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啟端坐在銀龍寶座之上,目光隨著那個龐大身影的逐漸退去,心中沉思不已。
劉邦的腰部與肩膀寬厚有力,幾乎遮住了劉啟的視線。他的背影挺拔,宛如一把剛從劍鞘中嶄露的利刃。
他突然湧起一絲懷舊之情,意識到隻有逐一揭開曆史的迷霧,真正置身於那個時代,才能深刻理解劉邦這位皇帝的真實麵貌,了解他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
不久前,當劉邦下令禁衛軍傳達他的旨意時,劉啟感受到了那語氣中透露出的一種深厚、傳統的兄弟情誼。
“原告在我庇護之下;無人敢在他們麵前公開或暗中施展欺淩。若這些人遭遇任何不幸,即便是跌倒在路上,我也要追究地方官員的責任!”
言辭之中,威嚴盡顯。
然而,那正義的宣言,確實令人心生澎湃!
在殿堂之中,漢家的賈侯低頭認錯。
劉邦稍作停頓,進而問道,“你承認何罪?”
賈侯鞠躬答道,“我的兄弟季成在工作中失職,我亦未能充分指導他。當時天宮寒宮出現空缺,我推薦他擔任此職。如今事態演變至此,我深感懊悔!”
“這個孩子將來必定難以應付!”
朝臣們被接二連三的震驚浪潮所淹沒;一個年僅七歲的孩子竟能將公務員的疏忽與政治派係掛鉤,並指出公務員推薦製度的濫用,這實在是前所未有之事。
更令人驚歎的是,這位七歲的太子在發言時毫無懼色。更為可怕的是,他那敏銳的洞察力和權威般的語氣,不容置疑地直擊他人內心。
一些朝臣點頭表示認同,而劉啟那瘦小的身軀漸漸融入背景,與高處的皇帝身影交織在一起,形成一幅複雜的重疊畫麵。
“這種問責製旨在監督事務,而非針對個人。”劉啟續道,“我相信自此次事件起,我們應當推行問責製。我們需防患於未然,及時解決問題,而非僅僅在問題出現後加以解決。”
劉邦起身,走近劉啟,彎腰傾聽他的話語,眼中流露出深深的困惑,“你說這種方法蘊含著連帶責任的意涵。那麽,讓我來問你,如果所有的公務員都因為害怕問責而停止向朝廷推薦有才能的人,這不就是因小失大了嗎?”
劉啟沉吟片刻,眼神堅定如鐵。“人皆有其自身的利益,自然會趨利避害。漢人自當保護自己。但若摒棄個人利益,唯有公心,又怎能不優先考慮個人得失,而僅僅著眼於家族和宗族呢?”
“的確令人驚歎!”
劉邦反複咀嚼著這個詞,眼神中流露出困惑,語氣冷淡地追問,“我的孫子,這究竟是誰說的?你又是從何得知?”
“抱歉,朱仲公!但我敢肯定,這句深刻的名言,足以成為學者們的座右銘,已經流傳了數百載。您應該不介意引用它吧?”
劉啟腦海中靈光一閃,他莊嚴地對劉邦說道:“是我,被自己的想法所觸動,發出了這些言辭。”
大廳內頓時掀起了一陣騷動。
朝臣們亦被這番話深深震撼,這些話語中蘊含著士大夫的激情理想主義和對國家的深切責任感。當時,漢朝剛剛建立,官員們主要還是出於對國家的職責而奮發有為,而非那些東中黨的偽貴族,或是那些因自己的怯懦和缺乏愛國主義而歡迎清馬隊進入長安的無恥之徒,他們的行為是出於私利。
“這正是學者正直本色的體現!”
“講得非常到位!講得非常到位!”
劉邦高聲讚許道:“這些話應當傳遍天下,讓所有學者都能聽聞,它們應當被刻印在學院的回廊之中,供後世子孫銘記。”
“學者們學習孔子的教誨,這位偉大的聖人。聖人的教誨雖少,但一旦涉足官場,一切便都變了樣。聖人的教誨被曲解,變成了諸如‘書中自有黃金屋’和‘書中自有顏如玉’之類的謬誤。”
“這些言辭尚不足以完全傳達聖人的教誨。那些學習聖人著作並為皇帝服務的臣子,應當根據聖人的教誨來行事!”
“一旦成為家族的官員,享受著人民的供養,謙卑地站在人民之下,接受他們的鞠躬和尊敬,就應當將國家視為自己的責任。不應為了個人利益而紛爭不休。我並不奢望全世界的官員都能達到聖人的境界,但我衷心希望國家中能有更少的官員背離對皇位的忠誠職責!”
講至此處,劉邦深受觸動,他緊緊地抱住劉啟,輕輕地上下搖晃,臉上洋溢著笑容,問道:“我的曾孫,朕應當賞賜你何物?”
