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之行兩兄弟算是走到了盡頭,平心而論兄弟二人走到此處,說什麽也要上青離宮走上一遭,不止為師父全心子爭回口氣,就算為附近的百姓,為天下的蒼生,為兄弟二人一直堅信和堅守的玄門道義,也該上青離宮問個明白。
可兄弟二人已是沒那個心氣,在他們眼中,道法再高不顧蒼生死活,那和所謂的魔道又有什麽分別,還不如打破正邪,攏在一處修他個昏天暗地,最少也能出幾個真正的高玄,哪怕隻有一位,也算是玄門大教沒有負當初的真諦。
兩兄弟毅然轉頭,心中藏下了一個執念,要往去天下看看這玄門如今究竟是什麽樣子,還有沒有他師父所說的人族之本,還有沒有所謂的玄門道義,這天下還有沒有一個宗門配的上玄門之號。
這般想法,青離宮自然是不能去了,兄弟二人抱蒙走了個方向,就這麽直奔天下,去探訪他們心中真正的玄門。
其實,他兄弟二人當時太過偏激,也太過年輕,很多事考慮的隻是一腔熱血,也偏聽了不少一麵之詞,卻忽略了世間之道有對有錯,也有對錯難分。
如那空城之事,他二人隻聽過路的一番說辭,心中就把青離宮一切否定,卻忘了想想那過路的所說真假,也忘了想想那過路的隻是凡人,他一個百姓之家,對當年的事能知道多少,又有多少是以訛傳訛,再者,他又從何得知,細細想來,多半也是旁處聽說,如他這般,與他所說之人多半也是聽說,照這麽看來,當年的真相未必不是有人謠傳。
倘若是真,那青離宮腳下這般的爭鬥,不說禍害一城百姓,就是傳言中那些老弱病殘皆被殃及,以青離宮那般道家之高,又怎會對此不聽不問,也絲毫不管其死活如何,真要是這樣,他兄弟二人的師父,一個被青離宮趕出門牆的打雜弟子,又怎麽可能心懷道義,時常幫助附近的百姓。
退一萬步,不管那過路的所說真假,一上青離宮問一問全然知曉,再者,當年若真是兩個正邪之人彼此爭鬥,其神通道法能波及一城之能,以青離宮之高又怎能不知,畢竟以往生大帝之能,區區不過兩百餘裏,凡有邪祟動轉妖風他豈能不知,又豈能對此不聞不問,最少也會派諸弟子前來查看。
當然,事實也未必如推斷的那般,真相隻怕上青離宮方才知曉,可兄弟二人太過武斷,就那麽信了說辭,改去旁處投奔。
這一路,兄弟二人先奔西南,想著西南方左有南海可上蒼雲,右邊又是蠻荒古域,天塹的要喉正是泊陽穀一樣也是大帝宗門,至於西邊往去,西昆侖瑤池仙境隻收女徒,他兄弟二人也沒有心思,再往西去,須彌山所在之上,那須彌宮盡是些出家的彌陀,他兄弟二人隻認道家,根本不作考慮。
就這樣,兄弟二人先到南海,走訪了不少日子,包括蒼雲宗、九方水閣等數個宗門挨個打聽,最後得知以蒼雲宗為首,此地的宗門倒也對得起玄門二字,便想著前去拜師,最先去的便是蒼雲宗。
不過蒼雲宗收徒有個規矩,需將精血滴在九現神堂白雲殿門前的一塊蒼龍石上,如蒼龍石有所感應,精血瞬間吸入,那拜師者不管其資質如何,隻要心性不壞,皆會被蒼雲宗收作弟子,而後傾囊相授,可蒼龍石如有排斥,所滴的精血頃刻間化為白霧,縱使有驚天的根骨,亦會被拒之門外,哪怕你是人皇子嗣,蒼雲宗依舊沒有絲毫情麵。
這兩兄弟上得山來,蒼龍石上一前一後竟是兩團白霧,負責收徒的師父看出他二人資質不凡,可規矩如此,也是無奈的搖了搖頭,不過當時值守,還不是大帝的白乾一多少愛才,便叫他二人稍加等候,親自書信一封交他二人帶著往去,上劍隱門前去拜師。
