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今天咋了?感覺有些小惆悵?
“陛下不必傷感,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說實話,即便是臣,也不知道在給他們打下底子之後,未來他們能研究出些什麽。但是這都不重要,隻要正向的,先進的,不開曆史倒車,都是好的。”
“是啊,”李二感慨道:“朕以前曾經想過,要是能長生不老就好了,那時候,朕隻是單純的希望可以活的久一點,但是,現在,朕想長生,是因為朕真的想看看未來的世界,究竟會是什麽樣子的。”
怎麽回事,老板又提了長生的事情,不是跟他說了,這是不可能的事情麽?
李豐田一時間不知道應該說什麽,索性沉默不語。
“先生,還記得吧,早些年你跟朕說了原先曆史上太子的下場,對吧?”
嗯?怎麽突然提起這件事了?
這事有點敏感,李豐田當下打起精神來,怕說錯話,於是小心的回道:“是,而且當時陛下也明白了太子為什麽造反,所以,我們做出了改變。陛下也看到了,太子這些年成長的非常好,就連原先的曆史受傷變成跛子的事情也沒發生,可見曆史已經徹底的改變了。太子現在精於實幹,朝堂上都是有目共睹的,已有明君之姿。魏王(李泰,現在已封魏王)已經徹底的遠離朝堂,並且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晉王(李治)也一直在您膝下親自教導,這樣下去,應該不會發生什麽問題吧?”
“沒錯,是這樣的,朕一直都在關注太子的所作所為,通情達理,精於實幹,朕真的很是欣慰,這都得益於先生的教導。”
“臣慚愧,臣其實並沒有教授太子什麽東西。”
“但是你卻讓太子明了事理,這比什麽都重要,不明事理,再聰慧也成不了才。”
“臣隻是讓太子知道了他應該做什麽,以及他的使命罷了,太子本就聰慧純孝,知道了自己該做什麽,就不需要人去監督了。”
“是啊,朕依稀記得,當年李綱在朕麵前告狀的樣子,幸虧有先生,太子迅速的有了轉變。然後又遠離朝堂下放民間,精於實事,所以才有了今天,再曆練幾年,朕就可以放心的將大寶交給他了。”
“此乃大唐之幸事!”
“如果真的如朕這樣想就好了……”
嗯?老板怎麽突然轉話題了?
“先生曾經說過一句話,‘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啊……”
李豐田皺著眉頭,小心的問道:“陛下,您這句,臣不懂,是太子那邊出了什麽事嗎?”
李二沒有回答,而是繼續反問道:“先生曾經說過,曆史有著很大的慣性,想要改變,不是那麽容易的。”
李豐田一聽,頓時有些慌了,是發生了什麽重要的事情了嗎?
當下也不管別的了,著急的問道:“陛下,是發生了什麽事麽?”
“目前還沒有,但是就怕發生。”
李豐田聽後,大鬆了一口氣,沒發生什麽就好。
“陛下您有什麽想對臣說的嗎?”
“先生,你當年並沒有說出跟著太子造反的人,既是出於對良將的保護,這一點上,朕能理解先生的想法,而且朕也自認隻要朕在,其他人掀不起什麽水花,就如原先的曆史上那樣,最後也是沒有成功。但是,他們不成功,不代表對大唐沒有危害!”
李豐田點點頭,沒有否認。
的確,造反沒成功,不代表不掀起腥風血雨。
“先生有先生的想法,朕不為難,所以,朕索性就退一步,一會朕來猜猜,這個造反的人是誰,如果朕猜對了,那麽就請先生如實相告,這樣不違背先生的初心如何?”
老板話都說到這了,李豐田還能說什麽?隻能點點頭。
李二歎了一口氣,然後仰著頭,看著屋頂,說道:“這個人,是侯君集吧?”
沒想到老板一猜即中!
李豐田原以為李二會錯幾次,既然一次就中,那說明了什麽?
那說明了侯君集最近的許多動作已經敏感的令李二察覺到什麽了!
