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怎能這樣揣測夫人?”柴朝義聽了薄叔的話,耿直的他心中有些不快,“若不是夫人,這些人隻怕早就曝屍荒野了。”
“將軍恕罪,老朽並非這個意思。”薄叔也連忙作揖解釋。
“無妨,我明白薄叔的意思,”諸葛憶蓀止住柴朝義的話,對薄叔好生說道,“若說我當初救他們,不存在半點私心,連我也是不信的。”
“老朽明白。”薄叔應和道。
“隻是,當日救人要緊,我心中雖然有些打算,人命關天,那一時也顧不上這些。”諸葛憶蓀說道,“這雪川城北的百姓也就罷了,他們除了雪川,也沒有旁的地方可去,是我讓他們跟著行宮裏匠人師傅們、懂刺繡烹煮,或是梁大哥商隊上的人,學一些安身立命的本領,今後也好自謀生計,不必求靠別人,何可而不為呢?”
“夫人這話甚是,隻是這百姓之中想必也有懶怠之人,若是他們偷懶耍滑,不肯聽夫人的良言相勸,隻想空手混白飯吃,該如何是好呢?”
“薄叔是過來人,自然知道的,救急不救窮,我們行宮南麵的莊舍上,是用來收留有危難的百姓的,這樣的懶怠之人,最多隻能在莊舍上住一個月,過後若是他們不肯學習手藝和本領,我也會讓霜娥給他們二兩銀子,夠他們賃一間屋子、買一個月的糧食,或是做個小買賣也足夠的,往後就沒有了這樣的好事了。”諸葛憶蓀說道。
“夫人仁善,如此也算是仁至義盡了。”郡馬爺說道。
“您也知道,這坐吃山空,再大的山也有吃空的一日,有些人得了銀子,一不肯學本事,二不肯尋個差事,三又不肯做個小買賣,這二兩銀子若是緊著些,花兩三個月也是夠用的,可偏偏就有人不到十天就花個精光,又在城中沿街乞討起來,我也沒有別的法子,隻由著他們如此自生自滅吧,還在這樣的人一百個裏麵也挑不出一兩個來,也有一些起初貪圖這二兩銀子,拿了銀子去城裏頭揮霍的,沒了銀子,又來求我,想學個正經手藝,或是在商隊上謀個差事。”
“難道這樣的人,夫人還肯再收留?”薄叔問道。
“浪子回頭金不換,再說了,多一個人多一個幫手,這些人生性並非如此,不過是在苦日子裏浸淫久了,氣節也短了些,在行宮或是商隊上闖蕩闖蕩,心胸開闊了,腹內有點文墨和口才了,倒也是些可塑之才,即便學不會本領,隻跟著商隊,在碼頭上搬卸貨物也是好的,每個月還有四五兩銀子的辛苦錢可拿,莫說是養活自己,養活自己一家幾口人也是夠的。”
“夫人說的是。”郡馬爺說道,“的確如此,我的商隊上也有一些是汝南的農人,從前看他們勤懇苦耕,都是老實人,誰知道跟著我們商隊來往各處,也學了些與人打交道的心計和籌算,再回汝南,也像是變了一個人似的,可見這人的境遇不同,心境和性情也會隨之而變。”
“是啊,”諸葛憶蓀說道,“到了這幾年,有巴州等地的災民來投,等修養好了,有一半都是想回歸故土的,這些我也會讓孟先生、嚴先生的商隊借著去貨賣香料、布匹、木材的機會,將他們順路送回巴州老家,可是故土民生凋敝,而他們看著孟先生、嚴先生靠著貨賣雪川土產的工夫,賺進了大把的銀錢,哪裏會不眼饞心熱呢?許多也不會留在故鄉,還會跟著孟先生和嚴先生的車隊回來,等混出個頭麵來,再衣錦還鄉,還更體麵有底氣些呢。”
幾人正說著,隻見梁如瀚和綢緞莊的夥計從內室裏走出來,梁如瀚對著夥計作揖說道,“七日後一早,我親自帶人來取貨,還請兄台讓人早些打點好,前一天會有人來清點,打點齊整了,我們也好早些啟程,前往婆綿。”
“一言為定,小店一定全力打點,多謝梁先生關照小店生意,掌櫃的往百鳳和麗邑進絲線去了,等掌櫃的回來,還請梁先生不吝賞光,往銀漢閣一敘,掌櫃的想治一桌酒席,宴請先生。”那夥計也說道。
“好說,好說。”梁如瀚笑著握著那夥計的手說道。
“我這就去往庫房中清點紗綺,若是不夠,還要去兄弟莊子上挪一下來呢,失陪,失陪!”那夥計說著,也快步往後院的庫房裏走去。
“請便,請便。”梁如瀚也說道。
“如何?可是又談成了一樁買賣?”諸葛憶蓀問道。
“是,訂下了三十箱的紗綺的絹衣,等運到了婆綿,買主們一定喜歡。”梁如瀚說道。
“先生好口才,這一會兒的工夫,又做成了一樁好買賣。”郡馬爺說道,“隻是這紗綺是何物?為何從不曾聽過?”
