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京營提督,又有伯爵的頭銜,張世康在武臣的班列裏,已經從老末晉升到了中間地帶。


    周圍全是一群滋潤的胖乎乎的勳戚,這群勳戚自然也都被張世康坑過,除了有子嗣在張世康手底下的幾個勳戚之外,多少都帶著點敵意。


    不過張世康也不在乎,沒人搭理他也好,樂得清閑。


    片刻後,崇禎皇帝步入大殿,臉色凝重的坐於龍椅之上,王承恩則手執拂塵站在龍椅之側。


    行過禮後,按章程最先應該是議關於戰事的問題,各部官員都看向張世康。


    京營雖然不是抵抗建虜的主力,但張世康畢竟剛從前線回來對戰事更加了解,他便將目前與建奴的僵持情況大致說了說,既沒有誇大其詞,也沒有妄自菲薄。


    朝臣不論立場如何,畢竟也都希望盡快將建虜趕出關內,是以並未刁難。


    崇禎皇帝對整個過程一言不發,戰事匯報完,按章程就該進入群臣奏事階段,戶部的官員剛想站出來,卻被崇禎皇帝擺了擺手阻止。


    他向王承恩示意,王承恩則很快從一旁的案上拿起一封奏疏,並當眾宣讀:


    “臣寧南伯左良玉拜上。


    勳陽參將張獻忠於崇禎十一年十月二十日夜複反,獻忠以奸計詐開城門,率四萬部眾突襲了軍營。


    三省總督熊文燦戰死,勳陽軍營毫無防備,又因熊總督之死,導致軍營失去調度,損失慘重。


    布政司、提刑司、都指揮使司等各司官員皆被屠戮殆盡,城內平民也多有被屠戮者。


    臣率部眾抵達勳陽城時,獻忠已率部向東南進發,臣猜測其意在入川。


    那羅汝才、馬守應者,聞訊相繼而反,並已與獻忠合兵。


    據傳,李自成與其部將並未身死,而是蟄伏在四川夔州府,已然聚眾過萬。


    獻忠精銳皆馬軍,臣雖衝鋒在前,臣之步卒也勇武拚殺,力戰一日夜不敵,暫駐施州衛。


    湖廣、川蜀等地因此前征糧而致民怨沸騰,百姓皆有加入流寇之念。


    臣勢單力孤,泣血懇請陛下火速調兵支援。


    臣左良玉百拜。”


    這道奏疏一宣讀,殿內大臣皆大驚失色,不少官員甚至被這消息驚的一哆嗦,大殿內很快響起朝臣們互相的議論聲。


    “流寇又起,這可如何是好?”


    “朝廷對那張獻忠仁至義盡,那張獻忠不思朝廷之恩德,竟敢趁著建虜入口複而謀反,實在非君子所為。”


    “今建虜肆虐京畿,流寇又亂湖廣四川,從者眾,國庫空虛,如之奈何?”


    “是啊,光是建虜已然讓朝廷疲於奔命,如今流寇又以燎原之勢複歸,我大明難道……難道真的要……”


    ……


    朝臣大抵上都很驚慌,身為京官,沒有人比他們更了解國庫如今的情況,光是給楊閣部供應錢糧已經落下很大的虧空。


    也不怪有朝臣如此喪氣,如今再起流寇,朝廷根本就難以為繼。


    但驚慌失措的大多都是各部的中低級官員,諸如六部的尚書,或是內閣閣臣,看起來情緒都相對穩定。


    至少麵上看起來如此。


    “肅靜!”


