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正如古語所雲,‘感恩圖報可能轉為怨恨。’如果我們現在不對他們進行懲罰,將來即便懲罰,他們依然會感到不快,甚至可能在公眾麵前懷恨在心,這是人性的弱點啊!”
劉盈聽了他孫子的話,陷入了沉思,久久未語。
這些觀點並非他首次聽聞。他的長輩們過去也曾提出過類似的看法。
政治並非僅僅是關於展示善良或寬容;它並沒有為這些情感留出足夠的空間。
以劉亮為例,盡管他是大漢帝國的功勳之臣,且地位顯赫,但他同時也是大漢的諸侯和部長,手握重權。其他人或許會誤以為劉家罷免劉亮是為了鞏固自身的權力,但他們忽略了中國更廣泛的影響和複雜的權力。
沛縣派係,由揭劉亮領導,在朝廷中根基深厚,在大漢帝國的服務體係中步步高升,唯有來自淮陽的人才被視作合格。其他地域的人才,即便才華橫溢,也常常被邊緣化。
他們先是推翻了金淦富文,隨後又使梅縣、王廣陽等人失寵,建立了多個牢固的權力集團,這些集團相互勾結,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利益共同體。
在這些權力集團中,不乏那些為家族做出巨大犧牲和貢獻的人。然而,他們無一例外地需要被清除,否則他們可能會成為未來的麻煩來源。
江孫和也是其中之一,長輩們和劉盈在最近幾個月裏明顯地削弱了他的地位。背後的原因雖然眾人皆知,但無人敢於公開討論。
“你心裏究竟在盤算著什麽混亂的想法?”在長時間的沉默之後,劉盈帶著一絲困惑的語氣問道。
劉齊回答得同樣困惑,“並非我在無端揣測,而是這本身就是現實!”
他停頓了一下,然後繼續說,“如果父親想要擴大這個案子,無需如此大費周章。隻需細聽那些私下裏的議論,便會明白。皇帝和長輩們的性格決定了他們不會輕易解決這些問題。他們善於抓住機會處理一些人,以此來樹立榜樣,馴服那些日益膽大妄為的自負者!”
“若父親不希望牽連太多旁人,並意圖保護他們,那麽我們應當公正地處理官方事務。撤銷那個賭場的支持者,讓浪春波和劉德興返回故鄉安度晚年,同時解雇諸多關鍵行政職位,這既是情感上的妥善處理,也是理性上的明智之舉!”
“你這是在為你的父親出謀劃策,教他如何行事!”劉盈帶著困惑的語氣說道。
劉齊後退一步,麵露服從之色,“讓孫兒離去?陛下,我遵命!”言罷,他轉身快步離去。
“嘿嘿!”劉盈輕笑兩聲,聲音中透出一種無奈,“你這個小家夥,做錯了事卻比誰跑得都快!”
在天堂清寧殿的長輩們的書房內,長輩們自言自語,一邊聆聽著禁衛軍的機密報告。賭場案件涉及幾位關鍵被告,他們是太子妃呂的親屬。這個案件不僅牽涉到貴族,還涉及到武官,是一個展現皇權的機會。然而,由於太子劉盈處理此事的方式,似乎有些過於慎重。
作為儲君,劉盈在處理與自己妻子的兄弟相關的事務時,仍不得不考慮諸多因素而加以幹預。
盡管長輩們出身顯赫,是那些崇尚武力勝過一切的老派支持者,但在某一方麵,即便是過往備受尊敬的皇帝也無法與之匹敵。
那就是他們對孫子的信賴。
即便他們的孫子在性格或行政能力上與自身有所不同,他們也不會將自己的意誌強加於孫子。他們願意真誠地傾聽,若孫子犯錯,他們會直言不諱地指出來。若孫子正確,他們會支持他放手去做。
“哦,兄長,你太過仁慈了!”
長輩們放下手中的武學典籍,身體向後靠在椅背上,閉上眼睛,輕聲自語。
“你越是仁慈,父親將來可能就會越嚴厲地對待你。否則,你將會給你的孩子們帶來沉重的負擔,而你那與生俱來的性格,是無法妥善應對的。這難道是正確的做法嗎?”
對於像劉邦這樣的皇帝,他絕對不會留下任何可能給後代帶來麻煩的隱患。
即便是再微小的威脅或負擔,也必須在初始階段就徹底消除。
有人將他稱為暴君,他從不掩飾自己對治理國家的鐵腕手段,始終堅持嚴厲的懲罰和法律的作用。這種堅定的決心,本質上源於他成為皇帝之路的艱難。
他的起點過於艱難。
他經曆過的陰謀和詭計太過稀少。
在家族覆滅的混亂中,他不得不孤身一人奮鬥求生,尋找避難所,最終加入紫禁城的騎手隊伍。他經曆了無數的艱難險阻,承受了敵人的箭雨和長矛的攻擊,才最終走到了今天的位置。
他絕不允許江秋、大漢遭受任何挫折,連最微小的差錯也不被容忍。
就在他靠在椅背上,閉目沉思之際,宮中太監普眾長的聲音從外麵傳來。
“殿下,您怎麽親自來了?”
