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楊嬸的真誠
重生後,我從農家女成了首富 作者:司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人……”相比於楊木匠的膽大,楊嬸就畏縮多了。
隻是老縣令見怪不怪,臉上並不見不悅,而是虛心的請教:“可是老夫哪裏做錯了?”
不得不說,兩個人有等級差的人談話,真的會被另一人的態度所治愈。
楊嬸觀這大人的態度,再加上楊木匠在一旁暗暗鼓勵,頓時也有些大膽。
“大人,這土豆撿的時候,還是將上麵的泥擦掉些好!這不然……稱的時候……”
老縣令反應過來,一臉欣賞的看著楊嬸:“你這婦人也是實誠!”
“這旁的農戶賣糧,總喜歡在裏麵摻和些碎石子也不是稀罕事,你這土豆摻點土也不妨事。”
老縣令拍了拍土豆上麵黏住的濕泥,自如的開口。
每到秋季豐收的時候,也是從上到下最忙的時候。
糧稅的收繳,每每是讓當地的官員最頭疼的。
糧食本就是需要晾曬的,收起來的時候難免會有泥土。
這也並不是什麽大事。
隻是有些農戶心細,會將糧食仔細的篩選幹淨,自家吃起來口感也會好一些。
但有些收成低的農戶,為了能給自家的糧食多留點,經常會在稻子裏摻點沙土。
這樣的“小心機”隻要在允許的範圍內,那些官員通常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江州府每年的收成純純的看老天爺的臉色,收成低是常有是事情。
總不能斤斤計較,不給那些農戶活路吧!
也因此,在整個江州的官場,都有這種公開的秘密。
老縣令聽後也是真心的誇讚楊嬸。
“大人,這土豆挖的時候一定要深,不然這有缺口的土豆,容易爛,禁不住留啊!”
楊木匠看著老縣令拿著鋤頭的樣子,是有些熟練的。
與那些常年坐在府衙裏“體察民情”的大人不同。
但老縣令畢竟已經老了,鋤頭揮舞起來自然不如年輕人流暢。
挖土豆有時候需要用到巧勁,如若不然,不能一下子帶起藏在土裏的土豆,還會將土豆挖出傷口。
楊木匠在一旁看的心驚肉跳,最後實在忍不住提醒。
兩位老縣令也是第一次看這樣的糧食,特別是看見一個個比拳頭還大的土豆出來,更是欣喜若狂。
幹起來越來越起勁。
這樣的場景在大楊村的地裏並不是稀罕事。
大大小小的官員,來到這田間地頭,都四散開來。
尋了個地頭,便開始考察起來。
有些頭腦靈活的官員,讓隨行的師爺拿出紙筆,記錄著土豆種植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宜。
其餘官員見狀,也紛紛效仿。
這地頭上,也不禁刮起了一陣農學風。
白家的地頭上,楊村長和白家的人依然陪同著江州的最大的“掌舵人”。
身後還跟著那位鐵麵無私的大人。
眼見人少了,文昭說話也便沒有顧忌。
所幸白家的地頭大,周圍又有官差圍著,不怕什麽。
“白姑娘,這位便是江州府的戶曹,餘大人。”
戶曹隸屬六部之一,負責管理戶籍、土地、賦稅等事務。
京都的戶曹的正四品官職,與知府同品階。
江州知府的戶曹,正五品官職,掌管江州府的大小財政等諸多事宜。
餘大人對著白青雲恭敬行禮,臉上依舊端的是鐵麵無私。
讓白青雲看得有些稀奇。
文昭倒是見怪不怪的說道:“他啊,財迷,看銀子就像跟看自己的命一樣!”
