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餘人一起接受試煉,最終堅持下來的,隻有七人。若不算張元敬這個結丹修士,實則隻有十分之一通過試煉。
那壯碩中年人對此似乎頗為滿意,低聲交代一句,便讓一個教眾領著他們,一路往東,至朔方國邊境等候。
待十幾支小隊會合後,才有一個築基境魔修,帶著十餘個煉血境教眾,護著他們向南而去。
這一走,便是半年。
至一處大河之畔,登上一艘巨船。船上已有數千如他們這般的新入門弟子。負責看護的,有十幾個築基境魔修,最強的一個已有築基後期修為。
在船上等了一月左右,陸續又有數千人至此。待巨船載滿萬人,便揚帆逆流,直奔南方而去。
這巨船乃是特製,布有高明陣法,以魔石驅動,速度極快,一日可行萬裏有餘。
船上弟子得陣法保護,倒也未覺不適。
張元敬自是早早傳音火鴉道人,講明行進方向,以便他從後跟來。火鴉道人囑他小心,若有危險,及時逃離,如聯係不上,便至雲都城等待。
如此,他隨同巨船奔騰數月,中間多次靠岸,又接納不少沿途各國的新收弟子,船上之人已達三萬之多。
張元敬雖知這些人不可能人人皆能修煉魔功,但一次征收弟子,便有數萬,哪怕最後隻留下十分一,也足以讓道門宗派瞠目結舌。
河兩岸風景漸漸荒涼起來,綠色日少,荒原日多。到後來,幹脆隻是荒蕪一片,甚至風沙肆虐,宛如沙漠。
行路近二百萬裏,一條巨大的山脈,出現在天際,如同伏臥的巨龍,將整個大地截成兩段。
那山脈遠觀時,隻是黑影重重,到得近處,方能看到綠衣披散,竟有稀稀疏疏的植被。
張元敬偷聽那些魔修講話,知道此山便是橫貫東西五百萬裏的界山,南北覆蓋也有數十萬裏寬,號稱南域天關。
大河自界山以北數百裏處,往西南轉向。此河發源,乃在界山西段,那裏地勢更高、山脈險絕。
不過,巨船卻在這轉彎的地方停靠在一處碼頭上。船上幾萬人,皆分批有序下來,沿著一條寬闊大路,往正南方的山中行去。
入山之後,空氣中便有稀薄的濁氣飄浮,對這些尚未修行的聖教弟子來說,頗覺不適。
地麵漸有矮小的綠色或黃色植物,皆是秉濁氣而生,透著一股蕭索甚至陰冷的氣機。
行路百裏,進入一處方圓幾十裏的深穀之中。此穀下生火脈,地上寸草不生,空氣燥熱,但也因火氣甚重,濁氣不至。
穀中建有數以百計的石頭大屋子,風格簡樸,結實耐用。
除了少數是用來儲存物資、進行特殊訓練所用,大多是居住之地,內中分成大小數十房間。
張元敬與其餘初來弟子一樣,被安排住進一幢石屋。他所居的石屋共住了五十人,由兩名燭神教煉血境弟子看護。
凡入穀接受訓練的燭神教弟子,或者稱虔徒,都在此穀集中居住,平日接受煉血境的小法師傳法,每十日中有三日由一位築基境大法師帶著去界山深處的山中汲取濁氣進行修煉。
這些虔徒,初學燭神教功法,無法長久處於濁氣侵蝕之下,故而要以聖火穀為休息之地,緩解痛苦,鍛煉筋骨,循序漸進。
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煉血所經受的痛苦,也會日益增大。能夠熬過這個磨礪,方才有資格成為真正的燭神教教眾,有機會前往總壇拜見神獸之象。
張元敬入穀之後,便將穀中探查清楚,此地隻有一名聖核境魔修,但平日不在穀中,隻當有要事時,會露上一麵。
通常是三個築基大圓滿魔修作為大管事,一同處置諸般事宜。在此三人以下,有築基後期魔修十幾人作為執事,其餘五十餘個築基中前期魔修則作為大法師,負責訓練弟子。
張元敬平日裏假意修行,夜裏則潛入築基魔修居住的石屋偷聽這些人說話,其中多是教中瑣碎之事,偶爾也談及總壇傳聞,但無人提及教主一詞,也不見談及迷魂穀。
他數次潛入三個大管事議事的石屋,但運氣不佳,並未撞見三人議事。此三人絕大多數時候都在行功,隻偶爾出來處理些事務,也是各自下令,不涉其餘。
時日如飛,火鴉道人一直沒有聯係他,估計是未曾跟上來。
到三個月之後,看護所居石屋的燭神教修士對他們宣布,七日後將要進行考核,根據修為進展予以評分,共分六等,最差一等為不入流,將被直接清退出去。其餘五等,前三等為合格,可接受第二階段訓練。第四等、第五等可延期一至三月,經考核還不合格的,也會予以清退。
張元敬乃是道門煉氣士,身中無有一絲濁氣,一旦考核,必是不入流者。而且,一身清澈靈機也再難藏住。
他知時日無多,便於一日晚間,連入數十築基居所,將這些修士盡數打昏,然後一一查看其儲物袋。
凡有書冊或信件,全部拆開一觀,倒是看到不少陰私之事,但卻與他此行目的毫無關係。
最後,他隻得抓了一個築基大圓滿修士,飛出聖火穀,藏入數百裏外的一處山林中。
他將此人喚醒,說道:“這位道友,我無惡意,隻打聽一下迷魂穀在何處。你若為我指路,我可不傷你性命。”
此人看起來四十多歲,身量不高,一張方臉顯得十分陰沉。
他瞪著張元敬,看了好長時間,方才問道:“是你將我擄至此地?穀中其他人如何?”
