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先生,您許久沒有光顧寒舍了,”綢緞莊的夥計們一看到梁如瀚來了,連忙上千迎接,“這段日子小店又進了一批新的料子,都是精挑細選過的上等貨,最清涼綿軟的,不知您的商隊何時再去貞女國?可還要再進一批我們小店的料子嗎?”
梁如瀚便笑著與那夥計進了綢緞莊的內室去談生意,諸葛憶蓀引著郡馬爺往裏麵走去。
郡馬爺抬頭看著那綢緞莊上的三個字,“虔繡春”,七間臨街大鋪麵,中間三個大門,旁邊有四個小門供人出去。
“郡馬爺,請。”月嬌也引著郡馬爺往裏麵走去。
郡馬爺和隨從薄叔一走進這虔繡春,賣了一輩子汝南花綾的他,竟然像是頭一回見過這麽多色彩繽紛、繡樣包羅萬象的絲綢,
“這輕絲瑤繡的樣式比往常多了不少,”諸葛憶蓀說道,“從前那樣式盡管配色華麗,隻是繡樣板板正正的,太過拘謹了些,如今配上這蘇繡的針法,這件衣裳才算是活了。”
“這一匹繡蓮花也好看,”月嬌走到一旁拿起另一件問道,“隻是這蓮花怎麽我從未見過?難道不是人間該有的?是那些繡娘想象出來的仙物嗎?”
“難怪姑娘不認得,”薄叔說道,“或許是姑娘不曾去過蘇州揚州,這蓮花名為姑蘇雨萌,在江南秦淮等地多見,京中和西南諸州少有。”
“原來是這樣。”月嬌說道。
“難為這繡娘,繡工當真是巧奪天工了,繡的這姑蘇雨萌活靈活現的,倒像是有一年老朽跟著少爺遊厲姑蘇,剛下過小雨,在澹台湖上立著的就是這樣的一株,如今看著這絲綢上的,竟讓老朽也回了姑蘇一般。”薄叔說道,“可知這雪川城中定是也有姑蘇來的繡娘,才能將此物繡活了。”
“這蘇繡我倒是見過幾車了,”郡馬爺說道,“隻是這樣輕軟的料子上繡的蘇繡,還是頭一回見。”
“郡馬爺大多在月孫、西涼、北桓等地行走,這些地方寒天多、暑天少,一年到頭也熱不了幾天,自然是甚少穿這樣輕軟的衣裳,”諸葛憶蓀說道,“這料子名為水織,貞女國的天氣實在濕熱的厲害,尋常百姓一年裏有七八個月,甚至是連衣裳都不穿的,隻是貞女國的名門望族為了維係體麵,又不想披著太厚的衣裳,免得中了濕氣暑氣,都喜好穿這樣的單層絲織的衣裳,因為這衣裳披在身上清涼如水,當地人便稱作水織。當地的水織雖然輕,隻是上麵的繡樣實在粗陋不堪了些,那一年梁大哥去貞女國貨賣茶葉乳酪,再進香料運回雪川,順道給我和小妹憶蓁帶了兩件當地的水織衣裳回來,我便讓行宮裏的繡娘,照著蘇繡的針法繡了些繡樣,和輕絲瑤繡的牽絲繡法,按著貞女國水織的樣式改了幾款。等下回梁大哥去貞女國的時候,當地的名門小姐看了,她們果真喜歡,後來便多做了些,貞女國的人信佛,最喜歡蓮花與菩提樣式的,寶相紋的其次,我便讓人多做了些,送到貞女國去賣,想不到剛下船就被她們一搶而空了,如今連貞女國原來的裁縫繡匠都沒了活計,都來雪川學藝呢。”諸葛憶蓀自信地說道。
“這倒不假,我們賣到西涼和月孫等地的花綾,也會依著當地人的喜好,重新改一些花樣在上頭,賣的比那些墨守成規的好上幾倍不止。”郡馬爺說道,“隻是我們府上有天底下最好的做汝南花綾的繡娘,夫人不曾到過姑蘇,如何也會有這樣技藝精湛的蘇繡繡娘和精通輕絲瑤繡的繡娘呢?”
“這蘇繡的繡娘倒是有幾個現成的,”諸葛憶蓀說道,“佺兒的乳母景氏就是姑蘇人士,蘇繡的本領也是天下少有的,再說了,即便沒有,讓人去當地請就是了,姑蘇當地的繡娘熬壞了眼睛,一年在綢緞莊裏做工也就混個一二十兩的收成,我們雪川這裏請她們過來,一來就給她們一百兩銀子,做安身立命的本錢,還有行宮裏好吃好喝好住處的款待著,再者,又不用她們親自繡花樣,即便是請她們自己繡,蘇繡費功夫,一個人一年滿破了能繡幾匹緞子呢?我讓人請她們來是當夫子的,隻教給我們蘇繡的本事就是了,雪川城內外最不缺的就是等著學手藝、混個營生的年輕丫頭了。”
“是啊,”月嬌也說道,“我們剛到雪川來的第一年,郡馬爺不知道,這城裏城外,是什麽樣的光景,行宮溪水邊的村子裏,多有被餓死的饑民,連雪川城北沿街乞討、當街餓死的人也到處皆是,姐姐看了不忍心,我們行宮上下可是從牙縫裏省下一口吃的來才救活了這些人啊,頭一年,光是被接到行宮南麵的雪川婦孺就有好幾千人,有一半都跟著景姑姑、雲兒他們學刺繡,這些姊妹們都勤學得很,從前也有些底子在,如今學了這三年,不光是自己繡的樣式有了七分像景姑姑和雲兒,有一些還開了織繡鋪子,自己也開始帶學生了,這綢緞鋪子裏陳列的緞子,大多就是出自那一批人的手中了。”
“怪道夫人費這樣大的心思接濟湘州與靖州的災民,原來是等他們安頓好了,也跟著學這些?”薄叔問道。
梁如瀚便笑著與那夥計進了綢緞莊的內室去談生意,諸葛憶蓀引著郡馬爺往裏麵走去。
郡馬爺抬頭看著那綢緞莊上的三個字,“虔繡春”,七間臨街大鋪麵,中間三個大門,旁邊有四個小門供人出去。
“郡馬爺,請。”月嬌也引著郡馬爺往裏麵走去。
郡馬爺和隨從薄叔一走進這虔繡春,賣了一輩子汝南花綾的他,竟然像是頭一回見過這麽多色彩繽紛、繡樣包羅萬象的絲綢,
“這輕絲瑤繡的樣式比往常多了不少,”諸葛憶蓀說道,“從前那樣式盡管配色華麗,隻是繡樣板板正正的,太過拘謹了些,如今配上這蘇繡的針法,這件衣裳才算是活了。”
“這一匹繡蓮花也好看,”月嬌走到一旁拿起另一件問道,“隻是這蓮花怎麽我從未見過?難道不是人間該有的?是那些繡娘想象出來的仙物嗎?”
