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下有什麽東西?”三先生一聲驚問。
然而老僧卻道:“這我不清楚,但那東西,有股和天池裏那東西一樣的味兒……”
老僧話一出口,孤燈子第一個驚立起身。
他急聲問道:“小泥鰍,你說真的?”
“我在長白山天池裏修行千年,豈會認錯?”老僧答道。
一瞬間,孤燈子陷入沉思。
而這時三先生有意無意地瞟了他一眼,又問:“孤燈子,那長白山的天池裏,又是什麽東西?”
“這……我也不清楚……我隻知那東西,當年差點要了我的命!而且那東西,就是長白山黃家不得踏足天池的原因……”
說著話,孤燈子臉色越來越難看,緊皺著眉頭仿佛有些懼怕。
沉默許久,他才開口道:“糟了,那魁化龍必是想將那東西據為己有!若真被他借了那股勢,這人間必將大劫一場……”
聽到這話,那老僧道:“他確實早有此心,隻是一直尋不到個合適的方法,否則也不會等這麽多年還不下手。不過,可憐阿翠,卻淪為了他手中的棋子,這,都怪我……”
“劉阿翠跟這事也有關係?”三先生忙問道。
“哎,都是我害了她……”
老僧緩了緩情緒,才又繼續講起那段往事來。
劉阿翠十二歲那年,被自己的舅舅賣進了縣裏的青樓妓館。
冉天龍多日不見劉阿翠上山看他,本以為是這小姑娘平時太忙抽不出空來,可得知真相時為時已晚。
那時的冉天龍,真恨不得直接把她那喪盡天良的舅舅千刀萬剮,來解心頭之恨。
可他不能。
一來,二百年間與蛟族的苦戰,早令他傷及真元;
二來,即便他身無傷痛,處在全盛時期,又豈能殺人?
人乃萬物之靈,他若害人,必遭天譴報應。
無奈下冉天龍也隻能強忍著口惡氣,開始四處尋找劉阿翠的下落。
這一找,就是七年光景。
劉阿翠十九歲那年,冉天龍化作人形,在個百裏外小鎮的暗窯子裏找到了劉阿翠。
那時,她每天遭受虐待,被迫接客,已經被折磨得不成人形。
冉天龍勃然大怒,本欲現出真身,將窯子裏的人趕盡殺絕。
可劉阿翠終究心善,又不忍冉天龍為了自己亂了心性,惹禍上身,於是挺身而出阻止冉天龍,才救了那全店人的性命。
但那之後有了冉天龍的相助,劉阿翠終究算是有了靠山。
不久後,冉天龍為劉阿翠贖了身,並暗中安排她進了左近的一個小戲班中。
畢竟劉阿翠在青樓中也曾學過戲曲,以供那些來玩的客人們享樂。
那段日子,劉阿翠常跟著戲班子四處走穴,雖然生活清苦,但有化為人形的冉天龍陪在身邊,倒也開心順遂。
可也正是因為這段相處,冉天龍漸漸發現,自己竟愛上了這個天真樸實又命運多舛的姑娘。
劉阿翠孤苦伶仃,更也早就對一直照顧自己的冉天龍傾心一片。
然而人與妖仙,終究不能相戀。
因這原因,雙方也都不敢逾越雷池一步。
可終在劉阿翠二十一歲那年,這段感情如洪水般泛濫,一發不可收拾。
冉天龍不顧天道,和劉阿翠成就了一段姻緣。
可這段姻緣,命中注定絕無法以美好收場。
一年後,劉阿翠懷了身孕,再不能隨戲班子四處奔走。
冉天龍本想帶她到個沒人能找到的地方,從此隱居避世。
然而久經奔波的劉阿翠,此時卻稱自己隻想回家。
橋頭村,那是她已十幾年未回去的地方,雖然陌生,可終究是她的出身之地。
冉天龍本不想回去,這些年他雖和劉阿翠逍遙快活,卻始終沒忘,就在橋頭村外那條小海河中,還有自己的一門宿敵。
可幾番思慮之後,冉天龍最終還是答應了劉阿翠回鄉的請求。
隻因他也心知肚明,一味去躲也不是辦法。
