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起來。
沈三通翻出《霸王別姬》。
唐妍睡醒起來,日上三竿。
見到沈三通在看電影,看了一眼就認出是《霸王別姬》:“你怎麽看這個?”
沈三通道:“我不是說了嗎,研究人物傳記類型電影。”
“比較一下,《梅蘭芳》和《霸王別姬》有點像,主角都是戲子,都是一代名伶,甚至在時代上都有部分重合。”
唐妍湊過去看:“你比較出什麽?”
沈三通道:“《梅蘭芳》是陳凱各在《無極》之後被罵傷了,退回舒適區。”
“和《霸王別姬》相比,顯得平庸,有差距,但放在當下來說,《梅蘭芳》質量算可以。”
“再加上《無極》被罵慘了,陳凱各稍微聽得進去別人的話,又是人物傳記,算是半步好片。”
唐妍也覺得比不上《霸王別姬》:“你說,陳導15年前都能拍出《霸王別姬》,現在為什麽不能了?”
“是不是傳言那樣,是他爹拍的?”
沈三通搖頭:“電影肯定是他拍的,不過他不是《霸王別姬》的唯一功臣。”
“本身有原著,編劇是原著作者李碧華,以及蘆葦。演員有張果榮、鞏麗、張風毅、葛由。”
“《霸王別姬》項目發起人是徐楓,老公早逝,接手老公‘湯臣海景’之董事長和總經理職位,做成了‘湯臣一品’。她操盤能力非常強。”
唐妍道:“我知道,我知道,去年還堅持天價樓盤不講價。”
“你要是出事,不知道我能不能幫你繼續事業。”
說著,唐妍吸溜一口牛奶。
美滋滋。
沈三通一頭黑線,不和唐妍一般見識。
“導演不是全能的,與其說藝術家,不如說是一個項目的管理。”
“關鍵,那個時候陳凱各不到四十歲,能容納別人意見。”
“陳凱各隻是作為主創代表,吸收了所有的光和熱。”
“拿到第一座金棕櫚,十幾年過去,還是唯一一座,攢下很多資曆人脈,夠吃一輩子。”
“拿了金棕櫚的陳凱各,就自認為天下第一,成了劇組唯一聲音。”
“他的電影不再是團隊合理配置的產物,更多是他自己的想法。”
“自己做導演,老婆陳虹做製片人。”
“就算他的想法隻是一根毫毛,也可以重若千斤。”
“為了一個饅頭,可以毀天滅地。”
唐妍不由笑了:“嘴真損,我做你製片人,肯定提醒你。”
沈三通讓她不用操心:“我還是比較提醒的。”
唐妍無語,我是想做製片人嗎,你就不接話是吧?
沈三通感慨道:“《梅蘭芳》和《霸王別姬》,就應了那句詞。”
“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
“陳凱各縱想再一次證明自己,也沒有了當年的黃金團隊,而且有能力的人知道他的脾氣,誰願意來呢?”
唐妍見他寫寫畫畫,看他的筆記:“人物傳記偶像化,你的心得體會嗎?”
沈三通說起自己的想法:“比較經得起考驗的人物,很適合放大高光。”
“接下來我會在《曹操》和《諸葛亮》電影裏進行實驗。”
“我覺得《梅蘭芳》很可惜,這部戲鋪墊很好,配角演技也夠,就是男主沒有主觀能動性,沒有過於高光的戲。”
“就好比一些,作者世情寫的好,人物刻畫的也妙,在角色隨波逐流的時候,非常真實。”
“劇情往下走的時候,擠壓、不斷打壓主角,越寫越來勁。”
“但是攻守異位,等到主角變強的時候,忽然不會寫,也不願意寫了,草草了事。”
唐妍聽著沈三通興致勃勃的闡述自己的理念,不得不說這男人挺有才。
“要你來呢,會怎麽弄?”
