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縣侯-練何,本姓東,乃是上古賢君-伏羲的後代,練何遺風餘采,體質強健,頭腦聰慧,由祖、父輩教習,崇文尚武,少有所成,十餘歲即在河內蜚聲遐邇。六七歲研習詩文數百,九歲精通全套東家拳,十八般兵器嫻熟無缺。練何研習兵法,力圖伺機報國,大展鴻圖,以求天下太平。
隋末時,投身上皇麾下,被賜為練姓。武德三年,率部與王世充太子王玄應激戰。練何奮勇殺敵,連破鄭軍數營,因此年僅二十一歲的他在軍中嶄露頭角。
武德六年,隨李孝恭南下,討伐輔公祏,與李勣、黃君漢配合,利用戰陣絞殺之術,堵截叛軍,奮勇廝殺,取得了壽陽之戰的勝利。削平江南後,練何以功封岐山縣侯,升任潞州總管府兵曹參軍事,赴潞州就職。
貞觀四年,參加定襄會戰,在程知節帳下聽令,功勞頗多。
貞觀十年,上皇建立南北二衙,改革府兵製,調整武官人事,練何以右衛中郎將的身份,負責督查武官得失、府兵訓練等軍務要事。
貞觀十七年,隨李承乾北征薛延陀,任右路軍騎將。
貞觀十九年,從征高句麗,克玄菟,取新城,獻計火攻遼東城,以軍功晉封為右曉衛大將軍。
年僅五旬的岐山侯,算是老一輩唐將中最年輕的一批,人不算老,資格深,在大將軍中很有威望。
練何有兩個兒子,長子-練舜麒,次子練舜麟,都是東宮的騎尉將軍,機靈的棒小夥,也在李象的貼身近臣之列。
練何的“練家拳法”、“練家槍法”可是傳承數百年的家傳武藝,李承乾今天可是領教了一下,的確是精妙異常。
除了一身的汗,油膩的很,李承乾則是叫上練何去後麵的池子泡澡。
“岐山侯,你是無事不等三寶殿,平時沒見你入宮陪朕練拳啊!”
練何靠著池子,嗬嗬一笑:“陛下這麽說,那就顯得老臣市儈了!”
李承乾擺了擺手:“你年不過五十,還不算老,稱什麽老臣,那是太尉他們那個年紀的稱謂。”
“說吧,找朕有什麽事!不會是為你兩個兒子求官?他們可都是太子親信,將來前途不可限量!”
練何笑了笑,當然不是!陛下讓他的兩個兒子跟著太子,他還有什麽可求的。
練何今天來,是給皇帝說個故事的!
漢朝有一個丞相,名曰-匡衡。其世代務農,家境貧寒,但匡衡卻十分好學,靠替人幫工以獲取讀書資用,是個典型的寒門貴子。
因匡衡對《詩經》理解之深,被經學家們所推崇,太子的元帝也對其另眼相看。漢元帝十分喜好儒術文辭,尤喜愛《詩經》,曾多次親自聽匡衡講《詩》,對匡衡的才學十分讚賞,因此任匡衡為禦史大夫。
後來,丞相韋玄成病逝,匡衡代為丞相,封樂安侯,輔佐皇帝,總理全國政務,成為寒門子弟,位極人臣的典型。
漢元帝後期,宦官石顯為中書令,他結黨營私,把持朝政,慫恿元帝加重賦役,剝削寶興。匡衡便上疏彈劾石顯,列舉其以前所犯罪惡,並糾舉他的黨羽,為漢成帝廓清了朝廷,立下了汗馬功勞。
但不久後,匡衡被人舉發,擅自擴大封邑土地,達四萬多畝,因此惹怒了漢成帝,被貶為庶人,一世英名毀於一旦。
其實,在練何看來,匡衡實在沒必要這麽做,他身為安樂候,候國的封土達三十一萬畝之多,可以說是富甲一方,為什麽還要多貪那四萬畝呢?
練何認為,是因為他做了丞相,身為侯爵,覺得自己權勢地位大了,又輔佐了兩代帝王勞苦功高,便可以淩駕於律法之下,所以肆無忌憚!