“太後說皇帝尚未用膳,特令我帶來了幾盒蒸餃!”
隨著這聲音,長輩們的臉上露出了溺愛的笑容。他們鍾愛的孫子,智囊,女兒劉啟的嫡長子已經抵達。
“我們的長孫來了!”長輩們低聲說道,“快讓他進來!”
稍作等待,普眾長引領著劉啟從外界步入大廳。
“孫兒劉啟,拜見皇上!”劉啟恭敬地行禮道。
“你非外人,無需如此過分禮節。”長輩們微笑著回應,隨後轉向普眾長,補充命令:“不必阻止我們的長孫,讓他進來。”
“陛下,我遵旨!”
劉啟踏步至長輩們麵前,將手中捧著的食物盒輕放於禦案上:“這是皇太後親手蒸製的,還熱騰騰的,請皇上品嚐。”
他一邊說著,一邊繼續忙碌,擺好了碗筷,並端出了熱氣騰騰的蒸餃。還為長輩們依次倒上了涼醋和芝麻油。隨後,他拿起一顆大蒜,開始小心翼翼地剝去蒜皮。
“嗯?好像少了點什麽?”長輩們四處張望,好奇地詢問。
正在剝蒜的劉啟微笑著回答:“皇太後說,不讓您吃這個。”
“這個老婦人,真是太過於控製了!”長輩們帶著些許不快的表情,皺起了眉頭,“不過是些許蒜汁,她怎麽就能決定我能吃什麽,不能吃什麽?”話鋒一轉,他們盯著蒸餃,又補充道,“有了如此美味的佳肴,沒有蒜汁又如何能盡興享受?”
劉啟將剝好的蒜瓣輕輕放在桌上,擦拭了一下雙手,環顧一圈後,微笑著退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就在此刻,心細如發的多樣從胸前掏出幾個小瓶子,輕輕搖晃著,“皇上,這是您的孫子為您準備的禮物!”
“我們的大孫子真是貼心!”長輩們歡快地笑著,目光轉向劉啟。
劉啟靜靜地佇立,未發一語。
長輩們輕咬了一口蒸餃,隨後嚐了一瓣新鮮剝好的蒜,再喝上一口蒜汁,享受著那股甜味。
劉啟忍不住將目光投向長輩們禦案上堆積如山的奏章。
“確實,論及勤勉治國,長輩們無疑是皇帝中的楷模。隻是世人往往過於放大他們的缺點,這是一種誤讀!”
劉啟在心中默默思考。
在劉啟的記憶中,每當長輩們投身於處理家國事務,總是不知疲倦地忙碌著。
某次,他在七天的時間裏目睹了長輩們審閱並批準了超過1559份來自朝廷內外的奏章,同時還處理了超過2289件家事,平均每天都要處理約100份奏章和300件家事。
這樣的工作量,無疑彰顯了他們的勤勉與效率。
不僅如此,長輩們的生活極為簡樸。在宮中,他們總是優先使用錫器,而將銀器留作他用。每月所享用的菜肴都控製在三等以內,餐桌上常常可見如豆腐、菠菜等家常食物,這些通常隻出現在普通家庭的餐桌上。
至於衣物,除非破損不堪,否則長輩們不會輕易更換,即使是破了洞的衣服也會多次修補,繼續穿著。
他可謂是工作至上的典範,卻也是一個不知如何享受生活的人。
注意到劉啟臉上露出的憂慮神色,正在禦案前整理文件的長輩們帶著幾分疼愛地問道:“大孫子,你在擔心些什麽?”
劉啟目光落在長輩們因年久使用而略顯灰暗的袖子上,不禁重重地歎了口氣:“皇上,您實在無需如此節儉。”他轉頭望向自己身上的新衣,繼續勸說道:“在宮中,這些衣物所需的材料根本不短缺。您是家族的脊梁,理應……”
“長輩若不以身作則節儉,後輩便會學會奢侈!”長輩們語氣嚴肅地指出,手中握著筷子,“你們這些年輕人可以隨心所欲地消費和穿著這些物品,我並不反對。但作為一名家族的長者,我肩負著多個家庭的未來,如果你們年輕人開始揮霍無度,將來成長起來,也將難以改正這種習性。我們江秋國的未來又當如何?”
“再者,我出身寒微,一生備嚐艱苦,”長輩們語氣堅定地繼續說道,“身著華服,美味的食物對我而言,已是過分。你應該明白,世界上還有眾多人連這樣的餐食都難以承擔!”
