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戶家庭都必備一份聖旨。若平民犯法,但家中擁有此聖旨,則在某些情況下,他們的刑罰可得到減輕。反之,若家庭沒有這份聖旨,其懲罰力度可能會更為加重。
此外,若平民拒絕接受這道聖旨,他們的整個家族可能會被流放到邊遠之地,永遠失去成為漢朝公民的資格。
同時,若平民遭受了不公正的審判,且無法上訴,他們可以持有這道聖旨,向首都的官員提起訴訟。在漢朝的這個時期,沒有平民會無端地起訴官員並被迫使離開數千公裏之外。
若平民敢於起訴官員,地方官員必須給予尊重,且沿途的官員不得阻撓他們前行。他們不僅不得阻撓,還需為這些平民提供所需物資,並確保他們能夠安全抵達首都。
然而現在,在劉邦的眼皮底下,竟然有人敢阻止平民向首都官員提起訴訟。
劉邦不願再沾染米粉湯的氣息,他站起身來,目光如刀一般銳利。“走,我的孫子,我們前往市場街道看看,究竟是誰敢如此放肆,阻撓人們行使訴訟的權利!”
劉盈,劉邦的孫子,無奈地搖了搖頭,深深地歎了口氣,對身邊的太監守衛吩咐道:“立即傳令給燕京的檢查官,命令他們發布公告!”隨後,他憤怒地補充道,“真想看看他們如何履行他們的職責。”
劉邦信心滿滿地帶著劉啟大步流星地走向市場街道。
市場街道周圍的秩序混亂至極。幾個外地人正大聲呼喊,聲音嘈雜。
“為何我們不能進入市場?我們有權向朝廷提起訴訟!”
周圍的本地商人們臉色凝重,充滿憂慮。盡管他們有些畏懼執法官員,但他們仍然堅定地高舉手中的聖旨。
“我祖先,高祖皇帝曾規定,若高層遭受不公,他們有權向首都起訴。為何你們要阻止我們進入市場?”幾位男子大聲質問,不顧執法官員的推搡和阻撓。“你們可知我們承受了多少痛苦?我們渴望見到高祖皇帝!”
在執法官員中,負責的主檢查官李厚師皺緊了眉頭,憤怒地宣布:“你們這些愛挑起事端的人,連一個小問題都要鬧到首都去解決,還想著見到皇帝?哼,皇帝日理萬機,國家大事尚且繁忙,哪有功夫理會你們這些瑣事?”隨即,他高聲命令:“來人,將他們驅逐出去,若是不遵從,就給我教訓他們!”
執法官員們,其中包括一些無賴,遵從檢查官的命令,立刻揮舞著劍和棍棒攻擊這幾位商人。他們將男子們擊倒在地,蜷縮成一團。隨後,幾名無賴退後幾步,開始拖著商人們遠離現場。
“皇帝豈是你們這些貧民輕易能夠見到的!”檢查官繼續厲聲說道,“再者,首都並非你們這些鄉下農民隨意進出之地!若再敢胡言亂語,我將直接將你們投入監獄!”
“誰說首都不是他們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地方?”就在檢查官的話音尚未落下之際,一個清脆的孩子聲音突然從他背後響起。
李厚師驚訝地轉過身來,隻見幾位年輕的公子哥兒,身著顯赫世家的華美服飾,神態傲然,繼續朗聲道:“我漢朝律法明文規定,百姓有權向首都的官員提起訴訟。你們這些身為皇帝重臣的官員,卻明知律法,故意設置障礙,這豈非背離了律法的本意?”
這些年輕的少爺公開指責執法官員,這般場麵確實罕見。圍觀的人群立刻退後幾步,伸長脖子,渴望看得更清楚、聽得更為分明。
已經憤怒至極的檢查官正欲開口斥責,目光卻落在了孩子身旁的老人身上。這對祖孫顯然出身不凡,雖身著簡樸,卻難掩其散發出的財富和貴族氣質。
老人雖然身著簡單的棉布衣衫,但孩子卻穿著蜀地最上等的絲綢,腰間掛著幾塊精致的玉佩,彰顯著其非同尋常的地位。
在首都的權貴之中,皇子和貴族如同馬家和劉家般享有盛名。這個尚且稚嫩的初級檢查官,雖然能在平民麵前炫耀自己的權威和力量,但在麵對這些更高階層的人物時,隻得低下頭來,順從命令。
那個孩子正是劉啟。
劉邦站在不遠處,輕輕揉著孫子的頭發,目光堅定地望著檢查官,大聲道:“你可知道,依據聖旨,持有聖旨前來提起訴訟的人,地方官員不得阻撓?你是要違背皇帝的意誌嗎?你是想向皇帝本人發起挑戰嗎?”他質問道,語氣中充滿了怒火,“你敢嗎?”
