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皇子一聽,頓時嚇的差點跳起來!
於是趕緊說道:“葛城不要說笑,讓我當大和國的大王?我何德何能啊?此事萬萬不可,萬萬不可!”
但是,葛城皇子依然不放棄的勸說道:“舅舅,我知道您博學多才,之前隻不過都是一直低調,我也知道您之所以遠離朝廷,就是因為看不慣蘇我氏的跋扈。現在好了,蘇我蝦夷已經死了,大和國需要一副嶄新的麵貌,這這方麵的才能,您勝過我許多,目前隻有您出山,才能讓大和國上下煥然一新。”
“葛城,你……唉……我承認,我閑的時候,倒是看過一些閑書,如果葛城你有需要,我倒是可以出來輔佐你,不是一樣嗎?”
“不,舅舅,大和國的大王不但要學識出眾,還要老成持重,我現在還年輕,還需要曆練,所以,您現在站出來,才是最正確的。”
這都三請了,輕皇子最後隻能無奈的說道:“罷了,罷了,我大概也知道葛城你的難處了,既然如此,我就先暫時坐這個位置坐幾天,待得未來葛城覺得時機成熟,我自會將王位還給你。”
“正該如此!”葛城皇子大喜道。
就這樣,葛城皇子在所有的大臣麵前,好好的上演了一出高風亮節的戲碼,而輕皇子也就在這“莫名其妙”的當上了大和國的大王。
(作者注:葛城讓位的事情,並非我杜撰,曆史上是真的如此。誅殺蘇我氏的事件也是真的,隻不過是在645年,乙巳年發生的,所以又叫‘乙巳之變’。)
……
很快,所有大臣就看見了輕皇子厲害的一麵了。
首先,輕皇子上位之後,首先就是提拔了中臣鐮足和大野木玄馬,這兩位是辛醜政變的功臣,受到提拔理所應當的。
提拔中臣鐮足為內臣,負責幫助大王處理國內的一切事物,設蘇我石川麻呂為右大臣,阿貝內麻呂為左大臣。
中臣鐮足終於做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
而大野木玄馬則為軍機大臣,負責掌管整個國家的軍權。
之後,便宣布新王上位,改年號為大化。
葛城皇子不知道的是,他的心腹二人,竟然是暗中效忠輕皇子的!
由於多年的沉靜的思考,輕皇子已經對於整個國家的改革有了大概的方向和章程,之後,在中臣鐮足和大野木的共同幫助和商議下,迅速出台了整個大和國的改革方案。
輕皇子認為,既然是改革,就應該有改革的氣象。
首先就是更改國名,由於大和國所處的位置,比大唐還要東方,再東麵,就沒有國家了,所以,輕皇子認為,我大和國乃是“日出之國”,於是乎,改國名為“日本國”。
然後,在大野木玄馬的提議,既然我們是日出之國,代表的就是天之始出,所以,我們的大王既然準備效仿唐製,他們的大王叫皇帝,那麽我們的大王就應該叫天皇才對。
這個建議使得輕皇子格外的歡喜,於是乎便采納了,自從自己以後,所有的大王都要以天皇為尊稱。
再就是輕皇子的名號了。
輕皇子認為,應該效仿唐人,以德孝治天下,以德治人,以孝治人,隻不過,這個孝,不是孝順父母,而是孝順天皇。所以,輕皇子的名號就是孝德天皇。
最後,就是具體的改革條目了。
首先就是廢除貴族的世襲製,大力提拔民間的有才學之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官僚體製,設二官、八省、一台。
確定中央、地方和行政區的劃分,中央分京師和畿內,地方分國、郡、裏。官員統一由國家任免,地方上無權任免官僚。
最後,就是廢除所有貴族土地的私有製,所有土地充為國有,以後將由國家統一將土地租給農民們種,農民每年上交一定的糧食稅收直接給到國家。
剛過完年,《改新之詔》就直接下發給全國各地方,要求各地方嚴格執行,中央這邊也開始大批量的嚴選各級官員,未來準備充斥到地方。
還有一件事,就是孝德天皇立葛城皇子為太子。
葛城皇子的一套高風亮節,使得輕皇子得天皇之位,而孝德天皇也投桃報李,直接立葛城皇子為太子,也算是安了葛城皇子的心。
……
葛城皇子看著新詔,腦門子上的汗都流下來了。
他沒覺得這些改革方案是出自孝德天皇之手,偏偏認為這是出自中臣鐮足和大野木玄馬之手,因為詔中的改革,太過於大膽和激進了!