兩兄弟自然感謝,想到那劍隱門宗在北疆,這一路多少遙遠,那泊陽穀也就不用耽擱,直接下得山來直奔北疆,殘山的路遙遙恍恍,兄弟二人一路緊趕,終於在數月後趕到北疆。
可北疆時有大的動亂,劍隱門力擋萬魔淵於北疆中殺伐正酣,幽冥血海邊臨近大雪山之處,正是他兄弟二人必經之地,當時正邪兩道不少集結,大雪山一方作為據點,兩道中暫時休養,雖然不在大戰,可彼此難免摩擦。
兩兄弟路過此地與兩邊之人自然也少不了接觸,如先遇到劍隱門弟子,往後的事也就不會發生,可偏偏最先遇到就是萬魔淵魔宗的弟子,邪道中大多以魔宗自稱,皆為大道之爭後魔宗的分支,因當初魔宗與仙宗和道宗等彼此不合,其後世弟子又多事乖張,故分了正邪多被定義為邪道孱佞,其本身未必就是惡貫滿盈。
兩兄弟當時所遇之人,正是萬魔淵魔山老祖的嫡傳弟子,有九世魔童之稱的宮離宮九華,宮九華旁的不說,其禮賢下士胸懷更是天人,兩兄弟本領低微卻並未因此而被其看輕。
相反,那宮九華旗下弟子外出辦事,碰到兩兄弟以為是正道之敵,抓回來細細一問竟然拿錯,雖然他二人身在玄門,也算正道之人,可與此間戰事無關,縱是要去劍隱門拜師學藝,彼時也非當下之敵,當即放了二人,並交與一塊令牌,告知他二人如有阻攔,可憑此令牌暢通無阻。
兩兄弟心中佩服,收下令牌後告辭離去,這一路也確實無礙,一番趕路後來到了以劍隱門為首的正道一頭,遇到了一位大雪山淩煙閣弟子,說明了情況由其指引,奔著劍隱門的方向再度趕去。
二人覺得此地戰亂,有心拜師也是不在當處,不如穿過紛爭直接到劍隱門宗門,如拜師成功受師門指派,再來此地也算有個名頭,再者他二人修為太低,留下也是兩個累贅,不如直接趕去來的實在。
就這樣兄弟二人來到殘山,拿出白乾一的書信說明來意,之後便被值守的弟子迎上山門,大殿中兄弟二人皆有期許,以為此下拜師總算要成,可不想劍隱門收徒同樣嚴謹,哪怕有白乾一的書信推薦,依舊需劍崖上找到本命。
劍隱門偏修劍道,曆代的弟子青鋒高玄,每一位都曾在劍崖上得到了自己一生的佩劍,以精血養灌作為本命神兵,這也是劍隱門收徒的關鍵。
兩兄弟自不例外,也遵從劍隱門的規矩,走上劍崖開始尋找自己的佩劍,三天之內兩兄弟陸續找到,皆是一把看似平常卻蘊藏靈性的寶劍,神兵易主,兩兄弟算是有了入門的資格,接下來隻要三滴精血分天地人大和之數滴在神兵上使其認主,便可正式成為劍隱門弟子,從此大帝宗門有教之後。
可變故卻是此時發生,老二祝春華先請大哥,誰知他大哥祝春光身負魔山老祖的天魔令牌,滴血認主時,他三滴精血竟被那令牌吸噬,魔光立時大盛,滾滾的黑煙直接將祝春光全身包裹。
當時薄涼子正在一旁,彼時他還不是青鋒大帝,也不是劍隱門掌門,隻是掌門的大徒弟,負責留守山門,並未去參加前方的戰亂,但其心中牽掛,前方的戰事他一直關注,加上他留守宗門,主持大局間自然許多事與他告知,另外那萬魔淵不少情況,薄涼子心中有數,這天魔令非魔山老祖的嫡係心腹不能擁有,眼前這兄弟二人竟懷此令,薄涼子當即懷疑。
這兄弟二人來的突然,也來的怪異,哪怕有白乾一親筆書信,他二人當中也不好排除是否為邪道暗布,而且其中一人還身懷天魔令,這兩人絕對跟萬魔淵有些關係,最少也是有些接觸。