張元敬見他如此鎮定,心中不禁一沉,麵無表情地說道:“不錯,是我把你擄來。其餘人,並不知道發生何事。”
“閣下是道門修士?”
張元敬反問道:“道友何出此言?”
“若是修魔的散修,自不會喚我道友!”
“那應該喚什麽?”張元敬此問,等若承認自己是道門修士。
此人輕笑道:“自然是邪修。我燭神教占據此片地域,凡魔修皆需入我教中名冊,否則,便視為異類予以剿滅。故此,你若是魔修散修,自不可能對我這般客氣!”
張元敬點頭說道:“原來如此,受教了。我確為道門修士,隻為尋機緣,你將迷魂穀位置告訴我,我自放你歸去!”
“閣下尋找迷魂穀,是為那‘陰陽之眼’秘境?”
“不錯!”張元敬順著他的話說道,“眾皆傳言,迷魂穀中的陰陽之眼秘境有道門修士的莫大機緣,不知是否如此?”
此人哈哈大笑,說道:“道友自來尋迷魂穀,想必已是了解過陰陽之眼秘境,難道會因為我說沒有機緣便打道回府?道友想尋迷魂穀,我可以指路,但隻能指路,而不能靠近那裏!”
“這是為何?”
“此乃我神教禁令,違此令者等同叛教。”此人說得斬釘截鐵,沒有半分商量餘地。
“如此我怎知道友所說是真是假?”
此人眼皮一翻:“這是道友自己的事,與我無關!”
那壯碩中年人對此似乎頗為滿意,低聲交代一句,便讓一個教眾領著他們,一路往東,至朔方國邊境等候。
待十幾支小隊會合後,才有一個築基境魔修,帶著十餘個煉血境教眾,護著他們向南而去。
這一走,便是半年。
至一處大河之畔,登上一艘巨船。船上已有數千如他們這般的新入門弟子。負責看護的,有十幾個築基境魔修,最強的一個已有築基後期修為。
在船上等了一月左右,陸續又有數千人至此。待巨船載滿萬人,便揚帆逆流,直奔南方而去。
這巨船乃是特製,布有高明陣法,以魔石驅動,速度極快,一日可行萬裏有餘。
船上弟子得陣法保護,倒也未覺不適。
張元敬自是早早傳音火鴉道人,講明行進方向,以便他從後跟來。火鴉道人囑他小心,若有危險,及時逃離,如聯係不上,便至雲都城等待。
如此,他隨同巨船奔騰數月,中間多次靠岸,又接納不少沿途各國的新收弟子,船上之人已達三萬之多。
張元敬雖知這些人不可能人人皆能修煉魔功,但一次征收弟子,便有數萬,哪怕最後隻留下十分一,也足以讓道門宗派瞠目結舌。
河兩岸風景漸漸荒涼起來,綠色日少,荒原日多。到後來,幹脆隻是荒蕪一片,甚至風沙肆虐,宛如沙漠。
行路近二百萬裏,一條巨大的山脈,出現在天際,如同伏臥的巨龍,將整個大地截成兩段。
那山脈遠觀時,隻是黑影重重,到得近處,方能看到綠衣披散,竟有稀稀疏疏的植被。
張元敬偷聽那些魔修講話,知道此山便是橫貫東西五百萬裏的界山,南北覆蓋也有數十萬裏寬,號稱南域天關。
大河自界山以北數百裏處,往西南轉向。此河發源,乃在界山西段,那裏地勢更高、山脈險絕。
不過,巨船卻在這轉彎的地方停靠在一處碼頭上。船上幾萬人,皆分批有序下來,沿著一條寬闊大路,往正南方的山中行去。
入山之後,空氣中便有稀薄的濁氣飄浮,對這些尚未修行的聖教弟子來說,頗覺不適。
地麵漸有矮小的綠色或黃色植物,皆是秉濁氣而生,透著一股蕭索甚至陰冷的氣機。
行路百裏,進入一處方圓幾十裏的深穀之中。此穀下生火脈,地上寸草不生,空氣燥熱,但也因火氣甚重,濁氣不至。
穀中建有數以百計的石頭大屋子,風格簡樸,結實耐用。
除了少數是用來儲存物資、進行特殊訓練所用,大多是居住之地,內中分成大小數十房間。
張元敬與其餘初來弟子一樣,被安排住進一幢石屋。他所居的石屋共住了五十人,由兩名燭神教煉血境弟子看護。
