接納他。於是,申生自殺了。
“武德朝的時候,隱太子,上皇,巢王三人爭位,你覺得高祖皇帝不是因為耳根子軟,所以舉棋不定嗎?”
“他們三個,其實不過是高祖皇帝棋子,如果高祖真的想把皇位傳給隱太子,那上皇也活不到發動玄武門之變。”
“對高祖皇帝來說,他們三個都是棋子,貪戀權位的高祖,不會像上皇一樣,提前把皇位讓出來。所以隻能讓他們互相爭鬥,以托得時間。”
是,建成是死在上皇手中不假,可真正要他命的,不是上皇,而是高祖皇帝。如果,李承宗要給他爹報仇,最好去挖獻陵,那才是最正確的。
至於說上皇,還有陛下,實在沒什麽必要。
當然,如果,他是想做皇帝,那就趕緊的飛蛾撲火,去大明宮行刺,那裏有武德閣的高手,等著他去送死呢!
“你不殺我?”,兩個首領都很驚詫,他們第一次聽說,落到保安司的手裏,人還能活著出去的。
李佑指了指天上:“現在是夜裏,本王下值了,不辦公!所以,趁我還沒有改變主意,趕緊滾!”
二人離開後,保安司正卿-周道務放下手中的茶盞:“老五,你膽子不小啊,你就不怕他們出去搞事。”
如果,他們把事情搞大了,被左右肅政台的禦史們知道,他們一定會彈劾李佑,再加上他還有前科,肯定彈劾他再進去蹲十五年不可!
真讓那些禦史老爺鬧起來,就是陛下也沒法保他,要知道那些可都是敢在含元殿上吊的主兒,個個都以魏征為人生榜樣!
李佑放下煙鬥,冷冷一笑:“我親愛的妹夫,你管的是不是太多了!是,你是正卿,本王是少卿,但你別忘了,這件事陛下交給本王全權處理了。”
周道務聳了聳肩膀:“我可以不管你!可我也得提醒你,你的機會不多,如果這次砸了,你的下半輩子,就不用出門了!”
陛下的心血來潮,周道務不知道有沒有用,但他清楚的是,朝堂中不少臣工都對李佑這個叛賊深惡痛絕,都在等著他掉鞋底子,然後把他再送進去。
李佑把煙鬥在台階上敲了敲:“周司卿,你不會真的以為本王是草包吧!本王要真是草包,你覺得陛下會用我嗎?”
“要說做惡人,本王是他們的祖宗,你等著看吧,他們一定會再動的,而本王要的就是他們大動幹戈!風險與收益,這可是個大題目,本王是個很敢賭的人,不知道李承宗敢不敢!”
李佑挽著袖子,坐在堂外的台階上,叼著煙鬥問下麵綁著的兩個人:“讀過書沒有?”
“知道史書中每一個都寫著一句話嗎?那就是造反,爭當皇帝!這個道理,本王九歲那年就清楚了!”
李佑是個實踐者,他覺得書中自有黃金屋,照著裏麵的方法去做,天下便唾手可得了!所以,貞觀十七年,他在齊州反了!
結果呢,他手下的那些草包,在侯君集手下一個回合都沒撐過,齊州就破了,他被一根繩子困回了長安。
李佑這輩子都記得,那一場反叛的代價是什麽,他的王妃、兒子,用他們的命,換自己活著。
從貞觀十七年到現在,整整十五年了,他就在宗正寺的小院子裏閉門思過,反思自己的過錯。
後來,他想明白了,想靠造反當皇帝,是要看自己的命的,命裏有,你就有,命裏沒有莫強求。
李佑記得,貞觀二十二年,時為太子的陛下,讓人送了一把折扇給他,上麵寫著一段話:......欲知百病生於氣,事不順心消怨氣,心有煩惱消悶氣,遇事受挫消泄氣,聲譽受損消怒氣,失意之時消喪氣,鬱怨不舒消火氣,成績麵前消傲氣,眾生在世難盡意。
他呢,這輩子就是當陪襯的命,能活著都算是罪大惡極了,要是早想得通,王妃和孩子也不會死。
而李承宗呢?明明逃出生天了,不想著怎麽苟延殘喘,非得出來搞事,難道他搞了事,就能做皇帝了嗎?
