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皇宮陷落之時,埋伏在京城外的叛軍,也從城南與城東兩麵朝著京城進發,又有房禮儒派去的人前去接應,在裏應外合之下,城外的叛軍很快就趁著夜色攻入了京城之中,將京城占領,城東與城北的金吾衛與看守在皇城宮門西麵與北麵的千牛衛兩軍的將領都被活捉,剩餘的禁軍將士也潰不成軍,大多成了叛軍的俘虜。
到了第二日天一亮,渤海、睢陽、燕雲三地的叛軍看到遠處的狼煙,於是從所在的駐地相繼起事,與潛伏在河南道、河北道、河東道城內的客商散兵裏應外合,客商們一邊與城外的叛軍勾結,埋伏在城門處,隻等著大開城門,迎接叛軍入城,一邊又在城內四處散播流言,說渤海大軍並非要造反,而是要撥亂反正、殺唐氏外戚、還公義於百姓。
這三道的百姓早就被裴氏、高氏外戚蹂躪得苦不聊生,聽了這話,隻求叛軍早些進城罷了。
駐守的官兵們也一想到自己的上司是外戚出身,隻要有他們在,自己就永無出頭之日,這些裴氏和唐氏的外戚,平日裏又作威作福的,沒少借故克扣過自己的糧餉,裴氏外戚倒了,唐氏外戚反而變本加厲地欺壓自己,想起自己把腦袋拴在褲腰帶上、風裏來、雨裏去、起早貪黑、拚死守護的竟是這樣的人,也覺得這營生無趣,還不如早早降了叛軍。
因此,自從睢陽王、高氏子弟從睢陽、渤海、燕雲三處起事以來,這三道的上百個州郡都已經被叛軍占領,隻有邯鄲、臨淄、莒州、滕州、沂州這幾個州郡仍在死守。
而叛軍們也並未分太多的兵力在這幾處邊緣的州郡,況且派駐到當地的兵力也足以應對,叛軍被睢陽王與高賢妃的叔叔——高敏壽、高敏淵帶領著,仍舊朝洛陽進發,如今京城已經淪陷,他們隻要拿下洛陽,再去皇陵將元淮捉來,大黎的江山就可以易主了。
高賢妃這邊也沒有閑著,派人去許王府將奉命監守京城的許王常俊、尚書右仆射韋成嶽、兵部尚書令狐遷拿來,又派人去各宮,將留守在宮中的嬪妃、皇子、公主都看管起來,作為人質。
許王常俊、韋成嶽與令狐遷幾人倒是很快被捉拿進宮裏,高賢妃在承祚堂審會見幾人,許王常俊一見了高賢妃,也不再顧念高賢妃是自己的庶母,隻當她是勾結叛臣的亂臣賊子,對著高賢妃破口大罵不已,高賢妃一怒之下,派人打了常俊幾個嘴巴,打得常俊滿口是血,又把常俊關在了天牢之中。
韋成嶽看著情景,也知道好漢不吃眼前虧,於是便想投誠,對著高賢妃開始了溜須拍馬的逢迎之詞,高賢妃笑道,“韋大人是慣會見風轉舵之輩,從前一心要將陳王拱上太子之位,如今陳王和他母親楊氏死了,你又投靠了唐氏,做了唐家人在朝堂上結黨營私的馬前卒,又轉而支持許王,你知道許王與唐家大勢已去,又有投靠本宮。”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乃今古不變之理,微臣並非是見風轉舵,不過是擇木而棲罷了,”韋成嶽說道,“再者說,如今京城情勢未平,微臣情願替娘娘效犬馬之勞,勸說百官,聽命於娘娘,迎奉娘娘為新主。”
賢妃聽了,不禁大笑道,“大人說笑了,我一個後宮婦人,如何能為天下之主?本宮也實在不敢用大人了,大人投靠誰,誰就要倒黴,這樣的賢臣,還是留給元家的皇帝吧,我們孟氏和高氏的皇帝用不起您這樣的賢臣,朝廷的百官也早就沒有了半點氣節,即便是他們甘願效忠於本宮,本宮還看不上呢!”