劉啟誠懇地回答:“孫子不需皇帝的獎賞。身為太子之嫡長子,漢朝的曾孫,這些都是我應盡的職責。”
劉邦感到極大的安慰,他看著劉盈,讚許地說:“我的兒子,擁有如此孫子,實乃吾之幸運!你養育了一位出色的孫子,也為我等帶來了榮耀的曾孫!”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恭喜陛下東宮才智,確保王朝綿延不絕!”朝臣們紛紛跪下,言辭恭敬,讚美的聲音此起彼伏。
在朝臣們的跪拜和頌揚聲中,劉邦目光複雜地望向季孫豪,“你無罪,卻亦有過失。故此,我必須施以懲戒。我將扣除你兩個月的薪俸,並剝奪你兩百畝的封地!”
季孫豪心中充滿了恐懼與不安,立刻跪地,以頭觸地,聲音顫抖地說:“陛下,我謙卑地感謝您的仁慈與恩典!”
這樣的懲處確實堪稱嚴厲。在漢朝初升的曙光中,那些為帝國基礎奠定的人被賦予了封地。對於那些與劉邦並肩戰鬥、共同建立王朝的追隨者而言,這些土地和森林不僅是財富的源泉,更是榮譽的象征。
更為重要的是,這樣的懲處遠超季孫豪一人。
在王朝創立之初,爵侯屈伸佩依仗與皇帝的親近關係,在民間肆意行惡。他強占平民的林業財產,霸占礦產山嶺。
劉邦對季孫豪的懲處,同時也是對其他人的警示,是一次震懾權貴、讓他們心存顧忌的嚴厲打擊。
由於一個小小的過失,季孫豪受到了懲處,這將使其他人在行事前深思熟慮,不敢再輕易觸犯法紀。
“我曾下令讓你上奏折子,那你為何還在朝會上公開認錯,請求寬恕?”
在皇家園林中,劉盈退後半步,而季孫豪則站在他前方一步之遙。
劉盈的臉色頗為嚴峻,他直言不諱地責問道:“在眾多朝臣的目睹下,你當麵向皇帝請罪。他該如何回應?況且,這是你弟弟的過錯。你的道歉又有何意義?”
季孫豪的麵色變得蒼白如紙,眼中流露出深深的悔恨,“陛下,我實在是太過愚昧了!”他低聲歎息,語氣中滿是自責,“坦白說,我內心太過恐懼,以至於在朝會上不假思索地選擇了道歉。”
“你在害怕什麽?”劉盈追問道,“你害怕因為幾件小事,皇帝會對你施加懲罰?”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苦澀,“你有沒有想過,劉良之妻的事情牽涉如此之廣,你卻能安然無恙。這件小事,又怎可能成為陷害你的理由?你以為皇帝的心腸是如此殘忍嗎?還是你認為我無法保護你?”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勇氣往往逐漸消磨。
在過去的幾個月裏,隨著劉邦權力的日益鞏固,他穩如泰山地坐在龍椅上,老臣們感受到了一種深深的無力感。加之對於介劉良妻子事件的處理謹慎,季孫豪在言行上變得更加謹小慎微。
“那絕非我的本意!”季孫豪急切地回答,“我已年老,力量日衰,絕不敢越雷池一步。我隻能小心翼翼,以免犯錯!”
在皇家園林的寧靜角落,劉盈退後一步,季孫豪則站在他前方半步之遙。
“我不是讓你上奏折子嗎?為何你還在朝會上公開認錯,請求寬恕?”劉盈的聲音中帶著一絲不解。
季孫豪的麵色蒼白,他低聲回答:“陛下,我實在太過愚昧了。”他的語氣中透露出深深的悔恨。
劉盈看著他,眼神中閃爍著思考的光芒。他知道,季孫豪的道歉不僅僅是為自己,更是為了所有可能受到影響的人。這是一次警告,一次對權貴的震懾,讓他們明白,沒有人可以憑借與皇帝的親近關係就可以為所欲為。
季孫豪的道歉,也是對其他人的警示。在行事之前,他們將會更加謹慎,不敢輕易觸犯法紀。
皇家園林中的金草在陽光下閃爍著光芒,劉盈和季孫豪的對話在這裏悄然進行,而整個王朝的秩序和法則也在這個時刻得到了重申。
季孫豪垂首謙卑地說:“陛下與太子的深恩厚愛,我將銘記終生。然而,我已日漸衰老,自覺才能有限,繼續留在朝廷恐不便國事。”
劉啟和他的年輕夥伴們私下決定,不顧官員們阻止百姓進入市場的嚴厲懲罰,偷偷溜出去一睹那令人心驚的刑罰。雖然肢解的場麵令人恐懼,但畢竟無人親見,因此好奇心驅使他們不顧一切地想要親眼見證。
“殿下,我哪敢啊!”賈貴慌忙辯解,“若是太子知曉,定會責罰我。”
劉強不滿地斥責賈貴:“你這個沒擔當的奴才!關鍵時刻,竟隻知顧及自身,不顧及主人的顏麵!”隨後,他轉向劉啟提議:“殿下,不必勞煩他了。我自會差遣我的仆從引領我們出宮。”
劉辰亦加入建議:“是啊,我們也應該喚上季伯恩,他定能為我們引路。我們盡快出發,確保早日回宮。”
劉啟並非有意製造麻煩,他的目的也是為了拉近與這些年輕王子們的距離。這些王子都是漢朝未來的諸侯,每個人手中都掌握著相當大的權力。
正當他們討論著如何行動時,一旁突然傳來了一陣喧鬧聲。
“真是無法無天!你自己不思進取,竟還帶動別人學壞?”話音未落,劉盈便從遠處疾步走來,臉上寫滿了怒氣。
“難道是有人泄露了我們的行蹤?”劉啟心中一緊,立刻閃過這個念頭。
“太子來了!”劉強驚慌失措地叫喊,其他年輕王子們如同驚弓之鳥,四散逃竄。
“你們都等著,我絕不會輕饒你們!”劉盈深受儒家學者的教育,對那些不勤於學業的人深惡痛絕。他邊走邊憤怒地詛咒,手中的動作也不停,將路旁的幾根藤蔓扯斷。
“這下完了!”劉啟腦海中一片混亂,隨即加入了逃跑的隊伍。
劉啟拚盡全力奔跑,從緊鄰人造山和池塘的花園中衝了出來,直奔劉邦處理政務的場所。
“發生了何事?”劉邦從大廳中伸出頭來,隻見他的孫子劉盈手持藤蔓,追逐著他的心愛曾孫,頓時怒火中燒,“這是在做什麽?”