侯君集此人有能力不假,但是自身的問題也不少,貪財、貪權、還有些恃寵而驕。
他現在已經是兵部尚書了,他知道,自己的官位差不多也就做到這裏了,所以,他現在考慮的是如何繼續的做下去。
太子早晚有一天要上位,他害怕太子上位之後,就將自己這些前朝的老人都一一剔除朝堂,為了自己繼續官位亨通,所以,他最近主動接近太子,並且走的很近。
李二是什麽人?
尤其是還有夜梟的暗中監視,侯君集的所作所為,無疑是有點犯禁了!
而且,最不能讓李二忍的是,他不光接觸太子,還頻繁的向晉王示好!
這就有點作死了。
這時候李二想起來李豐田當年說的話,他也承認,沒發生的事情不能定罪,如果貿然的將侯君集清出朝堂,李豐田知道,其他人不知道啊!
這算什麽,清算功臣?
裝了十多年了,怎麽了,徹底不裝了?
說好的共富貴呢?
李二就怕這之後,那些功臣這麽想,這樣,自己樹起來的人設,瞬間就崩塌了!
所以,這才陷入了兩難境地。
最關鍵的是,盡管李二覺得,此人很有可能是侯君集,但是,沒有李豐田的肯定,他也不敢百分百的確認,所以,才有了上一幕的情景。
李豐田聽後,沒有說話,他不能違心的去說,講真,如果侯君集真的如原先的曆史上造反,那李豐田必將第一個支持李二收拾他!
李豐田緩緩的點了點頭,吐出一個字:“是……”
李二聽後,如釋重負道:“看來朕的直覺沒有錯,既然朕猜對了,先生可否給朕講講這段原先的曆史?”
“陛下,其實關於侯君集為何造反,造反的原因是什麽,以臣了解的那些微薄的曆史,說的並不明白,臣隻知道,他蠱惑了太子,跟著一起造反,太子的心態,臣跟您說過,至於他為什麽造反,臣真的不是很清楚……”
“陛下不必傷感,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說實話,即便是臣,也不知道在給他們打下底子之後,未來他們能研究出些什麽。但是這都不重要,隻要正向的,先進的,不開曆史倒車,都是好的。”
“是啊,”李二感慨道:“朕以前曾經想過,要是能長生不老就好了,那時候,朕隻是單純的希望可以活的久一點,但是,現在,朕想長生,是因為朕真的想看看未來的世界,究竟會是什麽樣子的。”
怎麽回事,老板又提了長生的事情,不是跟他說了,這是不可能的事情麽?
李豐田一時間不知道應該說什麽,索性沉默不語。
“先生,還記得吧,早些年你跟朕說了原先曆史上太子的下場,對吧?”
嗯?怎麽突然提起這件事了?
這事有點敏感,李豐田當下打起精神來,怕說錯話,於是小心的回道:“是,而且當時陛下也明白了太子為什麽造反,所以,我們做出了改變。陛下也看到了,太子這些年成長的非常好,就連原先的曆史受傷變成跛子的事情也沒發生,可見曆史已經徹底的改變了。太子現在精於實幹,朝堂上都是有目共睹的,已有明君之姿。魏王(李泰,現在已封魏王)已經徹底的遠離朝堂,並且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晉王(李治)也一直在您膝下親自教導,這樣下去,應該不會發生什麽問題吧?”
“沒錯,是這樣的,朕一直都在關注太子的所作所為,通情達理,精於實幹,朕真的很是欣慰,這都得益於先生的教導。”
“臣慚愧,臣其實並沒有教授太子什麽東西。”
“但是你卻讓太子明了事理,這比什麽都重要,不明事理,再聰慧也成不了才。”
“臣隻是讓太子知道了他應該做什麽,以及他的使命罷了,太子本就聰慧純孝,知道了自己該做什麽,就不需要人去監督了。”
“是啊,朕依稀記得,當年李綱在朕麵前告狀的樣子,幸虧有先生,太子迅速的有了轉變。然後又遠離朝堂下放民間,精於實事,所以才有了今天,再曆練幾年,朕就可以放心的將大寶交給他了。”
“此乃大唐之幸事!”