“娘娘!”
“來人,將韋成嶽脫去官服,打入天牢。”高賢妃吩咐道。
“是!”幾個士兵也將韋成嶽拖了出去。
高賢妃又看著一旁一言不發的兵部尚書令狐遷,她也知道令狐遷在軍中的威望,於是對一旁的安棋吩咐道,“快,將令狐大人攙扶起來吧。”
“是,”安棋便好生地將令狐遷攙扶了起來,又抬了一個靠椅來,讓令狐遷坐在了高賢妃的下手。
“娘娘這是何意?微臣雖然不堪,也是大黎的臣子,陛下待微臣不薄,微臣斷不能做背叛陛下之事。”令狐遷說道。
高賢妃看著令狐遷一本正經的樣子,心裏想,好個油嘴滑舌的老狐狸,我還不知你的心思?不過是想要個台階下,再趁機與我談條件罷了。
“大人誤會了,”高賢妃說道,“本宮自然知道大人對元氏的忠心,可是如今的元氏已經今非昔比了,本宮久居深宮,也聽說了唐家人為了爭權奪位,已經將手漸漸地深入到大人所管轄的兵部,連金吾衛這樣的地方,都已經被唐家人染指,像唐伯愚這樣蠢鈍無用之人,都借著唐氏的光,謀得了金吾衛將軍這樣的要職,大人以為,您這兵部尚書之位,被唐家人取代之日,還會遠嗎?”
“娘娘的話,雖然有理,隻是微臣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斷斷不做侍奉二主之貳臣。”令狐遷說道。
“本宮並非是讓大人侍奉二主,而是要令狐氏回歸正途而已,”高賢妃說道。
“您這是何意?”
“大人應該也知道自己的家事,不用本宮多言吧。”高賢妃說道,“遙想當年大穆皇朝之時,令狐氏何嚐不是大穆的臣子?可是後來,大人的先祖卻背棄了孟氏,與元氏勾結,謀奪了孟氏的天下,而如今,大黎的國祚已經到了盡頭,我們渤海高氏是孟氏皇族的世代姻親,自然將推舉孟氏與高氏之子為天下新主,大人難道不想效仿令狐氏的祖先,棄暗投明?令狐氏那是幾百年的北地望族,又是武將世家,難道大人真的要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家族,為元氏與唐氏這兩塊爛到根裏的朽木陪葬嗎?”
高賢妃的一席話也說動了令狐遷,不過,令狐氏可從來都不懂什麽天下大義,隻知道自己囊中的利益,方才高賢妃的話裏,隻有威脅,不曾提到對他的好處,他若是此時鬆口,非但得不到好處,反而會被高氏看清了自己。
於是令狐遷說道,“微臣不過是一介百無一用的兵部尚書,又如何能為娘娘效力呢?”
高賢妃聽著,嘴角浮起了一個滿意的微笑,從一旁的修則手中拿過了一道聖旨,親手交到了令狐遷的手中。
隻聽高賢妃對令狐遷說道,“大人有經天緯地之才,又怎會百無一用呢?不過是元家的皇帝不懂得善用大人之才,才讓大人明珠暗投了這許多年。如今我們渤海的大軍已經奪回了河東、河南、河北三道,這中原之地已然盡在我們渤海高氏的掌控之中,隻要令狐氏肯擁戴本宮與新主,替本宮掃清元氏的餘孽,事成之日,本宮將會拜大人為國相,賜令狐氏世襲罔替之王爵,以這道聖旨詔書為證,絕不食言。”
“有娘娘此言,微臣定當肝腦塗地、效忠娘娘!”令狐遷說道,“隻是娘娘所說的新主,不知究竟是何人呢?”
