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之事,”元淮對著堂下的眾臣說道,“乃崔氏在朝中結黨營私、意圖謀逆之過,身為人臣,一不能為君盡忠,而不能為民做主,三不能匡正天下,因此才會有今日之禍,說到底,縱容崔氏做大,朕也負有不可推卸之責,今後一定整頓吏治,絕不容許再有此事發生。”
元淮接著說,“眾卿攝於崔氏之威,麵不改色,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都是我大黎的肱骨之臣,所為板蕩識忠臣,眾卿今日之忠義氣節,足以撼動山嶽,也讓朕甚感欣慰,有眾卿在,朕也相信,是天下黎民眾生之福,也是君王之幸。不過眾卿也切不可步崔氏的後塵,忘記臣子的初衷,讓朕、讓萬民、讓天下汗顏才好。”
“臣等謹遵陛下教誨!”眾臣齊聲說道。
“如今三省六部的不少官員涉入崔氏之案,朕會讓刑部、大理寺、禦史台,連同前些日子光祿寺少卿陳叢隱的案子一同審理,隻是在此期間,三省六部不可無人主事,因此朕決定,任命刑部尚書韋成嶽為尚書右仆射,重整尚書省六部之政。”
“臣謹遵陛下聖旨。”韋成嶽叩首道。
“任命禮部尚書鄭宜祚為從二品門下侍中,鄭愛卿乃剛正之人,門下省自崔氏主事以來,逐漸政務荒廢,形容虛設,望崔愛卿能革除崔氏的弊政,重振門下省之權責。”
“臣鄭宜祚定不負陛下所托,謹遵聖意。”
“很好,朕相信鄭愛卿。”元淮說道。
這兩道旨意明眼人都知道,門下侍中與尚書右仆射,是門下省與尚書省的最高長官。
名義上來說,尚書右仆射所管轄的職權大一些,六部的尚書皆是尚書右仆射的下屬,
不過門下侍中也同樣是宰相之職,門下侍中更有審查君王詔命、諫言封駁的大權,其與君王的親密程度並非尋常官員可比,因此六部的官員對門下省也十分忌憚。
因此崔友槐任職尚書仆射之職的期間,才刻意打壓門下省,讓門下省逐漸變成一個畜養冗官的空架子衙門,無法對六部之事插手。
元淮這樣安排,從朝中原本的崔友槐一人獨大,變成兩股勢力相互製衡,也是防止朝中再出現像崔友槐這樣的權臣,對皇權造成威脅。
“任命禦史大夫陶錚為中書舍人,原本的禦史大夫之職,由殿中禦史繼任。”元淮吩咐道。
“臣等謹遵陛下聖旨。”二人答道。
禦史台是皇帝的直屬,讓禦史大夫出任中書舍人,讓原本禦史台陶錚的部下在中書省主事,三省的長官議事之時,都會齊聚在中書省的中書堂,因此中書舍人的官職雖然不高,卻也是名義上中書省的最高長官,直達皇帝詔命的要職,如此一來,元淮也能夠借由陶錚的力量,時刻掌握三省六部的動向,不再發生先前吏部、工部、戶部之事。
元淮又看到了躲在一旁的邢施道、薛敦望、嚴仁信、張黍田四人,恨恨的說,“將此四人押入天牢,擇日候審。”
“是,”易嶢全帶人將四個人拖了下去。
“方才以身擋劍的是哪位愛卿啊。”元淮問道。
“臣門下左拾遺杜育參見陛下。”杜育上前說道。
元淮看著杜育白皙羸弱的身形,全然是一副文弱書生的樣子,“愛卿真是讓朕刮目相看啊,”
“陛下謬讚,臣愧不敢受。”
“愛卿今日之勇,眾臣都有目共睹,如何會承受不起?”元淮說道,“門下左拾遺,愛卿今日的言行,倒是不辱此職,讓朕想起先祖光宗皇帝時期的諫官杜懷之,杜氏一門,英才頻出啊。隻是左拾遺乃言官,怕是以愛卿的剛直性子,常常得罪人吧。”
“陛下英明,臣確實如此。”
眾臣都大笑了起來,一時間,朝廷上的緊張氛圍才稍稍舒緩了許多。
“這樣吧,這料理崔氏一案,還需要一個品行高尚的官員來主理,這尚書右仆射和門下侍中剛剛上任,想必他們還有許多要事需要打理,這官員之中,朕看也就愛卿最能勝任,便任命杜卿為從四品按察使,搜查崔氏以及同黨府邸,抄沒入官,造冊入賬,不得有貽誤。”
“臣多謝陛下賞識,隻是臣在門下省曆任年久,不熟悉按察使之職,隻怕會有誤陛下所托。”杜育回道。
“你不必擔心,朕會讓人協助你的。”元淮說道,“朕會讓禦史台、內侍省的人去協助你一二。”
“這禦史台的禦史倒是好說,眼前便有不少合適人選,”元淮說著,看著一旁的盧憶蓀,“隻是內侍省的官員,夫人,你看派誰去合適啊?”