沈三通道:“如果是我來弄,肯定不會含蓄,要設計情緒張揚的劇情。”
“其他不用變,甚至壓力更大一些,在麵對本子、米國的時候,各種壓迫,情緒堆疊,蓄須明誌,息影舞台。”
“突出這種遺憾,然後抗戰勝利,登台表演,一個釋放。”
“但這個釋放要克製含蓄,甚至出現反複,直到新中國成立。”
“高潮如同雨打芭蕉一般襲來,充分的展示如果從一個戲子、伶人,如何獲得尊重。”
“在此之前,無論再多點綴,幾個博士頭銜,來自他人的歧視如影隨形。”
“我沒有不尊重梅豔芳先生的想法,但那個時候確實下九流。”
“不僅是歧視,他的境遇和現在明星差不多,大紅大紫,但各種各色的人懷著各種目的的接近,是人是鬼分不清。”
“刮民黨幣製改革的時候,梅蘭芳帶頭,在兩個朋友的陪同和兩個記者的全程報道下,帶著畢生積蓄,兩箱金條到銀行換成了金圓券。“
“嗯,換錢之前,小蔣請喝茶,要麽自己體麵,要麽幫他體麵。”
“照理說梅蘭芳當時成名20多年了,那麽多高官顯貴的朋友,居然全部都是攛掇他換金圓券而不是勸阻他換金圓券的。“
“朋友?一些明星被疊馬仔靠攏,還搞一些所謂上流社會入場券,是朋友嗎?”
“不過是圍繞著聚光燈、名人,撕咬的鬣狗罷了。隻是獵物。”
“從這一點來說,陳凱各刻畫的很好,各種被動,被周圍推著走。”
“然而他沒刻畫49年之後。”
“等到新中國成立,如同一個分界點,分水嶺,不用塗脂抹粉,也是不言自明,是國家的主人。”
“梅蘭芳在抗美援朝的時候,到前線為誌願軍表演近乎不要命。“
“這種改變是相互的,環境改變了他,他也在改變環境。”
“尤其半島勝利,再去本子做交流演出的時候,之前的本子,是一種審視和看戲。”
“半島勝利,以農業國擊敗最強工業國,態度就是尊重和敬畏,因為這次梅蘭芳先生背後站著一個強大的祖國。”
“也符合曆史事實,56年的時候,梅蘭芳先生去了本子做過交流演出。”
“還可以給出米國的先後變化,雖然當時沒有建交,但可以有側麵的描寫。”
“前後變化給出來,再加上京劇登上大雅之堂,不用多,兩三段就可以,十來分鍾劇情,情緒就會更好。”
“如果在結尾,把情緒拉起來,這部戲哪怕偏向文藝,四五億票房不成問題。”
唐妍聽著這個故事確實酣暢淋漓,不過還是禁不住吐槽:“照你的說法,這還是藝術片嗎,票房那麽多,還算是藝術片嗎?”
沈三通一聽很有道理。
拍的好看,肯定不是文藝片。
唐妍見他重新低頭書寫,這個樣子,有點帥!
不得不說自己男人,才氣在行業內獨一無人,觀點也是獨樹一幟。
這才是他的男人牙口!
唐妍好奇道:“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我們能有第二座金棕櫚,還有,你對國際獎項就一點不感興趣?”
沈三通知道到了後世,也是唯一一座:“越往後越沒機會。”
唐妍疑惑:“為什麽?”
沈三通回答:“就說《霸王別姬》,不可否認質量上乘,但時間點不對,很難有機會。”
唐妍重複關鍵詞:“時間點?”
沈三通解釋:“金棕櫚大獎,全稱是髪國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大獎。”
“其實是老蘇倒了,中髪,中歐靠攏的一角。”
“《霸王別姬》獲獎在93年10月,老蘇沒了,那一年歐盟11月成立。”
“歐盟明顯躍躍欲試,想回到世界中心,重新成為西方頭子。”
“而米國更樸素,老蘇一倒,冷戰兩頭吃,吃的最爽的歐盟,失去了統戰價值,它開始著手整歐盟。”
“老大聯合老三想做掉老二。老三那個時候是我們,老二是歐盟。”
“再加上影片元素有同性,十年,反思,元素也豐富,有拿獎品質。”
“有品質隻是一個門檻,主要是天花板沒了,大門敞開。”
“換現在就很難做到。”
唐妍越聽越迷糊:“現在怎麽就不行了?”