“待你長大成人,這個帝國終將交到你手中。”長輩們輕聲歎息,語氣中帶著一絲寵愛,“到那時,若你心生奢侈之念,不妨回顧你的祖先是如何節儉度日,我們在世時又吃了什麽。這樣的反思或許能讓你對奢侈的渴望有所減退。”
“皇上,您盡可放心,您的孫子決不會成為一個揮霍無度之人!”劉啟神情莊重地保證,“我將不僅學習您的節儉之德,還會竭力確保我國所有子民,以及大漢的臣民都能享有充足的食物。”
“哦,要讓整個帝國的百姓都吃得飽?哈哈哈!”
長輩們放下筷子,大笑起來,笑聲如此響亮,以至於汗水都似乎要從他們的太陽穴滴落。隨後,他們轉向外麵的侍從,高聲呼喚:“太監,你在何處?”
在側廳,幾位如宮廷秘書般的侍從躬身出現。他們每月都會在場,環繞在皇帝身邊,記錄他的言行舉止。他們所編纂的書籍,即為《帝紀》。
“你都聽見了嗎?”長輩們對侍從們微笑著問道。
“您的每一個字我都聽得清清楚楚。”侍從回答。
“我們的大孫子宣稱他想讓大漢帝國的所有子民都能吃得飽!哈哈哈!”長輩們放聲大笑,喜悅之情溢於言表,“記下來,把這句話記在你那小本本上!”
“陛下,我必遵旨!”
“大孫子,你的野心可不小啊!”長輩們拍著劉啟的脖子,笑著說,“即便是你的祖先,連我自己,也不敢抱有如此宏偉的誌向。但你卻懷有這份決心!”他們連聲點頭,“是的,是的,擁有這樣的抱負,你將來必成大事!”
說著,長輩們從空蕩蕩的汁液碗裏喝了一口,“在我的一生中,我從不對秦朝皇帝或漢朝舞者的成就心生羨慕。我所取得的成就並不遜色於他們,也親眼見證了他們的政策如何為人民帶來負擔和財富的浪費。”
“在我看來,若能使帝國的每一個子民都享受到豐富的資源和充足的食物,這將是最偉大的王朝,載入史冊!”
“沒想到,你竟有讓帝國每個人都吃飽的願望!哈哈哈!”長輩們笑著繼續點頭,“正如古語有雲,說易行難。理論上談論起來固然簡單,但實際上,移山般的事業卻是截然不同!”
“我並非隻是空談,皇上!”劉齊誠摯地回應,“我真心相信這並非遙不可及!”
“僅僅是敢於如此設想,你就已經比你祖先和我更為出色了!”長輩們興奮地高聲稱讚,顯然對劉齊的表現感到十分滿意。
在古代,確保帝國所有百姓都能吃飽飯似乎是一個難以觸及的夢想。但在劉齊心中,他已經構思了幾項計劃。他深知遼闊的東南地區適宜種植商業作物,那裏的土地資源幾乎無窮無盡,蘊藏著巨大的潛力。
隨著年歲的增長和影響力的擴大,他會派遣使臣遠航,探尋各種高產的商業作物,並在春季將其推廣開來。
確保民眾溫飽勝過任何輝煌的舞蹈成就。
在長輩們輕鬆交談之際,普眾長再次步入室內,聽到劉齊的談話,他猶豫了片刻,然後遞上幾封封印的信件。
長輩們對劉齊毫無隱瞞,然而,當他拆開信件後,原本愉悅的表情瞬間轉變為劇烈的憤怒。
“皇上?”劉齊聲音中透出關切,不由自主地提高了音量。
長輩們身體向後靠在椅背上,臉上的憤怒之情扭曲了他們的麵容,“你二姑姑她……她完了!”
“什麽?”劉齊瞪大了眼睛,震驚之情溢於言表,“哪個二姑姑?”
“就是你二姑姑!”長輩們咬牙切齒地回答。
劉齊的二姑姑,重寧集團的統治者,上個月,她的父母因犯罪被流放到雲南。重寧本有機會避免同樣的命運,但她選擇跟隨她的丈夫,甚至不顧長輩們的命令。
“你二姑姑是如何殘疾的?”劉齊詢問。
“她在雲南遭遇了變故!”長輩們的臉色變得陰沉,眼中閃爍著憤怒的火焰,“他一直是個重視家庭的人。在他經曆了一段艱難的時期,他的大家庭支離破碎,當他開始嶄露頭角時,劉家隻剩下了幾個女性成員。
在他心中,每一個孩子都如同腳下稻穀般珍貴。
“皇上,請節哀順變!”劉齊輕聲安慰。
長輩們發出一聲怒哼,語氣中充滿了憤怒:“你二姑姑追隨那個無能的駙馬去了雲南,她離世了,但那個駙馬卻依然安好,全是因為那個混賬東西!”
他們大聲吩咐,對外麵喊道:“喚個人進來!”
“遵命!”
“派遣使者前往雲南!”長輩們怒吼著下達命令,“處決我們二女兒那個無能的駙馬!”在他們的憤怒中,他們繼續咆哮,“用我的馬鞭抽醒他!”
