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柱頂端,隱隱顯出兩個忽明忽暗的黃色光點,直直朝向村長家的院子。
那是一條巨大的蟒,不,是蚺,從河裏高高挑起了頭,像是在朝村長示威……
村長當即嚇得癱軟在地,朝著小海河方向連磕了半宿的頭。
清晨一早,村長忙把村民們召集到一起,把事一說,眾村民無不慌張。
於是村長請來工匠,按夢中冉天龍化身出的模樣,重新趕製了一尊龍王像出來,這才有了廟裏身披鎧甲、龍頭龍尾的龍王像。
隨後,村長又按冉天龍的吩咐,在廟裏神像背後的空地上,單獨造了個小神龕,神龕裏供奉著一張紅紙堂單,上寫著一行金漆大字——‘長白山天池護世救民冉大將軍天龍在此’。
冉天龍在夢中告知村長,廟可以立作龍王廟,畢竟他護著小海河一方百姓,說是‘龍王爺’也不過分。
但堂單上才是他真實的名諱,不單廟要有香火,這立在廟後的堂單也要早晚供奉,讓百姓們知道,到底是誰真正在保著他們。
村長哪敢不從。
可經過這事之後,龍王廟雖然每天香火鼎盛,百姓們卻都變得誠惶誠恐。
隻因一個傳聞,在周圍村落裏不脛而走——
那廟裏供的像雖是龍頭龍尾,可夜裏在村長家院子裏爬的,卻是條禿尾巴的蛇。
當夜冉天龍入村長夢時,故意化作龍頭,其實也是怕自己的真身蛇相震懾不了百姓。
可他嚇唬村長時,唯獨忽略了這點。
龍有足,有鰭尾,可他在院子裏留下的印記卻是蛇行。
可這事雖然在百姓之中傳得人心惶惶,卻沒人敢直稱他是‘蛇’,或別的東西……
那時各地都流傳有禿尾巴老李這一民間故事,於是就有人說,他便是那傳說中的禿尾巴老李,這也就解釋了他明明是龍,為何卻禿尾蛇行……
穿著穿著,百姓們大多也就信以為真,漸漸平息了慌亂。
冉天龍無奈,也就隻能認了,畢竟他給百姓提的要求,百姓們都已經辦到了,他總不能太過分。
那之後得有個二三百年,冉天龍一邊在小海河裏安心修行,一邊保佑著一方平安,和百姓們倒也相處得十分融洽。
可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距今一百多年前時,因為一個人的出現,得以改變。
老僧講述到這裏時,意味深長地看了我一眼。
不用他說我也能猜得到,是馬玉書。
果然,就聽老僧歎道:“那年馬玉書四十三歲,做了一件大事,引九河水入白樓匯風水陣,聚天下陰氣以納諸邪……”
“白家溝碼頭?”
老僧話沒說完,三先生頓時一驚。
老僧點點頭道:“不錯,當年他所劃出的河道陣圖,正是如今那座白家溝碼頭的所在之處……”
老僧這話,讓我有些不解。
按理說,白家溝碼頭是近代才修建的,甚至連通著碼頭的運河都是幾十年前新開的河道……
陰差喜娘大鬧碼頭時也曾提過,說這碼頭是馬玉書留下的一座陰陣……
可馬玉書死了已經快有百年,而且三先生當初給我算命時,也提到過,說他死時壽高一百零七歲。
如果白家溝碼頭是他所建,也就是說,這該是發生在快二百年前的事了……
而我這麽一想,又一件事引起了我的注意。
這老僧提及,馬玉書做這件大事時,是四十三歲。
三先生給我算命時,也提到過一句,說我上輩子應該四十三歲就橫死,可我一直活到了一百零七。
無疑,四十三歲這年,似乎是這馬玉書生命中的一大轉折點。
見我埋著頭沉思不語,三先生也看出了我的心事。
沉了沉,他解釋道:“這白家溝碼頭,以及鎮外的三女河運河河道,這些確實都是近代才修建成的,但不等於在這之前,碼頭那裏就是一處荒地。這碼頭之所以建立,是為了掩蓋百年前的一些東西,不過這事我知道得也不多……”
三先生這話說完,那老僧又點點頭。
他接著道:“如今那白家溝碼頭,就是為了掩蓋當年馬玉書的風水邪陣而建,那邪陣真身還在運河的河道更下麵,已百多年不見天日了……”
“馬玉書建那風水陣的目的是啥?”我忙問道。
老僧一陣沉吟,搖頭道:“此事就複雜了,不是我不想說,隻是,我不敢說。人活在世,還是要順世而為,我曾有許多老朋友,都因活得太清醒、又或是自作聰明,結果都沒落下善終,全被人為抹去了蹤跡……”
“人為抹去蹤跡?這又是啥意思?”我又問道。
見我開始刨根問底,三先生又插話道:“小乙,總之這事你先別多問,你還記不記得,我提過那百年之約的事?人在做,但不止天在看,那些曾在人間興風作浪的妖邪仙,豈不都是活得太清醒或自作聰明之人?”