沈三通道:“原因很多,戛納不隻是髪國有影響力,米國也有。”
“同時滿足髪國和米國很不容易,至少對於我們來說不容易。”
“而且西方越來越小氣,跪的不徹底,不行。”
“但是跪的太徹底,又不行。”
“過不了審,不能去評獎,繞過審核去評,會被禁導。”
“這些對外的導演不傻,本土市場越來越大,誰願意放棄?”
“一個個說是文藝片,其實心裏都很精明,很精致利己。”
“就算出了一個拋開個人前途為了外麵搖旗呐喊的傻子,問題還存在。”
“一個被禁導的,西方沒必要給獎。”
“它們給獎是為了塑造這個導演,捧起來,來影響我們,作為在我們這的抓手。”
“也就是說,哪怕是反的導演,其影響力來源、價值體現,也是來自於我們這片土地。”
“都被禁導了,不能做鉤子了,廢了,人家有必要捧嗎?”
“還有,這些獎項也不敢過於得罪我們,我們市場在發展,國際電影節,說白了就是電影大集,大賣場。”
“電影買賣、讚助,故意來冒犯我們,意味著他們要失去十三億蓬勃發展的市場。”
“91是個節點,全開放。01年也是個節點,也有些開放。今年金融危機以後越來越難。”
“明白不,隨著我們經濟發展,它們衰落,會越來越保守。”
“除非讚助商砸錢,單憑電影得獎,不要說戛納,像奧斯卡,柏林,哪怕最弱的威尼斯,都不好辦。”
“日子越不好過,心越敏感,越小氣,越講究。”
“要求太多了,不能不跪,又不能跪的太過,要照顧西方,還要滿足獎項所在地髪國、德國、意呆利,和米國的不同訴求。”
“問題來了,有這個嗅覺和本事,何必去跪國際大獎呢?”
“說難聽點拍個屁電影,做外貿也比電影賺錢啊。”
唐妍覺得三觀都崩塌了:“為什麽你說了那麽多,唯獨和藝術沒關係呢?”
沈三通翻出《霸王別姬》。
唐妍睡醒起來,日上三竿。
見到沈三通在看電影,看了一眼就認出是《霸王別姬》:“你怎麽看這個?”
沈三通道:“我不是說了嗎,研究人物傳記類型電影。”
“比較一下,《梅蘭芳》和《霸王別姬》有點像,主角都是戲子,都是一代名伶,甚至在時代上都有部分重合。”
唐妍湊過去看:“你比較出什麽?”
沈三通道:“《梅蘭芳》是陳凱各在《無極》之後被罵傷了,退回舒適區。”
“和《霸王別姬》相比,顯得平庸,有差距,但放在當下來說,《梅蘭芳》質量算可以。”
“再加上《無極》被罵慘了,陳凱各稍微聽得進去別人的話,又是人物傳記,算是半步好片。”
唐妍也覺得比不上《霸王別姬》:“你說,陳導15年前都能拍出《霸王別姬》,現在為什麽不能了?”
“是不是傳言那樣,是他爹拍的?”
沈三通搖頭:“電影肯定是他拍的,不過他不是《霸王別姬》的唯一功臣。”
“本身有原著,編劇是原著作者李碧華,以及蘆葦。演員有張果榮、鞏麗、張風毅、葛由。”
“《霸王別姬》項目發起人是徐楓,老公早逝,接手老公‘湯臣海景’之董事長和總經理職位,做成了‘湯臣一品’。她操盤能力非常強。”
唐妍道:“我知道,我知道,去年還堅持天價樓盤不講價。”
“你要是出事,不知道我能不能幫你繼續事業。”
說著,唐妍吸溜一口牛奶。
美滋滋。
沈三通一頭黑線,不和唐妍一般見識。
“導演不是全能的,與其說藝術家,不如說是一個項目的管理。”
“關鍵,那個時候陳凱各不到四十歲,能容納別人意見。”
“陳凱各隻是作為主創代表,吸收了所有的光和熱。”
“拿到第一座金棕櫚,十幾年過去,還是唯一一座,攢下很多資曆人脈,夠吃一輩子。”
“拿了金棕櫚的陳凱各,就自認為天下第一,成了劇組唯一聲音。”
“他的電影不再是團隊合理配置的產物,更多是他自己的想法。”
“自己做導演,老婆陳虹做製片人。”
“就算他的想法隻是一根毫毛,也可以重若千斤。”
“為了一個饅頭,可以毀天滅地。”
唐妍不由笑了:“嘴真損,我做你製片人,肯定提醒你。”
沈三通讓她不用操心:“我還是比較提醒的。”
唐妍無語,我是想做製片人嗎,你就不接話是吧?