劉邦周圍的人群立刻爆發出掌聲,許多人紛紛附和,高聲喊叫,表達他們的支持。
檢查官的麵頰漲得透紅,他的耳朵微微顫動。但在老人的威嚴語氣麵前,他不敢貿然回應,隻能憤怒地盯著他,口中辯解道:“這位官員隻是遵從下屬的命令行事,一切都是奉命行事!”
“難道還有什麽命令能比聖旨更為重要?”劉邦反駁道,他的聲音中充滿了怒火,“若非遭受不公,他們豈會絕望到遠道而來,向首都尋求訴訟?這些來自遠方的人們,他們抵達首都後,聖旨是如何指示的?它命令必須妥善安置這些來首都訴訟的百姓,並通知當地政府。你既未對他們進行安置,也未上報當地政府,現在竟然還試圖阻止他們進入市場街道。你這是在瘋狂地挑戰皇權嗎?”
即使是泥人也有其承受的極限,檢查官的臉色變得蒼白如紙,他緊咬著牙關,惡狠狠地說:“這位官員本可以因你的年幼而對你網開一麵,但如果你繼續多嘴,別怪我連你一同拘捕!”
“你敢!”劉啟怒喝一聲,語氣中滿是憤怒,“紀博恩,逮捕他!”
隨著劉啟的命令,一群魁梧的太監守衛,在紀博恩的帶領下,迅速從人群中跳出。幾個呼吸間,他們便抵達了檢查官麵前,一把抓住他的衣領,將他從馬背上拖了下來。
“叛亂?”檢查官摔倒在地,聲音中充滿了憤怒與震驚。
市場街上的執法者們見官員遭遇不測,立刻退卻,不敢再靠近。
正當他們準備采取行動時,突然停下了腳步。
在太監守衛中,幾個麵容猙獰、脖子上布滿疤痕的男子,高舉著身份牌,凶狠地警告:“值勤的禁衛軍在此,誰敢擅自幹涉?”
禁衛軍?
聽到這兩個字,圍觀的人群和市場街上的執法者們不約而同地向後退去,眼中流露出深深的恐懼。
禁衛軍是皇帝的貼身騎兵,乃是他監視和檢查所有公務員的眼睛和耳朵。在過去的幾個月裏,他們處理了許多高級官員和貴族,其嚴厲的名聲令人聞風喪膽,甚至能讓孩子們在夜晚驚醒哭泣。
這是因為過去幾個月,禁衛軍一直在執行一種殘酷版的正義。無論官員地位多麽顯赫,一旦落入他們手中,便無法指望能夠毫發無損地逃脫。
“你真的能見到皇帝嗎?”那人再次詢問。
劉邦微微一笑,“通常,除非是重要事務,我不會打擾他,但若有必要,皇帝定會協助我處理。”
“哦,天恩浩蕩,祖宗顯靈!”幾位商人立刻跪倒在地,其中一位,來自秋東,與兄弟們在瓊安家以捕魚為生。然而,他們縣的官員劉老三得知他們是外地人後,便禁止他們捕魚,甚至還將他們的船隻扣留。
鍾四訴說道:“我打聽了一下,聽說他要求我們先支付一筆賄賂,才能重新開始捕魚。我們兄弟為了給他賄賂,不得不賣掉了所有的家當,湊夠了幾串銅錢。但他仍然不放我們的船,隻是找各種借口讓我們繼續等待!”
“我們已經等待了半個多月,日複一日地守候,食物也所剩無幾。我們饑腸轆轆,但他依然不同意歸還我們的船隻!”鍾四激動地說,“他曾明示,如果我們想要回船,就必須再給他四兩鐵錢!”
“我們這些平民百姓終身未見鐵錢,更別提擁有它們了!那個劉老三,見我們手頭拮據,便在我們背後將我們的船隻轉賣給了他人。我們走投無路,隻得來到首都,尋求法律援助,希望能得到一個公正的解釋。”
劉邦皺眉聆聽著,問道:“你們為何不先去當地衙門提起訴訟呢?”
商人們的領袖回答道:“官員們相互勾結,我們前去兩次,卻未能得到任何明確的答複!”他情緒激動地說,“因此,我們兄弟決定自行解決問題。今天清晨,我們闖入了劉三的家中,將他拘禁,並帶著他來到了首都,以便在此提起訴訟!”
這些商人不僅敢於起訴一位官員,還將他拘捕,並一路帶到首都以便提起訴訟,這實在是前所未有的舉動。
劉啟詢問:“那麽劉三現在如何了?”
回答者說道:“我們將他的雙手綁在了我們的車上!”