“祖父,不要阻攔我!我必須教訓這個不聽話的孩子!”劉盈並未停下腳步,繼續追趕。
“皇祖父,求您救命啊!”劉啟高聲呼救。
“你們太過分了!”劉邦從大廳中拿起一把槌子,套上草鞋,追逐著劉盈跑出,“讓我看看今天究竟發生了什麽,值得你們如此大打出手?”
春末的天氣最為宜人,長安的街道上充滿了斑斕的色彩,蜜蜂和蝴蝶在花間穿梭,蟬鳴聲聲,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正午時分,盡管天氣寒冷,劉邦卻剛剛用冰酒擦拭過身體,身著短袖棉質內衣,與劉啟及其他數人一同,拿著大碗,蹲在屋簷下的陰涼之地,品嚐著滋養的粥品。
麵前的煎餅乃是呂後親手製作,寬度略超過筷子,底部塗抹著厚厚的醬汁,混合了辣味醃蒜、鹽米和肉末,再點綴以大片的銀黃色炒蔥花和雞蛋,香氣撲鼻,令人垂涎。
劉邦愉快地用筷子攪拌著煎餅條,不時吸吮著筷子尖,將混雜著醬汁、醃蒜、鹽米和肉末的條狀食物一一放入劉啟的碗中,“孫子,快吃吧!”他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條線,又轉身攪拌起了另一碗粥。
劉啟小心翼翼地從手上剝去紫蒜的外皮,確保不留下任何蒜皮碎片,然後將剝好皮的蒜瓣輕放在劉邦的碗中,“皇祖父,這是您要的蒜。”他的動作熟練而謹慎。
“你知道為什麽煎餅常常搭配蒜吃嗎?”劉邦好奇地問。
劉啟捧著比他頭還大的碗,聲音洪亮地宣布:“沒有蒜的煎餅,味道總是欠缺了一些層次!”
“哈哈!”劉邦愉悅地大笑,“正是如此,這正是我們所追求的精神!”接著,他像吃花生一樣,將幾瓣蒜放入口中,嚼了幾下,滿意地皺起眉頭稱讚:“哦,這蒜瓣夠辣的!”然後,他又用下巴夾起了一根煎餅條,繼續享受著美食。
“再也沒有什麽能比這更讓人感到慰藉的了!”劉邦邊吃邊感慨,“無需山珍海味,無需美酒佳釀,也無需暢遊其中的樂趣,這些都比不上這些煎餅條和芝麻醬帶來的滿足。”
“世界上最真摯的快樂,源自家人的關愛,無論是母親還是妹妹!”劉啟也吃得津津有味,咽下一口後補充道,“最樸素的快樂往往最令人滿足。”
劉邦和呂後吃得如此專注,以至於並未注意到周圍的聲音。“我們的孫子真是學識淵博,言談舉止自然流暢,哈哈!”
就在這時,普朱常,劉邦的貼身隨從,急匆匆地走過來,低頭報告:“皇祖父,祖母的壽宴的各項準備都已完備!”
“嗯!”劉邦又吸了一大口食物,滿意地咂了咂嘴,“時間不多了,就這幾天的功夫,我們就用現有的物資。掛上燈籠,用紫金綢緞點綴,讓我們有一個喜慶而熱鬧的慶典!”
“遵命!”普朱常恭敬地應聲,然後退下準備去了。
此時,呂後手裏拿著一束剛洗過、還滴著水珠的蔥花走了出來,走到劉邦麵前,關切地問:“劉邦,我們不是約定在家裏麵簡樸低調地慶祝嗎?為何要有紫金裝飾,搞得如此聲勢浩大?”