“依臣妾看,內謁者甘繆正合適。”盧憶蓀說道。
元淮點點頭,對堂下的杜育說道,
“杜愛卿,這內謁者和侍禦史都是得力之人,有他們協助你一二,一定能辦好此事,因此不必擔憂。”
“微臣多謝陛下為愚臣打點,”杜育說道,“微臣一定不辱使命,恪盡職守,請陛下安心便是。”
“朕相信愛卿。”元淮說著。
而盧憶蓀看著一旁的甘繆,她知道,若想將崔氏的老底查個底朝天,就必須要有楊迢的協助,而如何去聯絡楊迢、梁如瀚,非甘繆莫屬。
退朝之後,元淮一時起身有些頭昏,正當眾臣擔憂龍體之時,還是盧憶蓀上前替元淮推拿著,元淮的頭昏之症才舒緩一些。
又是盧憶蓀命人將軟轎停在乾陽宮正殿的側門,她親自攙扶著元淮走下殿去,這一切都被堂下的眾臣看在眼中。
眾臣們心裏想著,如今崔氏地位不保,中宮崔氏的皇後之路隻怕也要做到頭來,如此一來,中宮皇後的位子便空了出來,會是眼前的這個已經將後宮握在手中、將要把手伸入前朝的異邦女子坐上中宮國母的寶座嗎?
眾臣遙遙望去,看著她扶著皇帝離去的背影,遠遠看不到大黎朝廷未來的走向。
元淮接著說,“眾卿攝於崔氏之威,麵不改色,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都是我大黎的肱骨之臣,所為板蕩識忠臣,眾卿今日之忠義氣節,足以撼動山嶽,也讓朕甚感欣慰,有眾卿在,朕也相信,是天下黎民眾生之福,也是君王之幸。不過眾卿也切不可步崔氏的後塵,忘記臣子的初衷,讓朕、讓萬民、讓天下汗顏才好。”
“臣等謹遵陛下教誨!”眾臣齊聲說道。
“如今三省六部的不少官員涉入崔氏之案,朕會讓刑部、大理寺、禦史台,連同前些日子光祿寺少卿陳叢隱的案子一同審理,隻是在此期間,三省六部不可無人主事,因此朕決定,任命刑部尚書韋成嶽為尚書右仆射,重整尚書省六部之政。”
“臣謹遵陛下聖旨。”韋成嶽叩首道。
“任命禮部尚書鄭宜祚為從二品門下侍中,鄭愛卿乃剛正之人,門下省自崔氏主事以來,逐漸政務荒廢,形容虛設,望崔愛卿能革除崔氏的弊政,重振門下省之權責。”
“臣鄭宜祚定不負陛下所托,謹遵聖意。”
“很好,朕相信鄭愛卿。”元淮說道。
這兩道旨意明眼人都知道,門下侍中與尚書右仆射,是門下省與尚書省的最高長官。
名義上來說,尚書右仆射所管轄的職權大一些,六部的尚書皆是尚書右仆射的下屬,
不過門下侍中也同樣是宰相之職,門下侍中更有審查君王詔命、諫言封駁的大權,其與君王的親密程度並非尋常官員可比,因此六部的官員對門下省也十分忌憚。
因此崔友槐任職尚書仆射之職的期間,才刻意打壓門下省,讓門下省逐漸變成一個畜養冗官的空架子衙門,無法對六部之事插手。
元淮這樣安排,從朝中原本的崔友槐一人獨大,變成兩股勢力相互製衡,也是防止朝中再出現像崔友槐這樣的權臣,對皇權造成威脅。
“任命禦史大夫陶錚為中書舍人,原本的禦史大夫之職,由殿中禦史繼任。”元淮吩咐道。
“臣等謹遵陛下聖旨。”二人答道。
