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地議和純屬無稽之談,我不會接受,你們回去可能不好交差,不如留下來吧”。


    有燉起身道:“四伯的好意,有燉心領了,家人都在城內,有燉回去必定全力保護家人,不讓四伯分心。”


    朱橞坐在椅子上,大大咧咧地說:“四哥,我不能不回去,家裏那個醋缸盯得緊”。


    阿楹抬眸看向朱棣,“四哥,我回去照看梅園”,說著又將目光轉向妙錦,“等你們回來”。


    顯然,他已經接受了這個事實,心上人妙錦已嫁給四哥的事實。


    他越裝得若無其事,朱棣的內心愧疚越重。


    他不是一個好大哥,三保、妙錦都被他搶走了,阿楹身邊連個得力的人手都沒有。


    “讓三保跟你回去吧”,朱棣以不容置疑的口氣說道。


    阿楹懂得大哥的心意,沒有推辭。


    緩兵之計沒能成功,建文帝的心更慌了。


    方孝孺當初獻計之時,建文帝也曾擔心燕庶人不會答應。


    方孝孺認為,如果議和不成,應堅守京師以待援軍;如果戰敗,國君死社稷,理應如此。


    從一開始,方孝孺就打算陪著建文帝血戰到底,即使死亡,也要轟轟烈烈地死,戰到最後一刻,讓世人都看清燕庶人的偽裝。


    如果建文帝死於混戰之中,或者不小心被攻城的燕兵擊中,事情就麻煩了,從此就擺脫不了弑君的嫌疑。


    最好是勸他逃走,給他一線希望,讓他逃出宮去。


    一旦出了宮,誰還能證明他是建文帝?


    三保陪阿楹回京師的目的不僅在於保護阿楹,還要設法勸說禦前太監總管黃亮帶著建文帝逃跑。


    三保曾對黃亮有救命之恩,私交甚厚。


    朱棣搶了安王的未婚妻妙錦,奪妻之恨,不共戴天,安王念及兄弟親情或許能忍,但三保身為安王的大伴,絕不能忍。


    三保便以這樣的借口取得黃亮的信任,他告訴黃亮,齊泰、黃子澄正在募兵,建文帝逃出京師,與他們匯合,便能東山再起。


    隻要建文帝逃了,他的臣子們便沒有再繼續堅守下去的必要。


    到時,徐增壽、王寧等人再四處遊說,大臣們守城的意誌定會瓦解,或轉投燕王,或出城逃命。


    皇帝都跑了,你們還在為誰賣命呢?


    這便是朱棣的如意算盤。


    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像徐輝祖那樣不顧一切,誓死守城。


    甚至有人暗自腹誹:敢情你是燕王的大舅子,跟燕王沾親帶故,就算跟燕王打幾仗,也無需擔心性命不保。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恰好是徐輝祖此時處境的最佳寫照。


    建文帝不相信他,從始至終都對他充滿戒心。


    不少大臣上書彈劾他,說他與燕庶人暗通款曲。


    都把妹妹嫁給燕庶人了,還說自己忠心無二,誰信啊。


    議和遭拒,建文帝隻得令在京藩王和武將分守各城門。


    六月十二,徐增壽暗中謀劃與燕兵接應之事,被錦衣衛指揮使羅克倫發覺,密報於建文帝。


    建文帝下令將其囚禁。


    徐增壽被抓入獄途中,遇上一群文官路過,他們一擁而上,把徐增壽暴打一頓,發泄心中的憤怒。


    先帝采用儒士朱升的計策,“高築牆,廣積糧”,把京師修築得如銅牆鐵壁一般。


    如果有得力之人居中調度,匯集京衛兵力,統一指揮,調配得當,固守各城門,必然能堅持數月。


    但是建文帝六神無主,不懂軍事,也沒選出忠心耿耿的武將代為統帥守城兵馬,把守城防禦工作搞得毫無章法,混亂不堪。


    那些早有異謀的大臣見狀,行事更加肆無忌憚,到處蠱惑人心,弄得人心惶惶,更加無心守城。


    朱棣感到十分頭疼,京師城池異常堅固,城內有十餘萬京衛軍精銳,而且糧草充足,比濟南城不知要難打多少倍。


    既要快速拿下,又不得傷及無辜。


    正當他苦思攻城計劃時,去朝陽門附近偵察的哨探,帶回消息說城中沒有防備。


    朱棣聞言大喜,立刻下令出兵。


    六月十三,燕兵進逼京師城下。


    朱棣騎在馬上,仰望著巍峨的城牆,久久不語。


    他多希望建文帝在巨大的心理壓力崩潰逃走。


    他不想打,他想再等等,他盼望著能有奇跡發生。


    許是上天眷顧,奇跡果然發生了。


    金川門徐徐打開,他驟然心驚,怎麽回事?正要揮手下令的時候,耳邊忽然傳來聲音。


    “曹國公李景隆恭迎殿下入城!”


    穀王朱橞隆恭迎四哥入城!”


    金川門位於京城北麵靠西的位置,奉建文帝旨意守衛這座城門的將領是曹國公李景隆和穀王朱橞。


    直至此時,建文帝仍舊如此重用李景隆,真讓人費解。


    若不是李景隆接連戰敗,丟盔棄甲,損耗兵力,燕兵何以能打到京師?


    李景隆對朱棣的神勇最清楚不過,他早已無心抵抗燕王。


    他把兵法上的很多因素都考慮在內,去推演守城的結果。


    李景隆的心陷入深深的絕望,他無論怎麽分析,都找不到一點兒守住城池的希望。


    明知打不過,何苦還要做無畏掙紮?


    他分不清,朱棣當皇帝和朱允炆當皇帝有什麽區別。


    在李景隆分析的過程中,唯獨忘了一件事,那就是信念。


    明知不可而為之的信念。


    有人在大難臨頭之時,依然堅守著心中的信念。


    徐輝祖被建文帝冷落在一旁,賦閑在家,他沒接到建文帝戍守城門的旨意,但他知道,他得盡力守城,手中無兵,就調集徐府所有丁壯。


    今上是先帝選定的繼承人,他相信先帝的選擇,無論今上是否信他,他都會為守衛京師奮戰到底,決不退縮。


    進入金川門後,燕兵立即火速撲向其餘各城門,大多數守兵棄械投降,隻有少數幾處仍在抵抗,尤以徐輝祖所部最為頑強。


    燕王京城前早已下令,務必活捉徐輝祖。


    燕兵將士心有顧忌,不敢下死手,隻能以多倍兵力重重圍住,慢慢消耗徐輝祖的體力。


    妙錦進城的第一件事便是去找三哥。


    三哥一心向著朱棣,她擔心建文帝對三哥不利。


    十三座城門全都找了個遍,全都不見三哥的身影。


    派去徐府的女衛回來稟報說,左都督昨天就沒回府。


    去哪裏了呢?


    知道燕王進城,他理應第一個跑過來相迎啊,怎麽不見蹤影了呢?


    不會被建文帝控製起來了吧?


    妙錦抬頭看向皇宮,不料竟然發現熊熊燃燒的火焰騰空而起。


    不好!


    三哥肯定在皇宮。


    妙錦帶著女衛向皇宮縱馬飛奔而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妙錦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弋塵讀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弋塵讀書並收藏妙錦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