他和魁化龍之間的仇怨如不徹底清算,這一生也不會安寧。
於是他答應劉阿翠,此番回去定要與魁化龍做個徹底了斷,若能成功,則以柳家獨有的避劫之法,借助化生道轉生為人,從此和劉阿翠攜手一生,再不問世事。
可此時的冉天龍並不知道,自己已經落入了魁化龍精心布局多年的陷阱之中……
這些年,冉天龍隱姓埋名跟著戲班子四處遊走,一直躲在小海河中的魁化龍,也沒閑著。
他假借著冉天龍的名號,在小海河兩岸為非作歹,把周邊十裏八鄉鬧得可謂是雞犬不寧。
幾年來魁化龍惹出來的這些禍,自然都被算到了冉天龍的頭上,為此也引來了不少意圖降妖捉怪的驅魔之人。
冉天龍雖化成人形有意藏身避禍,但有時遇到法力高超的術士也難免被其識破,因此幾次險被圍攻,好在最後都逢凶化吉。
而這些來降妖的術士裏,最難纏的,無非隻有兩人。
其一,是左近白樓的少東家白玉樓。
白樓勢大,可謂當地遠近聞名的玄門望族。
二來,則是馬玉書。
講到馬玉書時,老僧特地加重了語氣,並給馬玉書冠以了一句話來形容——‘狗皮膏藥,而且是一副藥效強勁的狗皮膏藥’。
他不同於當時世上一般的驅魔高手,半魔半道、亦正亦邪,雖平時也經常降妖伏魔為民請命,但做與不做全憑心情。
最讓人頭疼的是,這陰晴不定、任性而為的小子,偏偏又是千百年難遇的玄門奇才。
那時他雖才修了區區二三十年的道,可論道行,身有舊傷的冉天龍,竟完全不是他的對手。
因此冉天龍為了劉阿翠而隱居避世那幾年中,好幾次差點被馬玉書逼上絕路。
這也讓如今想回橋頭村,和魁化龍清算總賬的冉天龍,第一個想到了他。
他想,馬玉書明辨善惡,從不循規蹈矩,如果能得他相助,要鬥那魁化龍,豈不勝算又大了幾分?
可他萬沒想到,真找到馬玉書尋求幫助時,馬玉書哪會聽他廢話。
畢竟這麽多年以來,魁化龍借他名義所做的惡事,早已在民間坐實。
老僧說,此次馬玉書將他拒之門外不願相助,也成了馬玉書後半生中,最為後悔的一個決定……
然而老僧卻道:“這我不清楚,但那東西,有股和天池裏那東西一樣的味兒……”
老僧話一出口,孤燈子第一個驚立起身。
他急聲問道:“小泥鰍,你說真的?”
“我在長白山天池裏修行千年,豈會認錯?”老僧答道。
一瞬間,孤燈子陷入沉思。
而這時三先生有意無意地瞟了他一眼,又問:“孤燈子,那長白山的天池裏,又是什麽東西?”
“這……我也不清楚……我隻知那東西,當年差點要了我的命!而且那東西,就是長白山黃家不得踏足天池的原因……”
說著話,孤燈子臉色越來越難看,緊皺著眉頭仿佛有些懼怕。
沉默許久,他才開口道:“糟了,那魁化龍必是想將那東西據為己有!若真被他借了那股勢,這人間必將大劫一場……”
聽到這話,那老僧道:“他確實早有此心,隻是一直尋不到個合適的方法,否則也不會等這麽多年還不下手。不過,可憐阿翠,卻淪為了他手中的棋子,這,都怪我……”
“劉阿翠跟這事也有關係?”三先生忙問道。
“哎,都是我害了她……”
老僧緩了緩情緒,才又繼續講起那段往事來。
劉阿翠十二歲那年,被自己的舅舅賣進了縣裏的青樓妓館。
冉天龍多日不見劉阿翠上山看他,本以為是這小姑娘平時太忙抽不出空來,可得知真相時為時已晚。
那時的冉天龍,真恨不得直接把她那喪盡天良的舅舅千刀萬剮,來解心頭之恨。
可他不能。
一來,二百年間與蛟族的苦戰,早令他傷及真元;
二來,即便他身無傷痛,處在全盛時期,又豈能殺人?