薄涼子當即出手,天階的修為頃刻動轉,想要立時拿下問個明白再行定奪,誰知那天魔令竟然護主,吸噬了祝春光三滴精血,竟誤打誤撞的引動了天魔令中由魔山老祖親自封鎮的一道保命手段。
本來那手段是留給他嫡係心腹保命之用,如遇凶險可滴三滴精血以此引動,內有魔山老祖的天魔之煞,煞氣包裹著持令之人,半盞茶的功夫可通魔山老祖玄天法象。
玄天法象不必多說,那魔山老祖何等之高,一己之力壓的正邪兩道多少年抬不起頭來,他的玄天法象豈是一般人就能抵擋,故有此保命,持令者多半也能逃出凶險,哪怕真遭難走,有真正的高人出手阻攔,最後持令者身死或被擒,那天魔令亦會有所感應,以其靈性引動魔煞,頃刻爆發下,其威力有如魔山老祖全力一擊。
這樣的力道莫說薄涼子當時天階,就算他後來青鋒大帝,說不好也得被一擊擋住身形,如此,祝春光身負魔煞,不由自主的施展起玄天法象。
那魔山老祖的法象一出,劍隱門當即震動,殘山上十幾道流光頃刻趕至,每一位都是天階往上的修為,看著突然出現的百丈法象,十幾人眼神凝重,轉頭看了看薄涼子,又看了看他身旁的祝春華,見其手中提著一把似玉非玉似石非石,又並非玄鐵精鋼的三尺青鋒,明白這是劍隱門收徒所得的神兵。
殘山上一幕眾人也都大概明白,當即有人直接出手,禁錮了祝春華一身修為,不讓他有絲毫動作,畢竟誰也不知他身上是否也有一塊天魔令牌。
事出突然,祝春華也是一時驚懼,他也不知從小長大的大哥為何能放出這般神通,想到緣故或許跟那塊天魔令牌有關,當即就要解釋,可他身形被封自然有些無奈,不過他見識不多,心性倒是常人少有,知道這劍隱門乃是正道之首,雖然事出突然又魔氣滔天,但劍隱門高修胸懷道義,不弄清事情原委,未必就會傷了大哥的性命。
再者,他本領雖低,但看劍隱門一眾高修,十幾人麵對此時的大哥皆是一副臉色凝重,眼神不敢有絲毫怠慢,甚至隱隱有一絲忌憚的神情,他明白就算這些人想要動手,也未必能將他大哥此時如何。
想明白這些,他也就不那麽擔憂,放平了心態在一旁等著結果,不過心中依舊詫異他大哥為何如此,眼神不動的盯著發展。
隻是有些事想的雖好,實際卻是事與願違,他以為他大哥是被手段控製,當時乃是不由自主,雖然事實確實如此,但他低估了劍隱門與萬魔淵往來的仇恨,這其中兩家殺伐可謂世仇往替,已然是水火不容。
就劍隱門之中,旁的不提,單是薄涼子一人滿腔的血仇,父母雙親被萬魔淵所害,兩位弟弟也被其痛殺,就連結發的妻子也在前幾年被萬魔淵偷襲至死,留下一個滿月的嬰兒,算起來不過五歲掛零。
這樣的的仇恨,足以讓薄涼子麵對萬魔淵時,寧可殺錯也絕不放過,哪怕他眼前的祝春光可能隻是有些牽連,也絕對不會手下留情,故薄涼子當時稍加思索,不等問明情況便與眾人結起劍陣,引動殘山劍崖上數以百萬計的青鋒劍意,合則一處化作九天蕩魔之氣,以鋒芒為首,直接斬向了身負魔煞已作法象的祝春光。
祝春光身在其中早已是不知所以,他從始至終也不弄明白為何如此,可身形被控,他也不能自主分毫,隻能任憑那手中的令牌操控著魔煞包裹他飛身而起。
好在他修為太低,除了天魔令自身的手段,他一身靈力並不能為其補充多少,那令牌也就沒有多少根基作為運轉,自然也就無法在天地靈氣中補充太多的魔煞供玄天法象施展神通,因此他身負魔煞,那玄天法象也不過百丈之高,其法象神通也沒有如何凝實,這才讓薄涼子以及他身旁的十餘人有信心出手。