“郡馬爺時常在婆綿北邊行走,不曾到婆綿南部去,南部人喜好穿一種單紗衣,因為衣衫上的花紋綺麗,外地人隻叫做紗綺,”諸葛憶蓀說道,“原本婆綿人的紗綺雖然絢爛,用當地的花卉和一些顏色鮮豔的果實來染紗衣,顏色雖然明媚,隻是看久了,實在是豔俗了些,我們雪川如今所產的紗綺,用的是婆綿本地產的衣料,加上從宮中帶來的蹙金繡的手藝,也在婆綿當地廣受喜愛呢,這三十箱運到婆綿的齊朵城,隻怕還不夠那些買主們分的。”
“夫人好膽識,這蹙金繡在咱們大黎,可是非皇族不能穿得,如何敢繡到外族平民穿得衣料上?若是讓京城裏的大人們知道了,追究下來,隻怕夫人也要受連累啊。”郡馬爺說道。
“將軍恕罪,老朽並非這個意思。”薄叔也連忙作揖解釋。
“無妨,我明白薄叔的意思,”諸葛憶蓀止住柴朝義的話,對薄叔好生說道,“若說我當初救他們,不存在半點私心,連我也是不信的。”
“老朽明白。”薄叔應和道。
“隻是,當日救人要緊,我心中雖然有些打算,人命關天,那一時也顧不上這些。”諸葛憶蓀說道,“這雪川城北的百姓也就罷了,他們除了雪川,也沒有旁的地方可去,是我讓他們跟著行宮裏匠人師傅們、懂刺繡烹煮,或是梁大哥商隊上的人,學一些安身立命的本領,今後也好自謀生計,不必求靠別人,何可而不為呢?”
“夫人這話甚是,隻是這百姓之中想必也有懶怠之人,若是他們偷懶耍滑,不肯聽夫人的良言相勸,隻想空手混白飯吃,該如何是好呢?”