李承乾抿了一口冰鎮的葡萄酒:“練卿,你是在彈劾誰嗎?說出來,隻要有這樣的人,朕不避親疏,一定公正處理!”
練何又搖了搖頭,朝廷有三法司,有貪官汙吏也是他們的職,練何作為右驍衛大將軍,他帶好他的兵就行了,越權謀事,可是要被言官彈劾的,這個規矩,他懂。
“哎,練卿,你這話,朕就聽不明白了,你既然不是來彈劾人的,那幹嘛要給朕講這麽個故事。”
“難道是朕會意錯了?”
皇帝當然沒有意會錯,這個故事,當然是說匡衡肆無忌憚,踐踏律法,圈占土地的事。
但他要說的,不是功臣貪贓枉法,而是功臣自汙!
本朝開國,要說自汙第一人,那肯定要屬河間王-李孝恭,大將軍-李靖和。他們倆的戰功太大了,每次出戰,都會被人彈劾謀反,縱容部隊劫掠。
當然,謀反是不可能的!但下麵的人,違反軍紀,二位大將軍回護一二,遮掩一下,還是有的。陛下也是帶兵之人出身,知道軍中的舊習,都是生生死死的兄弟,情麵上過不去,幫一幫,拉一把的事常有,每個人都免不了。
兩位大將也知道,這種事說不清楚,所以隻有不是定謀反罪,其他的他們都會選擇沉默,既然不反駁,也不解釋,全靠上皇的心情裁決。上皇呢,對兩位大將不錯,也是此次回護,每每替他們遮掩。
可就是這樣,他們也懼怕三人成虎之勢,所以晚年都闔府自守,甚至很少與親戚、舊部聯係。就是怕正常的走動,被有心人構陷為預謀造反。
“是啊,這個,朕很清楚!而且,朕還代表上皇,不止一次的過府頒賞,安撫他們。怎麽了?”
李孝恭、李勣早就死了,好不好!現在,翻這舊賬幹什麽,難不成他的將軍中,還有這樣境遇的人?不會吧!李承乾可是老早就在朝廷說過,彈劾領兵的將帥,是要有真憑實據,沒有既為誣告,是要反坐的。文官在彈劾將軍時,都會很小心,沒有掌握真憑實據,沒人敢輕易彈劾,更別說汙蔑了,所以他的話,李承乾聽不太明白!
“陛下,英國公,您有多久沒見了?”
.........
隋末時,投身上皇麾下,被賜為練姓。武德三年,率部與王世充太子王玄應激戰。練何奮勇殺敵,連破鄭軍數營,因此年僅二十一歲的他在軍中嶄露頭角。
武德六年,隨李孝恭南下,討伐輔公祏,與李勣、黃君漢配合,利用戰陣絞殺之術,堵截叛軍,奮勇廝殺,取得了壽陽之戰的勝利。削平江南後,練何以功封岐山縣侯,升任潞州總管府兵曹參軍事,赴潞州就職。
貞觀四年,參加定襄會戰,在程知節帳下聽令,功勞頗多。
貞觀十年,上皇建立南北二衙,改革府兵製,調整武官人事,練何以右衛中郎將的身份,負責督查武官得失、府兵訓練等軍務要事。
貞觀十七年,隨李承乾北征薛延陀,任右路軍騎將。
貞觀十九年,從征高句麗,克玄菟,取新城,獻計火攻遼東城,以軍功晉封為右曉衛大將軍。
年僅五旬的岐山侯,算是老一輩唐將中最年輕的一批,人不算老,資格深,在大將軍中很有威望。
練何有兩個兒子,長子-練舜麒,次子練舜麟,都是東宮的騎尉將軍,機靈的棒小夥,也在李象的貼身近臣之列。
練何的“練家拳法”、“練家槍法”可是傳承數百年的家傳武藝,李承乾今天可是領教了一下,的確是精妙異常。
除了一身的汗,油膩的很,李承乾則是叫上練何去後麵的池子泡澡。
“岐山侯,你是無事不等三寶殿,平時沒見你入宮陪朕練拳啊!”
練何靠著池子,嗬嗬一笑:“陛下這麽說,那就顯得老臣市儈了!”
