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第二日,劉淑儀她們才知道劉皇後已經仙逝的消息,劉淑儀一早就到了明月台來,在劉皇後的床前哭了一會兒,又打發人回宮去,回稟元淮。
月嬌與常佺知道後,也連忙趕到明月台來,常佺雖然年紀小,但是心裏記著劉皇後對他的音容笑貌,那樣的慈善溫和,比他的母親更可親,不禁在劉皇後的床前嚎啕大哭,月嬌、妙箜也垂下淚來。
明露、掩宸與劉淑儀的兩個宮人堇嵐、屏雲一同回了皇宮,明露與堇嵐到了含章殿,元淮知道了劉皇後去世的消息,麵色沉重,回想起從前與劉皇後的種種,心中百感交集。
而含章殿的一眾太監宮女聽聞皇後薨逝,紛紛跪在地上,痛哭不已。湯哲庸問了元淮的意思,連忙去找內侍省、內府局的人,預備宮中置辦靈堂、將劉皇後鳳駕挪回鸞鳳台、為眾人預備素服一事,湯哲庸又讓康裕去告知禮部,操辦國喪。一切都安排地井井有條。
明露和堇嵐在元淮麵前,說起劉皇後去世前說的一些話,元淮聽了,悲戚之情難以自抑,眉頭緊皺,閉上雙眼,仿佛將世事都置之度外一般。
明露又將劉皇後生前留下的三道遺旨呈到元淮麵前,元淮看著遺旨上寫的,一是讓八皇子常佺為劉皇後嗣子,二是晉升劉淑儀為嬪,三是對劉皇後宮人們的安排。
遺旨之上,還蓋著皇後之璽,元淮也不好駁回,況且除了讓八皇子常佺為劉皇後嗣子,其餘的兩道都是小事,於是也隻好一一應下,讓秘書省去擬了一份聖旨,昭告天下。
元淮看過了聖旨,明露又將一封書信呈到元淮麵前,說這是劉皇後生前帶病寫給元淮的,請元淮親啟。
元淮拆開書信,看這信是用梨花箋寫的,那梨花箋還是劉皇後初入楚王府為妃之時常用的,元淮隻看那信上用簪花小楷寫著,“妾涓奴謹奉吾君淮啟”。
涓奴便是劉皇後的小字。
元淮看著信上寫道,“妾承蒙陛下不棄之天恩,以妾草芥之身入主中宮,為國母至尊,然妾命小福薄,常纏綿病榻,不曾理事,亦不曾盡中宮之責,心中慚愧,羞見官家。憶往昔,妾豆蔻之年便入侍君之左右,時至今日已然二十有五載,任東西南北,彼此兩地分隔多日,然妾心之所念,無非君爾……”
元淮看著,不覺垂下淚來。
可是越往下看,元淮心中頓時生了疑惑,隻看劉皇後最後寫到,“……小妹憶蓀,若有朝一日衝撞陛下,或為奸邪讒言中傷,還望陛下,看妾之薄麵,寬宥於她,莫加重罪,更勿要效仿漢武帝立子殺母之舉,請萬萬保全憶蓀母子,莫讓吾娣甥為虎狼所傷,為小人所害,若真如此,妾到九泉之下,亦魂靈不安,亦辜負你我多年夫妻魚水之情,他日終難相見。”
元淮看著,雖然劉皇後在心中言辭有些激烈,可心中明白,她是擔心諸葛憶蓀,情急之下才會如此。
元淮也感慨,自己與纖韞也算是老夫老妻,果然是“知夫莫若妻”,如今宮中的人都以為元淮寵著諸葛憶蓀母子,將列國使臣進貢的珍寶一半都抬進了鳴鸞閣,以為元淮對諸葛憶蓀母子榮寵至極,可宮中知曉元淮心中打算的,仿佛隻有纖韞一人。
劉皇後雖然生前遠在明月台,不在元淮跟前安養,可也隻有她看出了元淮對諸葛憶蓀的防備與疑心。
元淮看到最後,又見劉皇後寫到,“妾不久將長眠於極樂之地,將日夜祝禱,隻願郎君享天貴、天福、天壽,做萬世稱頌之明君,若真能如此,妾亦不悔此生。勿念,願君長安。”
湯哲庸看元淮止不住地掉眼淚,可麵上沒有一點表情,仿佛絲毫沒有覺察出淚水奪眶而出。
湯哲庸擔心明露等人看著狼狽,於是連忙遞上一條幹淨的帕子,元淮看到湯哲庸捧著手帕,看著一滴淚珠子打在自己的龍袍上,這才知道自己流淚了。
“陛下……”湯哲庸在一旁問道。
“無妨,朕無事,隻是看皇後這封手書,言辭懇切,不免讓人牽動情腸,才會如此。”元淮說道。
“陛下長情,若皇後娘娘有知,也一定會被陛下真情所打動。”湯哲庸說道。
“都是朕不好,實在是虧欠纖韞太多,”元淮說道,“生前不曾好好待她,如今她走了,又當著你們點眼,做出這副架勢來。”
湯哲庸聽了,一時也不敢應承,隻執著拂塵、側立在一旁默默不語。
“這梨花箋,虧她還留著。”元淮說道,“朕記得纖韞剛入楚王府時,她的庭院之中有一株長勢甚好的碎雪梨花,那個時候,纖韞還讓人仿著庭院中的梨花樣式,做了這梨花箋出來,這都多少年了,那梨樹都枯死多日,難為這梨花箋她還留到今日。”
元淮默默地看著這手書,又問一旁的明露,“皇後生前,隻留下這一封手書嗎?”
