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怎麽就無法被徹底清除呢?”劉邦憤怒地抱怨,“過去幾個月裏,我們已經處理了許多腐敗和貪婪的官員。但首都的這些腐敗官員就像割不完的雜草,一批被割倒,另一批又冒出來!”


    “陛下,我遵命!”劉祥鞠躬回答。


    “祖父真是嚴厲!”劉啟評論道,“任何落入他手中的貪官汙吏,都難逃一死!”


    “在我們輝煌的漢朝,官員應當區別於往昔的王朝。若你僅是出於貪圖薪酬,那便不適合成為官員;否則,我們隻得耗費心力對他們的不當行為進行懲處!”


    “即便我如今身登皇位,我依舊堅信百姓的明智。官員絕不應墮入腐敗的深淵;若他們不幸沉淪,那麽懲處便是他們必須承受的後果!”


    劉邦發泄了一番憤怒,但心中的怒火依舊燃燒。他伸手拿起禦案下擺放的咖啡碗,一飲而盡,情緒波動不已。


    劉盈輕聲建議:“腐敗的官員確實應受懲罰,但我們需要討論他們家人的命運嗎?”


    “還有什麽好討論的!”劉邦憤怒地回答,“若官員挪用民脂民膏,而他們的子女、配偶、家眷正享受著美好生活的果實,他們無疑是犯罪的同謀!宣稱他們無辜是荒謬的!”他繼續激烈地說,“他們享受到的每一分好處,都是建立在賄賂和貪汙之上的!這本身就是一種罪行!”他加重語氣,“對他們施以嚴懲,以此警示他人!”


    劉邦在言辭中補充道:“劉祥,我知曉你自幼與學究們研習經書,博學多才。但並非所有事務皆需聽從那些書生的見解。”


    “那些人往往缺乏剛毅之氣;你必須學會峻法!以嚴刑懲治,方能令他們心生畏懼!若是過於寬鬆,隻會招致他們得寸進尺。反之,若你堅守原則,他們又會指責你冷酷無情,稱你為吝嗇的王子!”


    劉盈輕歎一聲,語帶憂鬱地說:“陛下,我不輕率地采納他們的建議。我 憂慮我們偉大的漢朝懲罰過於嚴厲。對整個家族判處死刑的想法在其他任何王朝都是前所未聞的!”


    “你覺得過於嚴厲了嗎?”劉邦瞪大了眼睛,語氣堅定地回應,“那麽等你坐上這個位置吧,因為我還在,你必須遵循我的決策!”


    “祖先們又在爭執中度過了嗎?”


    這時,呂後帶著一群宮女步入大殿。


    她走進來後,忍不住憤怒地責問道:“不能平心靜氣地討論國事嗎?你們的聲音傳得這麽遠!”


    “家事與你無關,不要插手!”劉邦不悅地回應。


    “哼!”呂後反駁,“你斥責我的孫子,難道我沒有權利發表意見?”她轉向一直安靜地坐著,聆聽這一切的劉盈,“你把我的英兒嚇到了!”


    呂後隨即走到劉啟麵前,輕柔地拉起他,一同離開大殿,“來吧,孩子,我們去見祖母,嚐嚐她親手做的麵條!哥哥,也一起來吧!”


    呂後帶著劉啟走出大殿,而劉盈則獨自留在殿內。


    劉邦目送他們離去,隨後轉向劉祥,“迅速處理這件事。我們也去吃麵條!”他言罷,便跟隨他們一同離開了大殿。


    呂後腳步一頓,回頭問道:“你在叫我嗎?”


    劉邦感到有些尷尬,回應道:“即便你沒有叫我,我今天也想品嚐一下麵條!”他尷尬地笑了笑,“女兒,就不能行行好嗎?你不想讓我餓著嗎?”