“抽醒他!”
憤怒的長輩們如同守護劉家尊嚴的獅子般,咆哮著。
書房內,陳設簡樸,禦案上擺放著他們使用了數十年的馬鞭,牆上掛著漠北和漠南地區的地圖,還有一條已經使用了一年的鞭子,彰顯著長輩們的權威和曆史的沉澱。
“普眾長!”長輩們將馬鞭狠狠地擲在普眾長的腳下,牙關緊咬著下達命令,“去,給他一頓狠揍。不僅要抽得他清醒,還要將他打個稀巴爛,讓他嚐嚐殘疾的滋味!”
“陛下,我領命!”普眾長立刻拾起鞭子,肅然離開以執行命令。
經過一番激烈的怒吼,長輩們突然無力地倒入椅子上,眼神變得空洞,臉頰泛起紫色,竟然泣不成聲,“我們的二女兒,就這樣離我們而去了嗎?”
此時,劉齊無言以對,隻能盡力安慰:“皇上,請……注意龍體!”
長輩們出身貧寒,在那混亂的年代中辛苦奮鬥,終於建立起了自己的大家族。對他們來說,每一個家庭成員,每一個兒子女兒,都如同寶貴的稻穀一般。即便是出自低微妾侍的兒子,也是他們劉家的血脈相連。
他們如同腳下的稻穀,珍貴無比,就像是骨髓中的淚水。
他們全身心地深愛著家人,愛到了極致。他們明白分封土地並非良策,但依舊將所有孫子分配出去,以確保後代能夠永遠享有財富與榮耀。
他們親自為孫女挑選夫婿,如有能力,絕不猶豫地運用影響力。
如今,掌管禁軍和精銳步兵的分別是梅吟竹和紀劍。
“我們的二女兒離世了!”長輩們聲音低沉地歎息,“她太過固執,不聽從我們的勸告。我們曾告訴她不要隨駙馬前往雲南,但她堅決不聽從。她宣稱無論丈夫去向何方,她都會跟隨。如今她已離去,我們再也無法見到她了!她為了那個駙馬,竟棄我們於不顧!”
誰能想象,這些備受敬仰且權力巨大的長輩們,對孫女們竟有著如此深沉的情感?
細思之下,這也合情合理。原本在曆史的軌跡中,這些長輩們應是皇位的繼承者,因此他並非不了解孫子們的野心。然而,他無法對那些立下赫赫戰功、忠心耿耿服務多年的孫子們下手,隻得將這個艱難的選擇留給了指定的繼承人。
曆史記載揭示,長輩們曾詢問劉徹,若其叔父們將來有謀反之舉,他將會如何應對。
劉徹回應稱,他將會先嚐試與他們理性溝通,若溝通無效,他將采取必要行動,但盡量避免訴諸武力,最多會將他們軟禁。
當時,長輩們對這樣的答複感到欣慰。
然而,他們未曾料到,在他們離世之後,他們深愛的孫子孫女們竟會背離他們的遺願。
劉運騰急不可耐地著手削減封地,將王子們逼入了絕境。
劉讓景的叛亂幾乎導致了劉家血脈的徹底滅絕。
同情並非總是軟弱的表現,即便是皇帝,也可能擁有一顆慈悲的心。
就在這時,外麵響起了一片嘈雜聲。
呂雉,皇太後,驚訝地走進來,“發生了什麽事?我在外麵就聽到了你們的喧嘩!”她邊說邊快步進來,握住了長輩們的手,“劉邦,出了什麽事?告訴我發生了什麽!”
長輩們緊握著老婦人的雙手,聲音因悲痛而顫抖,“我們的二女兒離世了!”
“什麽?”老婦人呂雉震驚地瞪大了眼睛,她的目光充滿疑惑地投向劉齊,“哪個女兒?”
劉齊語氣沉重地回答,“是重寧的姑姑,重寧集團的統治者,她跟隨馬家去了雲南,不幸在路上生病,她的死訊剛剛傳回!”
瞬間,呂雉的容顏失色,變得蒼白如紙。
“我的女兒!我的可憐的孩子!”她低聲哀訴,聲音因壓抑的情感而微微顫抖。
盡管重寧是妾室所生,她的生母很早就辭世了,呂雉將其接入宮中,如同親生女兒一般疼愛,心中未曾有半分歧視。
聽聞這令人心碎的消息,老婦人的身體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無力地倒入了長輩們的懷抱。
劉齊退了一步,長輩們與老婦人緊緊握著對方的手,緊緊地坐在一起,臉上寫滿了無助,宛如被誤解的孩子。
“在選夫時,我曾建議我們應該將女兒嫁給良人,”長輩們緩緩地回憶道,“雖然馬家的年輕人起初看起來頗為出色,但我們卻將我們的二女兒,呂續,許配給了他,期盼他們能擁有幸福的未來!然而,誰能預料到,那個年輕人後來竟犯下罪行,如今更是導致我們的女兒變成了殘疾!”