“難怪姑娘不認得,”薄叔說道,“或許是姑娘不曾去過蘇州揚州,這蓮花名為姑蘇雨萌,在江南秦淮等地多見,京中和西南諸州少有。”
“原來是這樣。”月嬌說道。
“難為這繡娘,繡工當真是巧奪天工了,繡的這姑蘇雨萌活靈活現的,倒像是有一年老朽跟著少爺遊厲姑蘇,剛下過小雨,在澹台湖上立著的就是這樣的一株,如今看著這絲綢上的,竟讓老朽也回了姑蘇一般。”薄叔說道,“可知這雪川城中定是也有姑蘇來的繡娘,才能將此物繡活了。”
“這蘇繡我倒是見過幾車了,”郡馬爺說道,“隻是這樣輕軟的料子上繡的蘇繡,還是頭一回見。”
“郡馬爺大多在月孫、西涼、北桓等地行走,這些地方寒天多、暑天少,一年到頭也熱不了幾天,自然是甚少穿這樣輕軟的衣裳,”諸葛憶蓀說道,“這料子名為水織,貞女國的天氣實在濕熱的厲害,尋常百姓一年裏有七八個月,甚至是連衣裳都不穿的,隻是貞女國的名門望族為了維係體麵,又不想披著太厚的衣裳,免得中了濕氣暑氣,都喜好穿這樣的單層絲織的衣裳,因為這衣裳披在身上清涼如水,當地人便稱作水織。當地的水織雖然輕,隻是上麵的繡樣實在粗陋不堪了些,那一年梁大哥去貞女國貨賣茶葉乳酪,再進香料運回雪川,順道給我和小妹憶蓁帶了兩件當地的水織衣裳回來,我便讓行宮裏的繡娘,照著蘇繡的針法繡了些繡樣,和輕絲瑤繡的牽絲繡法,按著貞女國水織的樣式改了幾款。等下回梁大哥去貞女國的時候,當地的名門小姐看了,她們果真喜歡,後來便多做了些,貞女國的人信佛,最喜歡蓮花與菩提樣式的,寶相紋的其次,我便讓人多做了些,送到貞女國去賣,想不到剛下船就被她們一搶而空了,如今連貞女國原來的裁縫繡匠都沒了活計,都來雪川學藝呢。”諸葛憶蓀自信地說道。
“這倒不假,我們賣到西涼和月孫等地的花綾,也會依著當地人的喜好,重新改一些花樣在上頭,賣的比那些墨守成規的好上幾倍不止。”郡馬爺說道,“隻是我們府上有天底下最好的做汝南花綾的繡娘,夫人不曾到過姑蘇,如何也會有這樣技藝精湛的蘇繡繡娘和精通輕絲瑤繡的繡娘呢?”
“這蘇繡的繡娘倒是有幾個現成的,”諸葛憶蓀說道,“佺兒的乳母景氏就是姑蘇人士,蘇繡的本領也是天下少有的,再說了,即便沒有,讓人去當地請就是了,姑蘇當地的繡娘熬壞了眼睛,一年在綢緞莊裏做工也就混個一二十兩的收成,我們雪川這裏請她們過來,一來就給她們一百兩銀子,做安身立命的本錢,還有行宮裏好吃好喝好住處的款待著,再者,又不用她們親自繡花樣,即便是請她們自己繡,蘇繡費功夫,一個人一年滿破了能繡幾匹緞子呢?我讓人請她們來是當夫子的,隻教給我們蘇繡的本事就是了,雪川城內外最不缺的就是等著學手藝、混個營生的年輕丫頭了。”
“是啊,”月嬌也說道,“我們剛到雪川來的第一年,郡馬爺不知道,這城裏城外,是什麽樣的光景,行宮溪水邊的村子裏,多有被餓死的饑民,連雪川城北沿街乞討、當街餓死的人也到處皆是,姐姐看了不忍心,我們行宮上下可是從牙縫裏省下一口吃的來才救活了這些人啊,頭一年,光是被接到行宮南麵的雪川婦孺就有好幾千人,有一半都跟著景姑姑、雲兒他們學刺繡,這些姊妹們都勤學得很,從前也有些底子在,如今學了這三年,不光是自己繡的樣式有了七分像景姑姑和雲兒,有一些還開了織繡鋪子,自己也開始帶學生了,這綢緞鋪子裏陳列的緞子,大多就是出自那一批人的手中了。”
“怪道夫人費這樣大的心思接濟湘州與靖州的災民,原來是等他們安頓好了,也跟著學這些?”薄叔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