    不知不覺間,冬日已悄然降臨。


    微涼的微風中,樹梢上的一些樹葉仍在輕輕搖曳,仿佛在抵抗著寒冷。


    在皇家園林中,那些意識到霜凍即將到來的絢麗花朵們正在盡力展示它們最為鮮豔的色彩。


    外界已經有些寒冷。


    然而,在皇子皇孫們學習的宏偉學院裏,卻依然保持著秋日的溫暖。


    在武功殿內,大學講師寶訓、全勝城、楷張越均在場。而在舞英殿,大學講師餘幹兒宗、元歌大學講師褚訥、東歌大學講師於晨站成兩排。他們正聚精會神地在殿堂裏聆聽講解,而王子們則專注地練習書法。


    正在練習書法的王子是劉啟,他的母親呂後近日慶祝了生日。盛宴過後,各路諸侯相繼離開首都,劉啟則被太子劉盈親自送回學院。鑒於皇室孫子的年輕和偶爾的浮躁,講師們接到了嚴格紀律的命令。


    “今日你有何感想,想在殿堂的天花板上揮毫潑墨?”舞英殿大學講師餘幹兒宗,劉啟的書法導師以及舞英殿的大學講師,如此詢問他。


    劉啟沉思片刻,語氣平淡地回答:“為何不書寫《論語》中的《易經》篇章呢?”他繼續說道,“其中有兩句格言我特別鍾愛。”


    說罷,他提起毛筆,開始在灰色的宣紙上揮灑墨跡,“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他的字體工整美觀,標準的中正楷書,書寫過程中嚴謹細致,毫不馬虎。


    實際上,劉啟幼時曾接受書法培訓,經過數月的練習,他在一次學校書法比賽中榮獲銅獎,家中為此舉行了小型的慶祝活動。


    自從來到這個世界,劉啟在練習書法時,他的技藝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展現出了不凡的水平。


    “你的書法透著一種優雅,”舞英殿大學講師餘幹兒宗評價道,“然而,筆力似乎還略顯不足。我認為你應當減少練習魏碑,以精細打磨你的書法風格!”


    “魏碑過於刻板和僵硬!”劉盈靈機一動,他的筆跡隨著筆勢的轉變,開始展現出他前世刻苦練習的書法風格。


    “大地本性溫和,君子應懷寬宏大量之心!”劉啟的字跡躍然紙上,筆觸銳利,線條細膩而有力,透露出一種獨特的純淨氣息。


    然而,出乎他的意料,幾位大學講師突然顯得憤怒起來。


    “殿下,你在書寫哪種字體?”武功殿的大學講師寶訓高分貝地問道。


    這位老先生是一位嚴謹的學者,堪稱年輕王子中的嚴師。即便是膽小的蛇,若對他吠叫,他也絕不會猶豫地給予教訓。


    劉啟擱下了筆,回答道:“我書寫的是飛燕體。”


    “楚國的陳後主是我們民族的叛徒!”寶訓厲聲斥責,“允許殿下練習書法,是為了培養殿下的心智和智慧,而非期望殿下在書法上取得卓越成就。殿下先是模仿陳後主的畫作,如今又效仿飛燕體;這豈非本末倒置,走上了歧途!”


    “書法乃是一門精致、自然、尊嚴和大氣的藝術。”東閣大學的講師於晨語氣熱切地闡述,“書法之中,人的性格得以體現。然殿下為何不青睞那些著名的書法大師,反而對陳後主之作情有獨鍾?”


    一眾學者激動不已,紛紛激昂地指責劉啟,目光中透露出憤怒與不解。


    劉啟情緒激動地反駁:“我隻是隨心所欲地書寫而已。書法課是我唯一能稍微放鬆的時刻,你們為何都要來責難我?”


    在場的學者中,花丹大學的講師楷張越語氣相對和緩:“殿下,我們並非無端小題大做。書法畢竟是一門精致的藝術,陳後主的高超技藝確實無人能及。但鑒於殿下的身份,您自然可以收藏他的作品以供欣賞,隻是不宜刻意模仿。”


    “成就非凡之路,向來不易!殿下的銀槍和銅馬,見證了戰鬥與建國的曆史!”另一位大學講師全勝城也忍不住發言,“曆經數月的不懈努力與勤政愛民,我們才得以奠定今日的穩定基石。殿下是我們偉大漢朝未來的統治者,未來的太子,您應當效仿皇帝的勤政與太子的純善,切不可效仿陳後主那般忽視國事,沉溺於瑣碎之事。”


    “我……”劉啟本想辯解些什麽,但最終還是選擇了沉默,“我明白了!”