“我當初想翻修江州府的府衙,愣是沒要到一個銅板!”文大人說到此處,還應景的怒了一眼餘大人。
隻是那人依舊無甚變化。
文昭並不在意,小聲附耳對著白青雲說道:“不過,這修建水渠等利國利民之事,他向來是會批準的。”
白青雲點點頭,也對這位餘大人有了大致的印象。
畢竟,接下來,掌管著大楊村土豆收購的命脈之人。
大楊村村民未來的收入,也都是由他來發放。
原本一個戶曹,手底下也是有人幫忙做事的。
但大楊村的高產糧食茲事體大,涉及的銀兩不是小數目。
對這“鐵公雞”一般的人物,就是要命的大事。
自然要親自來盯著。
文大人雖是小聲附耳對著白青雲說話,但這聲音卻剛好,在場的幾人都能聽見。
當然,餘大人也在其中。
那人被文昭調侃得有些不好意思,那鐵麵無私的黑臉上有些染色的跡象,隨後便被他掩蓋下去。
“嗯哼!”餘大人清了清嗓子說道:“某今日也要看看這糧食是否真的是畝產千斤。”
“若是少了一斤,這糧食都是不要的!”
白青雲看著,就像是看著嘴硬心軟的包公一般,也是有趣。
隻是楊村長聽後有些著急,這關係大楊村百姓的大事,怎能不要?
還不等楊村長說什麽,便被一旁的白爺爺摁住。
隨後就聽見白青雲很是乖巧的回答:“還請兩位大人放心,這土豆皆是在兩位大人的眼中挖出來,待會也會在諸位大人的監督下稱重。”
說完特意看了一眼餘大人:“若是畝產不足千斤,大楊村一眾村民也無顏麵對江州諸位大人!”
說完白青雲深深的鞠躬行禮,給足了麵子。
言行間的懇切,白青雲說的很有力量,兩位大人聽得也很滿意。
這土豆的產量如何,怕是沒有人比白青雲清楚。
別的人家不清楚,自家的田地,白青雲偶然路過時,都會用靈泉水澆灌。
就連其餘村民家裏的土豆,每次也都順手澆了。
若說上次的畝產在三千五百斤左右,那麽這次的土豆畝產量,在靈泉水的加持下,隻會比這更高!
白家今日出動的人依舊是那幾個,白父帶著白邇他們勞作。
白依仍然帶著幾個小的在家教學。
白邇幾人有了昨天的經曆,今日的土豆挖的又快又好。
兩位大人看得稀奇,再環顧四周,諸位大人紛紛下地體驗,自己也不甘落後。
白家的工具多,白青雲也早就準備多餘的幾副農具,正好供他們勞作。
隻是老縣令見怪不怪,臉上並不見不悅,而是虛心的請教:“可是老夫哪裏做錯了?”
不得不說,兩個人有等級差的人談話,真的會被另一人的態度所治愈。
楊嬸觀這大人的態度,再加上楊木匠在一旁暗暗鼓勵,頓時也有些大膽。
“大人,這土豆撿的時候,還是將上麵的泥擦掉些好!這不然……稱的時候……”
老縣令反應過來,一臉欣賞的看著楊嬸:“你這婦人也是實誠!”
“這旁的農戶賣糧,總喜歡在裏麵摻和些碎石子也不是稀罕事,你這土豆摻點土也不妨事。”
老縣令拍了拍土豆上麵黏住的濕泥,自如的開口。
每到秋季豐收的時候,也是從上到下最忙的時候。
糧稅的收繳,每每是讓當地的官員最頭疼的。
糧食本就是需要晾曬的,收起來的時候難免會有泥土。
這也並不是什麽大事。
隻是有些農戶心細,會將糧食仔細的篩選幹淨,自家吃起來口感也會好一些。
但有些收成低的農戶,為了能給自家的糧食多留點,經常會在稻子裏摻點沙土。
這樣的“小心機”隻要在允許的範圍內,那些官員通常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江州府每年的收成純純的看老天爺的臉色,收成低是常有是事情。
總不能斤斤計較,不給那些農戶活路吧!
也因此,在整個江州的官場,都有這種公開的秘密。
老縣令聽後也是真心的誇讚楊嬸。
“大人,這土豆挖的時候一定要深,不然這有缺口的土豆,容易爛,禁不住留啊!”
