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9月12日了,剛開學不久,李文龍和陳怡在孫思苗陪同下站在校門口,看著孩子們興高采烈背著書包走向教室。幾人相對一笑,覺得這些付出很有意義,內心都非常開心。


    “今年新招收了二千多人,現在整個學校有學生五千多人了,我們沒有允許轉校插班,不然就更多了。附近的孩子都想來我們學校讀書,好多都托人到市領導了。”孫思苗介紹著。


    “要統計好我們職工子女的人數,要保證他們的孩子能在這裏讀書。我準備在深市也建一個分校,那邊的孩子也不少。你抓緊時間和魏總溝通一下。”李文龍對孫思苗說。


    “好的,等下我就和魏總溝通。”


    幾人正準備繼續往裏走時,李文龍的電話響了。


    “小龍,你在哪裏?”薑老興奮的聲音傳來。


    “在廣市啊,有什麽事嗎?”


    “你馬上來京都一趟,有好消息告訴你,我們再帶你去看。”


    李文龍知道應該是某項研究方麵成功了,電話裏說不清楚,也不好明說。


    “好的,我現在去,大概下午到。”


    李文龍讓王龍和機組聯係,馬上安排航線。到了機場,緊急安插的航線準備好了,就直接登機飛往京都。三個小時後到達西郊機場,早有專車來了在等候著,接到李文龍後車子飛馳而去。


    到了京都航天研究院,因為是特殊牌照的汽車,直接過了大門。但是在第二道門時就要下車接受檢查才能繼續進去了。


    薑老已經在一棟樓前等待了,看到李文龍下車就拉著往裏走。


    一樓是一個層高七米多的大型車間,中樞幾位領導和軍部幾位大佬以及十幾名專家都已經到了不久,見到李文龍來了,大家紛紛打招呼。研究所的負責人就帶著大家走近展廳,隔著一道玻璃牆看著裏麵有一個圓柱形的物體。


    “這是我們剛研製出來的天眼衛星一號,直徑1.8米,高5米,重量在加注燃料後是1166千克,太陽能帆板打開後是十五米寬。”一位研究所的主管介紹。


    “這麽快就製造出來了?你們真的太厲害了。”


    大家紛紛對航天研究院的領導和專家們表示讚揚和祝賀。


    “我們隻是負責完善和製造生產,這些都是李先生的功勞。沒有他給我們的那些數據和資料,還有關鍵是計算程序,我們不可能在這麽短時間內完成任務的。”


    研究院的領導對大家解釋道。


    “你們過獎了,我隻是負責帶回來這些東西,主要還是你們的辛勤付出和大家的技術。”


    李文龍把功勞推還給研究院的所有科技人員。自己對這些榮譽沒有用,但是對這些科研人員就意義不一樣了。


    這是國家的第一顆導航衛星,絕對會載入史冊的,作為科研人員,給他再多的錢還不如給他至高無上的榮譽更重要。


    “我們的衛星升空後使用壽命是長時間?”一位領導提問。


    “我們設計是8年,主要是目前一些材料技術還是有些欠缺,我們正在抓緊和材料研究院共同研發相關衛星的使用特殊材料。”


    “要發射多少顆導航衛星才能達到我們的定位和導航的需要?”另一位領導提問。


    “我們計劃在半年內發射四顆導航衛星,導航衛星被放置在4000公裏高的圓形軌道上,傾角為83°,軌道平麵與赤道均勻分布。它允許用戶每一個半小時或兩個小時獲取其中一顆衛星,並在導航會話的5-6分鍾內確定位置。導航係統使用單向用戶對衛星的距離測量。我們會對星載係統和導航設備的不斷改進,提高衛星導航軌道參數的確定和預測精度。”


    “接收測量設備被布置在“天眼”衛星上,以探測遇險無線電信標。衛星接收這些信號並將其重新廣播到特殊的地麵站,在那裏計算緊急物體(船舶,飛機等)的確切坐標。跟蹤遇險無線電信號的衛星組成了“cospas”係統,與漂亮國-羅斯國-楓葉國的“sarsat”係統一起建立了一個綜合搜索和救援服務。“天眼”空間導航係統主要是為軍事用戶的導航支持而設計的。”


