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政殿內,太子-李象讀著侍禦史-王義方上的大昌儒術的本章,但李承乾的臉色卻因此越發的陰沉,知道他重重的拍了一下禦案,李象才不得不停了下來。


    下麵會色的李恪冷聲一聲:“王義方一介腐儒,他懂得什麽治國之術!”


    永禎十二年,氣候反常,國中災荒四起。六月,冀州大雨,水深一丈以上,受災的村落三百九十個,毀壞屋一萬四千間,毀田四千四百九十六頃。


    七月,劍南道益、瀘、嶲、茂等十九州大旱,有近四十萬戶百姓受旱情困擾,四十餘州饑荒,百姓竟相乞食。同月,括州暴雨,海溢,漂永嘉,安固二縣城百姓廬舍六千八百四十三區,死九千一百七十人,牛一五百頭,損田四千三百五十頃。


    朝廷雖然對各地災情都進行了及時的處置,各地宰相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但根本性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我朝隨著人口的增多,田畝所授日漸減少,朝廷正忙著與山東世家盤恒,目的不言而喻就是土地。國要富,民要安,必須要均田,必須要發展農桑。可發展田畝,勢必就要清查土地,清查土地就勢必要懲戒門閥世家。而開罪於那些門閥士族,就必然要壓製世家學術,倡導民間官學。


    如果,邊境要打仗,朝廷就得準備十年的存糧,牆築三丈,洞挖九尺,火器充足,甲具戰馬完備。這些,哪裏是王義方想過的事。


    哼,李承乾拂袖冷哼:“朕看,他的心裏,太原王氏的族長,比朕這個君父,比大唐的百姓還重要!”


    “傳旨,遷王義方為括州刺史,告訴他,老百姓不管你這儒術瞎術,也不管你這朝那朝,有好日子過就是好朝。”


    “朕給他兩年時間,八十萬貫,棺槨一副。如果兩年後,括州的海堤依然擋不住海水,他就鑽進去,填海口吧!”


    李象應聲領命,但還是多加了一句:“父皇,這措辭是不是改一改,王禦史畢竟是儒學名家,國朝正臣。”


    李承乾哼道:“一字不改,你親自去傳旨,告訴他,朕要做治世之主,不是偏安之君,不要拿儒術去愚民!”


    王義方應該感謝自己的官箴還不錯,在地方任職時也屢有建樹,百姓稱道。如果不是他有這點政績,不要說他是什麽太原王氏的子弟,就是勳貴老臣也是要受到重責的。


    .........


    王府


    李象將聖旨交到王義方手裏,歎了一句:“王卿,到了括州,好好用事,天家的恩典,可是不多的。”


    王義方年不過四旬,正是年富力強的年紀,又在地方州府有過經驗,治理括州的海防,還不是問題吧!況且,陛下撥付的款項,卻是可是應付款項的雙倍。目的不言而喻,如此寬裕的錢,除了修堤外,還讓他有餘財,以工帶賑,恢複括州的經濟。


    錢這個東西,是充滿了銅臭味,可治國沒有錢,行嗎?


    李象清楚,王義方是學問大家,儒學名士,不屑於錢財之上計較。但陛下說對,百姓不管這朝那朝,管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這才是他們需要的。


    從武德建國以來,劍南、江南、嶺南,屢有百姓、獠人作亂,朝廷是打了又打,打了二十幾年,可解決問題了嗎?


    沒有!還是此起彼伏,還是耗費國帑,將士的性命!


    但自從貞觀十七年後,陛下以太子之尊,開發江南、蜀地,修路暢行,複溝建渠,減免賦稅,鼓勵農桑、手工業以來,有過一場獠人、百姓作亂嗎?


    今年是災年,八十餘州受災,受災的百姓超過百萬,可有一個百姓起來作亂嗎?


    也沒有!因為朝廷賑濟的及時,水泥半路之上的物資千車百輛,晝夜不停,日程要比從前快了三倍不止。百姓都能領到錢糧、衣物、帳篷、藥材,朝廷讓他們看到了希望,讓他們有了活下去的念頭,所以自然積極配合各地官府賑災,災後的重建事宜也得以快速恢複。


    這可都是用錢堆出來的,不是幾本儒學經典,幾句口號能頂用的,在百姓們麵前,這些東西,甚至都不如一個饃饃的價值。


    王義方也知道這個道理,也是跟著歎了口氣:“臣自束發就學,學的就是儒學!本以為可以包打一切,但現在看,是臣孟浪了!”


    李象也是拍了拍王義方的胳膊:“你和王方翼是一房的子弟,但你們還真是天差地別。王卿,你得明白,在永禎朝為官,要的是政績,是百姓的口碑,不是儒學著作,而且,你的書讀的也不透徹!”


    詩雲:“樂隻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詩雲:“節彼南山,維石岩岩,赫赫師尹,民具爾瞻。”有國者不可以不慎,辟則為天下戮矣。


    詩雲:“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儀監於殷,峻命不易。”,道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外本內末,爭民施奪,是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王義方不要以為,陛下不通經典,這個道理,他六歲的時候,陛下就給他講過了。王義方會的,陛下會,王義方不會,陛下依然會。如果連本儒學之書都看不明白,那陛下還能稱為天可汗,做這世間的萬王之萬麽!所以,王義方還是好好想想吧!


    太子走後,王義方拿出了自己整理的《大學注解》,放在了銅盆裏,一邊撕,一邊碎碎念著:畜馬乘,不察於雞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斂之臣。與其有聚斂之臣,寧有盜臣。


    然後,拿出了火折子,點燃了銅盆裏的書,長歎一口氣:“長國家而務財用者,必自小人矣。彼為善之,小人之使為國家,災害並至,雖有善者,亦無如之何矣。聖賢的話,也未必全對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之最強太子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叔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叔逸並收藏大唐之最強太子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