麵對這種情況,人們不禁思考應該如何處理。
自古以來,政府對人民的控製和約束,歸納起來不過是兩個字:順從。
在漢高祖劉邦的時代,他倡導民眾勇於訴訟,甚至頒布聖旨,明文規定:若百姓遭遇不公,無法在地方解決冤屈,那麽那些忠誠而勇敢的農民有權逮捕有罪的官員,並將他們送往侯爵處接受懲罰。而那些執行正義的農民,將不受任何罪責。
其核心在於,若有官員墮落腐敗,收受賄賂,或對百姓施加不公,使他們無法獲得正義,那麽這些官員應被直接送往首都。我將親自為他們伸張正義。
這種寬宏大量在曆史上前所未有!
無怪乎有些前輩評論說,即便身為皇帝,劉邦仍然保持著親民的本色,與百姓站在同一陣線。在國家大政上,他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但當百姓遭受不公時,他更像是一個感同身受的夥伴。
這歸因於他對人民疾苦和官員權力的深刻洞察。
表麵上,給予人民正義似乎是世界上最簡單、最易如反掌的事情,然而在某些情況下,這卻變成世界上最難以實現的挑戰。
劉邦的所作所為直接顛覆了官員長期以來的特權,即壓迫人民、抵製必要的變革。因此,一些前輩出於某種目的,將他塑造為一個嚴厲而不仁的暴君形象。
突然,一群官員簇擁著一群公務員匆匆忙忙地朝這個方向趕來,引發了一陣不小的騷動。
劉盈對劉邦建議道:“陛下,人太多了,我們是否換個安靜的地方?”
劉邦輕輕點頭,回憶道:“我們剛才經過的那家咖啡館環境宜人,就去那裏吧!”他隨即轉向即將到達的公務員們,命令道:“命他們在咖啡館外跪著等候!”
在一樓優雅的咖啡館內,劉邦坐在下首,劉啟則緊挨著他入座。
起訴的商人顯得頗為緊張,他們的腳邊躺著幾位手腳被捆綁、口中塞有布條、無法出聲、喉嚨淤腫發紫的女性。
其中一位女性,正是瓊州官員劉三。
“她表現不佳,所以我給予了適當的教訓!”一位看似商人的直率男子解釋說,“我並未下重手!”
“立即釋放她!”劉邦高聲下達命令,隨即有人從劉三的口中抽出了塞布。
恢複自由的劉三活動了一下下巴,對那名商人怒吼道:“你們難道不畏懼皇帝的法律嗎?我可是瓊州的官員!”
劉邦徑直問道:“你敲詐了這些人的錢財,阻止他們以捕魚為生,還將他們的船隻出售?”
劉三的目光四處遊移,不確定這位老人究竟是誰,但見到這場騷動的規模,他心中開始湧起恐慌。
“事情並非表麵上看起來那麽簡單!”劉三試圖辯解,“那艘船不過是當地官員出租的船隻,租期一到,自然需要轉租他人。靠捕魚為生的人眾多,並非僅有眼前這幾家!”他繼續說道,“切勿輕信這些貧民之詞。他們不過是麻煩的製造者,企圖將無辜之人牽扯進他們的紛爭中。若事情未按他們的預期發展,他們便將責任歸咎於官員故意找麻煩!”
“什麽租船?我們剛到此處時,曾在河堤下辛勤勞作半個月,那艘船不過是官府作為報酬提供給我們!”幾位商人齊聲抗議,“我們兄弟,都肩負著大家庭的生計,依賴捕魚為生。這位官員,僅因未收到賄賂,便將我們的船隻拍賣,反而指責我們!”
劉三反駁道:“哼,難道我會無聊至此,專門找你們這些外鄉人的麻煩?”他冷笑道,“將我捆綁,你們已經犯了抗命官員的重罪!”
劉邦不屑地嘲笑:“哦?你不過是個微不足道的小官,連皇帝直接任命的都不是。你說綁你就是反抗官員,那打你呢?”
劉三頓時嚇得臉色蒼白,再也不敢出聲。
他結結巴巴地問道:“老先生,您究竟是誰?”
“他能見到皇帝,他的話自有分量,”幾位商人齊聲回答。
劉邦交叉雙腿,表情神秘莫測,“我再問你一次,你是否敲詐了這些人的錢財,收走了他們的船隻,然後擅自將其賣掉?”他語氣尖銳地追問,“說真話!”
劉三陷入極度的恐慌,長時間無法開口。
劉邦沒有再追問其他問題,隻是下巴輕蔑地向另一側點了點。
幾位太監後退一步,從腹部隱藏的短劍中抽出,劍尖毫不留情地刺入了劉三的大腿,靠近他的要害之處。
“住手!”
隨著鮮血淋漓地流出,劉三痛苦地尖叫起來,“是,是,我收了他們的錢,把他們的車賣了!”
劉邦微微點頭,示意太監們停止行動,隨後他高聲向樓上呼喊:“司法大臣到了嗎?”