    “那我們最終要有多少顆導航衛星組成才能達到我們實時更新位置坐標的效果?”軍部一位大佬提問。


    “在全麵研究的基礎上,決定選擇由24顆衛星組成的軌道星座,均勻分布在與赤道傾斜64.8°的三個軌道平麵上。“天眼”衛星被放置在大致圓形的軌道上,標稱軌道高度為19,100公裏,軌道周期為11小時15分44秒。由於周期值,可以創建一個可持續的軌道係統。名義上的傾斜度確保了我們國家領土上的全球可用性。”專家說道。


    “我們的衛星製造成本和發射一次需要多少錢?”李文龍問。


    “目前衛星的成本費用是2億左右,隨著科技技術不斷發展和研發的加深,我們會減少一些成本,會控製在1.5億元左右。發射成本在3億左右。”


    “多少年時間可以達到民用效果?我的意思是即時信號好連接,我們可以隨時知道我們的位置,可以進行導航。”


    李文龍又問,這是為了日後開發手機,汽車等導航設備做準備。


    “以我們現在的研發速度和發射要求,我們需要3年時間製造和發射至少8顆衛星就能保證軍事國防使用。我們將用5年時間發射16顆衛星,就可以達到民用基礎效果,要是想達到你說的即時信號,要全部發射完成24顆導航衛星才能做到,需要8年以上。”


    幾位專家商量一下才對大家說道。


    ”我提供300億資金,將來民用方麵我買下來了。”李文龍對這些專家說道。


    “300億資金?”


    幾位專家都懵圈了,這是多大的一筆錢啊?一時沒有反應過來。


    李文龍看到他們沒有反應,以為是不夠,在多多給的數據裏漂亮國發射一次就要上億美金,沒有考慮到國內的人員待遇和成本遠比他們要少很多很多。又開口說道。


    “不夠那就500億,我分三年時間,兩年每年200億,第三年100億。等下我就讓我財務給你們轉錢。”


    “另外,我拿出1億,對參與這次研發和製造的所有科技人員給予獎勵,第一顆衛星製造完成,對我們下一步的研發和製造起了一個很好的開端。”


    500億?剛才的300億都用不完了,現在又變成500億了,還要給1億的獎金?又讓他們驚呆了,不單是這些專家,連在場的中樞首長和軍部大佬也嚇到了。


    “小龍,我知道你想幫助國家的航天衛星事業,這個導航衛星你怎麽能花那麽多錢呢?這個又不一定能賺錢的。”


    薑老認為李文龍又是想找個理由為國家奉獻研發製造資金。


    “這個導航以後可賺錢了,我準備開發一個導航係統,每個手機,汽車,包括飛機輪船等都會用到導航係統。以後人手一個手機,一個手機可以賺幾十塊,全世界最少幾十億個手機,隻要有這個就能賺上千億。還有汽車飛機等一個幾百塊,還是每年都會收費的,這又是上千億一年的收入。你說賺不賺錢吧?”李文龍述說著。


    這個導航衛星還能這樣玩的嗎?在場的都認為導航衛星是為了國防建設及安全,還有通過定位進行科學研究和測繪等用途。哪裏知道以後能應用的個人民用方麵。都驚呆了,站在那裏發愣。


    “我們可以組建一個導航係統的公司,我負責開發和銷售,你們航天研究院負責衛星維護和地麵接收站的建設維護。我們各占50%的股份,這樣你們也能有足夠的資金保障衛星維護更換。”


    中樞首長馬上就反應過來了,知道李文龍是為了國家的衛星發展事業提供一個穩定的資金保障,這樣才能在航天研究事業上可以投入更大更多的人力物力,讓國家更強大更有國際地位。


    “小李同誌,非常感謝你的愛國情懷,我們代表國家感謝你。”


    接著又對航天研究院的幾位負責人和專家說道:


    “你們不要辜負李先生的愛國情懷,一定要認真縝密地研發製造衛星,安全,精確地發射到指定位置,完成整個衛星導航係統的完美組網和應用。”


    “請首長和李先生放心,有了這些資金,我們有把握在3-5年內完成組網。”航天研究院的負責人堅決保證道。


    在場的所有人都熱烈鼓掌,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開心興奮的笑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1989:世界重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龍遊淺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龍遊淺溝並收藏回到1989:世界重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