“回稟陛下,”明露不敢欺瞞,隻能如實回稟,於是說道,“皇後娘娘生前一共寫了兩封手書,一封讓奴婢呈給陛下,一封由掩宸送去了鳴鸞閣,交給了夫人。”
元淮聽著,心想也是情理之中,劉皇後在心中直呼諸葛憶蓀是小妹,可見二人親厚,諸葛憶蓀待劉皇後想必也如親生姐姐一般,因此才還不避諱,讓自己唯一的兒子不顧劉皇後的病,大老遠地去劉皇後跟前侍奉,自然是與旁的嬪妃不一般的。於是不再追問,讓明露與堇嵐退下。
而二人剛走到殿門口,就看到康祝慌忙地走進來說道,“陛下,夫人此刻隻怕是要生了。”
“什麽?夫人這一胎不過才九個多月?那豈不是要早產?”元淮問道。“為何會如此?太醫可去看過?有何不妥?”
“回稟陛下,聽說是夫人聽聞皇後娘娘仙逝,悲戚不已,動了胎氣,太醫們也去瞧過,說腹中龍胎並無不妥,已經讓產婆、醫婆、醫女們在側殿的產室中候著了,已經將夫人挪到了產室裏,預備著迎接腹中龍胎落草降世。”
“朕去瞧瞧。”元淮說著,連忙起身,讓湯哲庸將劉皇後的這封信收好,直往鳴鸞閣去。
月嬌與常佺知道後,也連忙趕到明月台來,常佺雖然年紀小,但是心裏記著劉皇後對他的音容笑貌,那樣的慈善溫和,比他的母親更可親,不禁在劉皇後的床前嚎啕大哭,月嬌、妙箜也垂下淚來。
明露、掩宸與劉淑儀的兩個宮人堇嵐、屏雲一同回了皇宮,明露與堇嵐到了含章殿,元淮知道了劉皇後去世的消息,麵色沉重,回想起從前與劉皇後的種種,心中百感交集。
而含章殿的一眾太監宮女聽聞皇後薨逝,紛紛跪在地上,痛哭不已。湯哲庸問了元淮的意思,連忙去找內侍省、內府局的人,預備宮中置辦靈堂、將劉皇後鳳駕挪回鸞鳳台、為眾人預備素服一事,湯哲庸又讓康裕去告知禮部,操辦國喪。一切都安排地井井有條。
明露和堇嵐在元淮麵前,說起劉皇後去世前說的一些話,元淮聽了,悲戚之情難以自抑,眉頭緊皺,閉上雙眼,仿佛將世事都置之度外一般。
明露又將劉皇後生前留下的三道遺旨呈到元淮麵前,元淮看著遺旨上寫的,一是讓八皇子常佺為劉皇後嗣子,二是晉升劉淑儀為嬪,三是對劉皇後宮人們的安排。
遺旨之上,還蓋著皇後之璽,元淮也不好駁回,況且除了讓八皇子常佺為劉皇後嗣子,其餘的兩道都是小事,於是也隻好一一應下,讓秘書省去擬了一份聖旨,昭告天下。
元淮看過了聖旨,明露又將一封書信呈到元淮麵前,說這是劉皇後生前帶病寫給元淮的,請元淮親啟。
元淮拆開書信,看這信是用梨花箋寫的,那梨花箋還是劉皇後初入楚王府為妃之時常用的,元淮隻看那信上用簪花小楷寫著,“妾涓奴謹奉吾君淮啟”。
涓奴便是劉皇後的小字。
元淮看著信上寫道,“妾承蒙陛下不棄之天恩,以妾草芥之身入主中宮,為國母至尊,然妾命小福薄,常纏綿病榻,不曾理事,亦不曾盡中宮之責,心中慚愧,羞見官家。憶往昔,妾豆蔻之年便入侍君之左右,時至今日已然二十有五載,任東西南北,彼此兩地分隔多日,然妾心之所念,無非君爾……”
元淮看著,不覺垂下淚來。
可是越往下看,元淮心中頓時生了疑惑,隻看劉皇後最後寫到,“……小妹憶蓀,若有朝一日衝撞陛下,或為奸邪讒言中傷,還望陛下,看妾之薄麵,寬宥於她,莫加重罪,更勿要效仿漢武帝立子殺母之舉,請萬萬保全憶蓀母子,莫讓吾娣甥為虎狼所傷,為小人所害,若真如此,妾到九泉之下,亦魂靈不安,亦辜負你我多年夫妻魚水之情,他日終難相見。”