凡入穀接受訓練的燭神教弟子,或者稱虔徒,都在此穀集中居住,平日接受煉血境的小法師傳法,每十日中有三日由一位築基境大法師帶著去界山深處的山中汲取濁氣進行修煉。
這些虔徒,初學燭神教功法,無法長久處於濁氣侵蝕之下,故而要以聖火穀為休息之地,緩解痛苦,鍛煉筋骨,循序漸進。
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煉血所經受的痛苦,也會日益增大。能夠熬過這個磨礪,方才有資格成為真正的燭神教教眾,有機會前往總壇拜見神獸之象。
張元敬入穀之後,便將穀中探查清楚,此地隻有一名聖核境魔修,但平日不在穀中,隻當有要事時,會露上一麵。
通常是三個築基大圓滿魔修作為大管事,一同處置諸般事宜。在此三人以下,有築基後期魔修十幾人作為執事,其餘五十餘個築基中前期魔修則作為大法師,負責訓練弟子。
張元敬平日裏假意修行,夜裏則潛入築基魔修居住的石屋偷聽這些人說話,其中多是教中瑣碎之事,偶爾也談及總壇傳聞,但無人提及教主一詞,也不見談及迷魂穀。
他數次潛入三個大管事議事的石屋,但運氣不佳,並未撞見三人議事。此三人絕大多數時候都在行功,隻偶爾出來處理些事務,也是各自下令,不涉其餘。
時日如飛,火鴉道人一直沒有聯係他,估計是未曾跟上來。
到三個月之後,看護所居石屋的燭神教修士對他們宣布,七日後將要進行考核,根據修為進展予以評分,共分六等,最差一等為不入流,將被直接清退出去。其餘五等,前三等為合格,可接受第二階段訓練。第四等、第五等可延期一至三月,經考核還不合格的,也會予以清退。
張元敬乃是道門煉氣士,身中無有一絲濁氣,一旦考核,必是不入流者。而且,一身清澈靈機也再難藏住。
他知時日無多,便於一日晚間,連入數十築基居所,將這些修士盡數打昏,然後一一查看其儲物袋。
凡有書冊或信件,全部拆開一觀,倒是看到不少陰私之事,但卻與他此行目的毫無關係。
最後,他隻得抓了一個築基大圓滿修士,飛出聖火穀,藏入數百裏外的一處山林中。
他將此人喚醒,說道:“這位道友,我無惡意,隻打聽一下迷魂穀在何處。你若為我指路,我可不傷你性命。”
此人看起來四十多歲,身量不高,一張方臉顯得十分陰沉。
他瞪著張元敬,看了好長時間,方才問道:“是你將我擄至此地?穀中其他人如何?”
張元敬見他如此鎮定,心中不禁一沉,麵無表情地說道:“不錯,是我把你擄來。其餘人,並不知道發生何事。”
“閣下是道門修士?”
張元敬反問道:“道友何出此言?”
“若是修魔的散修,自不會喚我道友!”
“那應該喚什麽?”張元敬此問,等若承認自己是道門修士。
此人輕笑道:“自然是邪修。我燭神教占據此片地域,凡魔修皆需入我教中名冊,否則,便視為異類予以剿滅。故此,你若是魔修散修,自不可能對我這般客氣!”
張元敬點頭說道:“原來如此,受教了。我確為道門修士,隻為尋機緣,你將迷魂穀位置告訴我,我自放你歸去!”
“閣下尋找迷魂穀,是為那‘陰陽之眼’秘境?”
“不錯!”張元敬順著他的話說道,“眾皆傳言,迷魂穀中的陰陽之眼秘境有道門修士的莫大機緣,不知是否如此?”
此人哈哈大笑,說道:“道友自來尋迷魂穀,想必已是了解過陰陽之眼秘境,難道會因為我說沒有機緣便打道回府?道友想尋迷魂穀,我可以指路,但隻能指路,而不能靠近那裏!”
“這是為何?”
“此乃我神教禁令,違此令者等同叛教。”此人說得斬釘截鐵,沒有半分商量餘地。
“如此我怎知道友所說是真是假?”
此人眼皮一翻:“這是道友自己的事,與我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