“薄叔是過來人,自然知道的,救急不救窮,我們行宮南麵的莊舍上,是用來收留有危難的百姓的,這樣的懶怠之人,最多隻能在莊舍上住一個月,過後若是他們不肯學習手藝和本領,我也會讓霜娥給他們二兩銀子,夠他們賃一間屋子、買一個月的糧食,或是做個小買賣也足夠的,往後就沒有了這樣的好事了。”諸葛憶蓀說道。
“夫人仁善,如此也算是仁至義盡了。”郡馬爺說道。
“您也知道,這坐吃山空,再大的山也有吃空的一日,有些人得了銀子,一不肯學本事,二不肯尋個差事,三又不肯做個小買賣,這二兩銀子若是緊著些,花兩三個月也是夠用的,可偏偏就有人不到十天就花個精光,又在城中沿街乞討起來,我也沒有別的法子,隻由著他們如此自生自滅吧,還在這樣的人一百個裏麵也挑不出一兩個來,也有一些起初貪圖這二兩銀子,拿了銀子去城裏頭揮霍的,沒了銀子,又來求我,想學個正經手藝,或是在商隊上謀個差事。”
“難道這樣的人,夫人還肯再收留?”薄叔問道。
“浪子回頭金不換,再說了,多一個人多一個幫手,這些人生性並非如此,不過是在苦日子裏浸淫久了,氣節也短了些,在行宮或是商隊上闖蕩闖蕩,心胸開闊了,腹內有點文墨和口才了,倒也是些可塑之才,即便學不會本領,隻跟著商隊,在碼頭上搬卸貨物也是好的,每個月還有四五兩銀子的辛苦錢可拿,莫說是養活自己,養活自己一家幾口人也是夠的。”
“夫人說的是。”郡馬爺說道,“的確如此,我的商隊上也有一些是汝南的農人,從前看他們勤懇苦耕,都是老實人,誰知道跟著我們商隊來往各處,也學了些與人打交道的心計和籌算,再回汝南,也像是變了一個人似的,可見這人的境遇不同,心境和性情也會隨之而變。”
“是啊,”諸葛憶蓀說道,“到了這幾年,有巴州等地的災民來投,等修養好了,有一半都是想回歸故土的,這些我也會讓孟先生、嚴先生的商隊借著去貨賣香料、布匹、木材的機會,將他們順路送回巴州老家,可是故土民生凋敝,而他們看著孟先生、嚴先生靠著貨賣雪川土產的工夫,賺進了大把的銀錢,哪裏會不眼饞心熱呢?許多也不會留在故鄉,還會跟著孟先生和嚴先生的車隊回來,等混出個頭麵來,再衣錦還鄉,還更體麵有底氣些呢。”
幾人正說著,隻見梁如瀚和綢緞莊的夥計從內室裏走出來,梁如瀚對著夥計作揖說道,“七日後一早,我親自帶人來取貨,還請兄台讓人早些打點好,前一天會有人來清點,打點齊整了,我們也好早些啟程,前往婆綿。”
“一言為定,小店一定全力打點,多謝梁先生關照小店生意,掌櫃的往百鳳和麗邑進絲線去了,等掌櫃的回來,還請梁先生不吝賞光,往銀漢閣一敘,掌櫃的想治一桌酒席,宴請先生。”那夥計也說道。
“好說,好說。”梁如瀚笑著握著那夥計的手說道。
“我這就去往庫房中清點紗綺,若是不夠,還要去兄弟莊子上挪一下來呢,失陪,失陪!”那夥計說著,也快步往後院的庫房裏走去。
“請便,請便。”梁如瀚也說道。
“如何?可是又談成了一樁買賣?”諸葛憶蓀問道。
“是,訂下了三十箱的紗綺的絹衣,等運到了婆綿,買主們一定喜歡。”梁如瀚說道。
“先生好口才,這一會兒的工夫,又做成了一樁好買賣。”郡馬爺說道,“隻是這紗綺是何物?為何從不曾聽過?”
“郡馬爺時常在婆綿北邊行走,不曾到婆綿南部去,南部人喜好穿一種單紗衣,因為衣衫上的花紋綺麗,外地人隻叫做紗綺,”諸葛憶蓀說道,“原本婆綿人的紗綺雖然絢爛,用當地的花卉和一些顏色鮮豔的果實來染紗衣,顏色雖然明媚,隻是看久了,實在是豔俗了些,我們雪川如今所產的紗綺,用的是婆綿本地產的衣料,加上從宮中帶來的蹙金繡的手藝,也在婆綿當地廣受喜愛呢,這三十箱運到婆綿的齊朵城,隻怕還不夠那些買主們分的。”
“夫人好膽識,這蹙金繡在咱們大黎,可是非皇族不能穿得,如何敢繡到外族平民穿得衣料上?若是讓京城裏的大人們知道了,追究下來,隻怕夫人也要受連累啊。”郡馬爺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