“請陛下出來。”高賢妃吩咐道。
隻見修業從裏間領著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走了出來,穿著龍袍冕服,走到了高賢妃的跟前。
高賢妃對令狐遷說道,“這便是大穆哀宗皇帝的十世孫,是舍妹與孟氏之子,銜日而生,可謂天下新主。”
“微臣令狐遷,”令狐遷跪在了那小男孩的麵前,恭恭敬敬地說道,“參見陛下。”
到了第二日天一亮,渤海、睢陽、燕雲三地的叛軍看到遠處的狼煙,於是從所在的駐地相繼起事,與潛伏在河南道、河北道、河東道城內的客商散兵裏應外合,客商們一邊與城外的叛軍勾結,埋伏在城門處,隻等著大開城門,迎接叛軍入城,一邊又在城內四處散播流言,說渤海大軍並非要造反,而是要撥亂反正、殺唐氏外戚、還公義於百姓。
這三道的百姓早就被裴氏、高氏外戚蹂躪得苦不聊生,聽了這話,隻求叛軍早些進城罷了。
駐守的官兵們也一想到自己的上司是外戚出身,隻要有他們在,自己就永無出頭之日,這些裴氏和唐氏的外戚,平日裏又作威作福的,沒少借故克扣過自己的糧餉,裴氏外戚倒了,唐氏外戚反而變本加厲地欺壓自己,想起自己把腦袋拴在褲腰帶上、風裏來、雨裏去、起早貪黑、拚死守護的竟是這樣的人,也覺得這營生無趣,還不如早早降了叛軍。
因此,自從睢陽王、高氏子弟從睢陽、渤海、燕雲三處起事以來,這三道的上百個州郡都已經被叛軍占領,隻有邯鄲、臨淄、莒州、滕州、沂州這幾個州郡仍在死守。
而叛軍們也並未分太多的兵力在這幾處邊緣的州郡,況且派駐到當地的兵力也足以應對,叛軍被睢陽王與高賢妃的叔叔——高敏壽、高敏淵帶領著,仍舊朝洛陽進發,如今京城已經淪陷,他們隻要拿下洛陽,再去皇陵將元淮捉來,大黎的江山就可以易主了。
高賢妃這邊也沒有閑著,派人去許王府將奉命監守京城的許王常俊、尚書右仆射韋成嶽、兵部尚書令狐遷拿來,又派人去各宮,將留守在宮中的嬪妃、皇子、公主都看管起來,作為人質。
許王常俊、韋成嶽與令狐遷幾人倒是很快被捉拿進宮裏,高賢妃在承祚堂審會見幾人,許王常俊一見了高賢妃,也不再顧念高賢妃是自己的庶母,隻當她是勾結叛臣的亂臣賊子,對著高賢妃破口大罵不已,高賢妃一怒之下,派人打了常俊幾個嘴巴,打得常俊滿口是血,又把常俊關在了天牢之中。
韋成嶽看著情景,也知道好漢不吃眼前虧,於是便想投誠,對著高賢妃開始了溜須拍馬的逢迎之詞,高賢妃笑道,“韋大人是慣會見風轉舵之輩,從前一心要將陳王拱上太子之位,如今陳王和他母親楊氏死了,你又投靠了唐氏,做了唐家人在朝堂上結黨營私的馬前卒,又轉而支持許王,你知道許王與唐家大勢已去,又有投靠本宮。”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乃今古不變之理,微臣並非是見風轉舵,不過是擇木而棲罷了,”韋成嶽說道,“再者說,如今京城情勢未平,微臣情願替娘娘效犬馬之勞,勸說百官,聽命於娘娘,迎奉娘娘為新主。”
賢妃聽了,不禁大笑道,“大人說笑了,我一個後宮婦人,如何能為天下之主?本宮也實在不敢用大人了,大人投靠誰,誰就要倒黴,這樣的賢臣,還是留給元家的皇帝吧,我們孟氏和高氏的皇帝用不起您這樣的賢臣,朝廷的百官也早就沒有了半點氣節,即便是他們甘願效忠於本宮,本宮還看不上呢!”
“娘娘!”
