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好香
穿越逃荒後,我有良田千頃 作者:糖糖裏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又做了幾道孩子愛吃的菜,還給葉清燒了她最喜歡的疙瘩湯。
葉大郎喜歡的燒豆腐也沒忘,每個孩子的喜好都放在心上。
每次孩子們回來,一家人都要點燈吃飯。孩子們聊著遇到的趣事,家裏的事也會分享給他們知道,總有說不完的話。
早上起來,葉大郎拉著兩個弟弟幫著葉清搭炭窯,隻是小了點,樣子怪了點。
其實葉清是讓哥哥幫忙建個烤爐,隻是不知道怎麽描述,就按炭窯的樣子描述了一下,在把細節改改就能用了。
三個人用了半個時辰,一個迷你炭窯就出來了。差不多一米多高,外麵糊上黃泥,等幹了就能用了。
太陽升起來,風吹的沒這麽涼了,葉老大帶著幾個兒女喊上葉老二一家,浩浩蕩蕩的去了水塘。
葉老大用自製的撈網,撈了幾下,網裏麵有兩條小魚,比去年放魚苗的時候大了不少。
葉老大又把魚放了回去,他和葉老二先走到留的排水的地方,用網子擋住一塊地方,在扒開一個口子,把水塘裏的水放掉一部分。
水慢慢的往外流,水塘裏的水越來越少了。
“五郎你和你六哥在這看著,水大了就喊我們,我們先去給你二叔家放水去。”葉老大讓老二家的小兒子也留在這,兩人做伴。
葉清跟著去二叔家的水塘,兩家的水塘距離不遠,也就有五十米遠,喊一嗓子就能聽見。
葉二叔家也是一畝水塘,去年兩家一起清的,今年可以直接種藕。
種子是葉老大買回來的,集市上有專門賣的,買回來可以直接種。
葉清還讓葉老大捎了點荷花種子過來,先把種子外皮磨開,在泡兩天,等發芽了種在水塘裏。
還沒到夏天,水塘裏的水很涼,葉老大沒讓葉清跟著下來,隻讓她在岸上幫著遞發芽的苗。
現在沒有防水衣,隻能穿著平時的衣服下水,沒一會就凍的哆嗦。
葉清看著心疼,在岸上跑的更快了,誰的手上沒有,馬上送過去。
幸好這一會太陽大,上邊是暖和的,隻是在水裏待半個時辰,就要上來歇歇。
等種好回家後,李氏熬了一大鍋薑湯,每人灌了一大碗。
“奶我不喝,我沒下水。”葉清接受不了這個薑味。
“那也喝一碗,水塘邊上風涼。”
葉清看著幾個哥哥在旁邊偷笑的樣子,眼睛一閉,捏著鼻子一口氣喝了一大碗。
喝完趕緊接過周氏遞過來的清水,喝了兩口,感覺才好了點。
喝完薑湯,葉老二領著葉三郎和六郎回家了,村裏有戶人家定的衣櫃,還沒做完呢。
天色還早,五郎拿出紙練起大字。葉清路過看了一眼,五哥的字寫的越來越好看。
葉大郎在查看早上做好的烤爐,外麵曬了一天幹的差不多了,在曬兩天就能用。
已經是穀雨前後,水田也要種水稻。先把秧苗拔出來,幹過這活的都知道,插秧容易拔秧難。
葉清看著葉大郎站在水田裏,抓住秧苗的根部,用力連根拔起,拔起的秧苗上還帶著一大坨泥巴。
拎著秧苗,在水裏左右搖晃著,把根部的泥巴清洗幹淨。洗好的秧苗,用稻杆綁好,扔在一個地方,等拔完一起拿上去。
水裏透著寒意,葉大郎快速的拔完,走到田埂上,腳底的寒意才退了好多。
葉老大把兒子拔好的秧苗挑到栽種的水田裏,不太嫻熟的插著秧苗。
靠山村原來屬於北方,葉家沒種過水稻。去年是第一次學著種,現在插的也不熟,種的還算均勻,隻是排的不是很整齊。
葉大郎又下水了,心裏記著教他們人的叮囑,一片瓦的距離種四棵秧苗,這樣的距離正好。
葉大郎分秧苗的速度很慢,需要撕扯很久。