三先生故意賣了個關子,沒繼續往下講。
我也沒繼續再問,畢竟我被攪和到這事這裏,是為了解決自己欠下陰債遭報應的問題,上輩子的事,我最好還是少管。
見我不問了,老僧才又繼續說起了正題。
他接著道:“當年馬玉書要在白樓匯風水陣,就要借風借水,其中的水,指的就是當地九條主河之水,小海河就是其中之一……”
提及那段往事,這老僧仿佛親曆一般,開始雙眼爍爍放光。
他娓娓道來,說那馬玉書當年要借小海河的水,身為‘河龍王’的冉天龍自然不會答應。
河水一旦被他借走,不止冉天龍從此沒了棲身之地,甚至橋頭村附近一帶風水變遷,氣運也會一落千丈。
這一舉動,無疑會害了當地的百姓們。
可這馬玉書也不是個省油的燈,見好言相勸不成,索性就來硬的。
他仗著一身道法,又身有四件道門寶物傍身,竟在小海河邊擺下法壇,和冉天龍鬥了一個天昏地暗……
原本冉天龍仗著小海河地利之便,還能和馬玉書打一個平分秋色。
可偏偏這時,不知哪冒出來的一門狐家,卻來強插一腳。
話說到這兒,老僧意味深長地看了一眼阿紫,眼神不免有些憤慨。
那是一條巨大的蟒,不,是蚺,從河裏高高挑起了頭,像是在朝村長示威……
村長當即嚇得癱軟在地,朝著小海河方向連磕了半宿的頭。
清晨一早,村長忙把村民們召集到一起,把事一說,眾村民無不慌張。
於是村長請來工匠,按夢中冉天龍化身出的模樣,重新趕製了一尊龍王像出來,這才有了廟裏身披鎧甲、龍頭龍尾的龍王像。
隨後,村長又按冉天龍的吩咐,在廟裏神像背後的空地上,單獨造了個小神龕,神龕裏供奉著一張紅紙堂單,上寫著一行金漆大字——‘長白山天池護世救民冉大將軍天龍在此’。
冉天龍在夢中告知村長,廟可以立作龍王廟,畢竟他護著小海河一方百姓,說是‘龍王爺’也不過分。
但堂單上才是他真實的名諱,不單廟要有香火,這立在廟後的堂單也要早晚供奉,讓百姓們知道,到底是誰真正在保著他們。
村長哪敢不從。
可經過這事之後,龍王廟雖然每天香火鼎盛,百姓們卻都變得誠惶誠恐。
隻因一個傳聞,在周圍村落裏不脛而走——
那廟裏供的像雖是龍頭龍尾,可夜裏在村長家院子裏爬的,卻是條禿尾巴的蛇。
當夜冉天龍入村長夢時,故意化作龍頭,其實也是怕自己的真身蛇相震懾不了百姓。
可他嚇唬村長時,唯獨忽略了這點。
龍有足,有鰭尾,可他在院子裏留下的印記卻是蛇行。
可這事雖然在百姓之中傳得人心惶惶,卻沒人敢直稱他是‘蛇’,或別的東西……
那時各地都流傳有禿尾巴老李這一民間故事,於是就有人說,他便是那傳說中的禿尾巴老李,這也就解釋了他明明是龍,為何卻禿尾蛇行……
穿著穿著,百姓們大多也就信以為真,漸漸平息了慌亂。
冉天龍無奈,也就隻能認了,畢竟他給百姓提的要求,百姓們都已經辦到了,他總不能太過分。
那之後得有個二三百年,冉天龍一邊在小海河裏安心修行,一邊保佑著一方平安,和百姓們倒也相處得十分融洽。
可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距今一百多年前時,因為一個人的出現,得以改變。
老僧講述到這裏時,意味深長地看了我一眼。
不用他說我也能猜得到,是馬玉書。
果然,就聽老僧歎道:“那年馬玉書四十三歲,做了一件大事,引九河水入白樓匯風水陣,聚天下陰氣以納諸邪……”
“白家溝碼頭?”