片刻之後,司法大臣開濟從樓上步下,抵達了一樓。此人身兼秦朝著名匈奴將軍趙韓嬰的私人秘書,後來在漢朝繼續擔任要職。他與盲人梁人關係相對融洽,而梁人曾在劉邦麵前遭受嚴懲。盡管如此,在涉及成千上萬盲人的案件中,梁人卻巧妙地確保了自己的安全。
“陛下,臣參見!”
“你已經上樓了嗎?”劉邦詢問,“依律,他應當如何懲處?”
“依照法律,敲詐勒索、占用民用財產的官員應當受到處決的懲罰!”開濟回答堅定。
“那麽,那些偏袒私情、未能覺察違法行為的地方官員,又應當如何處理?”劉邦進一步追問。
“主官應當被斬首,副官則應砍去雙腳,並且還需切除肘部!”開濟語氣堅決地回答。
在他身旁,一直專心傾聽的劉啟心頭不由得一震。所謂的“砍掉腳”乃是字麵之意——即截肢,用刀刃直接切斷肘部以下的肢體。這種刑罰被視為過於殘酷,自楚朝以來便已廢止。
然而,對於犯有腐敗之罪的官員,劉邦采取如此嚴厲的懲罰措施卻是情有可原。至少,砍去雙腳的刑罰尚留其命,避免了更為徹底的身心殘害。可憐的劉三,那位省份的巡撫,至少犯了失職之過,最終被判處斬首。
“英天局的使者到了嗎?”劉邦向樓上的人詢問。
不多時,一群滿頭大汗、衣著不整的官員從樓梯上魚貫而下。
劉啟辨認出其中一人——漢家的親屬,江孫和,擔任太傅一職,是漢侯的哥哥。他雖官職不高,但權勢極大。然而,由於近期盲人梁人案件的影響,他如今行事低調,隱藏蹤跡。
“你的下屬阻擋了上書的公民進入首都,你打算如何處理?”劉邦質問道。
“啟稟陛下,”季存義顫聲回應,“依照律法,應當處以斬首和流放的刑罰。”
“不行!”劉邦目光如炬,盯著他,“這樣的事情這個月才被發現。很可能還有更多複雜的因素尚未揭示。”他情緒激動,“那些阻止公民進入首都的檢查官,應當被處以極刑,釘在十字架上!”
季存義的身軀不禁顫抖起來。“陛下,臣領命!”
“還有,”劉邦繼續吩咐,“他聲稱自己是遵從低級官員的指令行事,阻止公民進入市場。令禁衛軍深入調查,查明究竟是誰下達了這樣的命令?無論牽涉到何人,他們都應當受到嚴懲,被釘上十字架!”劉邦斷然宣布,“我曾明確指出,任何阻擋公民訴訟的人,都是在與我為敵,他們必將承擔相應的後果!”
在這個雅致的房間裏,一片死寂。被起訴的商人在沉默中無言以對,而劉三因極度的恐懼而暈厥過去。他們或許對其他事情一無所知,但他們清楚地感受到了當前形勢的緊迫性。
“作為英天局的官員,你將如何處理此事?”劉邦再次發問。
季存義立刻跪地俯首,“陛下,我監督不力,未能及時發現此事,請陛下責罰!”
“交出你的官印,即刻離去,返回故裏!”劉邦下達了命令。
他站起身,走向樓梯口,對樓上的一名官員說:“我知曉,允許人民在首都起訴官員,立案之舉讓你感到不快,你認為我正在顛覆世界的秩序。”
“你認為我正在法律的秩序中製造混亂,不尊重等級次序。”
“你認為我是在向你們發起攻擊!”
“正是如此。如果天下的官員都能誠實地為皇帝服務,勤奮工作,並願意為百姓發聲,那麽我就無需對你們采取攻勢!”
“人們之所以提起訴訟,是因為他們遭受了不公。而官員為何要讓人民感到困擾?僅僅因為他們身為官員嗎?”
“大秦王朝為何會在混亂中走向終結,人民受苦,屍橫遍野?這是因為官員們普遍缺乏誠信!人民再也無法忍受了!”
“作為你們的陛下,我將站出來為世界上的百姓撐腰!”
他突然轉向李英,語氣堅決地說:“李英,立即傳達我的旨意!”
“陛下,臣在此聽從吩咐!”
“自此刻起,任何膽敢阻礙或攔截公民訴訟的當地官員,或是那些保護同僚、忽視民眾投訴的官員,都將受到死刑的嚴厲懲罰!”
“臣遵命!”
隨後,劉邦緩緩走向商人群體,語氣突然一變:“你們可知道我是誰?”
“啊,無需跪拜!”劉邦伸手扶起跪地的商人,“我將會助你們一臂之力,你們是否已經滿意了?”
商人們激動地連聲點頭,不敢抬頭直視。
“既然你們已經抵達首都,不必急於離去。在城中逗留幾日,我會安排一些事宜給你們處理!”劉邦微笑著承諾,“數月之後,我期待再次見到你們,到時我將詢問你們一些問題!”