葉清發現後,在田埂上幫著把一棵棵秧苗小心的分開,再把分好的秧苗遞給爹和哥哥,插秧的速度快了很多。
葉大郎將秧苗的根與食指和中指的指尖對齊,再往水裏插去,秧根兒就牢牢地插在了泥土裏。
葉大郎插秧的手法越來越熟練,秧苗以八株為一排的延伸出去。
葉老大幹活的速度沒有葉大郎快,幹一會就要直起身子,捶捶腰,歇一會在接著幹。
“爹你歇會,我來幹,沒剩多少了。”葉大郎心疼葉老大。
葉老大也不逞強,扶著腰走到田埂上,坐著歇歇順便喝口水。
葉清分完秧苗先回去了 ,她要先去三爺爺家,草都長起來了,讓葉竹哥哥繼續給家裏送草。
李氏年後又抓了兩隻豬崽來養,水塘裏荷葉長高了,水又放了進去,可以繼續喂魚和龍蝦。
“清丫等等我。”身後傳來大舅舅家表姐的聲音。
葉清停住腳步,轉身看向後邊。“棗花姐,你去山上了。”
“摘了點香椿,頭茬的香椿最好吃,給你拿點。”說著從背簍裏拿出用繩子捆好的一大捆,遞給了葉清。
葉清也沒客氣,這兩天就想吃這個,香椿炒雞蛋,她的最愛。
香椿用開水焯一下,再和雞蛋炒在一起,配著熱饅頭,能吃好幾個。
“棗花姐我就拿著了,晚上讓舅媽少做個菜,我一會做個菜,給你們嚐嚐鮮。”
“我回去就給我娘說,肯定等著你的菜。”
兩人在岔路口分開,葉清拎著香椿回家。
“娘棗花姐給的香椿,晚上炒雞蛋吃。”葉清將香椿洗幹淨遞給了周氏。
葉清去屋子裏和李氏打了聲招呼,就去忙自己的。
先把兔子喂了,再去把雞蛋鴨蛋撿回來,早上已經撿了一次了,這是下午生的蛋。
葉清忙活了一下午,才在周氏的幫助下,做好了菜。
葉老漢從山上回來了,有一些新種的樹底部發了芽,他去把芽掰掉。
葉老大帶著葉大郎也回來了,兩人一進門,就感覺到了不同。
“娘家裏做的什麽好吃的,好香啊。”葉大郎洗幹淨手,站在院子裏問周氏。
葉老漢耳朵也支起來了,他進來的時候就聞到了,隻是沒好意思問。
葉大郎喜歡的燒豆腐也沒忘,每個孩子的喜好都放在心上。
每次孩子們回來,一家人都要點燈吃飯。孩子們聊著遇到的趣事,家裏的事也會分享給他們知道,總有說不完的話。
早上起來,葉大郎拉著兩個弟弟幫著葉清搭炭窯,隻是小了點,樣子怪了點。
其實葉清是讓哥哥幫忙建個烤爐,隻是不知道怎麽描述,就按炭窯的樣子描述了一下,在把細節改改就能用了。
三個人用了半個時辰,一個迷你炭窯就出來了。差不多一米多高,外麵糊上黃泥,等幹了就能用了。
太陽升起來,風吹的沒這麽涼了,葉老大帶著幾個兒女喊上葉老二一家,浩浩蕩蕩的去了水塘。
葉老大用自製的撈網,撈了幾下,網裏麵有兩條小魚,比去年放魚苗的時候大了不少。
葉老大又把魚放了回去,他和葉老二先走到留的排水的地方,用網子擋住一塊地方,在扒開一個口子,把水塘裏的水放掉一部分。
水慢慢的往外流,水塘裏的水越來越少了。
“五郎你和你六哥在這看著,水大了就喊我們,我們先去給你二叔家放水去。”葉老大讓老二家的小兒子也留在這,兩人做伴。
葉清跟著去二叔家的水塘,兩家的水塘距離不遠,也就有五十米遠,喊一嗓子就能聽見。
葉二叔家也是一畝水塘,去年兩家一起清的,今年可以直接種藕。
種子是葉老大買回來的,集市上有專門賣的,買回來可以直接種。
葉清還讓葉老大捎了點荷花種子過來,先把種子外皮磨開,在泡兩天,等發芽了種在水塘裏。
還沒到夏天,水塘裏的水很涼,葉老大沒讓葉清跟著下來,隻讓她在岸上幫著遞發芽的苗。
現在沒有防水衣,隻能穿著平時的衣服下水,沒一會就凍的哆嗦。
葉清看著心疼,在岸上跑的更快了,誰的手上沒有,馬上送過去。