尤其是最後一條,真的是徹底的要了各個地方軍閥的老命了。
你說集權,沒問題,不讓我們世襲當官,也忍了,但是說收回土地為國有,那就不能忍了!
土地是軍閥們的命根子,是他們的經濟主要來源,沒了這些,怎麽培養勢力?
葛城皇子太知道這些了,所以才說孝德天皇膽子太大了。
他這麽做能不能成功先不說,但是相信未來一定會有許多軍閥跳出來反對!
難怪中臣鐮足和大野木玄馬當初都跳出來讓自己先不要上位。
這要是對自己,也的確是夠喝一壺的。
現在好了,有了孝德天皇在前麵擋著,自己就可以暗中觀察觀望了!
正如他們所說,未來無論局勢如何,自己上位的時候,一定是局勢明朗了,就可以安穩的坐穩天皇之位了!
嗯,天皇這個稱呼,我喜歡!
大野木別看長的醜,但是想出來的東西,為何就這麽合心意呢?
大野木玄馬上位之後,也沒有閑著,因為他知道,接下來將會迎接狂風暴雨了。
不讓他倭國先亂起來,自己怎麽能有機會見縫插針呢?
……
正如預料的那樣,新詔下發之後,舉國嘩然!
各個軍閥都認識到了,這位新的天皇,竟然是個不吃素的主。
為了維護自己家族的利益,許多家族開始暗中摩拳擦掌,希望反抗新政。
還有一些小的勢力,也開始暗中聯合起來。
打的旗號也是老生常談了——清君側。
天皇是不能錯的,錯的就是天皇身邊出了奸臣!
於是趕緊說道:“葛城不要說笑,讓我當大和國的大王?我何德何能啊?此事萬萬不可,萬萬不可!”
但是,葛城皇子依然不放棄的勸說道:“舅舅,我知道您博學多才,之前隻不過都是一直低調,我也知道您之所以遠離朝廷,就是因為看不慣蘇我氏的跋扈。現在好了,蘇我蝦夷已經死了,大和國需要一副嶄新的麵貌,這這方麵的才能,您勝過我許多,目前隻有您出山,才能讓大和國上下煥然一新。”
“葛城,你……唉……我承認,我閑的時候,倒是看過一些閑書,如果葛城你有需要,我倒是可以出來輔佐你,不是一樣嗎?”
“不,舅舅,大和國的大王不但要學識出眾,還要老成持重,我現在還年輕,還需要曆練,所以,您現在站出來,才是最正確的。”
這都三請了,輕皇子最後隻能無奈的說道:“罷了,罷了,我大概也知道葛城你的難處了,既然如此,我就先暫時坐這個位置坐幾天,待得未來葛城覺得時機成熟,我自會將王位還給你。”
“正該如此!”葛城皇子大喜道。
就這樣,葛城皇子在所有的大臣麵前,好好的上演了一出高風亮節的戲碼,而輕皇子也就在這“莫名其妙”的當上了大和國的大王。
(作者注:葛城讓位的事情,並非我杜撰,曆史上是真的如此。誅殺蘇我氏的事件也是真的,隻不過是在645年,乙巳年發生的,所以又叫‘乙巳之變’。)
……
很快,所有大臣就看見了輕皇子厲害的一麵了。
首先,輕皇子上位之後,首先就是提拔了中臣鐮足和大野木玄馬,這兩位是辛醜政變的功臣,受到提拔理所應當的。
提拔中臣鐮足為內臣,負責幫助大王處理國內的一切事物,設蘇我石川麻呂為右大臣,阿貝內麻呂為左大臣。
中臣鐮足終於做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
而大野木玄馬則為軍機大臣,負責掌管整個國家的軍權。
之後,便宣布新王上位,改年號為大化。
葛城皇子不知道的是,他的心腹二人,竟然是暗中效忠輕皇子的!