在私底下,呂後從不稱呼皇帝為“陛下”。相反,她總是用他小時候的昵稱來稱呼他,這種方式讓他倍感親切。幾天後,就是呂後的生日,整個宮殿都忙碌起來,為這一盛事做著精心準備。
“哪裏多,哪裏多!”劉邦從呂後手中拿了幾根蔥花,清脆地咬碎放入口中,“在我們故鄉,家境富裕的家庭在慶祝時刻,總會舉辦幾場盛大的宴席,以此作為標記,享受喜慶的氛圍。作為一名皇帝,我怎能簡單慶祝呢?那實在是不合禮數!”
“何來‘合禮數’一說!”呂後為兩位皇帝盛滿了煎餅湯,邊倒邊解釋,“我們這個家裏有老有少,何須如此大張旗鼓?再說,你聽聽這消息,整個宮殿已經覆蓋滿了紫色絲綢,連樹枝下也不例外。這一切將耗費多少金錢?這些資金又將從何而來?”
她繼續說道:“最近,國家的開支龐大,百姓們已經難以維持生計。我們自己也曾經曆過艱苦的時光,不希望事情鬧得太過分。而且,有句老話,‘上行下效’。我不過是想稍微熱鬧一下,慶祝我的生日,但肯定不會浪費資源。”
“我劉邦一生最大的成就,不在於成為皇帝,而在於娶了一位賢良的妻子!”劉邦寬慰地大笑,“正如人們所說,一位賢淑的女子能夠旺夫興家,這可是千真萬確的!”
“我們剛才正在討論國事!”呂後皺起眉頭,有些嚴肅地說,“我們的孫子還在這裏,你扯些什麽?”
已經習慣了長輩間的玩笑,劉啟繼續吃著他的煎餅,表情迷茫而遵循著家族的傳統,無論端上來的是什麽,哪怕隻是一點點,他都會吃完,絕不會有絲毫浪費。
“並不是我們負擔不起!”劉邦在品嚐完煎餅和湯後說道,“你跟我這麽久,還沒享過多少福。再說,孩子們這次都回來了,他們都在大驚小怪。他們肯定覺得我們太嚴苛了!”他再次露出寬慰的笑容,“月圓之時,我會把下巴翹得老高說,‘陛下,宮裏的妃嬪比您還奢華!’”
“當然了,我總是偏愛自己的血脈!”呂後語氣中帶著滿滿的驕傲和滿足,接著補充道,“但我並不想炫耀,畢竟過度的奢華生活是不被推崇的!”
“聽我一言,陛下!”劉邦一臉調皮地笑了起來。
“是的,陛下,您應該聽從皇祖父的建議!”劉啟附和道,“是時候精心慶祝您的生日了!”他停頓了一下,然後一臉認真地說,“從今往後,每個月,我的孫子都會為您慶祝生日,讓每個月都有屬於您的特別日子!”
“我自然知道我弟弟的孝順之心。”呂後溫柔地撫摸著劉雲騰的頭發,“但你也明白,這並不僅僅是孝順與否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保持一顆平和的心態。我還遠遠沒有老到會因為錯過幾次生日慶典而離世的地步!”
“你在說些什麽,陛下?”劉邦皺起了眉頭。
在沉默和深入思考了一段時間後,劉啟開口道:“陛下,我近來做了許多夢。”
他稍微靠近了一些,聲音中透露出一絲憂鬱,“在我的夢中,我的病並非無藥可醫,而是長期拖延。陛下,您也因過度勞累而在那時離世了!”
實際上,那並非夢境,而是原本時間線上的真實事件。如今,七天過去了,呂後確實臥病在床。
經曆了多次迭代,劉啟已經改變了這個時間線的命運。在他心中,總是善良和藹的呂後已成為他不可或缺的家人。然而,他越是這樣想,心中就越充滿擔憂。
由於呂後年事已高,劉啟心懷憂慮,害怕失去這位親愛的親人。
目睹劉啟的憂鬱,呂後溫柔地擁抱了他,安慰道:“夢境常常是反的;如果你夢見祖母不在了,那意味著祖母會長壽!”她輕撫著劉啟細嫩的脖子,半開玩笑地說:“你這個小猴子還沒娶你的妹妹生孩子呢,祖母怎麽舍得離開!”
“是的,祖母,您必須長壽!”劉啟帶著一絲迷茫的笑意回答,“聽聽您的孫子談談他的未來,感受一下您的曾孫的成長!”