否則若是隨便換一個萬魔淵的高修,以天魔令引動法象,哪怕在劍隱門宗門腹地,沒有其師叔輩的聖階出手,縱有劍陣阻攔,薄涼子等人也得眼睜睜看著那法象逍遙而去。
可兄弟二人已是沒那個心氣,在他們眼中,道法再高不顧蒼生死活,那和所謂的魔道又有什麽分別,還不如打破正邪,攏在一處修他個昏天暗地,最少也能出幾個真正的高玄,哪怕隻有一位,也算是玄門大教沒有負當初的真諦。
兩兄弟毅然轉頭,心中藏下了一個執念,要往去天下看看這玄門如今究竟是什麽樣子,還有沒有他師父所說的人族之本,還有沒有所謂的玄門道義,這天下還有沒有一個宗門配的上玄門之號。
這般想法,青離宮自然是不能去了,兄弟二人抱蒙走了個方向,就這麽直奔天下,去探訪他們心中真正的玄門。
其實,他兄弟二人當時太過偏激,也太過年輕,很多事考慮的隻是一腔熱血,也偏聽了不少一麵之詞,卻忽略了世間之道有對有錯,也有對錯難分。
如那空城之事,他二人隻聽過路的一番說辭,心中就把青離宮一切否定,卻忘了想想那過路的所說真假,也忘了想想那過路的隻是凡人,他一個百姓之家,對當年的事能知道多少,又有多少是以訛傳訛,再者,他又從何得知,細細想來,多半也是旁處聽說,如他這般,與他所說之人多半也是聽說,照這麽看來,當年的真相未必不是有人謠傳。
倘若是真,那青離宮腳下這般的爭鬥,不說禍害一城百姓,就是傳言中那些老弱病殘皆被殃及,以青離宮那般道家之高,又怎會對此不聽不問,也絲毫不管其死活如何,真要是這樣,他兄弟二人的師父,一個被青離宮趕出門牆的打雜弟子,又怎麽可能心懷道義,時常幫助附近的百姓。
退一萬步,不管那過路的所說真假,一上青離宮問一問全然知曉,再者,當年若真是兩個正邪之人彼此爭鬥,其神通道法能波及一城之能,以青離宮之高又怎能不知,畢竟以往生大帝之能,區區不過兩百餘裏,凡有邪祟動轉妖風他豈能不知,又豈能對此不聞不問,最少也會派諸弟子前來查看。
當然,事實也未必如推斷的那般,真相隻怕上青離宮方才知曉,可兄弟二人太過武斷,就那麽信了說辭,改去旁處投奔。
這一路,兄弟二人先奔西南,想著西南方左有南海可上蒼雲,右邊又是蠻荒古域,天塹的要喉正是泊陽穀一樣也是大帝宗門,至於西邊往去,西昆侖瑤池仙境隻收女徒,他兄弟二人也沒有心思,再往西去,須彌山所在之上,那須彌宮盡是些出家的彌陀,他兄弟二人隻認道家,根本不作考慮。
就這樣,兄弟二人先到南海,走訪了不少日子,包括蒼雲宗、九方水閣等數個宗門挨個打聽,最後得知以蒼雲宗為首,此地的宗門倒也對得起玄門二字,便想著前去拜師,最先去的便是蒼雲宗。
不過蒼雲宗收徒有個規矩,需將精血滴在九現神堂白雲殿門前的一塊蒼龍石上,如蒼龍石有所感應,精血瞬間吸入,那拜師者不管其資質如何,隻要心性不壞,皆會被蒼雲宗收作弟子,而後傾囊相授,可蒼龍石如有排斥,所滴的精血頃刻間化為白霧,縱使有驚天的根骨,亦會被拒之門外,哪怕你是人皇子嗣,蒼雲宗依舊沒有絲毫情麵。
這兩兄弟上得山來,蒼龍石上一前一後竟是兩團白霧,負責收徒的師父看出他二人資質不凡,可規矩如此,也是無奈的搖了搖頭,不過當時值守,還不是大帝的白乾一多少愛才,便叫他二人稍加等候,親自書信一封交他二人帶著往去,上劍隱門前去拜師。
兩兄弟自然感謝,想到那劍隱門宗在北疆,這一路多少遙遠,那泊陽穀也就不用耽擱,直接下得山來直奔北疆,殘山的路遙遙恍恍,兄弟二人一路緊趕,終於在數月後趕到北疆。