    束縛重重!難道作為蛇的後代,生活就注定無法自由嗎?自封為漢王朝太子的劉啟,他的日子被讀書寫字充斥,日複一日,單調而又乏味。


    “哼!”突然,花丹大學的講師楷張越目光落在劉啟的書寫上,語氣中帶著驚訝,“這是何故?”


    “標點符號!”劉盈解釋道,“我在閱讀時喜歡進行斷句。你可以看到,這裏有一個句號。”


    他一直在深入研究孔子的三經四書,以及漢竹學院的大學講師每月所講授的曆史課程。然而,那些古書中的文字都是連綿不斷的,難以辨認出獨立的句子。因此,劉啟在閱讀時添加了標點符號,以輔助區分和劃分句子。


    瞬間,眾大學講師齊聚一堂,均陷入了震驚與難以置信之中。


    “這些標點符號確實極具價值!”楷張越讚許道,“若廣泛應用,將大大減輕普通人閱讀時的理解難度。讀者將感受到閱讀的流暢性,教師也能更高效地傳授知識!”


    “確實,我國王朝的科舉考試由劉學派主導。若在經典文獻中使用標點符號來劃分句子,無疑將使經典的含義更為顯豁,易於理解。”


    “聖人的教誨豈能隨意中斷!”寶訓皺著眉頭強調,“此舉看似便利,但一旦打斷句子,恐將導致含義混淆,進而引發諸多解釋。我們又該如何依賴一個統一的標準?”


    在他們激烈爭論之際,劉啟心中既感困惑又忍不住發笑。


    “各位先生,請不必再爭執,”劉啟解釋道,“實際上,我創造這些符號隻是為了使閱讀變得更加容易!你們都了解,我們皇上的祖先以及我的父親,每月都要處理大量文件,夜以繼日地審閱奏章和詔令。”


    “有了這些標點符號,奏章的理解將更加直接,無需逐字費神推敲!”


    標點符號對於準確理解文件內容至關重要。


    在過去的幾個月裏,司法部長浪淑水向皇帝提交了數份奏章,每一份都 以洋洋灑灑的五千字前言作為開頭。皇帝在聆聽這些奏章時感到困惑,對於劃分句子感到厭倦,不久便忘記了先前所聽的內容。


    盡管老皇帝備受尊敬,他本人也勤勉於學業,不知疲倦。然而,畢竟他的基礎較為薄弱,對於冗長的講座並不喜好。


    太子在憤怒之下,下令將浪淑水拖出去打了九十五板。此外,他還頒布了一道詔令給所有大臣和仆人,明確規定從此所有奏章和詔令都應使用簡潔明了的語言撰寫,以避免冗長複雜的解釋可能導致的誤解和混淆。


    那時,劉啟心想,若有了標點符號,老皇帝在聆聽奏章時必將更加易於理解,得以跳過不感興趣的部分,閱讀起來也會更加流暢。如此一來,像浪淑水這樣的大臣也能規避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例如,在浪淑水遭受鞭刑之際,皇帝終於領悟到了他的奏章內涵,並下旨停止了刑罰。然而,悲劇已經發生,宦官浪淑水已是命懸一線。


    “太子孝順尊長!”老學者們雖已年邁,但並非迂腐之人,他們能看到這一創新帶來的實用性。楷張越開口讚道,“此發明對閱讀的幫助不言而喻。想象一下,若得以實施,閱讀的難度必將大大減輕!”