“如果真的如朕這樣想就好了……”
嗯?老板怎麽突然轉話題了?
“先生曾經說過一句話,‘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啊……”
李豐田皺著眉頭,小心的問道:“陛下,您這句,臣不懂,是太子那邊出了什麽事嗎?”
李二沒有回答,而是繼續反問道:“先生曾經說過,曆史有著很大的慣性,想要改變,不是那麽容易的。”
李豐田一聽,頓時有些慌了,是發生了什麽重要的事情了嗎?
當下也不管別的了,著急的問道:“陛下,是發生了什麽事麽?”
“目前還沒有,但是就怕發生。”
李豐田聽後,大鬆了一口氣,沒發生什麽就好。
“陛下您有什麽想對臣說的嗎?”
“先生,你當年並沒有說出跟著太子造反的人,既是出於對良將的保護,這一點上,朕能理解先生的想法,而且朕也自認隻要朕在,其他人掀不起什麽水花,就如原先的曆史上那樣,最後也是沒有成功。但是,他們不成功,不代表對大唐沒有危害!”
李豐田點點頭,沒有否認。
的確,造反沒成功,不代表不掀起腥風血雨。
“先生有先生的想法,朕不為難,所以,朕索性就退一步,一會朕來猜猜,這個造反的人是誰,如果朕猜對了,那麽就請先生如實相告,這樣不違背先生的初心如何?”
老板話都說到這了,李豐田還能說什麽?隻能點點頭。
李二歎了一口氣,然後仰著頭,看著屋頂,說道:“這個人,是侯君集吧?”
沒想到老板一猜即中!
李豐田原以為李二會錯幾次,既然一次就中,那說明了什麽?
那說明了侯君集最近的許多動作已經敏感的令李二察覺到什麽了!
侯君集此人有能力不假,但是自身的問題也不少,貪財、貪權、還有些恃寵而驕。
他現在已經是兵部尚書了,他知道,自己的官位差不多也就做到這裏了,所以,他現在考慮的是如何繼續的做下去。
太子早晚有一天要上位,他害怕太子上位之後,就將自己這些前朝的老人都一一剔除朝堂,為了自己繼續官位亨通,所以,他最近主動接近太子,並且走的很近。
李二是什麽人?
尤其是還有夜梟的暗中監視,侯君集的所作所為,無疑是有點犯禁了!
而且,最不能讓李二忍的是,他不光接觸太子,還頻繁的向晉王示好!
這就有點作死了。
這時候李二想起來李豐田當年說的話,他也承認,沒發生的事情不能定罪,如果貿然的將侯君集清出朝堂,李豐田知道,其他人不知道啊!
這算什麽,清算功臣?
裝了十多年了,怎麽了,徹底不裝了?
說好的共富貴呢?
李二就怕這之後,那些功臣這麽想,這樣,自己樹起來的人設,瞬間就崩塌了!
所以,這才陷入了兩難境地。
最關鍵的是,盡管李二覺得,此人很有可能是侯君集,但是,沒有李豐田的肯定,他也不敢百分百的確認,所以,才有了上一幕的情景。
李豐田聽後,沒有說話,他不能違心的去說,講真,如果侯君集真的如原先的曆史上造反,那李豐田必將第一個支持李二收拾他!
李豐田緩緩的點了點頭,吐出一個字:“是……”
李二聽後,如釋重負道:“看來朕的直覺沒有錯,既然朕猜對了,先生可否給朕講講這段原先的曆史?”
“陛下,其實關於侯君集為何造反,造反的原因是什麽,以臣了解的那些微薄的曆史,說的並不明白,臣隻知道,他蠱惑了太子,跟著一起造反,太子的心態,臣跟您說過,至於他為什麽造反,臣真的不是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