可北疆時有大的動亂,劍隱門力擋萬魔淵於北疆中殺伐正酣,幽冥血海邊臨近大雪山之處,正是他兄弟二人必經之地,當時正邪兩道不少集結,大雪山一方作為據點,兩道中暫時休養,雖然不在大戰,可彼此難免摩擦。
兩兄弟路過此地與兩邊之人自然也少不了接觸,如先遇到劍隱門弟子,往後的事也就不會發生,可偏偏最先遇到就是萬魔淵魔宗的弟子,邪道中大多以魔宗自稱,皆為大道之爭後魔宗的分支,因當初魔宗與仙宗和道宗等彼此不合,其後世弟子又多事乖張,故分了正邪多被定義為邪道孱佞,其本身未必就是惡貫滿盈。
兩兄弟當時所遇之人,正是萬魔淵魔山老祖的嫡傳弟子,有九世魔童之稱的宮離宮九華,宮九華旁的不說,其禮賢下士胸懷更是天人,兩兄弟本領低微卻並未因此而被其看輕。
相反,那宮九華旗下弟子外出辦事,碰到兩兄弟以為是正道之敵,抓回來細細一問竟然拿錯,雖然他二人身在玄門,也算正道之人,可與此間戰事無關,縱是要去劍隱門拜師學藝,彼時也非當下之敵,當即放了二人,並交與一塊令牌,告知他二人如有阻攔,可憑此令牌暢通無阻。
兩兄弟心中佩服,收下令牌後告辭離去,這一路也確實無礙,一番趕路後來到了以劍隱門為首的正道一頭,遇到了一位大雪山淩煙閣弟子,說明了情況由其指引,奔著劍隱門的方向再度趕去。
二人覺得此地戰亂,有心拜師也是不在當處,不如穿過紛爭直接到劍隱門宗門,如拜師成功受師門指派,再來此地也算有個名頭,再者他二人修為太低,留下也是兩個累贅,不如直接趕去來的實在。
就這樣兄弟二人來到殘山,拿出白乾一的書信說明來意,之後便被值守的弟子迎上山門,大殿中兄弟二人皆有期許,以為此下拜師總算要成,可不想劍隱門收徒同樣嚴謹,哪怕有白乾一的書信推薦,依舊需劍崖上找到本命。
劍隱門偏修劍道,曆代的弟子青鋒高玄,每一位都曾在劍崖上得到了自己一生的佩劍,以精血養灌作為本命神兵,這也是劍隱門收徒的關鍵。
兩兄弟自不例外,也遵從劍隱門的規矩,走上劍崖開始尋找自己的佩劍,三天之內兩兄弟陸續找到,皆是一把看似平常卻蘊藏靈性的寶劍,神兵易主,兩兄弟算是有了入門的資格,接下來隻要三滴精血分天地人大和之數滴在神兵上使其認主,便可正式成為劍隱門弟子,從此大帝宗門有教之後。
可變故卻是此時發生,老二祝春華先請大哥,誰知他大哥祝春光身負魔山老祖的天魔令牌,滴血認主時,他三滴精血竟被那令牌吸噬,魔光立時大盛,滾滾的黑煙直接將祝春光全身包裹。
當時薄涼子正在一旁,彼時他還不是青鋒大帝,也不是劍隱門掌門,隻是掌門的大徒弟,負責留守山門,並未去參加前方的戰亂,但其心中牽掛,前方的戰事他一直關注,加上他留守宗門,主持大局間自然許多事與他告知,另外那萬魔淵不少情況,薄涼子心中有數,這天魔令非魔山老祖的嫡係心腹不能擁有,眼前這兄弟二人竟懷此令,薄涼子當即懷疑。
這兄弟二人來的突然,也來的怪異,哪怕有白乾一親筆書信,他二人當中也不好排除是否為邪道暗布,而且其中一人還身懷天魔令,這兩人絕對跟萬魔淵有些關係,最少也是有些接觸。
薄涼子當即出手,天階的修為頃刻動轉,想要立時拿下問個明白再行定奪,誰知那天魔令竟然護主,吸噬了祝春光三滴精血,竟誤打誤撞的引動了天魔令中由魔山老祖親自封鎮的一道保命手段。
本來那手段是留給他嫡係心腹保命之用,如遇凶險可滴三滴精血以此引動,內有魔山老祖的天魔之煞,煞氣包裹著持令之人,半盞茶的功夫可通魔山老祖玄天法象。