禦史台是皇帝的直屬,讓禦史大夫出任中書舍人,讓原本禦史台陶錚的部下在中書省主事,三省的長官議事之時,都會齊聚在中書省的中書堂,因此中書舍人的官職雖然不高,卻也是名義上中書省的最高長官,直達皇帝詔命的要職,如此一來,元淮也能夠借由陶錚的力量,時刻掌握三省六部的動向,不再發生先前吏部、工部、戶部之事。
元淮又看到了躲在一旁的邢施道、薛敦望、嚴仁信、張黍田四人,恨恨的說,“將此四人押入天牢,擇日候審。”
“是,”易嶢全帶人將四個人拖了下去。
“方才以身擋劍的是哪位愛卿啊。”元淮問道。
“臣門下左拾遺杜育參見陛下。”杜育上前說道。
元淮看著杜育白皙羸弱的身形,全然是一副文弱書生的樣子,“愛卿真是讓朕刮目相看啊,”
“陛下謬讚,臣愧不敢受。”
“愛卿今日之勇,眾臣都有目共睹,如何會承受不起?”元淮說道,“門下左拾遺,愛卿今日的言行,倒是不辱此職,讓朕想起先祖光宗皇帝時期的諫官杜懷之,杜氏一門,英才頻出啊。隻是左拾遺乃言官,怕是以愛卿的剛直性子,常常得罪人吧。”
“陛下英明,臣確實如此。”
眾臣都大笑了起來,一時間,朝廷上的緊張氛圍才稍稍舒緩了許多。
“這樣吧,這料理崔氏一案,還需要一個品行高尚的官員來主理,這尚書右仆射和門下侍中剛剛上任,想必他們還有許多要事需要打理,這官員之中,朕看也就愛卿最能勝任,便任命杜卿為從四品按察使,搜查崔氏以及同黨府邸,抄沒入官,造冊入賬,不得有貽誤。”
“臣多謝陛下賞識,隻是臣在門下省曆任年久,不熟悉按察使之職,隻怕會有誤陛下所托。”杜育回道。
“你不必擔心,朕會讓人協助你的。”元淮說道,“朕會讓禦史台、內侍省的人去協助你一二。”
“這禦史台的禦史倒是好說,眼前便有不少合適人選,”元淮說著,看著一旁的盧憶蓀,“隻是內侍省的官員,夫人,你看派誰去合適啊?”
“依臣妾看,內謁者甘繆正合適。”盧憶蓀說道。
元淮點點頭,對堂下的杜育說道,
“杜愛卿,這內謁者和侍禦史都是得力之人,有他們協助你一二,一定能辦好此事,因此不必擔憂。”
“微臣多謝陛下為愚臣打點,”杜育說道,“微臣一定不辱使命,恪盡職守,請陛下安心便是。”
“朕相信愛卿。”元淮說著。
而盧憶蓀看著一旁的甘繆,她知道,若想將崔氏的老底查個底朝天,就必須要有楊迢的協助,而如何去聯絡楊迢、梁如瀚,非甘繆莫屬。
退朝之後,元淮一時起身有些頭昏,正當眾臣擔憂龍體之時,還是盧憶蓀上前替元淮推拿著,元淮的頭昏之症才舒緩一些。
又是盧憶蓀命人將軟轎停在乾陽宮正殿的側門,她親自攙扶著元淮走下殿去,這一切都被堂下的眾臣看在眼中。
眾臣們心裏想著,如今崔氏地位不保,中宮崔氏的皇後之路隻怕也要做到頭來,如此一來,中宮皇後的位子便空了出來,會是眼前的這個已經將後宮握在手中、將要把手伸入前朝的異邦女子坐上中宮國母的寶座嗎?
眾臣遙遙望去,看著她扶著皇帝離去的背影,遠遠看不到大黎朝廷未來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