楊木匠看著老縣令拿著鋤頭的樣子,是有些熟練的。
與那些常年坐在府衙裏“體察民情”的大人不同。
但老縣令畢竟已經老了,鋤頭揮舞起來自然不如年輕人流暢。
挖土豆有時候需要用到巧勁,如若不然,不能一下子帶起藏在土裏的土豆,還會將土豆挖出傷口。
楊木匠在一旁看的心驚肉跳,最後實在忍不住提醒。
兩位老縣令也是第一次看這樣的糧食,特別是看見一個個比拳頭還大的土豆出來,更是欣喜若狂。
幹起來越來越起勁。
這樣的場景在大楊村的地裏並不是稀罕事。
大大小小的官員,來到這田間地頭,都四散開來。
尋了個地頭,便開始考察起來。
有些頭腦靈活的官員,讓隨行的師爺拿出紙筆,記錄著土豆種植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宜。
其餘官員見狀,也紛紛效仿。
這地頭上,也不禁刮起了一陣農學風。
白家的地頭上,楊村長和白家的人依然陪同著江州的最大的“掌舵人”。
身後還跟著那位鐵麵無私的大人。
眼見人少了,文昭說話也便沒有顧忌。
所幸白家的地頭大,周圍又有官差圍著,不怕什麽。
“白姑娘,這位便是江州府的戶曹,餘大人。”
戶曹隸屬六部之一,負責管理戶籍、土地、賦稅等事務。
京都的戶曹的正四品官職,與知府同品階。
江州知府的戶曹,正五品官職,掌管江州府的大小財政等諸多事宜。
餘大人對著白青雲恭敬行禮,臉上依舊端的是鐵麵無私。
讓白青雲看得有些稀奇。
文昭倒是見怪不怪的說道:“他啊,財迷,看銀子就像跟看自己的命一樣!”
“我當初想翻修江州府的府衙,愣是沒要到一個銅板!”文大人說到此處,還應景的怒了一眼餘大人。
隻是那人依舊無甚變化。
文昭並不在意,小聲附耳對著白青雲說道:“不過,這修建水渠等利國利民之事,他向來是會批準的。”
白青雲點點頭,也對這位餘大人有了大致的印象。
畢竟,接下來,掌管著大楊村土豆收購的命脈之人。
大楊村村民未來的收入,也都是由他來發放。
原本一個戶曹,手底下也是有人幫忙做事的。
但大楊村的高產糧食茲事體大,涉及的銀兩不是小數目。
對這“鐵公雞”一般的人物,就是要命的大事。
自然要親自來盯著。
文大人雖是小聲附耳對著白青雲說話,但這聲音卻剛好,在場的幾人都能聽見。
當然,餘大人也在其中。
那人被文昭調侃得有些不好意思,那鐵麵無私的黑臉上有些染色的跡象,隨後便被他掩蓋下去。
“嗯哼!”餘大人清了清嗓子說道:“某今日也要看看這糧食是否真的是畝產千斤。”
“若是少了一斤,這糧食都是不要的!”
白青雲看著,就像是看著嘴硬心軟的包公一般,也是有趣。
隻是楊村長聽後有些著急,這關係大楊村百姓的大事,怎能不要?
還不等楊村長說什麽,便被一旁的白爺爺摁住。
隨後就聽見白青雲很是乖巧的回答:“還請兩位大人放心,這土豆皆是在兩位大人的眼中挖出來,待會也會在諸位大人的監督下稱重。”
說完特意看了一眼餘大人:“若是畝產不足千斤,大楊村一眾村民也無顏麵對江州諸位大人!”
說完白青雲深深的鞠躬行禮,給足了麵子。
言行間的懇切,白青雲說的很有力量,兩位大人聽得也很滿意。
這土豆的產量如何,怕是沒有人比白青雲清楚。
別的人家不清楚,自家的田地,白青雲偶然路過時,都會用靈泉水澆灌。
就連其餘村民家裏的土豆,每次也都順手澆了。
若說上次的畝產在三千五百斤左右,那麽這次的土豆畝產量,在靈泉水的加持下,隻會比這更高!
白家今日出動的人依舊是那幾個,白父帶著白邇他們勞作。
白依仍然帶著幾個小的在家教學。
白邇幾人有了昨天的經曆,今日的土豆挖的又快又好。
兩位大人看得稀奇,再環顧四周,諸位大人紛紛下地體驗,自己也不甘落後。
白家的工具多,白青雲也早就準備多餘的幾副農具,正好供他們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