沈三通感慨道:“《梅蘭芳》和《霸王別姬》,就應了那句詞。”
“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
“陳凱各縱想再一次證明自己,也沒有了當年的黃金團隊,而且有能力的人知道他的脾氣,誰願意來呢?”
唐妍見他寫寫畫畫,看他的筆記:“人物傳記偶像化,你的心得體會嗎?”
沈三通說起自己的想法:“比較經得起考驗的人物,很適合放大高光。”
“接下來我會在《曹操》和《諸葛亮》電影裏進行實驗。”
“我覺得《梅蘭芳》很可惜,這部戲鋪墊很好,配角演技也夠,就是男主沒有主觀能動性,沒有過於高光的戲。”
“就好比一些,作者世情寫的好,人物刻畫的也妙,在角色隨波逐流的時候,非常真實。”
“劇情往下走的時候,擠壓、不斷打壓主角,越寫越來勁。”
“但是攻守異位,等到主角變強的時候,忽然不會寫,也不願意寫了,草草了事。”
唐妍聽著沈三通興致勃勃的闡述自己的理念,不得不說這男人挺有才。
“要你來呢,會怎麽弄?”
沈三通道:“如果是我來弄,肯定不會含蓄,要設計情緒張揚的劇情。”
“其他不用變,甚至壓力更大一些,在麵對本子、米國的時候,各種壓迫,情緒堆疊,蓄須明誌,息影舞台。”
“突出這種遺憾,然後抗戰勝利,登台表演,一個釋放。”
“但這個釋放要克製含蓄,甚至出現反複,直到新中國成立。”
“高潮如同雨打芭蕉一般襲來,充分的展示如果從一個戲子、伶人,如何獲得尊重。”
“在此之前,無論再多點綴,幾個博士頭銜,來自他人的歧視如影隨形。”
“我沒有不尊重梅豔芳先生的想法,但那個時候確實下九流。”
“不僅是歧視,他的境遇和現在明星差不多,大紅大紫,但各種各色的人懷著各種目的的接近,是人是鬼分不清。”
“刮民黨幣製改革的時候,梅蘭芳帶頭,在兩個朋友的陪同和兩個記者的全程報道下,帶著畢生積蓄,兩箱金條到銀行換成了金圓券。“
“嗯,換錢之前,小蔣請喝茶,要麽自己體麵,要麽幫他體麵。”
“照理說梅蘭芳當時成名20多年了,那麽多高官顯貴的朋友,居然全部都是攛掇他換金圓券而不是勸阻他換金圓券的。“
“朋友?一些明星被疊馬仔靠攏,還搞一些所謂上流社會入場券,是朋友嗎?”
“不過是圍繞著聚光燈、名人,撕咬的鬣狗罷了。隻是獵物。”
“從這一點來說,陳凱各刻畫的很好,各種被動,被周圍推著走。”
“然而他沒刻畫49年之後。”
“等到新中國成立,如同一個分界點,分水嶺,不用塗脂抹粉,也是不言自明,是國家的主人。”
“梅蘭芳在抗美援朝的時候,到前線為誌願軍表演近乎不要命。“
“這種改變是相互的,環境改變了他,他也在改變環境。”
“尤其半島勝利,再去本子做交流演出的時候,之前的本子,是一種審視和看戲。”
“半島勝利,以農業國擊敗最強工業國,態度就是尊重和敬畏,因為這次梅蘭芳先生背後站著一個強大的祖國。”
“也符合曆史事實,56年的時候,梅蘭芳先生去了本子做過交流演出。”
“還可以給出米國的先後變化,雖然當時沒有建交,但可以有側麵的描寫。”
“前後變化給出來,再加上京劇登上大雅之堂,不用多,兩三段就可以,十來分鍾劇情,情緒就會更好。”
“如果在結尾,把情緒拉起來,這部戲哪怕偏向文藝,四五億票房不成問題。”
唐妍聽著這個故事確實酣暢淋漓,不過還是禁不住吐槽:“照你的說法,這還是藝術片嗎,票房那麽多,還算是藝術片嗎?”