    王承恩拂塵一甩,喝止了聲音越來越吵的大臣們。


    崇禎皇帝皺著眉頭道:


    “朕聞聽此疏,也頗為震驚,朕原本以為流寇已定,天下稍安。


    奈何那楊嗣昌竟敢瞞天過海,以致我大明逢此大難。


    朕已將楊嗣昌召回,如今正關在刑部大獄。


    諸位愛卿便議一議,這楊嗣昌究竟該當何罪。”


    崇禎皇帝的話就等於給今日的議題定下了基調,而崇禎皇帝此前都是稱呼楊嗣昌為楊先生的。


    即使楊嗣昌戰事不利,崇禎皇帝也都多有維護,但如今不僅稱呼變了,就連語氣表情也都變了。


    在場的官員哪個不是人精,即使沒有私下串通,也立即就不約而同的開始彈劾和指責起楊嗣昌來。


    “楊閣部此舉,是對我大明江山的不負責,陛下當將其革職查辦,為死去的官員們伸冤呀!”


    “王大人,豈止如此呀!這楊閣部本就愛名聲,此人膽敢瞞天過海,我看就是為了青史留名。


    但卻枉顧了天下萬民,置朝廷安危於不顧,此等賊子,該當問斬!”


    “孫大人言之有理,臣附議。”


    “陛下,臣要彈劾楊閣部,此人鋪張浪費,驕奢淫逸,在軍營裏竟也帶著私廚,即便國朝困窘如此,其每日三餐皆是山珍海味,如此行徑,實在為人不齒。”


    “吳大人所言,臣也早有耳聞,臣還聽說,這楊大人心胸狹隘,原本有戰功者多被其剝奪,而算在自己身上。”


    “豈止如此啊,臣還聽說楊大人多有謀害軍鎮主將者!”


    “那爾等還乎他作楊閣部,其雖有名,然卻為國賊,此等國賊不除,朝廷何安?”


    ……


    朝臣們的議論越來越多,對楊嗣昌的稱呼,也從一開始的楊閣部,到楊大人,再到直呼其名,最後……成了國賊。


    就連武臣班列裏,也有不少勳戚對楊嗣昌十分不滿,原因各異,但大抵上是因為沒能從楊嗣昌哪裏獲取到利益。


    此時的楊嗣昌即便在場,也是百口莫辯,所謂牆倒眾人推,破鼓萬人捶,所有官員都在聲討楊嗣昌的罪名。


    翻舊賬的就更多了,捕風捉影的都察院禦史們就更離譜了,甚至彈劾楊嗣昌在老家置辦豪宅、強搶民女。


    楊嗣昌身為當朝兵部尚書、督師、太傅、柱國,如今被他們說的是一文不值。


    曾經有依附於楊嗣昌的,也都趕緊撇清關係,更有甚者,甚至落井下石,恨不得都上去踩兩腳,再衝其臉上吐一口痰。


    曾經有多風光,如今就有多招人恨,有多落魄。


    到了最後,內閣首輔劉宇亮見群情激奮,終於肯站出來總結性發言。


    “陛下,楊嗣昌此舉人神共憤,與叛國無異,其私德有失反道其次。


    大明有如今窘狀,皆因此人所致,其罪當誅。


    臣鬥膽,懇請陛下降旨,將這楊嗣昌誅滅三族淩遲處死,以告慰天下蒼生!”


    在整個朝臣議論的過程中,張世康都沒有說話,他隻是靜靜的看著、聽著。


    但越聽張世康越覺得這群朝臣實在可惡,全他媽是秋後算賬,即使楊嗣昌有那麽多毛病,當初你們幹嘛去了?


    他最是瞧不起這等落井下石的家夥,而遠在外頭拿命搏殺的將士,最怕的也是這樣。


    這些個動輒引經據典,卻連戰場都沒見過的家夥,三言兩語間就將一個人的功勞全部抹殺,實在可惡至極。


    見崇禎老哥沉默不語,竟似有準奏之意,不由得皺了皺眉頭道:


    “劉大人,楊嗣昌之罪,關其族人何事?


    本伯很難不懷疑你是在趁機報複。


    楊嗣昌固然有罪,可汝等近兩年能安穩的在京城呆著,就沒有他的功勞嗎?


    爾等的良心,都被狗吃了嗎?”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第一攪屎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行者寒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行者寒寒並收藏大明第一攪屎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