話音剛落,劉邦喚過劉啟,語氣親切地說:“孫子,來,我們一起返回宮中。”
此外,若平民拒絕接受這道聖旨,他們的整個家族可能會被流放到邊遠之地,永遠失去成為漢朝公民的資格。
同時,若平民遭受了不公正的審判,且無法上訴,他們可以持有這道聖旨,向首都的官員提起訴訟。在漢朝的這個時期,沒有平民會無端地起訴官員並被迫使離開數千公裏之外。
若平民敢於起訴官員,地方官員必須給予尊重,且沿途的官員不得阻撓他們前行。他們不僅不得阻撓,還需為這些平民提供所需物資,並確保他們能夠安全抵達首都。
然而現在,在劉邦的眼皮底下,竟然有人敢阻止平民向首都官員提起訴訟。
劉邦不願再沾染米粉湯的氣息,他站起身來,目光如刀一般銳利。“走,我的孫子,我們前往市場街道看看,究竟是誰敢如此放肆,阻撓人們行使訴訟的權利!”
劉盈,劉邦的孫子,無奈地搖了搖頭,深深地歎了口氣,對身邊的太監守衛吩咐道:“立即傳令給燕京的檢查官,命令他們發布公告!”隨後,他憤怒地補充道,“真想看看他們如何履行他們的職責。”
劉邦信心滿滿地帶著劉啟大步流星地走向市場街道。
市場街道周圍的秩序混亂至極。幾個外地人正大聲呼喊,聲音嘈雜。
“為何我們不能進入市場?我們有權向朝廷提起訴訟!”
周圍的本地商人們臉色凝重,充滿憂慮。盡管他們有些畏懼執法官員,但他們仍然堅定地高舉手中的聖旨。
“我祖先,高祖皇帝曾規定,若高層遭受不公,他們有權向首都起訴。為何你們要阻止我們進入市場?”幾位男子大聲質問,不顧執法官員的推搡和阻撓。“你們可知我們承受了多少痛苦?我們渴望見到高祖皇帝!”
在執法官員中,負責的主檢查官李厚師皺緊了眉頭,憤怒地宣布:“你們這些愛挑起事端的人,連一個小問題都要鬧到首都去解決,還想著見到皇帝?哼,皇帝日理萬機,國家大事尚且繁忙,哪有功夫理會你們這些瑣事?”隨即,他高聲命令:“來人,將他們驅逐出去,若是不遵從,就給我教訓他們!”
執法官員們,其中包括一些無賴,遵從檢查官的命令,立刻揮舞著劍和棍棒攻擊這幾位商人。他們將男子們擊倒在地,蜷縮成一團。隨後,幾名無賴退後幾步,開始拖著商人們遠離現場。
“皇帝豈是你們這些貧民輕易能夠見到的!”檢查官繼續厲聲說道,“再者,首都並非你們這些鄉下農民隨意進出之地!若再敢胡言亂語,我將直接將你們投入監獄!”
“誰說首都不是他們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地方?”就在檢查官的話音尚未落下之際,一個清脆的孩子聲音突然從他背後響起。
李厚師驚訝地轉過身來,隻見幾位年輕的公子哥兒,身著顯赫世家的華美服飾,神態傲然,繼續朗聲道:“我漢朝律法明文規定,百姓有權向首都的官員提起訴訟。你們這些身為皇帝重臣的官員,卻明知律法,故意設置障礙,這豈非背離了律法的本意?”
這些年輕的少爺公開指責執法官員,這般場麵確實罕見。圍觀的人群立刻退後幾步,伸長脖子,渴望看得更清楚、聽得更為分明。
已經憤怒至極的檢查官正欲開口斥責,目光卻落在了孩子身旁的老人身上。這對祖孫顯然出身不凡,雖身著簡樸,卻難掩其散發出的財富和貴族氣質。
老人雖然身著簡單的棉布衣衫,但孩子卻穿著蜀地最上等的絲綢,腰間掛著幾塊精致的玉佩,彰顯著其非同尋常的地位。
在首都的權貴之中,皇子和貴族如同馬家和劉家般享有盛名。這個尚且稚嫩的初級檢查官,雖然能在平民麵前炫耀自己的權威和力量,但在麵對這些更高階層的人物時,隻得低下頭來,順從命令。
那個孩子正是劉啟。
劉邦站在不遠處,輕輕揉著孫子的頭發,目光堅定地望著檢查官,大聲道:“你可知道,依據聖旨,持有聖旨前來提起訴訟的人,地方官員不得阻撓?你是要違背皇帝的意誌嗎?你是想向皇帝本人發起挑戰嗎?”他質問道,語氣中充滿了怒火,“你敢嗎?”