由於多年的沉靜的思考,輕皇子已經對於整個國家的改革有了大概的方向和章程,之後,在中臣鐮足和大野木的共同幫助和商議下,迅速出台了整個大和國的改革方案。
輕皇子認為,既然是改革,就應該有改革的氣象。
首先就是更改國名,由於大和國所處的位置,比大唐還要東方,再東麵,就沒有國家了,所以,輕皇子認為,我大和國乃是“日出之國”,於是乎,改國名為“日本國”。
然後,在大野木玄馬的提議,既然我們是日出之國,代表的就是天之始出,所以,我們的大王既然準備效仿唐製,他們的大王叫皇帝,那麽我們的大王就應該叫天皇才對。
這個建議使得輕皇子格外的歡喜,於是乎便采納了,自從自己以後,所有的大王都要以天皇為尊稱。
再就是輕皇子的名號了。
輕皇子認為,應該效仿唐人,以德孝治天下,以德治人,以孝治人,隻不過,這個孝,不是孝順父母,而是孝順天皇。所以,輕皇子的名號就是孝德天皇。
最後,就是具體的改革條目了。
首先就是廢除貴族的世襲製,大力提拔民間的有才學之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官僚體製,設二官、八省、一台。
確定中央、地方和行政區的劃分,中央分京師和畿內,地方分國、郡、裏。官員統一由國家任免,地方上無權任免官僚。
最後,就是廢除所有貴族土地的私有製,所有土地充為國有,以後將由國家統一將土地租給農民們種,農民每年上交一定的糧食稅收直接給到國家。
剛過完年,《改新之詔》就直接下發給全國各地方,要求各地方嚴格執行,中央這邊也開始大批量的嚴選各級官員,未來準備充斥到地方。
還有一件事,就是孝德天皇立葛城皇子為太子。
葛城皇子的一套高風亮節,使得輕皇子得天皇之位,而孝德天皇也投桃報李,直接立葛城皇子為太子,也算是安了葛城皇子的心。
……
葛城皇子看著新詔,腦門子上的汗都流下來了。
他沒覺得這些改革方案是出自孝德天皇之手,偏偏認為這是出自中臣鐮足和大野木玄馬之手,因為詔中的改革,太過於大膽和激進了!
尤其是最後一條,真的是徹底的要了各個地方軍閥的老命了。
你說集權,沒問題,不讓我們世襲當官,也忍了,但是說收回土地為國有,那就不能忍了!
土地是軍閥們的命根子,是他們的經濟主要來源,沒了這些,怎麽培養勢力?
葛城皇子太知道這些了,所以才說孝德天皇膽子太大了。
他這麽做能不能成功先不說,但是相信未來一定會有許多軍閥跳出來反對!
難怪中臣鐮足和大野木玄馬當初都跳出來讓自己先不要上位。
這要是對自己,也的確是夠喝一壺的。
現在好了,有了孝德天皇在前麵擋著,自己就可以暗中觀察觀望了!
正如他們所說,未來無論局勢如何,自己上位的時候,一定是局勢明朗了,就可以安穩的坐穩天皇之位了!
嗯,天皇這個稱呼,我喜歡!
大野木別看長的醜,但是想出來的東西,為何就這麽合心意呢?
大野木玄馬上位之後,也沒有閑著,因為他知道,接下來將會迎接狂風暴雨了。
不讓他倭國先亂起來,自己怎麽能有機會見縫插針呢?
……
正如預料的那樣,新詔下發之後,舉國嘩然!
各個軍閥都認識到了,這位新的天皇,竟然是個不吃素的主。
為了維護自己家族的利益,許多家族開始暗中摩拳擦掌,希望反抗新政。
還有一些小的勢力,也開始暗中聯合起來。
打的旗號也是老生常談了——清君側。
天皇是不能錯的,錯的就是天皇身邊出了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