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楹進宮的消息,是朱有燉專門派人跟玉英說的。
送信之人並非宮人,而是做生意的小販,這是熊寧杉的關係。
昨天的事,說小也小,說大也大,玉英完全可以說是一場誤會,畢竟她隻是讓女醫給妙錦把脈。
得讓四伯親眼目睹她女兒的惡意,觸目驚心,才會重罰,否則很可能是高高舉起,輕輕落下,輕輕斥責了事。
若是犯錯成本如此低,朱玉英肯定還會再犯,得讓她觸怒龍顏,四伯才會舍得給長女點兒顏色看看。
玉英是四伯的女兒,別人出麵收拾不合適。
隻能給她製造機會,助她犯更大的錯。
玉英擔心失去父皇的寵愛,很怕很怕。
就連母妃回京這樣重要的時刻,父皇都不肯屈尊留宿一晚,父母之間的感情當真已經寡淡如水,僅僅維持著表麵形式而已。
她心痛父皇和母後之間的疏離,父母感情彌補無望,她隻想報複,讓徐妙錦得到應有的懲罰。
她不相信徐妙錦對父皇情有獨鍾,她要揭開徐妙錦的醜陋麵目,讓世人都瞧瞧。
她從沒想過,徐妙錦的麵子和他父皇其實是一體的。
妙錦在昭仁殿的消息,是雪見說的。
妙錦走後沒多久,雪見就接到了朱有燉傳來的訊息,她不露聲色地向朱玉英坦誠相告。
朱有燉在宮外買了五六份早點,讓宮人分別給長樂宮和坤寧宮送去,以盡孝心。
長樂宮那一份是三保親自送過去的。
為了避免被盤問,玉英特地換上宦官服飾來到昭仁殿。
她早已盤算好了,告訴徐妙錦一個驚天內幕就馬上撤。
這個消息,是通過收買朱權府上的宮人得知的,徐妙錦仍是處子之身。
玉英隻是過來告訴徐妙錦:所有人都知道了,父皇從未臨幸過你。
這個消息的爆炸點不在於徐妙錦是否被臨幸過,而在於所有人都知道了。
所有人都會因此看輕徐妙錦,所有人都對會她指指點點,議論紛紛,就算不宣之於口,光眼神的交流就足夠有殺傷力,這才是吸引玉英挺而冒險的關鍵。
害一個人,不需要有多高的天賦,隻要無限製地突破底限即可。
作惡不難,難的是不作惡。
朱玉英早已被仇恨衝昏了頭腦。
禦前總管太監汪景弘出宮去梅殷駙馬府傳旨,正巧不在。
如果汪景弘在的話,或許能攔下玉英。
別的宦官認出了玉英的身份,不敢攔,隻是進到乾清宮裏麵,打算回稟。
解縉正唾沫橫飛地談論修書一事,今上聽得十分入迷,宮人不敢打擾。
昭仁殿的大門打開時,妙錦以為,是朱棣過來看她,臉上洋溢著燦爛笑容,起身迎過去。
見到朱玉英的一刹那,妙錦的笑臉僵住了。
這尊瘟神怎麽找到了這兒?
朱玉英知道此地不宜久留,關嚴門後立即開口,把聲音壓得很低很低,但足以讓徐妙錦聽清楚。
“父皇從沒臨幸過你,你至今仍是處子之身,你這個恬不知恥的女人,仗著父皇的寬仁到處招搖撞騙。知道父皇為何沒幸了你嗎?他對你根本毫無興趣,更不想讓你生孩子,所有人都在等著看你的笑話,你活著就是笑話,早晚有一天,父皇會厭棄你,把你像破抹布一樣丟開”,朱玉英氣勢淩人地說完,轉過身,打算揚長而去,沒想到撞見父皇怒氣衝衝的臉。
朱玉英心如擂鼓,臉色蒼白,父皇何時來的,他聽到了多少?怎麽開門沒聲兒呢?