劉邦周圍的人群立刻爆發出掌聲,許多人紛紛附和,高聲喊叫,表達他們的支持。
檢查官的麵頰漲得透紅,他的耳朵微微顫動。但在老人的威嚴語氣麵前,他不敢貿然回應,隻能憤怒地盯著他,口中辯解道:“這位官員隻是遵從下屬的命令行事,一切都是奉命行事!”
“難道還有什麽命令能比聖旨更為重要?”劉邦反駁道,他的聲音中充滿了怒火,“若非遭受不公,他們豈會絕望到遠道而來,向首都尋求訴訟?這些來自遠方的人們,他們抵達首都後,聖旨是如何指示的?它命令必須妥善安置這些來首都訴訟的百姓,並通知當地政府。你既未對他們進行安置,也未上報當地政府,現在竟然還試圖阻止他們進入市場街道。你這是在瘋狂地挑戰皇權嗎?”
即使是泥人也有其承受的極限,檢查官的臉色變得蒼白如紙,他緊咬著牙關,惡狠狠地說:“這位官員本可以因你的年幼而對你網開一麵,但如果你繼續多嘴,別怪我連你一同拘捕!”
“你敢!”劉啟怒喝一聲,語氣中滿是憤怒,“紀博恩,逮捕他!”
隨著劉啟的命令,一群魁梧的太監守衛,在紀博恩的帶領下,迅速從人群中跳出。幾個呼吸間,他們便抵達了檢查官麵前,一把抓住他的衣領,將他從馬背上拖了下來。
“叛亂?”檢查官摔倒在地,聲音中充滿了憤怒與震驚。
市場街上的執法者們見官員遭遇不測,立刻退卻,不敢再靠近。
正當他們準備采取行動時,突然停下了腳步。
在太監守衛中,幾個麵容猙獰、脖子上布滿疤痕的男子,高舉著身份牌,凶狠地警告:“值勤的禁衛軍在此,誰敢擅自幹涉?”
禁衛軍?
聽到這兩個字,圍觀的人群和市場街上的執法者們不約而同地向後退去,眼中流露出深深的恐懼。
禁衛軍是皇帝的貼身騎兵,乃是他監視和檢查所有公務員的眼睛和耳朵。在過去的幾個月裏,他們處理了許多高級官員和貴族,其嚴厲的名聲令人聞風喪膽,甚至能讓孩子們在夜晚驚醒哭泣。
這是因為過去幾個月,禁衛軍一直在執行一種殘酷版的正義。無論官員地位多麽顯赫,一旦落入他們手中,便無法指望能夠毫發無損地逃脫。
“你真的能見到皇帝嗎?”那人再次詢問。
劉邦微微一笑,“通常,除非是重要事務,我不會打擾他,但若有必要,皇帝定會協助我處理。”
“哦,天恩浩蕩,祖宗顯靈!”幾位商人立刻跪倒在地,其中一位,來自秋東,與兄弟們在瓊安家以捕魚為生。然而,他們縣的官員劉老三得知他們是外地人後,便禁止他們捕魚,甚至還將他們的船隻扣留。
鍾四訴說道:“我打聽了一下,聽說他要求我們先支付一筆賄賂,才能重新開始捕魚。我們兄弟為了給他賄賂,不得不賣掉了所有的家當,湊夠了幾串銅錢。但他仍然不放我們的船,隻是找各種借口讓我們繼續等待!”
“我們已經等待了半個多月,日複一日地守候,食物也所剩無幾。我們饑腸轆轆,但他依然不同意歸還我們的船隻!”鍾四激動地說,“他曾明示,如果我們想要回船,就必須再給他四兩鐵錢!”
“我們這些平民百姓終身未見鐵錢,更別提擁有它們了!那個劉老三,見我們手頭拮據,便在我們背後將我們的船隻轉賣給了他人。我們走投無路,隻得來到首都,尋求法律援助,希望能得到一個公正的解釋。”
劉邦皺眉聆聽著,問道:“你們為何不先去當地衙門提起訴訟呢?”
商人們的領袖回答道:“官員們相互勾結,我們前去兩次,卻未能得到任何明確的答複!”他情緒激動地說,“因此,我們兄弟決定自行解決問題。今天清晨,我們闖入了劉三的家中,將他拘禁,並帶著他來到了首都,以便在此提起訴訟!”
這些商人不僅敢於起訴一位官員,還將他拘捕,並一路帶到首都以便提起訴訟,這實在是前所未有的舉動。
劉啟詢問:“那麽劉三現在如何了?”
回答者說道:“我們將他的雙手綁在了我們的車上!”
麵對這種情況,人們不禁思考應該如何處理。
自古以來,政府對人民的控製和約束,歸納起來不過是兩個字:順從。
在漢高祖劉邦的時代,他倡導民眾勇於訴訟,甚至頒布聖旨,明文規定:若百姓遭遇不公,無法在地方解決冤屈,那麽那些忠誠而勇敢的農民有權逮捕有罪的官員,並將他們送往侯爵處接受懲罰。而那些執行正義的農民,將不受任何罪責。
其核心在於,若有官員墮落腐敗,收受賄賂,或對百姓施加不公,使他們無法獲得正義,那麽這些官員應被直接送往首都。我將親自為他們伸張正義。
這種寬宏大量在曆史上前所未有!