元淮看著,雖然劉皇後在心中言辭有些激烈,可心中明白,她是擔心諸葛憶蓀,情急之下才會如此。
元淮也感慨,自己與纖韞也算是老夫老妻,果然是“知夫莫若妻”,如今宮中的人都以為元淮寵著諸葛憶蓀母子,將列國使臣進貢的珍寶一半都抬進了鳴鸞閣,以為元淮對諸葛憶蓀母子榮寵至極,可宮中知曉元淮心中打算的,仿佛隻有纖韞一人。
劉皇後雖然生前遠在明月台,不在元淮跟前安養,可也隻有她看出了元淮對諸葛憶蓀的防備與疑心。
元淮看到最後,又見劉皇後寫到,“妾不久將長眠於極樂之地,將日夜祝禱,隻願郎君享天貴、天福、天壽,做萬世稱頌之明君,若真能如此,妾亦不悔此生。勿念,願君長安。”
湯哲庸看元淮止不住地掉眼淚,可麵上沒有一點表情,仿佛絲毫沒有覺察出淚水奪眶而出。
湯哲庸擔心明露等人看著狼狽,於是連忙遞上一條幹淨的帕子,元淮看到湯哲庸捧著手帕,看著一滴淚珠子打在自己的龍袍上,這才知道自己流淚了。
“陛下……”湯哲庸在一旁問道。
“無妨,朕無事,隻是看皇後這封手書,言辭懇切,不免讓人牽動情腸,才會如此。”元淮說道。
“陛下長情,若皇後娘娘有知,也一定會被陛下真情所打動。”湯哲庸說道。
“都是朕不好,實在是虧欠纖韞太多,”元淮說道,“生前不曾好好待她,如今她走了,又當著你們點眼,做出這副架勢來。”
湯哲庸聽了,一時也不敢應承,隻執著拂塵、側立在一旁默默不語。
“這梨花箋,虧她還留著。”元淮說道,“朕記得纖韞剛入楚王府時,她的庭院之中有一株長勢甚好的碎雪梨花,那個時候,纖韞還讓人仿著庭院中的梨花樣式,做了這梨花箋出來,這都多少年了,那梨樹都枯死多日,難為這梨花箋她還留到今日。”
元淮默默地看著這手書,又問一旁的明露,“皇後生前,隻留下這一封手書嗎?”
“回稟陛下,”明露不敢欺瞞,隻能如實回稟,於是說道,“皇後娘娘生前一共寫了兩封手書,一封讓奴婢呈給陛下,一封由掩宸送去了鳴鸞閣,交給了夫人。”
元淮聽著,心想也是情理之中,劉皇後在心中直呼諸葛憶蓀是小妹,可見二人親厚,諸葛憶蓀待劉皇後想必也如親生姐姐一般,因此才還不避諱,讓自己唯一的兒子不顧劉皇後的病,大老遠地去劉皇後跟前侍奉,自然是與旁的嬪妃不一般的。於是不再追問,讓明露與堇嵐退下。
而二人剛走到殿門口,就看到康祝慌忙地走進來說道,“陛下,夫人此刻隻怕是要生了。”
“什麽?夫人這一胎不過才九個多月?那豈不是要早產?”元淮問道。“為何會如此?太醫可去看過?有何不妥?”
“回稟陛下,聽說是夫人聽聞皇後娘娘仙逝,悲戚不已,動了胎氣,太醫們也去瞧過,說腹中龍胎並無不妥,已經讓產婆、醫婆、醫女們在側殿的產室中候著了,已經將夫人挪到了產室裏,預備著迎接腹中龍胎落草降世。”
“朕去瞧瞧。”元淮說著,連忙起身,讓湯哲庸將劉皇後的這封信收好,直往鳴鸞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