劉盈聽了他孫子的話,陷入了沉思,久久未語。
這些觀點並非他首次聽聞。他的長輩們過去也曾提出過類似的看法。
政治並非僅僅是關於展示善良或寬容;它並沒有為這些情感留出足夠的空間。
以劉亮為例,盡管他是大漢帝國的功勳之臣,且地位顯赫,但他同時也是大漢的諸侯和部長,手握重權。其他人或許會誤以為劉家罷免劉亮是為了鞏固自身的權力,但他們忽略了中國更廣泛的影響和複雜的權力。
沛縣派係,由揭劉亮領導,在朝廷中根基深厚,在大漢帝國的服務體係中步步高升,唯有來自淮陽的人才被視作合格。其他地域的人才,即便才華橫溢,也常常被邊緣化。
他們先是推翻了金淦富文,隨後又使梅縣、王廣陽等人失寵,建立了多個牢固的權力集團,這些集團相互勾結,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利益共同體。
在這些權力集團中,不乏那些為家族做出巨大犧牲和貢獻的人。然而,他們無一例外地需要被清除,否則他們可能會成為未來的麻煩來源。
江孫和也是其中之一,長輩們和劉盈在最近幾個月裏明顯地削弱了他的地位。背後的原因雖然眾人皆知,但無人敢於公開討論。
“你心裏究竟在盤算著什麽混亂的想法?”在長時間的沉默之後,劉盈帶著一絲困惑的語氣問道。
劉齊回答得同樣困惑,“並非我在無端揣測,而是這本身就是現實!”
他停頓了一下,然後繼續說,“如果父親想要擴大這個案子,無需如此大費周章。隻需細聽那些私下裏的議論,便會明白。皇帝和長輩們的性格決定了他們不會輕易解決這些問題。他們善於抓住機會處理一些人,以此來樹立榜樣,馴服那些日益膽大妄為的自負者!”
“若父親不希望牽連太多旁人,並意圖保護他們,那麽我們應當公正地處理官方事務。撤銷那個賭場的支持者,讓浪春波和劉德興返回故鄉安度晚年,同時解雇諸多關鍵行政職位,這既是情感上的妥善處理,也是理性上的明智之舉!”
“你這是在為你的父親出謀劃策,教他如何行事!”劉盈帶著困惑的語氣說道。
劉齊後退一步,麵露服從之色,“讓孫兒離去?陛下,我遵命!”言罷,他轉身快步離去。
“嘿嘿!”劉盈輕笑兩聲,聲音中透出一種無奈,“你這個小家夥,做錯了事卻比誰跑得都快!”
在天堂清寧殿的長輩們的書房內,長輩們自言自語,一邊聆聽著禁衛軍的機密報告。賭場案件涉及幾位關鍵被告,他們是太子妃呂的親屬。這個案件不僅牽涉到貴族,還涉及到武官,是一個展現皇權的機會。然而,由於太子劉盈處理此事的方式,似乎有些過於慎重。
作為儲君,劉盈在處理與自己妻子的兄弟相關的事務時,仍不得不考慮諸多因素而加以幹預。
盡管長輩們出身顯赫,是那些崇尚武力勝過一切的老派支持者,但在某一方麵,即便是過往備受尊敬的皇帝也無法與之匹敵。
那就是他們對孫子的信賴。
即便他們的孫子在性格或行政能力上與自身有所不同,他們也不會將自己的意誌強加於孫子。他們願意真誠地傾聽,若孫子犯錯,他們會直言不諱地指出來。若孫子正確,他們會支持他放手去做。
“哦,兄長,你太過仁慈了!”
長輩們放下手中的武學典籍,身體向後靠在椅背上,閉上眼睛,輕聲自語。
“你越是仁慈,父親將來可能就會越嚴厲地對待你。否則,你將會給你的孩子們帶來沉重的負擔,而你那與生俱來的性格,是無法妥善應對的。這難道是正確的做法嗎?”
對於像劉邦這樣的皇帝,他絕對不會留下任何可能給後代帶來麻煩的隱患。
即便是再微小的威脅或負擔,也必須在初始階段就徹底消除。
有人將他稱為暴君,他從不掩飾自己對治理國家的鐵腕手段,始終堅持嚴厲的懲罰和法律的作用。這種堅定的決心,本質上源於他成為皇帝之路的艱難。
他的起點過於艱難。
他經曆過的陰謀和詭計太過稀少。
在家族覆滅的混亂中,他不得不孤身一人奮鬥求生,尋找避難所,最終加入紫禁城的騎手隊伍。他經曆了無數的艱難險阻,承受了敵人的箭雨和長矛的攻擊,才最終走到了今天的位置。
他絕不允許江秋、大漢遭受任何挫折,連最微小的差錯也不被容忍。
就在他靠在椅背上,閉目沉思之際,宮中太監普眾長的聲音從外麵傳來。
“殿下,您怎麽親自來了?”