玄天法象不必多說,那魔山老祖何等之高,一己之力壓的正邪兩道多少年抬不起頭來,他的玄天法象豈是一般人就能抵擋,故有此保命,持令者多半也能逃出凶險,哪怕真遭難走,有真正的高人出手阻攔,最後持令者身死或被擒,那天魔令亦會有所感應,以其靈性引動魔煞,頃刻爆發下,其威力有如魔山老祖全力一擊。
這樣的力道莫說薄涼子當時天階,就算他後來青鋒大帝,說不好也得被一擊擋住身形,如此,祝春光身負魔煞,不由自主的施展起玄天法象。
那魔山老祖的法象一出,劍隱門當即震動,殘山上十幾道流光頃刻趕至,每一位都是天階往上的修為,看著突然出現的百丈法象,十幾人眼神凝重,轉頭看了看薄涼子,又看了看他身旁的祝春華,見其手中提著一把似玉非玉似石非石,又並非玄鐵精鋼的三尺青鋒,明白這是劍隱門收徒所得的神兵。
殘山上一幕眾人也都大概明白,當即有人直接出手,禁錮了祝春華一身修為,不讓他有絲毫動作,畢竟誰也不知他身上是否也有一塊天魔令牌。
事出突然,祝春華也是一時驚懼,他也不知從小長大的大哥為何能放出這般神通,想到緣故或許跟那塊天魔令牌有關,當即就要解釋,可他身形被封自然有些無奈,不過他見識不多,心性倒是常人少有,知道這劍隱門乃是正道之首,雖然事出突然又魔氣滔天,但劍隱門高修胸懷道義,不弄清事情原委,未必就會傷了大哥的性命。
再者,他本領雖低,但看劍隱門一眾高修,十幾人麵對此時的大哥皆是一副臉色凝重,眼神不敢有絲毫怠慢,甚至隱隱有一絲忌憚的神情,他明白就算這些人想要動手,也未必能將他大哥此時如何。
想明白這些,他也就不那麽擔憂,放平了心態在一旁等著結果,不過心中依舊詫異他大哥為何如此,眼神不動的盯著發展。
隻是有些事想的雖好,實際卻是事與願違,他以為他大哥是被手段控製,當時乃是不由自主,雖然事實確實如此,但他低估了劍隱門與萬魔淵往來的仇恨,這其中兩家殺伐可謂世仇往替,已然是水火不容。
就劍隱門之中,旁的不提,單是薄涼子一人滿腔的血仇,父母雙親被萬魔淵所害,兩位弟弟也被其痛殺,就連結發的妻子也在前幾年被萬魔淵偷襲至死,留下一個滿月的嬰兒,算起來不過五歲掛零。
這樣的的仇恨,足以讓薄涼子麵對萬魔淵時,寧可殺錯也絕不放過,哪怕他眼前的祝春光可能隻是有些牽連,也絕對不會手下留情,故薄涼子當時稍加思索,不等問明情況便與眾人結起劍陣,引動殘山劍崖上數以百萬計的青鋒劍意,合則一處化作九天蕩魔之氣,以鋒芒為首,直接斬向了身負魔煞已作法象的祝春光。
祝春光身在其中早已是不知所以,他從始至終也不弄明白為何如此,可身形被控,他也不能自主分毫,隻能任憑那手中的令牌操控著魔煞包裹他飛身而起。
好在他修為太低,除了天魔令自身的手段,他一身靈力並不能為其補充多少,那令牌也就沒有多少根基作為運轉,自然也就無法在天地靈氣中補充太多的魔煞供玄天法象施展神通,因此他身負魔煞,那玄天法象也不過百丈之高,其法象神通也沒有如何凝實,這才讓薄涼子以及他身旁的十餘人有信心出手。
否則若是隨便換一個萬魔淵的高修,以天魔令引動法象,哪怕在劍隱門宗門腹地,沒有其師叔輩的聖階出手,縱有劍陣阻攔,薄涼子等人也得眼睜睜看著那法象逍遙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