李承乾擺了擺手:“你年不過五十,還不算老,稱什麽老臣,那是太尉他們那個年紀的稱謂。”
“說吧,找朕有什麽事!不會是為你兩個兒子求官?他們可都是太子親信,將來前途不可限量!”
練何笑了笑,當然不是!陛下讓他的兩個兒子跟著太子,他還有什麽可求的。
練何今天來,是給皇帝說個故事的!
漢朝有一個丞相,名曰-匡衡。其世代務農,家境貧寒,但匡衡卻十分好學,靠替人幫工以獲取讀書資用,是個典型的寒門貴子。
因匡衡對《詩經》理解之深,被經學家們所推崇,太子的元帝也對其另眼相看。漢元帝十分喜好儒術文辭,尤喜愛《詩經》,曾多次親自聽匡衡講《詩》,對匡衡的才學十分讚賞,因此任匡衡為禦史大夫。
後來,丞相韋玄成病逝,匡衡代為丞相,封樂安侯,輔佐皇帝,總理全國政務,成為寒門子弟,位極人臣的典型。
漢元帝後期,宦官石顯為中書令,他結黨營私,把持朝政,慫恿元帝加重賦役,剝削寶興。匡衡便上疏彈劾石顯,列舉其以前所犯罪惡,並糾舉他的黨羽,為漢成帝廓清了朝廷,立下了汗馬功勞。
但不久後,匡衡被人舉發,擅自擴大封邑土地,達四萬多畝,因此惹怒了漢成帝,被貶為庶人,一世英名毀於一旦。
其實,在練何看來,匡衡實在沒必要這麽做,他身為安樂候,候國的封土達三十一萬畝之多,可以說是富甲一方,為什麽還要多貪那四萬畝呢?
練何認為,是因為他做了丞相,身為侯爵,覺得自己權勢地位大了,又輔佐了兩代帝王勞苦功高,便可以淩駕於律法之下,所以肆無忌憚!
李承乾抿了一口冰鎮的葡萄酒:“練卿,你是在彈劾誰嗎?說出來,隻要有這樣的人,朕不避親疏,一定公正處理!”
練何又搖了搖頭,朝廷有三法司,有貪官汙吏也是他們的職,練何作為右驍衛大將軍,他帶好他的兵就行了,越權謀事,可是要被言官彈劾的,這個規矩,他懂。
“哎,練卿,你這話,朕就聽不明白了,你既然不是來彈劾人的,那幹嘛要給朕講這麽個故事。”
“難道是朕會意錯了?”
皇帝當然沒有意會錯,這個故事,當然是說匡衡肆無忌憚,踐踏律法,圈占土地的事。
但他要說的,不是功臣貪贓枉法,而是功臣自汙!
本朝開國,要說自汙第一人,那肯定要屬河間王-李孝恭,大將軍-李靖和。他們倆的戰功太大了,每次出戰,都會被人彈劾謀反,縱容部隊劫掠。
當然,謀反是不可能的!但下麵的人,違反軍紀,二位大將軍回護一二,遮掩一下,還是有的。陛下也是帶兵之人出身,知道軍中的舊習,都是生生死死的兄弟,情麵上過不去,幫一幫,拉一把的事常有,每個人都免不了。
兩位大將也知道,這種事說不清楚,所以隻有不是定謀反罪,其他的他們都會選擇沉默,既然不反駁,也不解釋,全靠上皇的心情裁決。上皇呢,對兩位大將不錯,也是此次回護,每每替他們遮掩。
可就是這樣,他們也懼怕三人成虎之勢,所以晚年都闔府自守,甚至很少與親戚、舊部聯係。就是怕正常的走動,被有心人構陷為預謀造反。
“是啊,這個,朕很清楚!而且,朕還代表上皇,不止一次的過府頒賞,安撫他們。怎麽了?”
李孝恭、李勣早就死了,好不好!現在,翻這舊賬幹什麽,難不成他的將軍中,還有這樣境遇的人?不會吧!李承乾可是老早就在朝廷說過,彈劾領兵的將帥,是要有真憑實據,沒有既為誣告,是要反坐的。文官在彈劾將軍時,都會很小心,沒有掌握真憑實據,沒人敢輕易彈劾,更別說汙蔑了,所以他的話,李承乾聽不太明白!
“陛下,英國公,您有多久沒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