李佑從小到大,都沒服過皇帝,因為李佑覺得自己隻是比他晚出生而已,如果他是長子的話,一樣可以做太子,甚至天子。
可這十五年,每天看著長安日報,看著外麵日新月異的變化,民間的改變,李佑的想法變了。他承認自己的確不如大哥,甚至連個腳指頭都比不得。
“本王呢,從小不愛讀書,但也不是個不學無術之徒!”
“本王記得,孔穎達那個老東西,活著的時候,給我們這些皇子,講過一個故事!”
晉獻公選賢任能,士蒍、荀息、裏克等一批忠臣良將輔佐,一生東征西討,開疆拓土,“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使晉國版圖大大增加。
可最後卻偏偏在繼承人問題上犯了大錯,導致其死後,幾十年內晉國局勢動蕩不安。
當時晉獻公最出類拔萃的兒子有三個:太子申生、重耳和夷吾。
太子申生,不僅孝順,而且很有才能,在軍隊和大臣裏的威望很高。不過,獻公最寵愛的妃子-驪姬想讓她的兒子奚齊繼承君位,於是暗暗使壞,表麵上維護太子申生的地位,卻不斷對晉獻公吹枕邊風,挑撥他和這三個兒子的感情,並賄賂獻公的近臣給獻公出主意,讓申生、重耳和夷吾分別駐守邊地重鎮,遠離都城。
於是,耳根子軟的晉獻公,中了美人計,漸漸疏遠申生,並有了廢黜太子的想法。
有一次,晉獻公打獵回來,驪姬暗中派人在肉中下了毒,晉獻公剛要吃胙肉,驪姬阻止他說胙肉是從遠方來的,可能壞了,應該先試試還能不能吃。
於是,便把肉給狗吃,狗吃了就死了,給雜役吃,雜役也死了。
驪姬哭著說,是太子想弑父取而代之。晉獻公大怒。太子有冤難辨,身邊的人建議他逃到外國去,但申生卻拒絕,他認為,背著弑父的罪名去哪裏也不會有人接納他。於是,申生自殺了。
“武德朝的時候,隱太子,上皇,巢王三人爭位,你覺得高祖皇帝不是因為耳根子軟,所以舉棋不定嗎?”
“他們三個,其實不過是高祖皇帝棋子,如果高祖真的想把皇位傳給隱太子,那上皇也活不到發動玄武門之變。”
“對高祖皇帝來說,他們三個都是棋子,貪戀權位的高祖,不會像上皇一樣,提前把皇位讓出來。所以隻能讓他們互相爭鬥,以托得時間。”
是,建成是死在上皇手中不假,可真正要他命的,不是上皇,而是高祖皇帝。如果,李承宗要給他爹報仇,最好去挖獻陵,那才是最正確的。
至於說上皇,還有陛下,實在沒什麽必要。
當然,如果,他是想做皇帝,那就趕緊的飛蛾撲火,去大明宮行刺,那裏有武德閣的高手,等著他去送死呢!
“你不殺我?”,兩個首領都很驚詫,他們第一次聽說,落到保安司的手裏,人還能活著出去的。
李佑指了指天上:“現在是夜裏,本王下值了,不辦公!所以,趁我還沒有改變主意,趕緊滾!”
二人離開後,保安司正卿-周道務放下手中的茶盞:“老五,你膽子不小啊,你就不怕他們出去搞事。”
如果,他們把事情搞大了,被左右肅政台的禦史們知道,他們一定會彈劾李佑,再加上他還有前科,肯定彈劾他再進去蹲十五年不可!
真讓那些禦史老爺鬧起來,就是陛下也沒法保他,要知道那些可都是敢在含元殿上吊的主兒,個個都以魏征為人生榜樣!
李佑放下煙鬥,冷冷一笑:“我親愛的妹夫,你管的是不是太多了!是,你是正卿,本王是少卿,但你別忘了,這件事陛下交給本王全權處理了。”
周道務聳了聳肩膀:“我可以不管你!可我也得提醒你,你的機會不多,如果這次砸了,你的下半輩子,就不用出門了!”
陛下的心血來潮,周道務不知道有沒有用,但他清楚的是,朝堂中不少臣工都對李佑這個叛賊深惡痛絕,都在等著他掉鞋底子,然後把他再送進去。
李佑把煙鬥在台階上敲了敲:“周司卿,你不會真的以為本王是草包吧!本王要真是草包,你覺得陛下會用我嗎?”
“要說做惡人,本王是他們的祖宗,你等著看吧,他們一定會再動的,而本王要的就是他們大動幹戈!風險與收益,這可是個大題目,本王是個很敢賭的人,不知道李承宗敢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