“太後說皇帝尚未用膳,特令我帶來了幾盒蒸餃!”
隨著這聲音,長輩們的臉上露出了溺愛的笑容。他們鍾愛的孫子,智囊,女兒劉啟的嫡長子已經抵達。
“我們的長孫來了!”長輩們低聲說道,“快讓他進來!”
稍作等待,普眾長引領著劉啟從外界步入大廳。
“孫兒劉啟,拜見皇上!”劉啟恭敬地行禮道。
“你非外人,無需如此過分禮節。”長輩們微笑著回應,隨後轉向普眾長,補充命令:“不必阻止我們的長孫,讓他進來。”
“陛下,我遵旨!”
劉啟踏步至長輩們麵前,將手中捧著的食物盒輕放於禦案上:“這是皇太後親手蒸製的,還熱騰騰的,請皇上品嚐。”
他一邊說著,一邊繼續忙碌,擺好了碗筷,並端出了熱氣騰騰的蒸餃。還為長輩們依次倒上了涼醋和芝麻油。隨後,他拿起一顆大蒜,開始小心翼翼地剝去蒜皮。
“嗯?好像少了點什麽?”長輩們四處張望,好奇地詢問。
正在剝蒜的劉啟微笑著回答:“皇太後說,不讓您吃這個。”
“這個老婦人,真是太過於控製了!”長輩們帶著些許不快的表情,皺起了眉頭,“不過是些許蒜汁,她怎麽就能決定我能吃什麽,不能吃什麽?”話鋒一轉,他們盯著蒸餃,又補充道,“有了如此美味的佳肴,沒有蒜汁又如何能盡興享受?”
劉啟將剝好的蒜瓣輕輕放在桌上,擦拭了一下雙手,環顧一圈後,微笑著退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就在此刻,心細如發的多樣從胸前掏出幾個小瓶子,輕輕搖晃著,“皇上,這是您的孫子為您準備的禮物!”
“我們的大孫子真是貼心!”長輩們歡快地笑著,目光轉向劉啟。
劉啟靜靜地佇立,未發一語。
長輩們輕咬了一口蒸餃,隨後嚐了一瓣新鮮剝好的蒜,再喝上一口蒜汁,享受著那股甜味。
劉啟忍不住將目光投向長輩們禦案上堆積如山的奏章。
“確實,論及勤勉治國,長輩們無疑是皇帝中的楷模。隻是世人往往過於放大他們的缺點,這是一種誤讀!”
劉啟在心中默默思考。
在劉啟的記憶中,每當長輩們投身於處理家國事務,總是不知疲倦地忙碌著。
某次,他在七天的時間裏目睹了長輩們審閱並批準了超過1559份來自朝廷內外的奏章,同時還處理了超過2289件家事,平均每天都要處理約100份奏章和300件家事。
這樣的工作量,無疑彰顯了他們的勤勉與效率。
不僅如此,長輩們的生活極為簡樸。在宮中,他們總是優先使用錫器,而將銀器留作他用。每月所享用的菜肴都控製在三等以內,餐桌上常常可見如豆腐、菠菜等家常食物,這些通常隻出現在普通家庭的餐桌上。
至於衣物,除非破損不堪,否則長輩們不會輕易更換,即使是破了洞的衣服也會多次修補,繼續穿著。
他可謂是工作至上的典範,卻也是一個不知如何享受生活的人。
注意到劉啟臉上露出的憂慮神色,正在禦案前整理文件的長輩們帶著幾分疼愛地問道:“大孫子,你在擔心些什麽?”
劉啟目光落在長輩們因年久使用而略顯灰暗的袖子上,不禁重重地歎了口氣:“皇上,您實在無需如此節儉。”他轉頭望向自己身上的新衣,繼續勸說道:“在宮中,這些衣物所需的材料根本不短缺。您是家族的脊梁,理應……”
“長輩若不以身作則節儉,後輩便會學會奢侈!”長輩們語氣嚴肅地指出,手中握著筷子,“你們這些年輕人可以隨心所欲地消費和穿著這些物品,我並不反對。但作為一名家族的長者,我肩負著多個家庭的未來,如果你們年輕人開始揮霍無度,將來成長起來,也將難以改正這種習性。我們江秋國的未來又當如何?”
“再者,我出身寒微,一生備嚐艱苦,”長輩們語氣堅定地繼續說道,“身著華服,美味的食物對我而言,已是過分。你應該明白,世界上還有眾多人連這樣的餐食都難以承擔!”