沈三通一聽很有道理。
拍的好看,肯定不是文藝片。
唐妍見他重新低頭書寫,這個樣子,有點帥!
不得不說自己男人,才氣在行業內獨一無人,觀點也是獨樹一幟。
這才是他的男人牙口!
唐妍好奇道:“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我們能有第二座金棕櫚,還有,你對國際獎項就一點不感興趣?”
沈三通知道到了後世,也是唯一一座:“越往後越沒機會。”
唐妍疑惑:“為什麽?”
沈三通回答:“就說《霸王別姬》,不可否認質量上乘,但時間點不對,很難有機會。”
唐妍重複關鍵詞:“時間點?”
沈三通解釋:“金棕櫚大獎,全稱是髪國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大獎。”
“其實是老蘇倒了,中髪,中歐靠攏的一角。”
“《霸王別姬》獲獎在93年10月,老蘇沒了,那一年歐盟11月成立。”
“歐盟明顯躍躍欲試,想回到世界中心,重新成為西方頭子。”
“而米國更樸素,老蘇一倒,冷戰兩頭吃,吃的最爽的歐盟,失去了統戰價值,它開始著手整歐盟。”
“老大聯合老三想做掉老二。老三那個時候是我們,老二是歐盟。”
“再加上影片元素有同性,十年,反思,元素也豐富,有拿獎品質。”
“有品質隻是一個門檻,主要是天花板沒了,大門敞開。”
“換現在就很難做到。”
唐妍越聽越迷糊:“現在怎麽就不行了?”
沈三通道:“原因很多,戛納不隻是髪國有影響力,米國也有。”
“同時滿足髪國和米國很不容易,至少對於我們來說不容易。”
“而且西方越來越小氣,跪的不徹底,不行。”
“但是跪的太徹底,又不行。”
“過不了審,不能去評獎,繞過審核去評,會被禁導。”
“這些對外的導演不傻,本土市場越來越大,誰願意放棄?”
“一個個說是文藝片,其實心裏都很精明,很精致利己。”
“就算出了一個拋開個人前途為了外麵搖旗呐喊的傻子,問題還存在。”
“一個被禁導的,西方沒必要給獎。”
“它們給獎是為了塑造這個導演,捧起來,來影響我們,作為在我們這的抓手。”
“也就是說,哪怕是反的導演,其影響力來源、價值體現,也是來自於我們這片土地。”
“都被禁導了,不能做鉤子了,廢了,人家有必要捧嗎?”
“還有,這些獎項也不敢過於得罪我們,我們市場在發展,國際電影節,說白了就是電影大集,大賣場。”
“電影買賣、讚助,故意來冒犯我們,意味著他們要失去十三億蓬勃發展的市場。”
“91是個節點,全開放。01年也是個節點,也有些開放。今年金融危機以後越來越難。”
“明白不,隨著我們經濟發展,它們衰落,會越來越保守。”
“除非讚助商砸錢,單憑電影得獎,不要說戛納,像奧斯卡,柏林,哪怕最弱的威尼斯,都不好辦。”
“日子越不好過,心越敏感,越小氣,越講究。”
“要求太多了,不能不跪,又不能跪的太過,要照顧西方,還要滿足獎項所在地髪國、德國、意呆利,和米國的不同訴求。”
“問題來了,有這個嗅覺和本事,何必去跪國際大獎呢?”
“說難聽點拍個屁電影,做外貿也比電影賺錢啊。”
唐妍覺得三觀都崩塌了:“為什麽你說了那麽多,唯獨和藝術沒關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