“那將是無與倫比的快樂!”呂後微笑著回應。
“孫子,你夢見我何時會離世嗎?”劉邦突然從旁問道。作為一個克服殘疾成為皇帝的人,他從不回避生死的話題。
劉啟眨了眨眼睛,語氣中帶著一絲顫抖:“皇祖父,作為天下的繼承者,您定能長壽!”在他心中,卻正在默默計算著;帝國成立至今已九月有餘,最多不過數月,他的祖父,先祖皇帝,將會離世。
劉邦的腰部與肩膀寬厚有力,幾乎遮住了劉啟的視線。他的背影挺拔,宛如一把剛從劍鞘中嶄露的利刃。
他突然湧起一絲懷舊之情,意識到隻有逐一揭開曆史的迷霧,真正置身於那個時代,才能深刻理解劉邦這位皇帝的真實麵貌,了解他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
不久前,當劉邦下令禁衛軍傳達他的旨意時,劉啟感受到了那語氣中透露出的一種深厚、傳統的兄弟情誼。
“原告在我庇護之下;無人敢在他們麵前公開或暗中施展欺淩。若這些人遭遇任何不幸,即便是跌倒在路上,我也要追究地方官員的責任!”
言辭之中,威嚴盡顯。
然而,那正義的宣言,確實令人心生澎湃!
在殿堂之中,漢家的賈侯低頭認錯。
劉邦稍作停頓,進而問道,“你承認何罪?”
賈侯鞠躬答道,“我的兄弟季成在工作中失職,我亦未能充分指導他。當時天宮寒宮出現空缺,我推薦他擔任此職。如今事態演變至此,我深感懊悔!”
“這個孩子將來必定難以應付!”
朝臣們被接二連三的震驚浪潮所淹沒;一個年僅七歲的孩子竟能將公務員的疏忽與政治派係掛鉤,並指出公務員推薦製度的濫用,這實在是前所未有之事。
更令人驚歎的是,這位七歲的太子在發言時毫無懼色。更為可怕的是,他那敏銳的洞察力和權威般的語氣,不容置疑地直擊他人內心。
一些朝臣點頭表示認同,而劉啟那瘦小的身軀漸漸融入背景,與高處的皇帝身影交織在一起,形成一幅複雜的重疊畫麵。
“這種問責製旨在監督事務,而非針對個人。”劉啟續道,“我相信自此次事件起,我們應當推行問責製。我們需防患於未然,及時解決問題,而非僅僅在問題出現後加以解決。”
劉邦起身,走近劉啟,彎腰傾聽他的話語,眼中流露出深深的困惑,“你說這種方法蘊含著連帶責任的意涵。那麽,讓我來問你,如果所有的公務員都因為害怕問責而停止向朝廷推薦有才能的人,這不就是因小失大了嗎?”
劉啟沉吟片刻,眼神堅定如鐵。“人皆有其自身的利益,自然會趨利避害。漢人自當保護自己。但若摒棄個人利益,唯有公心,又怎能不優先考慮個人得失,而僅僅著眼於家族和宗族呢?”
“的確令人驚歎!”
劉邦反複咀嚼著這個詞,眼神中流露出困惑,語氣冷淡地追問,“我的孫子,這究竟是誰說的?你又是從何得知?”
“抱歉,朱仲公!但我敢肯定,這句深刻的名言,足以成為學者們的座右銘,已經流傳了數百載。您應該不介意引用它吧?”
劉啟腦海中靈光一閃,他莊嚴地對劉邦說道:“是我,被自己的想法所觸動,發出了這些言辭。”
大廳內頓時掀起了一陣騷動。
朝臣們亦被這番話深深震撼,這些話語中蘊含著士大夫的激情理想主義和對國家的深切責任感。當時,漢朝剛剛建立,官員們主要還是出於對國家的職責而奮發有為,而非那些東中黨的偽貴族,或是那些因自己的怯懦和缺乏愛國主義而歡迎清馬隊進入長安的無恥之徒,他們的行為是出於私利。
“這正是學者正直本色的體現!”
“講得非常到位!講得非常到位!”
劉邦高聲讚許道:“這些話應當傳遍天下,讓所有學者都能聽聞,它們應當被刻印在學院的回廊之中,供後世子孫銘記。”
“學者們學習孔子的教誨,這位偉大的聖人。聖人的教誨雖少,但一旦涉足官場,一切便都變了樣。聖人的教誨被曲解,變成了諸如‘書中自有黃金屋’和‘書中自有顏如玉’之類的謬誤。”
“這些言辭尚不足以完全傳達聖人的教誨。那些學習聖人著作並為皇帝服務的臣子,應當根據聖人的教誨來行事!”
“一旦成為家族的官員,享受著人民的供養,謙卑地站在人民之下,接受他們的鞠躬和尊敬,就應當將國家視為自己的責任。不應為了個人利益而紛爭不休。我並不奢望全世界的官員都能達到聖人的境界,但我衷心希望國家中能有更少的官員背離對皇位的忠誠職責!”
講至此處,劉邦深受觸動,他緊緊地抱住劉啟,輕輕地上下搖晃,臉上洋溢著笑容,問道:“我的曾孫,朕應當賞賜你何物?”