“待你長大成人,這個帝國終將交到你手中。”長輩們輕聲歎息,語氣中帶著一絲寵愛,“到那時,若你心生奢侈之念,不妨回顧你的祖先是如何節儉度日,我們在世時又吃了什麽。這樣的反思或許能讓你對奢侈的渴望有所減退。”
“皇上,您盡可放心,您的孫子決不會成為一個揮霍無度之人!”劉啟神情莊重地保證,“我將不僅學習您的節儉之德,還會竭力確保我國所有子民,以及大漢的臣民都能享有充足的食物。”
“哦,要讓整個帝國的百姓都吃得飽?哈哈哈!”
長輩們放下筷子,大笑起來,笑聲如此響亮,以至於汗水都似乎要從他們的太陽穴滴落。隨後,他們轉向外麵的侍從,高聲呼喚:“太監,你在何處?”
在側廳,幾位如宮廷秘書般的侍從躬身出現。他們每月都會在場,環繞在皇帝身邊,記錄他的言行舉止。他們所編纂的書籍,即為《帝紀》。
“你都聽見了嗎?”長輩們對侍從們微笑著問道。
“您的每一個字我都聽得清清楚楚。”侍從回答。
“我們的大孫子宣稱他想讓大漢帝國的所有子民都能吃得飽!哈哈哈!”長輩們放聲大笑,喜悅之情溢於言表,“記下來,把這句話記在你那小本本上!”
“陛下,我必遵旨!”
“大孫子,你的野心可不小啊!”長輩們拍著劉啟的脖子,笑著說,“即便是你的祖先,連我自己,也不敢抱有如此宏偉的誌向。但你卻懷有這份決心!”他們連聲點頭,“是的,是的,擁有這樣的抱負,你將來必成大事!”
說著,長輩們從空蕩蕩的汁液碗裏喝了一口,“在我的一生中,我從不對秦朝皇帝或漢朝舞者的成就心生羨慕。我所取得的成就並不遜色於他們,也親眼見證了他們的政策如何為人民帶來負擔和財富的浪費。”
“在我看來,若能使帝國的每一個子民都享受到豐富的資源和充足的食物,這將是最偉大的王朝,載入史冊!”
“沒想到,你竟有讓帝國每個人都吃飽的願望!哈哈哈!”長輩們笑著繼續點頭,“正如古語有雲,說易行難。理論上談論起來固然簡單,但實際上,移山般的事業卻是截然不同!”
“我並非隻是空談,皇上!”劉齊誠摯地回應,“我真心相信這並非遙不可及!”
“僅僅是敢於如此設想,你就已經比你祖先和我更為出色了!”長輩們興奮地高聲稱讚,顯然對劉齊的表現感到十分滿意。
在古代,確保帝國所有百姓都能吃飽飯似乎是一個難以觸及的夢想。但在劉齊心中,他已經構思了幾項計劃。他深知遼闊的東南地區適宜種植商業作物,那裏的土地資源幾乎無窮無盡,蘊藏著巨大的潛力。
隨著年歲的增長和影響力的擴大,他會派遣使臣遠航,探尋各種高產的商業作物,並在春季將其推廣開來。
確保民眾溫飽勝過任何輝煌的舞蹈成就。
在長輩們輕鬆交談之際,普眾長再次步入室內,聽到劉齊的談話,他猶豫了片刻,然後遞上幾封封印的信件。
長輩們對劉齊毫無隱瞞,然而,當他拆開信件後,原本愉悅的表情瞬間轉變為劇烈的憤怒。
“皇上?”劉齊聲音中透出關切,不由自主地提高了音量。
長輩們身體向後靠在椅背上,臉上的憤怒之情扭曲了他們的麵容,“你二姑姑她……她完了!”
“什麽?”劉齊瞪大了眼睛,震驚之情溢於言表,“哪個二姑姑?”
“就是你二姑姑!”長輩們咬牙切齒地回答。
劉齊的二姑姑,重寧集團的統治者,上個月,她的父母因犯罪被流放到雲南。重寧本有機會避免同樣的命運,但她選擇跟隨她的丈夫,甚至不顧長輩們的命令。
“你二姑姑是如何殘疾的?”劉齊詢問。
“她在雲南遭遇了變故!”長輩們的臉色變得陰沉,眼中閃爍著憤怒的火焰,“他一直是個重視家庭的人。在他經曆了一段艱難的時期,他的大家庭支離破碎,當他開始嶄露頭角時,劉家隻剩下了幾個女性成員。
在他心中,每一個孩子都如同腳下稻穀般珍貴。
“皇上,請節哀順變!”劉齊輕聲安慰。
長輩們發出一聲怒哼,語氣中充滿了憤怒:“你二姑姑追隨那個無能的駙馬去了雲南,她離世了,但那個駙馬卻依然安好,全是因為那個混賬東西!”
他們大聲吩咐,對外麵喊道:“喚個人進來!”
“遵命!”
“派遣使者前往雲南!”長輩們怒吼著下達命令,“處決我們二女兒那個無能的駙馬!”在他們的憤怒中,他們繼續咆哮,“用我的馬鞭抽醒他!”
“抽醒他!”