“來人,將韋成嶽脫去官服,打入天牢。”高賢妃吩咐道。
“是!”幾個士兵也將韋成嶽拖了出去。
高賢妃又看著一旁一言不發的兵部尚書令狐遷,她也知道令狐遷在軍中的威望,於是對一旁的安棋吩咐道,“快,將令狐大人攙扶起來吧。”
“是,”安棋便好生地將令狐遷攙扶了起來,又抬了一個靠椅來,讓令狐遷坐在了高賢妃的下手。
“娘娘這是何意?微臣雖然不堪,也是大黎的臣子,陛下待微臣不薄,微臣斷不能做背叛陛下之事。”令狐遷說道。
高賢妃看著令狐遷一本正經的樣子,心裏想,好個油嘴滑舌的老狐狸,我還不知你的心思?不過是想要個台階下,再趁機與我談條件罷了。
“大人誤會了,”高賢妃說道,“本宮自然知道大人對元氏的忠心,可是如今的元氏已經今非昔比了,本宮久居深宮,也聽說了唐家人為了爭權奪位,已經將手漸漸地深入到大人所管轄的兵部,連金吾衛這樣的地方,都已經被唐家人染指,像唐伯愚這樣蠢鈍無用之人,都借著唐氏的光,謀得了金吾衛將軍這樣的要職,大人以為,您這兵部尚書之位,被唐家人取代之日,還會遠嗎?”
“娘娘的話,雖然有理,隻是微臣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斷斷不做侍奉二主之貳臣。”令狐遷說道。
“本宮並非是讓大人侍奉二主,而是要令狐氏回歸正途而已,”高賢妃說道。
“您這是何意?”
“大人應該也知道自己的家事,不用本宮多言吧。”高賢妃說道,“遙想當年大穆皇朝之時,令狐氏何嚐不是大穆的臣子?可是後來,大人的先祖卻背棄了孟氏,與元氏勾結,謀奪了孟氏的天下,而如今,大黎的國祚已經到了盡頭,我們渤海高氏是孟氏皇族的世代姻親,自然將推舉孟氏與高氏之子為天下新主,大人難道不想效仿令狐氏的祖先,棄暗投明?令狐氏那是幾百年的北地望族,又是武將世家,難道大人真的要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家族,為元氏與唐氏這兩塊爛到根裏的朽木陪葬嗎?”
高賢妃的一席話也說動了令狐遷,不過,令狐氏可從來都不懂什麽天下大義,隻知道自己囊中的利益,方才高賢妃的話裏,隻有威脅,不曾提到對他的好處,他若是此時鬆口,非但得不到好處,反而會被高氏看清了自己。
於是令狐遷說道,“微臣不過是一介百無一用的兵部尚書,又如何能為娘娘效力呢?”
高賢妃聽著,嘴角浮起了一個滿意的微笑,從一旁的修則手中拿過了一道聖旨,親手交到了令狐遷的手中。
隻聽高賢妃對令狐遷說道,“大人有經天緯地之才,又怎會百無一用呢?不過是元家的皇帝不懂得善用大人之才,才讓大人明珠暗投了這許多年。如今我們渤海的大軍已經奪回了河東、河南、河北三道,這中原之地已然盡在我們渤海高氏的掌控之中,隻要令狐氏肯擁戴本宮與新主,替本宮掃清元氏的餘孽,事成之日,本宮將會拜大人為國相,賜令狐氏世襲罔替之王爵,以這道聖旨詔書為證,絕不食言。”
“有娘娘此言,微臣定當肝腦塗地、效忠娘娘!”令狐遷說道,“隻是娘娘所說的新主,不知究竟是何人呢?”
“請陛下出來。”高賢妃吩咐道。
隻見修業從裏間領著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走了出來,穿著龍袍冕服,走到了高賢妃的跟前。
高賢妃對令狐遷說道,“這便是大穆哀宗皇帝的十世孫,是舍妹與孟氏之子,銜日而生,可謂天下新主。”
“微臣令狐遷,”令狐遷跪在了那小男孩的麵前,恭恭敬敬地說道,“參見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