劉啟誠懇地回答:“孫子不需皇帝的獎賞。身為太子之嫡長子,漢朝的曾孫,這些都是我應盡的職責。”
劉邦感到極大的安慰,他看著劉盈,讚許地說:“我的兒子,擁有如此孫子,實乃吾之幸運!你養育了一位出色的孫子,也為我等帶來了榮耀的曾孫!”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恭喜陛下東宮才智,確保王朝綿延不絕!”朝臣們紛紛跪下,言辭恭敬,讚美的聲音此起彼伏。
在朝臣們的跪拜和頌揚聲中,劉邦目光複雜地望向季孫豪,“你無罪,卻亦有過失。故此,我必須施以懲戒。我將扣除你兩個月的薪俸,並剝奪你兩百畝的封地!”
季孫豪心中充滿了恐懼與不安,立刻跪地,以頭觸地,聲音顫抖地說:“陛下,我謙卑地感謝您的仁慈與恩典!”
這樣的懲處確實堪稱嚴厲。在漢朝初升的曙光中,那些為帝國基礎奠定的人被賦予了封地。對於那些與劉邦並肩戰鬥、共同建立王朝的追隨者而言,這些土地和森林不僅是財富的源泉,更是榮譽的象征。
更為重要的是,這樣的懲處遠超季孫豪一人。
在王朝創立之初,爵侯屈伸佩依仗與皇帝的親近關係,在民間肆意行惡。他強占平民的林業財產,霸占礦產山嶺。
劉邦對季孫豪的懲處,同時也是對其他人的警示,是一次震懾權貴、讓他們心存顧忌的嚴厲打擊。
由於一個小小的過失,季孫豪受到了懲處,這將使其他人在行事前深思熟慮,不敢再輕易觸犯法紀。
“我曾下令讓你上奏折子,那你為何還在朝會上公開認錯,請求寬恕?”
在皇家園林中,劉盈退後半步,而季孫豪則站在他前方一步之遙。
劉盈的臉色頗為嚴峻,他直言不諱地責問道:“在眾多朝臣的目睹下,你當麵向皇帝請罪。他該如何回應?況且,這是你弟弟的過錯。你的道歉又有何意義?”
季孫豪的麵色變得蒼白如紙,眼中流露出深深的悔恨,“陛下,我實在是太過愚昧了!”他低聲歎息,語氣中滿是自責,“坦白說,我內心太過恐懼,以至於在朝會上不假思索地選擇了道歉。”
“你在害怕什麽?”劉盈追問道,“你害怕因為幾件小事,皇帝會對你施加懲罰?”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苦澀,“你有沒有想過,劉良之妻的事情牽涉如此之廣,你卻能安然無恙。這件小事,又怎可能成為陷害你的理由?你以為皇帝的心腸是如此殘忍嗎?還是你認為我無法保護你?”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勇氣往往逐漸消磨。
在過去的幾個月裏,隨著劉邦權力的日益鞏固,他穩如泰山地坐在龍椅上,老臣們感受到了一種深深的無力感。加之對於介劉良妻子事件的處理謹慎,季孫豪在言行上變得更加謹小慎微。
“那絕非我的本意!”季孫豪急切地回答,“我已年老,力量日衰,絕不敢越雷池一步。我隻能小心翼翼,以免犯錯!”
在皇家園林的寧靜角落,劉盈退後一步,季孫豪則站在他前方半步之遙。
“我不是讓你上奏折子嗎?為何你還在朝會上公開認錯,請求寬恕?”劉盈的聲音中帶著一絲不解。
季孫豪的麵色蒼白,他低聲回答:“陛下,我實在太過愚昧了。”他的語氣中透露出深深的悔恨。
劉盈看著他,眼神中閃爍著思考的光芒。他知道,季孫豪的道歉不僅僅是為自己,更是為了所有可能受到影響的人。這是一次警告,一次對權貴的震懾,讓他們明白,沒有人可以憑借與皇帝的親近關係就可以為所欲為。
季孫豪的道歉,也是對其他人的警示。在行事之前,他們將會更加謹慎,不敢輕易觸犯法紀。
皇家園林中的金草在陽光下閃爍著光芒,劉盈和季孫豪的對話在這裏悄然進行,而整個王朝的秩序和法則也在這個時刻得到了重申。
季孫豪垂首謙卑地說:“陛下與太子的深恩厚愛,我將銘記終生。然而,我已日漸衰老,自覺才能有限,繼續留在朝廷恐不便國事。”
劉啟和他的年輕夥伴們私下決定,不顧官員們阻止百姓進入市場的嚴厲懲罰,偷偷溜出去一睹那令人心驚的刑罰。雖然肢解的場麵令人恐懼,但畢竟無人親見,因此好奇心驅使他們不顧一切地想要親眼見證。
“殿下,我哪敢啊!”賈貴慌忙辯解,“若是太子知曉,定會責罰我。”
劉強不滿地斥責賈貴:“你這個沒擔當的奴才!關鍵時刻,竟隻知顧及自身,不顧及主人的顏麵!”隨後,他轉向劉啟提議:“殿下,不必勞煩他了。我自會差遣我的仆從引領我們出宮。”
劉辰亦加入建議:“是啊,我們也應該喚上季伯恩,他定能為我們引路。我們盡快出發,確保早日回宮。”
劉啟並非有意製造麻煩,他的目的也是為了拉近與這些年輕王子們的距離。這些王子都是漢朝未來的諸侯,每個人手中都掌握著相當大的權力。
正當他們討論著如何行動時,一旁突然傳來了一陣喧鬧聲。
“真是無法無天!你自己不思進取,竟還帶動別人學壞?”話音未落,劉盈便從遠處疾步走來,臉上寫滿了怒氣。
“難道是有人泄露了我們的行蹤?”劉啟心中一緊,立刻閃過這個念頭。
“太子來了!”劉強驚慌失措地叫喊,其他年輕王子們如同驚弓之鳥,四散逃竄。
“你們都等著,我絕不會輕饒你們!”劉盈深受儒家學者的教育,對那些不勤於學業的人深惡痛絕。他邊走邊憤怒地詛咒,手中的動作也不停,將路旁的幾根藤蔓扯斷。
“這下完了!”劉啟腦海中一片混亂,隨即加入了逃跑的隊伍。
劉啟拚盡全力奔跑,從緊鄰人造山和池塘的花園中衝了出來,直奔劉邦處理政務的場所。
“發生了何事?”劉邦從大廳中伸出頭來,隻見他的孫子劉盈手持藤蔓,追逐著他的心愛曾孫,頓時怒火中燒,“這是在做什麽?”