幸好這一會太陽大,上邊是暖和的,隻是在水裏待半個時辰,就要上來歇歇。
等種好回家後,李氏熬了一大鍋薑湯,每人灌了一大碗。
“奶我不喝,我沒下水。”葉清接受不了這個薑味。
“那也喝一碗,水塘邊上風涼。”
葉清看著幾個哥哥在旁邊偷笑的樣子,眼睛一閉,捏著鼻子一口氣喝了一大碗。
喝完趕緊接過周氏遞過來的清水,喝了兩口,感覺才好了點。
喝完薑湯,葉老二領著葉三郎和六郎回家了,村裏有戶人家定的衣櫃,還沒做完呢。
天色還早,五郎拿出紙練起大字。葉清路過看了一眼,五哥的字寫的越來越好看。
葉大郎在查看早上做好的烤爐,外麵曬了一天幹的差不多了,在曬兩天就能用。
已經是穀雨前後,水田也要種水稻。先把秧苗拔出來,幹過這活的都知道,插秧容易拔秧難。
葉清看著葉大郎站在水田裏,抓住秧苗的根部,用力連根拔起,拔起的秧苗上還帶著一大坨泥巴。
拎著秧苗,在水裏左右搖晃著,把根部的泥巴清洗幹淨。洗好的秧苗,用稻杆綁好,扔在一個地方,等拔完一起拿上去。
水裏透著寒意,葉大郎快速的拔完,走到田埂上,腳底的寒意才退了好多。
葉老大把兒子拔好的秧苗挑到栽種的水田裏,不太嫻熟的插著秧苗。
靠山村原來屬於北方,葉家沒種過水稻。去年是第一次學著種,現在插的也不熟,種的還算均勻,隻是排的不是很整齊。
葉大郎又下水了,心裏記著教他們人的叮囑,一片瓦的距離種四棵秧苗,這樣的距離正好。
葉大郎分秧苗的速度很慢,需要撕扯很久。
葉清發現後,在田埂上幫著把一棵棵秧苗小心的分開,再把分好的秧苗遞給爹和哥哥,插秧的速度快了很多。
葉大郎將秧苗的根與食指和中指的指尖對齊,再往水裏插去,秧根兒就牢牢地插在了泥土裏。
葉大郎插秧的手法越來越熟練,秧苗以八株為一排的延伸出去。
葉老大幹活的速度沒有葉大郎快,幹一會就要直起身子,捶捶腰,歇一會在接著幹。
“爹你歇會,我來幹,沒剩多少了。”葉大郎心疼葉老大。
葉老大也不逞強,扶著腰走到田埂上,坐著歇歇順便喝口水。
葉清分完秧苗先回去了 ,她要先去三爺爺家,草都長起來了,讓葉竹哥哥繼續給家裏送草。
李氏年後又抓了兩隻豬崽來養,水塘裏荷葉長高了,水又放了進去,可以繼續喂魚和龍蝦。
“清丫等等我。”身後傳來大舅舅家表姐的聲音。
葉清停住腳步,轉身看向後邊。“棗花姐,你去山上了。”
“摘了點香椿,頭茬的香椿最好吃,給你拿點。”說著從背簍裏拿出用繩子捆好的一大捆,遞給了葉清。
葉清也沒客氣,這兩天就想吃這個,香椿炒雞蛋,她的最愛。
香椿用開水焯一下,再和雞蛋炒在一起,配著熱饅頭,能吃好幾個。
“棗花姐我就拿著了,晚上讓舅媽少做個菜,我一會做個菜,給你們嚐嚐鮮。”
“我回去就給我娘說,肯定等著你的菜。”
兩人在岔路口分開,葉清拎著香椿回家。
“娘棗花姐給的香椿,晚上炒雞蛋吃。”葉清將香椿洗幹淨遞給了周氏。
葉清去屋子裏和李氏打了聲招呼,就去忙自己的。
先把兔子喂了,再去把雞蛋鴨蛋撿回來,早上已經撿了一次了,這是下午生的蛋。
葉清忙活了一下午,才在周氏的幫助下,做好了菜。
葉老漢從山上回來了,有一些新種的樹底部發了芽,他去把芽掰掉。
葉老大帶著葉大郎也回來了,兩人一進門,就感覺到了不同。
“娘家裏做的什麽好吃的,好香啊。”葉大郎洗幹淨手,站在院子裏問周氏。
葉老漢耳朵也支起來了,他進來的時候就聞到了,隻是沒好意思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