無怪乎有些前輩評論說,即便身為皇帝,劉邦仍然保持著親民的本色,與百姓站在同一陣線。在國家大政上,他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但當百姓遭受不公時,他更像是一個感同身受的夥伴。
這歸因於他對人民疾苦和官員權力的深刻洞察。
表麵上,給予人民正義似乎是世界上最簡單、最易如反掌的事情,然而在某些情況下,這卻變成世界上最難以實現的挑戰。
劉邦的所作所為直接顛覆了官員長期以來的特權,即壓迫人民、抵製必要的變革。因此,一些前輩出於某種目的,將他塑造為一個嚴厲而不仁的暴君形象。
突然,一群官員簇擁著一群公務員匆匆忙忙地朝這個方向趕來,引發了一陣不小的騷動。
劉盈對劉邦建議道:“陛下,人太多了,我們是否換個安靜的地方?”
劉邦輕輕點頭,回憶道:“我們剛才經過的那家咖啡館環境宜人,就去那裏吧!”他隨即轉向即將到達的公務員們,命令道:“命他們在咖啡館外跪著等候!”
在一樓優雅的咖啡館內,劉邦坐在下首,劉啟則緊挨著他入座。
起訴的商人顯得頗為緊張,他們的腳邊躺著幾位手腳被捆綁、口中塞有布條、無法出聲、喉嚨淤腫發紫的女性。
其中一位女性,正是瓊州官員劉三。
“她表現不佳,所以我給予了適當的教訓!”一位看似商人的直率男子解釋說,“我並未下重手!”
“立即釋放她!”劉邦高聲下達命令,隨即有人從劉三的口中抽出了塞布。
恢複自由的劉三活動了一下下巴,對那名商人怒吼道:“你們難道不畏懼皇帝的法律嗎?我可是瓊州的官員!”
劉邦徑直問道:“你敲詐了這些人的錢財,阻止他們以捕魚為生,還將他們的船隻出售?”
劉三的目光四處遊移,不確定這位老人究竟是誰,但見到這場騷動的規模,他心中開始湧起恐慌。
“事情並非表麵上看起來那麽簡單!”劉三試圖辯解,“那艘船不過是當地官員出租的船隻,租期一到,自然需要轉租他人。靠捕魚為生的人眾多,並非僅有眼前這幾家!”他繼續說道,“切勿輕信這些貧民之詞。他們不過是麻煩的製造者,企圖將無辜之人牽扯進他們的紛爭中。若事情未按他們的預期發展,他們便將責任歸咎於官員故意找麻煩!”
“什麽租船?我們剛到此處時,曾在河堤下辛勤勞作半個月,那艘船不過是官府作為報酬提供給我們!”幾位商人齊聲抗議,“我們兄弟,都肩負著大家庭的生計,依賴捕魚為生。這位官員,僅因未收到賄賂,便將我們的船隻拍賣,反而指責我們!”
劉三反駁道:“哼,難道我會無聊至此,專門找你們這些外鄉人的麻煩?”他冷笑道,“將我捆綁,你們已經犯了抗命官員的重罪!”
劉邦不屑地嘲笑:“哦?你不過是個微不足道的小官,連皇帝直接任命的都不是。你說綁你就是反抗官員,那打你呢?”
劉三頓時嚇得臉色蒼白,再也不敢出聲。
他結結巴巴地問道:“老先生,您究竟是誰?”
“他能見到皇帝,他的話自有分量,”幾位商人齊聲回答。
劉邦交叉雙腿,表情神秘莫測,“我再問你一次,你是否敲詐了這些人的錢財,收走了他們的船隻,然後擅自將其賣掉?”他語氣尖銳地追問,“說真話!”
劉三陷入極度的恐慌,長時間無法開口。
劉邦沒有再追問其他問題,隻是下巴輕蔑地向另一側點了點。
幾位太監後退一步,從腹部隱藏的短劍中抽出,劍尖毫不留情地刺入了劉三的大腿,靠近他的要害之處。
“住手!”
隨著鮮血淋漓地流出,劉三痛苦地尖叫起來,“是,是,我收了他們的錢,把他們的車賣了!”
劉邦微微點頭,示意太監們停止行動,隨後他高聲向樓上呼喊:“司法大臣到了嗎?”
片刻之後,司法大臣開濟從樓上步下,抵達了一樓。此人身兼秦朝著名匈奴將軍趙韓嬰的私人秘書,後來在漢朝繼續擔任要職。他與盲人梁人關係相對融洽,而梁人曾在劉邦麵前遭受嚴懲。盡管如此,在涉及成千上萬盲人的案件中,梁人卻巧妙地確保了自己的安全。
“陛下,臣參見!”
