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出漢中到雍涼或者關中有五條道路。其中最西邊便是著名的祁山道,漢中出祁山可以到雍涼的天水,也是張魯和馬騰換糧的主要道路。然後其餘四條均是直接到關中。由西向東分別是,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


    陳倉道便是諸葛丞相第二次北伐的主要路線,諸葛亮率軍經陳倉道圍攻陳倉,因魏守城名將郝昭的堅守,圍攻二十餘日未能破城。後諸葛亮用計引誘魏軍出擊,設伏兵斬殺魏將王雙。也算是為這次北伐保留了些碩果。


    褒斜道又稱為斜穀道,其南口名褒穀,北口名斜穀,因此而得名。斜穀道河穀深險,懸崖壁立,通行極為不易,曆代多修棧道。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自統大軍走祁山道,而命趙雲率偏師出斜穀作為疑兵。建興十二年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率大軍出斜穀,與魏軍在渭水相持。還有之前漢中之戰時,曹操領軍即從斜穀進軍。


    再往東就是儻駱道,又稱為駱穀道,其南口名儻穀,北口名駱穀,因此而得名。其道路最為盤旋曲折,行軍不易,諸葛亮北伐未曾走過。不過後來鍾會伐蜀,駱穀道是其進軍路線之一。


    最東邊的便是子午道,又稱為子午穀,即為第一次北伐前魏延建議的進軍路線,從距離上來說是最短,但通行條件不易,諸葛亮北伐也未曾考慮。鍾會伐蜀時,便是斜穀道、駱穀道和子午穀三路進軍。無他,隻因為魏軍財大氣粗,將士眾多,三路齊發可以更快集結漢中。最重要的還是糧草眾多,後勤有保障。這是諸葛亮羨慕不來的。


    興勢便是在儻駱道上。這裏發生最著名的戰役便是興勢之戰:景初三年,魏明帝曹叡病亡,輔政的大將軍曹爽急於建軍功樹威於天下,於正始五年貿然率軍攻蜀。三月,曹爽西至長安,與征西將軍、都雍涼諸軍事夏侯玄統兵10餘萬,自駱穀口攻漢中。時蜀漢鎮北大將軍王平守漢中,兵不滿3萬。他否定了部將固守待援的建議,認為援兵太遠,放敵入關必為禍。四月,魏軍被阻於興勢,供給困難,牛、馬、騾、驢多死,兵疲意懈。而時任蜀漢大司馬、益州刺史的蔣琬率領的涪軍及時趕至漢中進行增援,大將軍費禕隨後又自成都督軍趕到。魏太傅司馬懿亦急致書夏侯玄,指出有全軍覆沒之險,曹爽才無奈退兵。費禕得知魏軍將退,率軍繞道占據三嶺,斷其歸路。曹爽遭截擊,督軍爭險苦戰,死傷慘重,逃回關中。


    興勢之戰不僅是古代以攻勢防禦取勝的一個典型戰例,也是蜀漢在後諸葛時代的首次大型戰役的取勝。更是為後來埋下伏筆的一戰:費禕因此戰大勝獲封成鄉侯,從此踏上政治中心舞台,並且成為蜀漢四相之一。相反,曹爽的威望和影響力驟跌,為他以後在與司馬懿的權力爭鬥中最終倒台埋下了伏筆……


    話說回來,興勢觀就修建在興勢西南山上。是由張天師在幾十年前修建的道觀,如今已經是幾百裏內著名的道觀,往來香客不乏少數,甚至包括關中三輔一些地區的人也不遠前來焚香祭拜。越是亂世,人們就越信仰宗教,乞求上天可以保他們平安。再加上,興勢觀還是張天師修建的,供奉著張道陵。張魯入主漢中後,特將興勢觀擴建翻修,還派人每月定期來觀內送些糧食,前來燒香祭拜的香客如果有需要,還可以帶一點回去。這就是張魯的魅力,也是有很多人願意信奉張魯的原因。


    如今觀內弟子已經有五百餘名,都是孤兒,他們的家人都是在戰亂中喪失。最大的才不過二十多歲,最小的尚在繈褓。老道長據說是年輕時跟著張道陵在鵠鳴山修道過,後來張道陵升仙後,自己便坐了這興勢觀的道長,算起來,張魯還要喊他聲伯伯呢。


    老道長如今已經須發盡白,依舊慈眉善目。看著跪在麵前的兩人:“你們若是決定好了,便去吧。”麵前二人一位是一名光頭和尚,生得麵圓耳大,鼻直口方,腮邊一部貉胡須。身長八尺,腰闊十圍,一雙眼睛大如銅鈴。雖說穿著粗布麻衣,但依然可以看得出布料下健碩的身材。一位是一名頭陀,前麵頭發掩映齊眉,後麵頭發參差際頸,額上有著一條金箍兒,身軀凜凜,相貌堂堂。一雙眼睛射寒星,兩彎眉渾如刷漆。胸脯橫闊,語氣軒昂。二人便是在向老道長辭別,準備下山從軍保衛山河的魯智深、武鬆!


    二人一起跪在地上,向老道長磕了三個響頭:“道長保重,我們去了!”他們原本是雍州人士,一個村裏的鄰居。前些年,黃巾之亂,家破人亡,全家都死於戰亂。危急時刻,老道長出手相救,將年僅五歲的魯達和年僅四歲的武鬆帶回興勢觀。見他們二人皆生的虎背熊腰,天生神力,是個練武的胚子,便教他們習武。二人也是不負眾望,年紀輕輕,已經鮮有敵手,二人更是結拜為異姓兄弟。


    魯智深、武鬆二人來到觀內,對著已經等候多時的眾弟子大喊:“劉璋殘暴,毒殺張天師一族四五十口人,而且還要進犯我漢中,幸有天師之子張富公子力挽狂瀾。但劉璋賊心不死,屯兵在漢中邊境。如今我們兄弟二人已經決定下山參軍,為保衛家園而戰!所有十五歲以上的,願意下山參軍的,請跟隨我們一起下山!”


    充滿激情熱血的話音剛落,所有滿足年紀的弟子均向前一步,都表示願意下山,甚至一些年紀尚小的弟子也想要混在其中,想偷偷跟隨下山。魯智深武鬆相視一笑,隨即大喊:“男子漢大丈夫,戰死沙場,死得其所!”便清點人數,帶人下山,那些年紀不夠的,則被強製留在觀內,不得私自下山。他們是帶人去保家衛國,而不是去送死。


    老道長靜靜地看著外麵轟轟烈烈的行動,一言不發,隻是來到張道陵像前,祭拜燒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召喚梁山好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益無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益無益並收藏三國之召喚梁山好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