“馬順”,朱棣壓著怒氣,喚了一聲。
馬順應聲出現,他是錦衣衛正四品指揮僉事。
“送郡主回府,無旨不得外出”,朱棣語氣淡淡地吩咐道。
馬順領命候在門外。
被父皇抓了個現形,再也無法狡辯,朱玉英的腿腳猶如千斤重,一步一步挪出門外。
“狗兒”,朱棣又喚了聲,“去坤寧宮把黃儼叫來。
宦官王彥領命而去。
妙錦呆呆地站在原地,朱玉英的話,她沒聽明白。
她天天和朱棣宿在一起,怎麽可能還是處子之身?朱玉英是失心瘋了吧。
這種事兒,沒法問別人,隻能求助於朱棣,她熱切的目光探入他眼底,想找尋一個答案。
他的雙眸潤澤如水,深情地凝視著她。
她受不了他這樣的目光,每次都被其輕鬆俘獲,驀然垂眸,耳尖微紅,麵頰發燙,緋色盡染。
“還有些政務沒處理完,先跟我去乾清宮”,他與她十指交纏,拉著她去乾清宮。
她神情恍惚地跟著。
吏部左侍郎蹇義正等在乾清宮,等著商議科舉取士之事。
蹇義比朱棣小三歲,深得先帝信任,侍從先帝多年,處理過很多機要文件。
朱棣帶著妙錦坐下,示意蹇義繼續說。
妙錦起初腦子裏嗡嗡作響,一個字也沒聽進去,後來才聽出些來龍去脈。
黃子澄、齊泰、方孝孺等文臣被處死後,其他很多文臣惶恐不安,心存觀望。
為了安撫文臣,讓他們專心辦差,朱棣特地把蹇義叫來,起草一份詔書,安撫人心,並且商議籌備明年鄉試。
蹇義坐下來一絲不苟地寫著,殿內靜得隻剩下細微的筆觸聲。
朱棣在看另一份奏疏,妙錦湊過來一起看,但是一個字也沒看進去,不知不覺中還有些困倦,隻得拿了一塊杏脯放在嘴裏,慢慢咀嚼提神。
她對政務實在不感興趣。
蹇義寫罷快速檢查一番,呈交禦覽。
文字對於蹇義,如同食材對於妙錦,信手拈來,即成佳作。
妙錦歎為觀止,佩服得五體投地。
朱棣通讀一遍後隨即用印。
君臣二人高度默契,妙錦顯然是個多餘的人。但朱棣不肯放她走,她也不知能躲去哪裏, 索性拿起本書來讀,是舊漢書。
翻開的這一頁正好是漢文帝的故事,這是朱棣正在讀的。
妙錦曾聽他多次在麵前提起“漢文帝以柔禦天下”,她聽得似懂非懂,現在親眼看見政務處理過程,似乎有所悟,卻又說不上來悟到了什麽,朦朦朧朧,似有還無。
一份差事,隻有真正用心,才能領悟到其中的微妙之處。
各行各業,莫不如此。
若論敬業,朱棣鮮有人能及,妙錦這樣想著,不由得心生佩服。
送信之人並非宮人,而是做生意的小販,這是熊寧杉的關係。
昨天的事,說小也小,說大也大,玉英完全可以說是一場誤會,畢竟她隻是讓女醫給妙錦把脈。
得讓四伯親眼目睹她女兒的惡意,觸目驚心,才會重罰,否則很可能是高高舉起,輕輕落下,輕輕斥責了事。
若是犯錯成本如此低,朱玉英肯定還會再犯,得讓她觸怒龍顏,四伯才會舍得給長女點兒顏色看看。
玉英是四伯的女兒,別人出麵收拾不合適。
隻能給她製造機會,助她犯更大的錯。
玉英擔心失去父皇的寵愛,很怕很怕。
就連母妃回京這樣重要的時刻,父皇都不肯屈尊留宿一晚,父母之間的感情當真已經寡淡如水,僅僅維持著表麵形式而已。
她心痛父皇和母後之間的疏離,父母感情彌補無望,她隻想報複,讓徐妙錦得到應有的懲罰。
她不相信徐妙錦對父皇情有獨鍾,她要揭開徐妙錦的醜陋麵目,讓世人都瞧瞧。
她從沒想過,徐妙錦的麵子和他父皇其實是一體的。
妙錦在昭仁殿的消息,是雪見說的。
妙錦走後沒多久,雪見就接到了朱有燉傳來的訊息,她不露聲色地向朱玉英坦誠相告。
朱有燉在宮外買了五六份早點,讓宮人分別給長樂宮和坤寧宮送去,以盡孝心。
長樂宮那一份是三保親自送過去的。
為了避免被盤問,玉英特地換上宦官服飾來到昭仁殿。
她早已盤算好了,告訴徐妙錦一個驚天內幕就馬上撤。
這個消息,是通過收買朱權府上的宮人得知的,徐妙錦仍是處子之身。
玉英隻是過來告訴徐妙錦:所有人都知道了,父皇從未臨幸過你。
這個消息的爆炸點不在於徐妙錦是否被臨幸過,而在於所有人都知道了。
所有人都會因此看輕徐妙錦,所有人都對會她指指點點,議論紛紛,就算不宣之於口,光眼神的交流就足夠有殺傷力,這才是吸引玉英挺而冒險的關鍵。
害一個人,不需要有多高的天賦,隻要無限製地突破底限即可。
作惡不難,難的是不作惡。
朱玉英早已被仇恨衝昏了頭腦。
禦前總管太監汪景弘出宮去梅殷駙馬府傳旨,正巧不在。
如果汪景弘在的話,或許能攔下玉英。
別的宦官認出了玉英的身份,不敢攔,隻是進到乾清宮裏麵,打算回稟。
解縉正唾沫橫飛地談論修書一事,今上聽得十分入迷,宮人不敢打擾。
昭仁殿的大門打開時,妙錦以為,是朱棣過來看她,臉上洋溢著燦爛笑容,起身迎過去。
見到朱玉英的一刹那,妙錦的笑臉僵住了。
這尊瘟神怎麽找到了這兒?