憤怒的長輩們如同守護劉家尊嚴的獅子般,咆哮著。
書房內,陳設簡樸,禦案上擺放著他們使用了數十年的馬鞭,牆上掛著漠北和漠南地區的地圖,還有一條已經使用了一年的鞭子,彰顯著長輩們的權威和曆史的沉澱。
“普眾長!”長輩們將馬鞭狠狠地擲在普眾長的腳下,牙關緊咬著下達命令,“去,給他一頓狠揍。不僅要抽得他清醒,還要將他打個稀巴爛,讓他嚐嚐殘疾的滋味!”
“陛下,我領命!”普眾長立刻拾起鞭子,肅然離開以執行命令。
經過一番激烈的怒吼,長輩們突然無力地倒入椅子上,眼神變得空洞,臉頰泛起紫色,竟然泣不成聲,“我們的二女兒,就這樣離我們而去了嗎?”
此時,劉齊無言以對,隻能盡力安慰:“皇上,請……注意龍體!”
長輩們出身貧寒,在那混亂的年代中辛苦奮鬥,終於建立起了自己的大家族。對他們來說,每一個家庭成員,每一個兒子女兒,都如同寶貴的稻穀一般。即便是出自低微妾侍的兒子,也是他們劉家的血脈相連。
他們如同腳下的稻穀,珍貴無比,就像是骨髓中的淚水。
他們全身心地深愛著家人,愛到了極致。他們明白分封土地並非良策,但依舊將所有孫子分配出去,以確保後代能夠永遠享有財富與榮耀。
他們親自為孫女挑選夫婿,如有能力,絕不猶豫地運用影響力。
如今,掌管禁軍和精銳步兵的分別是梅吟竹和紀劍。
“我們的二女兒離世了!”長輩們聲音低沉地歎息,“她太過固執,不聽從我們的勸告。我們曾告訴她不要隨駙馬前往雲南,但她堅決不聽從。她宣稱無論丈夫去向何方,她都會跟隨。如今她已離去,我們再也無法見到她了!她為了那個駙馬,竟棄我們於不顧!”
誰能想象,這些備受敬仰且權力巨大的長輩們,對孫女們竟有著如此深沉的情感?
細思之下,這也合情合理。原本在曆史的軌跡中,這些長輩們應是皇位的繼承者,因此他並非不了解孫子們的野心。然而,他無法對那些立下赫赫戰功、忠心耿耿服務多年的孫子們下手,隻得將這個艱難的選擇留給了指定的繼承人。
曆史記載揭示,長輩們曾詢問劉徹,若其叔父們將來有謀反之舉,他將會如何應對。
劉徹回應稱,他將會先嚐試與他們理性溝通,若溝通無效,他將采取必要行動,但盡量避免訴諸武力,最多會將他們軟禁。
當時,長輩們對這樣的答複感到欣慰。
然而,他們未曾料到,在他們離世之後,他們深愛的孫子孫女們竟會背離他們的遺願。
劉運騰急不可耐地著手削減封地,將王子們逼入了絕境。
劉讓景的叛亂幾乎導致了劉家血脈的徹底滅絕。
同情並非總是軟弱的表現,即便是皇帝,也可能擁有一顆慈悲的心。
就在這時,外麵響起了一片嘈雜聲。
呂雉,皇太後,驚訝地走進來,“發生了什麽事?我在外麵就聽到了你們的喧嘩!”她邊說邊快步進來,握住了長輩們的手,“劉邦,出了什麽事?告訴我發生了什麽!”
長輩們緊握著老婦人的雙手,聲音因悲痛而顫抖,“我們的二女兒離世了!”
“什麽?”老婦人呂雉震驚地瞪大了眼睛,她的目光充滿疑惑地投向劉齊,“哪個女兒?”
劉齊語氣沉重地回答,“是重寧的姑姑,重寧集團的統治者,她跟隨馬家去了雲南,不幸在路上生病,她的死訊剛剛傳回!”
瞬間,呂雉的容顏失色,變得蒼白如紙。
“我的女兒!我的可憐的孩子!”她低聲哀訴,聲音因壓抑的情感而微微顫抖。
盡管重寧是妾室所生,她的生母很早就辭世了,呂雉將其接入宮中,如同親生女兒一般疼愛,心中未曾有半分歧視。
聽聞這令人心碎的消息,老婦人的身體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無力地倒入了長輩們的懷抱。
劉齊退了一步,長輩們與老婦人緊緊握著對方的手,緊緊地坐在一起,臉上寫滿了無助,宛如被誤解的孩子。
“在選夫時,我曾建議我們應該將女兒嫁給良人,”長輩們緩緩地回憶道,“雖然馬家的年輕人起初看起來頗為出色,但我們卻將我們的二女兒,呂續,許配給了他,期盼他們能擁有幸福的未來!然而,誰能預料到,那個年輕人後來竟犯下罪行,如今更是導致我們的女兒變成了殘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