    人群中響起低低的讚同聲,因為解讀句子無疑是閱讀經典文獻時最為艱巨的任務。每個人都從年輕時便開始閱讀,對此深有體會。


    這時,老皇帝那洪亮的聲音從外麵傳來。


    “我的孫子,你還有其他有益的建議嗎?”


    劉邦和劉盈,腳上沾滿了塵土,步履蹣跚地走了進來。老皇帝的聲音中透露出愉悅,而劉盈則保持著恰當的嚴肅態度。


    “陛下,太子殿下!”


    “無需多禮!”老皇帝回應道,“我剛在外麵聽了一會兒。我的孫子又為學者們帶來了哪些益處?”


    “陛下,請過目!”於辰,身為大學講師,遞上了劉啟親手創作的手稿,“太子殿下親自設計了這些符號以劃分句子,旨在使文章更加易於理解,意義一目了然。”


    “太子殿下還提到,若這些符號能應用於大臣們提交的奏章,將能極大地減輕您在文書工作以及您和太子殿下在閱讀與決策過程中的疲勞!”


    老皇帝聚精會神地聽著,雙眼因興趣而睜得更大,“無需多言,這聽起來確實大有裨益!”


    隨即,他轉向劉盈,興奮地說,“如果大臣們都在奏章中運用這些符號來劃分句子,我們的祖先在處理政務時便不會耗費如此多的時間了!”


    劉盈快速瀏覽了幾眼手稿,他的眼中閃爍著震驚與喜悅。


    劉盈心中震驚,因為他年僅稚嫩的劉啟竟展現出了如此深刻的洞察力和創造力。同時,他也感到由衷的喜悅,因為他知道自己的長子天資聰穎。


    然而,當他目光移至手稿下方的肥銀字時,他不禁皺起了眉頭。


    “他尚未學會走路,便想翱翔於天際?連正楷字都還未精通,便開始書寫肥銀字!”劉盈不禁驚呼,“而且,為何要向他人學習,卻不像那些無能而暴虐的王子們學習?”


    “你不能效仿那個趙皇帝!”


    桌子下擺放著一鍋熱氣騰騰的豆腐和一碗冷麵,旁邊是一碗白米飯。老皇帝將醬油、醋和蒜泥混合在一起,攪拌至均勻。他用法筷夾起一口混合了調料的米飯,未待吹涼便一口吞下,滿意地咽下,下巴和下頜的線條因此顯得更加緊致。“短暫的楚國大楚王朝,出現了那麽多無能的皇帝,直接導致了百姓無法維持生計!”老皇帝邊說邊伸手給劉啟也拿了一塊米飯,“來,吃米飯,長得更健壯!”


    老皇帝一飲而盡碗中汁液,繼續說道:“罷了,就這樣吧。那個小家夥的母親,銀氏家族,財富雄厚,國內市場強大,國外有勤勞的皇家軍隊守護。然而,他竟然帶著他的孫子投敵,成為叛徒,被敵人俘虜後送往遼東,在那裏品嚐小米酒。”


    “即便是一個皇帝,也應保有尊嚴。若無法戰鬥,至少也該保持榮譽逃跑。而他,最終還是為我們祖先留下了後代。但看看他,他的妾和兒媳們被銀人強奸,他竟然還能在四姓之家苟活!”


    老皇帝不悅地咂了咂嘴,評價道:“這個老家夥真是厚顏無恥!”


    劉啟不禁嗆了一口,幾乎要咳嗽出來。


    這並非因為老皇帝的話語:“若你不能戰鬥,至少應該帶著一些榮譽逃跑,那樣至少還能保留一絲尊嚴!”


    這正是崇禎皇帝所選擇的道路。


    當提及劉家,曆史上確實存在幾位聲名不佳的皇帝,比如被俘的漢應宗。但總體而言,他們一家保持著相當的自豪感。


    至少崇禎皇帝在成為難民時,設法保存了國家的殘餘部分。


    “慢慢吃,別噎著!”呂後看到劉啟噎住了,急忙拍著他的背,“慢慢吃你的麵條,別像你的祖先那樣,吃飯像在打仗!”