人乃萬物之靈,他若害人,必遭天譴報應。
無奈下冉天龍也隻能強忍著口惡氣,開始四處尋找劉阿翠的下落。
這一找,就是七年光景。
劉阿翠十九歲那年,冉天龍化作人形,在個百裏外小鎮的暗窯子裏找到了劉阿翠。
那時,她每天遭受虐待,被迫接客,已經被折磨得不成人形。
冉天龍勃然大怒,本欲現出真身,將窯子裏的人趕盡殺絕。
可劉阿翠終究心善,又不忍冉天龍為了自己亂了心性,惹禍上身,於是挺身而出阻止冉天龍,才救了那全店人的性命。
但那之後有了冉天龍的相助,劉阿翠終究算是有了靠山。
不久後,冉天龍為劉阿翠贖了身,並暗中安排她進了左近的一個小戲班中。
畢竟劉阿翠在青樓中也曾學過戲曲,以供那些來玩的客人們享樂。
那段日子,劉阿翠常跟著戲班子四處走穴,雖然生活清苦,但有化為人形的冉天龍陪在身邊,倒也開心順遂。
可也正是因為這段相處,冉天龍漸漸發現,自己竟愛上了這個天真樸實又命運多舛的姑娘。
劉阿翠孤苦伶仃,更也早就對一直照顧自己的冉天龍傾心一片。
然而人與妖仙,終究不能相戀。
因這原因,雙方也都不敢逾越雷池一步。
可終在劉阿翠二十一歲那年,這段感情如洪水般泛濫,一發不可收拾。
冉天龍不顧天道,和劉阿翠成就了一段姻緣。
可這段姻緣,命中注定絕無法以美好收場。
一年後,劉阿翠懷了身孕,再不能隨戲班子四處奔走。
冉天龍本想帶她到個沒人能找到的地方,從此隱居避世。
然而久經奔波的劉阿翠,此時卻稱自己隻想回家。
橋頭村,那是她已十幾年未回去的地方,雖然陌生,可終究是她的出身之地。
冉天龍本不想回去,這些年他雖和劉阿翠逍遙快活,卻始終沒忘,就在橋頭村外那條小海河中,還有自己的一門宿敵。
可幾番思慮之後,冉天龍最終還是答應了劉阿翠回鄉的請求。
隻因他也心知肚明,一味去躲也不是辦法。
他和魁化龍之間的仇怨如不徹底清算,這一生也不會安寧。
於是他答應劉阿翠,此番回去定要與魁化龍做個徹底了斷,若能成功,則以柳家獨有的避劫之法,借助化生道轉生為人,從此和劉阿翠攜手一生,再不問世事。
可此時的冉天龍並不知道,自己已經落入了魁化龍精心布局多年的陷阱之中……
這些年,冉天龍隱姓埋名跟著戲班子四處遊走,一直躲在小海河中的魁化龍,也沒閑著。
他假借著冉天龍的名號,在小海河兩岸為非作歹,把周邊十裏八鄉鬧得可謂是雞犬不寧。
幾年來魁化龍惹出來的這些禍,自然都被算到了冉天龍的頭上,為此也引來了不少意圖降妖捉怪的驅魔之人。
冉天龍雖化成人形有意藏身避禍,但有時遇到法力高超的術士也難免被其識破,因此幾次險被圍攻,好在最後都逢凶化吉。
而這些來降妖的術士裏,最難纏的,無非隻有兩人。
其一,是左近白樓的少東家白玉樓。
白樓勢大,可謂當地遠近聞名的玄門望族。
二來,則是馬玉書。
講到馬玉書時,老僧特地加重了語氣,並給馬玉書冠以了一句話來形容——‘狗皮膏藥,而且是一副藥效強勁的狗皮膏藥’。
他不同於當時世上一般的驅魔高手,半魔半道、亦正亦邪,雖平時也經常降妖伏魔為民請命,但做與不做全憑心情。
最讓人頭疼的是,這陰晴不定、任性而為的小子,偏偏又是千百年難遇的玄門奇才。
那時他雖才修了區區二三十年的道,可論道行,身有舊傷的冉天龍,竟完全不是他的對手。
因此冉天龍為了劉阿翠而隱居避世那幾年中,好幾次差點被馬玉書逼上絕路。
這也讓如今想回橋頭村,和魁化龍清算總賬的冉天龍,第一個想到了他。
他想,馬玉書明辨善惡,從不循規蹈矩,如果能得他相助,要鬥那魁化龍,豈不勝算又大了幾分?
可他萬沒想到,真找到馬玉書尋求幫助時,馬玉書哪會聽他廢話。
畢竟這麽多年以來,魁化龍借他名義所做的惡事,早已在民間坐實。
老僧說,此次馬玉書將他拒之門外不願相助,也成了馬玉書後半生中,最為後悔的一個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