老僧話沒說完,三先生頓時一驚。
老僧點點頭道:“不錯,當年他所劃出的河道陣圖,正是如今那座白家溝碼頭的所在之處……”
老僧這話,讓我有些不解。
按理說,白家溝碼頭是近代才修建的,甚至連通著碼頭的運河都是幾十年前新開的河道……
陰差喜娘大鬧碼頭時也曾提過,說這碼頭是馬玉書留下的一座陰陣……
可馬玉書死了已經快有百年,而且三先生當初給我算命時,也提到過,說他死時壽高一百零七歲。
如果白家溝碼頭是他所建,也就是說,這該是發生在快二百年前的事了……
而我這麽一想,又一件事引起了我的注意。
這老僧提及,馬玉書做這件大事時,是四十三歲。
三先生給我算命時,也提到過一句,說我上輩子應該四十三歲就橫死,可我一直活到了一百零七。
無疑,四十三歲這年,似乎是這馬玉書生命中的一大轉折點。
見我埋著頭沉思不語,三先生也看出了我的心事。
沉了沉,他解釋道:“這白家溝碼頭,以及鎮外的三女河運河河道,這些確實都是近代才修建成的,但不等於在這之前,碼頭那裏就是一處荒地。這碼頭之所以建立,是為了掩蓋百年前的一些東西,不過這事我知道得也不多……”
三先生這話說完,那老僧又點點頭。
他接著道:“如今那白家溝碼頭,就是為了掩蓋當年馬玉書的風水邪陣而建,那邪陣真身還在運河的河道更下麵,已百多年不見天日了……”
“馬玉書建那風水陣的目的是啥?”我忙問道。
老僧一陣沉吟,搖頭道:“此事就複雜了,不是我不想說,隻是,我不敢說。人活在世,還是要順世而為,我曾有許多老朋友,都因活得太清醒、又或是自作聰明,結果都沒落下善終,全被人為抹去了蹤跡……”
“人為抹去蹤跡?這又是啥意思?”我又問道。
見我開始刨根問底,三先生又插話道:“小乙,總之這事你先別多問,你還記不記得,我提過那百年之約的事?人在做,但不止天在看,那些曾在人間興風作浪的妖邪仙,豈不都是活得太清醒或自作聰明之人?”
三先生故意賣了個關子,沒繼續往下講。
我也沒繼續再問,畢竟我被攪和到這事這裏,是為了解決自己欠下陰債遭報應的問題,上輩子的事,我最好還是少管。
見我不問了,老僧才又繼續說起了正題。
他接著道:“當年馬玉書要在白樓匯風水陣,就要借風借水,其中的水,指的就是當地九條主河之水,小海河就是其中之一……”
提及那段往事,這老僧仿佛親曆一般,開始雙眼爍爍放光。
他娓娓道來,說那馬玉書當年要借小海河的水,身為‘河龍王’的冉天龍自然不會答應。
河水一旦被他借走,不止冉天龍從此沒了棲身之地,甚至橋頭村附近一帶風水變遷,氣運也會一落千丈。
這一舉動,無疑會害了當地的百姓們。
可這馬玉書也不是個省油的燈,見好言相勸不成,索性就來硬的。
他仗著一身道法,又身有四件道門寶物傍身,竟在小海河邊擺下法壇,和冉天龍鬥了一個天昏地暗……
原本冉天龍仗著小海河地利之便,還能和馬玉書打一個平分秋色。
可偏偏這時,不知哪冒出來的一門狐家,卻來強插一腳。
話說到這兒,老僧意味深長地看了一眼阿紫,眼神不免有些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