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乃是邁向資本主義道路不可或缺的人力資源,同時也是崇禎所期許的。


    作為皇帝,他固然渴望獨攬大權,天下唯我獨尊,說啥就是啥,嗯,就是出口成憲。


    但他更向往那種蓬勃發展、人民擁有自主思考與意識,並能日日更新、不斷進取的近代資本主義社會。


    畢竟,明朝在過去的時空中便是如此充滿魅力和讓人向往的,它在文明、開放、活潑的氛圍中走向衰落,而滿清卻在野蠻、黑暗、殺戮的環境中逐漸崛起,這不正是對文明社會莫大的諷刺嗎?


    一群可愛的人,站在了自己的對立麵。麵對這樣的現實,崇禎感到一股無形的壓力湧上心頭。


    心底有個聲音悄悄告訴他:“把責任推卸給那些大臣吧!成功了功勞自然歸自己所有;倘若出了差錯,那也是大臣們的過失,反正皇帝永遠不會有錯。”


    這種想法讓崇禎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一方麵他明白要想實現自己的理想,必須依靠這些文官的智慧和力量,起碼短時間內是這樣的,這也是他重用孫承宗、李邦華、倪元璐等這些文臣的原因。


    在他的新式文化教育沒有出人才的空檔期,必須捏著鼻子做出一些妥協,用一些和自己意見相悖的文臣,也是崇禎可以接受的,畢竟這些人崇禎隻是有點看不慣,人家在舊時空的曆史上,可個頂個都是響當當的忠臣。


    與此同時,他心中也充滿了憂慮和不安。他深知議和之事關係重大,如果這件事被曝光於世,那麽後果將不堪設想。


    他不禁想起了舊時空中那段令人唏噓不已的曆史——那位曾經坐擁天下卻最終走向悲劇命運的崇禎皇帝。


    當時的崇禎皇帝,在麵臨關鍵抉擇時猶豫不決、優柔寡斷,甚至在關鍵時刻掉了鏈子;不僅將所有責任推卸給那些站在前台主持大局的大臣們,還在輿論的巨大壓力麵前,完全推翻了自己之前所做的決定,並試圖通過一場徹頭徹尾的黑白混淆來掩蓋真相。


    想到這裏,崇禎皇帝朱由檢感到一陣恐慌湧上心頭。


    他害怕自己會重蹈覆轍,身為一個全知全能的穿越者,最終還是會成為那個在曆史長河中留下罵名的人。然而,內心深處一個堅定的聲音告訴他:絕不能讓這種事情發生!


    在這矛盾之中,崇禎需要權衡利弊,做出明智的決策。


    崇禎定定神,緩緩開口道。


    “無論朕是否願意承認,這建州女真已然成為我大明王朝在北疆最為強勁之敵。


    那皇太極相較其父努爾哈赤而言更為難纏,其繼位之後,先是西征蒙古諸部,後又揮師南下攻打朝鮮,開疆拓土何止千裏!


    朕不得不承認,單論軍事才能,皇太極確實勝朕一籌。


    如今建州女真已然建國稱帝,汗不汗的,就不要糾結這些細節。


    彼可取而代之之心是昭然若揭。


    看看皇太極的這份親筆信裏,屢次以宋金時期的金國自詡,北京、西京、汴京他是念茲在茲,朕很明白他的狼子野心,也知道他皇太極的厲害。


    若大明繼續視而不見、自欺欺人,不能正視這不斷強大的建奴,豈不成了天下人的笑柄?


    楊愛卿,立刻擬旨昭告天下,從今往後稱其為金國也罷。


    唉,說實話,以目前形勢來看,大明在關外已經實非金國敵手,此番金國低頭示弱,咱們就趕緊接著。


    在朕心裏亦屬無奈之舉。


    就如實對外宣稱金國來信請求議和罷。


    依朕之意,傾向於暫且休兵止戈,讓百姓得以生息休養。然此並非意味著朕放棄征戰之心,隻不過權宜之計,待時機成熟再戰不遲。”


    崇禎停頓了一下,終於還是回答了楊嗣昌關於金國使者的問題。


    “朕坐擁天下,四海之地皆屬朕,心中自然應當寬廣無垠。


    想當年,唐太宗李世民亦曾遭遇困境,被突厥大軍逼迫至長安城,無奈之下簽署了白馬之盟,實則乃是迫於形勢的城下之盟罷了。


    難道朕會懼怕區區兩個金國的使者,甚至不敢讓他們進城不成?


    傳旨袁崇煥,告知他這是朕的旨意:以禮相待兩位使者,並開啟兩國和談事宜。然而,前方戰線依舊不可鬆懈,戰爭仍需繼續。


    若建奴膽敢在求和之際還肆意侵擾邊境,那麽便無需對其手下留情。隻有邊打邊談,方為正道。


    此外,楊愛卿,請代朕給皇太極寫一封回信。信中的措辭應盡量友善、寬容大度些。畢竟如今即將迎來短暫的和平局麵,又何必再去爭執那些無益於國家和百姓之事呢?無謂地逞口舌之快並無益處。”


    “喏。”


    ·······


    金國建奴之事終於落下帷幕,但緊接著便是即將到來的武舉考試。


    數日後,踏出城門,便是正陽門。放眼望去,郊原曠野之上,景色宜人,芳菲滿園,花紅柳綠交相輝映;香車寶馬行駛於香徑之上,伴著和煦的春風和明媚的陽光。


    此時已過穀雨節氣,南苑的近郊雖稱不上遊人如織,但大路上仍有不少行人往來。經過前段時間緊張有序地籌備,武舉考試將在南苑正式拉開序幕。


    為表重視,崇禎皇帝更是在會試首日親自蒞臨考場視察。


    武舉考試向來分為兩個項目:其一為策論,其二則是真刀實槍的比試。


    眾考生來到南苑比武場後,便展開激烈角逐。南苑作為曆史悠久的皇家園林,早在元代時期即已存在,而郊外狩獵一直以來都是帝王們喜愛的休閑活動之一。


    如今的南苑曆經歲月變遷,已煥然一新,不再是專屬皇家的園林,而是一個大軍營,也是一個可以比武演練的大軍事重地。


    崇禎在這裏建立了軍校,勇衛營和白杆兵還有之前的淨軍都是在這裏駐紮。


    現在的南苑已經從皇家禁園變成了大明禁軍的訓練場和學校。


    崇禎希望這裏以後就是大明新式軍人誕生的搖籃。


    這座校場,亦即比武之地,原本位於東門之外,其地域極為寬敞開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崇禎,魏忠賢沒死,挺急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韌竹萬杆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韌竹萬杆斜並收藏重生崇禎,魏忠賢沒死,挺急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