    “飯後別說話,我們在教孫子呢!”老皇帝微微皺眉,然後對劉啟說:“趙家的那個無能的家夥,他從不做正事,總是卷入旁門左道。他的書法不錯,他的畫也組織得很好,但這有什麽用?成為書法家又或是歌女,哪一樣更有價值?”


    “如果你想教你的孫子,請去別處教,這是我的餐桌,我們在這裏吃飯!”呂後開口說道,“這孩子已經學了好幾天了,你連吃飯的時候都不讓他休息,不停地嘮叨,這是何苦呢?”見老皇帝麵色不佳,她立刻補充道:“你是要吃飯還是要教訓人?這是我定的規矩,如果你有異議,請另找他人!”


    老皇帝被她的話驚得說不出話來,明白再爭論下去也不會有結果。


    於是,他抓起一大把四花米飯,猛地塞入口中,劇烈地咀嚼著。


    “唉,我的孫子,聽我說!”然而,老皇帝坐立不安,又吃了幾口後,他開口問道,“為何現在的米飯沒有以前那麽美味了?”


    “過去我們吃什麽,現在就吃什麽,”呂後反駁道,但仍為老皇帝盛了一碗冷湯,並將麥麵泡在湯中,遞給他,“或許是因為你現在的酒量不如以前,所以這些新奇的食物對你來說都有些難以適應。”


    見老皇帝不顧湯的溫度,饑不擇食地吃了起來,她忙提醒道:“慢慢吃,又不是在比賽。您這年紀,應該知道細嚼慢咽的重要性吧?”


    老皇帝微微點頭,目光轉向劉盈,關切地問道:“我的長子,你在思考些什麽?”


    “這個月,我弟弟創製了那些符號,我一直在深思如何在我們整個家族中推廣它們!”劉盈沉思片刻,然後緩緩道來,“自從我們家族創立以來,普及教育一直是我們的宗旨。在卞、文、周等國,我們設立了學校,允許貧困家庭的孩子們也有機會接受教育!”


    “然而,盡管這幾個月來學校的數量有所減少,願意讀書的農民並未相應減少。在南方,這種情況依舊普遍,鄉村中常有學校存在,延續著悠久的文化傳統。然而,在北方,讀書的人卻日漸稀少。在最近的科舉考試中,取得成功的多數是南方考生,而北方考生寥寥可數!”


    “這其中的原因,一方麵自然是因為南方擁有更為完善的教育基礎設施,另一方麵則是北方缺乏有影響力的導師,這導致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達思想的能力相對較弱。”


    “在我們大漢王朝,科舉考試始終是皇帝關注的重點,其內容主要集中在儒家經典及其原則之上。魏征提議,若我們能邀請學界的知名學者來對經典進行注釋和標點,將使得學生能夠更為輕鬆地閱讀。如此,有文化的民眾數量在短短幾個月內就能有所增長。”


    “即便並非所有的農民都渴望參加科舉考試,但閱讀、寫作和理解儒家原則的能力,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極其有益的!”


    “作為家族的領袖,你應當承擔起決策的責任。”老皇帝邊享用著食物邊指示道,“你和那些大學士可以深入討論具體細節。如果你需要資金或人力支持,不妨與財政部長溝通。”


    老皇帝不禁輕歎一聲,接著抱怨道:“每次見到那些書呆子我就感到頭昏腦脹!而且,幾個月後首都衛戍部隊即將進行冬季訓練,所有士兵都在期待我的檢閱。我真的沒有時間閑置在這件事上。”


    此時,大漢王朝的力量彰顯在那些身經百戰的老兵身上。他們不僅武裝到牙齒,更有著鐵一般的紀律。每月兩次,都會舉行大規模的軍事操練,無論是秋季演習還是冬季訓練,都是以成千上萬的兵力來進行攻防演練。不同單位之間的競爭對於指揮官和貴族的聲譽和地位至關重要,因此這種競爭被高度重視,認真對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爺是劉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春最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春最棒並收藏我爺是劉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