“你已經上樓了嗎?”劉邦詢問,“依律,他應當如何懲處?”
“依照法律,敲詐勒索、占用民用財產的官員應當受到處決的懲罰!”開濟回答堅定。
“那麽,那些偏袒私情、未能覺察違法行為的地方官員,又應當如何處理?”劉邦進一步追問。
“主官應當被斬首,副官則應砍去雙腳,並且還需切除肘部!”開濟語氣堅決地回答。
在他身旁,一直專心傾聽的劉啟心頭不由得一震。所謂的“砍掉腳”乃是字麵之意——即截肢,用刀刃直接切斷肘部以下的肢體。這種刑罰被視為過於殘酷,自楚朝以來便已廢止。
然而,對於犯有腐敗之罪的官員,劉邦采取如此嚴厲的懲罰措施卻是情有可原。至少,砍去雙腳的刑罰尚留其命,避免了更為徹底的身心殘害。可憐的劉三,那位省份的巡撫,至少犯了失職之過,最終被判處斬首。
“英天局的使者到了嗎?”劉邦向樓上的人詢問。
不多時,一群滿頭大汗、衣著不整的官員從樓梯上魚貫而下。
劉啟辨認出其中一人——漢家的親屬,江孫和,擔任太傅一職,是漢侯的哥哥。他雖官職不高,但權勢極大。然而,由於近期盲人梁人案件的影響,他如今行事低調,隱藏蹤跡。
“你的下屬阻擋了上書的公民進入首都,你打算如何處理?”劉邦質問道。
“啟稟陛下,”季存義顫聲回應,“依照律法,應當處以斬首和流放的刑罰。”
“不行!”劉邦目光如炬,盯著他,“這樣的事情這個月才被發現。很可能還有更多複雜的因素尚未揭示。”他情緒激動,“那些阻止公民進入首都的檢查官,應當被處以極刑,釘在十字架上!”
季存義的身軀不禁顫抖起來。“陛下,臣領命!”
“還有,”劉邦繼續吩咐,“他聲稱自己是遵從低級官員的指令行事,阻止公民進入市場。令禁衛軍深入調查,查明究竟是誰下達了這樣的命令?無論牽涉到何人,他們都應當受到嚴懲,被釘上十字架!”劉邦斷然宣布,“我曾明確指出,任何阻擋公民訴訟的人,都是在與我為敵,他們必將承擔相應的後果!”
在這個雅致的房間裏,一片死寂。被起訴的商人在沉默中無言以對,而劉三因極度的恐懼而暈厥過去。他們或許對其他事情一無所知,但他們清楚地感受到了當前形勢的緊迫性。
“作為英天局的官員,你將如何處理此事?”劉邦再次發問。
季存義立刻跪地俯首,“陛下,我監督不力,未能及時發現此事,請陛下責罰!”
“交出你的官印,即刻離去,返回故裏!”劉邦下達了命令。
他站起身,走向樓梯口,對樓上的一名官員說:“我知曉,允許人民在首都起訴官員,立案之舉讓你感到不快,你認為我正在顛覆世界的秩序。”
“你認為我正在法律的秩序中製造混亂,不尊重等級次序。”
“你認為我是在向你們發起攻擊!”
“正是如此。如果天下的官員都能誠實地為皇帝服務,勤奮工作,並願意為百姓發聲,那麽我就無需對你們采取攻勢!”
“人們之所以提起訴訟,是因為他們遭受了不公。而官員為何要讓人民感到困擾?僅僅因為他們身為官員嗎?”
“大秦王朝為何會在混亂中走向終結,人民受苦,屍橫遍野?這是因為官員們普遍缺乏誠信!人民再也無法忍受了!”
“作為你們的陛下,我將站出來為世界上的百姓撐腰!”
他突然轉向李英,語氣堅決地說:“李英,立即傳達我的旨意!”
“陛下,臣在此聽從吩咐!”
“自此刻起,任何膽敢阻礙或攔截公民訴訟的當地官員,或是那些保護同僚、忽視民眾投訴的官員,都將受到死刑的嚴厲懲罰!”
“臣遵命!”
隨後,劉邦緩緩走向商人群體,語氣突然一變:“你們可知道我是誰?”
“啊,無需跪拜!”劉邦伸手扶起跪地的商人,“我將會助你們一臂之力,你們是否已經滿意了?”
商人們激動地連聲點頭,不敢抬頭直視。
“既然你們已經抵達首都,不必急於離去。在城中逗留幾日,我會安排一些事宜給你們處理!”劉邦微笑著承諾,“數月之後,我期待再次見到你們,到時我將詢問你們一些問題!”
話音剛落,劉邦喚過劉啟,語氣親切地說:“孫子,來,我們一起返回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