“祖父,不要阻攔我!我必須教訓這個不聽話的孩子!”劉盈並未停下腳步,繼續追趕。
“皇祖父,求您救命啊!”劉啟高聲呼救。
“你們太過分了!”劉邦從大廳中拿起一把槌子,套上草鞋,追逐著劉盈跑出,“讓我看看今天究竟發生了什麽,值得你們如此大打出手?”
春末的天氣最為宜人,長安的街道上充滿了斑斕的色彩,蜜蜂和蝴蝶在花間穿梭,蟬鳴聲聲,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正午時分,盡管天氣寒冷,劉邦卻剛剛用冰酒擦拭過身體,身著短袖棉質內衣,與劉啟及其他數人一同,拿著大碗,蹲在屋簷下的陰涼之地,品嚐著滋養的粥品。
麵前的煎餅乃是呂後親手製作,寬度略超過筷子,底部塗抹著厚厚的醬汁,混合了辣味醃蒜、鹽米和肉末,再點綴以大片的銀黃色炒蔥花和雞蛋,香氣撲鼻,令人垂涎。
劉邦愉快地用筷子攪拌著煎餅條,不時吸吮著筷子尖,將混雜著醬汁、醃蒜、鹽米和肉末的條狀食物一一放入劉啟的碗中,“孫子,快吃吧!”他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條線,又轉身攪拌起了另一碗粥。
劉啟小心翼翼地從手上剝去紫蒜的外皮,確保不留下任何蒜皮碎片,然後將剝好皮的蒜瓣輕放在劉邦的碗中,“皇祖父,這是您要的蒜。”他的動作熟練而謹慎。
“你知道為什麽煎餅常常搭配蒜吃嗎?”劉邦好奇地問。
劉啟捧著比他頭還大的碗,聲音洪亮地宣布:“沒有蒜的煎餅,味道總是欠缺了一些層次!”
“哈哈!”劉邦愉悅地大笑,“正是如此,這正是我們所追求的精神!”接著,他像吃花生一樣,將幾瓣蒜放入口中,嚼了幾下,滿意地皺起眉頭稱讚:“哦,這蒜瓣夠辣的!”然後,他又用下巴夾起了一根煎餅條,繼續享受著美食。
“再也沒有什麽能比這更讓人感到慰藉的了!”劉邦邊吃邊感慨,“無需山珍海味,無需美酒佳釀,也無需暢遊其中的樂趣,這些都比不上這些煎餅條和芝麻醬帶來的滿足。”
“世界上最真摯的快樂,源自家人的關愛,無論是母親還是妹妹!”劉啟也吃得津津有味,咽下一口後補充道,“最樸素的快樂往往最令人滿足。”
劉邦和呂後吃得如此專注,以至於並未注意到周圍的聲音。“我們的孫子真是學識淵博,言談舉止自然流暢,哈哈!”
就在這時,普朱常,劉邦的貼身隨從,急匆匆地走過來,低頭報告:“皇祖父,祖母的壽宴的各項準備都已完備!”
“嗯!”劉邦又吸了一大口食物,滿意地咂了咂嘴,“時間不多了,就這幾天的功夫,我們就用現有的物資。掛上燈籠,用紫金綢緞點綴,讓我們有一個喜慶而熱鬧的慶典!”
“遵命!”普朱常恭敬地應聲,然後退下準備去了。
此時,呂後手裏拿著一束剛洗過、還滴著水珠的蔥花走了出來,走到劉邦麵前,關切地問:“劉邦,我們不是約定在家裏麵簡樸低調地慶祝嗎?為何要有紫金裝飾,搞得如此聲勢浩大?”