朱玉英知道此地不宜久留,關嚴門後立即開口,把聲音壓得很低很低,但足以讓徐妙錦聽清楚。
“父皇從沒臨幸過你,你至今仍是處子之身,你這個恬不知恥的女人,仗著父皇的寬仁到處招搖撞騙。知道父皇為何沒幸了你嗎?他對你根本毫無興趣,更不想讓你生孩子,所有人都在等著看你的笑話,你活著就是笑話,早晚有一天,父皇會厭棄你,把你像破抹布一樣丟開”,朱玉英氣勢淩人地說完,轉過身,打算揚長而去,沒想到撞見父皇怒氣衝衝的臉。
朱玉英心如擂鼓,臉色蒼白,父皇何時來的,他聽到了多少?怎麽開門沒聲兒呢?
“馬順”,朱棣壓著怒氣,喚了一聲。
馬順應聲出現,他是錦衣衛正四品指揮僉事。
“送郡主回府,無旨不得外出”,朱棣語氣淡淡地吩咐道。
馬順領命候在門外。
被父皇抓了個現形,再也無法狡辯,朱玉英的腿腳猶如千斤重,一步一步挪出門外。
“狗兒”,朱棣又喚了聲,“去坤寧宮把黃儼叫來。
宦官王彥領命而去。
妙錦呆呆地站在原地,朱玉英的話,她沒聽明白。
她天天和朱棣宿在一起,怎麽可能還是處子之身?朱玉英是失心瘋了吧。
這種事兒,沒法問別人,隻能求助於朱棣,她熱切的目光探入他眼底,想找尋一個答案。
他的雙眸潤澤如水,深情地凝視著她。
她受不了他這樣的目光,每次都被其輕鬆俘獲,驀然垂眸,耳尖微紅,麵頰發燙,緋色盡染。
“還有些政務沒處理完,先跟我去乾清宮”,他與她十指交纏,拉著她去乾清宮。
她神情恍惚地跟著。
吏部左侍郎蹇義正等在乾清宮,等著商議科舉取士之事。
蹇義比朱棣小三歲,深得先帝信任,侍從先帝多年,處理過很多機要文件。
朱棣帶著妙錦坐下,示意蹇義繼續說。
妙錦起初腦子裏嗡嗡作響,一個字也沒聽進去,後來才聽出些來龍去脈。
黃子澄、齊泰、方孝孺等文臣被處死後,其他很多文臣惶恐不安,心存觀望。
為了安撫文臣,讓他們專心辦差,朱棣特地把蹇義叫來,起草一份詔書,安撫人心,並且商議籌備明年鄉試。
蹇義坐下來一絲不苟地寫著,殿內靜得隻剩下細微的筆觸聲。
朱棣在看另一份奏疏,妙錦湊過來一起看,但是一個字也沒看進去,不知不覺中還有些困倦,隻得拿了一塊杏脯放在嘴裏,慢慢咀嚼提神。
她對政務實在不感興趣。
蹇義寫罷快速檢查一番,呈交禦覽。
文字對於蹇義,如同食材對於妙錦,信手拈來,即成佳作。
妙錦歎為觀止,佩服得五體投地。
朱棣通讀一遍後隨即用印。
君臣二人高度默契,妙錦顯然是個多餘的人。但朱棣不肯放她走,她也不知能躲去哪裏, 索性拿起本書來讀,是舊漢書。
翻開的這一頁正好是漢文帝的故事,這是朱棣正在讀的。
妙錦曾聽他多次在麵前提起“漢文帝以柔禦天下”,她聽得似懂非懂,現在親眼看見政務處理過程,似乎有所悟,卻又說不上來悟到了什麽,朦朦朧朧,似有還無。
一份差事,隻有真正用心,才能領悟到其中的微妙之處。
各行各業,莫不如此。
若論敬業,朱棣鮮有人能及,妙錦這樣想著,不由得心生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