在私底下,呂後從不稱呼皇帝為“陛下”。相反,她總是用他小時候的昵稱來稱呼他,這種方式讓他倍感親切。幾天後,就是呂後的生日,整個宮殿都忙碌起來,為這一盛事做著精心準備。
“哪裏多,哪裏多!”劉邦從呂後手中拿了幾根蔥花,清脆地咬碎放入口中,“在我們故鄉,家境富裕的家庭在慶祝時刻,總會舉辦幾場盛大的宴席,以此作為標記,享受喜慶的氛圍。作為一名皇帝,我怎能簡單慶祝呢?那實在是不合禮數!”
“何來‘合禮數’一說!”呂後為兩位皇帝盛滿了煎餅湯,邊倒邊解釋,“我們這個家裏有老有少,何須如此大張旗鼓?再說,你聽聽這消息,整個宮殿已經覆蓋滿了紫色絲綢,連樹枝下也不例外。這一切將耗費多少金錢?這些資金又將從何而來?”
她繼續說道:“最近,國家的開支龐大,百姓們已經難以維持生計。我們自己也曾經曆過艱苦的時光,不希望事情鬧得太過分。而且,有句老話,‘上行下效’。我不過是想稍微熱鬧一下,慶祝我的生日,但肯定不會浪費資源。”
“我劉邦一生最大的成就,不在於成為皇帝,而在於娶了一位賢良的妻子!”劉邦寬慰地大笑,“正如人們所說,一位賢淑的女子能夠旺夫興家,這可是千真萬確的!”
“我們剛才正在討論國事!”呂後皺起眉頭,有些嚴肅地說,“我們的孫子還在這裏,你扯些什麽?”
已經習慣了長輩間的玩笑,劉啟繼續吃著他的煎餅,表情迷茫而遵循著家族的傳統,無論端上來的是什麽,哪怕隻是一點點,他都會吃完,絕不會有絲毫浪費。
“並不是我們負擔不起!”劉邦在品嚐完煎餅和湯後說道,“你跟我這麽久,還沒享過多少福。再說,孩子們這次都回來了,他們都在大驚小怪。他們肯定覺得我們太嚴苛了!”他再次露出寬慰的笑容,“月圓之時,我會把下巴翹得老高說,‘陛下,宮裏的妃嬪比您還奢華!’”
“當然了,我總是偏愛自己的血脈!”呂後語氣中帶著滿滿的驕傲和滿足,接著補充道,“但我並不想炫耀,畢竟過度的奢華生活是不被推崇的!”
“聽我一言,陛下!”劉邦一臉調皮地笑了起來。
“是的,陛下,您應該聽從皇祖父的建議!”劉啟附和道,“是時候精心慶祝您的生日了!”他停頓了一下,然後一臉認真地說,“從今往後,每個月,我的孫子都會為您慶祝生日,讓每個月都有屬於您的特別日子!”
“我自然知道我弟弟的孝順之心。”呂後溫柔地撫摸著劉雲騰的頭發,“但你也明白,這並不僅僅是孝順與否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保持一顆平和的心態。我還遠遠沒有老到會因為錯過幾次生日慶典而離世的地步!”
“你在說些什麽,陛下?”劉邦皺起了眉頭。
在沉默和深入思考了一段時間後,劉啟開口道:“陛下,我近來做了許多夢。”
他稍微靠近了一些,聲音中透露出一絲憂鬱,“在我的夢中,我的病並非無藥可醫,而是長期拖延。陛下,您也因過度勞累而在那時離世了!”
實際上,那並非夢境,而是原本時間線上的真實事件。如今,七天過去了,呂後確實臥病在床。
經曆了多次迭代,劉啟已經改變了這個時間線的命運。在他心中,總是善良和藹的呂後已成為他不可或缺的家人。然而,他越是這樣想,心中就越充滿擔憂。
由於呂後年事已高,劉啟心懷憂慮,害怕失去這位親愛的親人。
目睹劉啟的憂鬱,呂後溫柔地擁抱了他,安慰道:“夢境常常是反的;如果你夢見祖母不在了,那意味著祖母會長壽!”她輕撫著劉啟細嫩的脖子,半開玩笑地說:“你這個小猴子還沒娶你的妹妹生孩子呢,祖母怎麽舍得離開!”
“是的,祖母,您必須長壽!”劉啟帶著一絲迷茫的笑意回答,“聽聽您的孫子談談他的未來,感受一下您的曾孫的成長!”
“那將是無與倫比的快樂!”呂後微笑著回應。
“孫子,你夢見我何時會離世嗎?”劉邦突然從旁問道。作為一個克服殘疾成為皇帝的人,他從不回避生死的話題。
劉啟眨了眨眼睛,語氣中帶著一絲顫抖:“皇祖父,作為天下的繼承者,您定能長壽!”在他心中,卻正在默默計算著;帝國成立至今已九月有餘,最多不過數月,他的祖父,先祖皇帝,將會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