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送回家
穿越逃荒後,我有良田千頃 作者:糖糖裏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葉大郎坐的板正,認真的回著話。“家裏蓋好房子了,已經定居在這裏。”
王大貴挑挑眉,“你們家幾個孩子,你是老大。”
“我們家四個孩子,我是老大,底下還有兩個弟弟一個妹妹。”
王大貴臉上出現不耐煩的神色,“你要想娶我家閨女,必須成了親就分家。我閨女可不能給你家當牛做馬,伺候一家老小。”
李氏和周氏麵上的笑容沒了,家裏的孩子都沒成親,這還沒進門就容不下小姑子小叔子。
柳媒婆表情訕訕,“王大哥,孩子還小,哪能剛成親就分家,他們自己沒過過日子,還是跟著老人先過幾年。”
李氏也開了口,“大侄子,我家辰川是老大,以後他爹娘還要跟著他養老。”
老人跟著老大過,其他幾個孩子給糧食,這是現在普遍的一個情況。
王大貴麵色沉了下去,“既然你們不願意,那給五十兩的彩禮錢。”
周氏心裏窩火,這比徐家那個還過分。這姑娘再好,葉家也要不起。這五十兩能拿的出來,也不拿。
“我這家裏還有點事,我們回去商量商量。”
聽周氏這麽說,李氏和葉大郎站起身來,告辭離開。
三人先去送柳媒婆,周氏拉著她的手道謝。
“柳姐姐,這次多謝你,隻是我們兩家不合適,這兩包糕點麻煩你轉交給他。”
“葉家妹子,這個不合適,我在給你們找找。王家確實要求有點過分了,不過也是個疼孩子的。”
“柳姐姐這事還是托給你了,我們村子剛來這邊,人生地不熟的。村裏還有好多小夥子到了年紀,要是遇到合適的,你就讓人帶信過來。”周氏說的真心實意。
“你放心吧,這事包我身上。”柳媒婆拿著葉家給的三包糕點回家了,一包是給的謝媒錢,兩包是按規矩給的王家。
三人駕著牛車回家,情緒有點低落。
“大郎沒事,我們多見個,肯定有合適的。”李氏安慰孫子。
“奶我沒事,你們也別放在心上。”
三人路上都不再說話,隻聽到牛蹄走路的聲音。
葉大郎專心的駕著車,遠遠的看到路上有人背著背簍在走。
葉大郎慢慢放慢速度,擔心碰到前邊的人,看著背影,像是個女子。
前麵的人聽到聲音,轉身往後看,隻是背簍太大,擋住了視線,嚇得摔倒在地。
李氏和周氏嚇得驚呼一聲,葉大郎趕忙停好車,去幫著把背簍拿下來。
等把背簍拿下來,才看清眼前人的樣子。“衛姑娘,怎麽是你。”
衛欣看到來人,鬆了一口氣。“川大哥是你啊,我割點草喂兔子。”
李氏和周氏也看清姑娘的樣子,周氏下了牛車,扶起衛欣。
“衛姑娘自己出來的,沒摔著吧。有沒有哪裏不舒服,我們帶你去看看。”
衛欣連忙和周氏李氏打招呼,“大娘我沒事,就是背簍沉了點,一時沒起來。”
“下次帶著衛嘉一起出來,還能有人給你幫幫忙。”周氏覺得一個姑娘單獨出來,不是很安全,這邊山上有狼。
“我讓衛嘉先回去了,放下東西再來接我,這都快到村裏了,沒什麽事的。”衛欣有點不好意思,自己狼狽的樣子讓外人看到。
“大郎把背簍放到車上,我們先送衛姑娘回去。”周氏吩咐兒子。
葉大郎幫著把背簍放到車上,拎著還挺沉。“衛姑娘,下次少背點,這個太沉了。”
“這次找到的地方,野草特別嫩,一不小心就割多了。”
李氏看著衛欣,眼裏都是喜歡。這麽能幹的姑娘,嘴甜還會說話,要是誰能娶回家,這可是占了大便宜。
等等,這個便宜不能便宜了別人 ,自家還有幾個小子呢。
李氏笑的更和善了,“衛姑娘多大了,你爺奶身體還好吧。”
衛欣沒有多想,看著和自家奶奶一樣慈祥的李氏。溫和的回道,“我十六了,爺奶身體都好,家裏的地都是爺爺帶著衛嘉和衛修幹的。”
“兩個小子都是好孩子,衛修我沒見過。上次見過衛嘉,那小夥子長的一表人才,還是個能幹的。”
衛欣聽著弟弟被誇,心裏高興。“奶奶你過獎了,兩個小子皮的時候也是真皮。”
葉大郎在前麵搭話,“我見過衛修,是個機靈的,還能幹,小小年紀就幫著家裏幹活。”
“衛修多大了,我們村私塾開了,可以送過去念兩天。”周氏看見孩子就喜歡,也愛操心。
“私塾開了,收外村的嗎。”衛欣眼睛都亮了。
周氏才反應過來,忘了問村裏收不收外村的人了,畢竟村裏孩子就很多了,再多顧夫子要教不過來。
“這個不清楚,我回去問問,都忘了問這個事了。”周氏恨自己一時嘴快,要是不收,多難為情。
“我明天帶著衛嘉去問問,衛嘉和衛修以前讀過幾年,現在有條件還是讓他們繼續讀。”
李氏聽著這話,家裏還是讀書人家,和自家很合適。兩個孩子幾年就長大了,也沒什麽負擔。
說著話就到了季村,正好遇到來接衛欣的衛嘉。
“衛嘉上車,我送你們回去。”
“川大哥,就送到這裏吧,我和衛嘉能拿回去。”
李氏招呼衛嘉坐上來,“沒幾步了,送到家我們再回去,家裏也沒什麽事。”
周氏有點奇怪,婆婆是不是過於熱情。但也不能落了李氏的麵子,熱情的招呼著。
衛嘉上了牛車,幾人聊著天往衛家走。
“奶奶我們回來了。”衛嘉站在門口喊了一嗓子。
衛欣下了牛車,讓三人家裏坐。
李氏沒客氣,下了車,跟著衛家姐弟往衛家走。
周氏和葉大郎看著已經進門的李氏,隻能跟著進去。
“奶奶,路上遇到川大哥一家,他們送姐姐回來的。”衛嘉先說明情況。
“快進屋,衛修倒水過來。”衛奶奶吩咐小孫子。
“不要倒,我就是進來打聲招呼,這就走。我家在靠山村,你應該知道我家,我們去年做過兔子生意。”
王大貴挑挑眉,“你們家幾個孩子,你是老大。”
“我們家四個孩子,我是老大,底下還有兩個弟弟一個妹妹。”
王大貴臉上出現不耐煩的神色,“你要想娶我家閨女,必須成了親就分家。我閨女可不能給你家當牛做馬,伺候一家老小。”
李氏和周氏麵上的笑容沒了,家裏的孩子都沒成親,這還沒進門就容不下小姑子小叔子。
柳媒婆表情訕訕,“王大哥,孩子還小,哪能剛成親就分家,他們自己沒過過日子,還是跟著老人先過幾年。”
李氏也開了口,“大侄子,我家辰川是老大,以後他爹娘還要跟著他養老。”
老人跟著老大過,其他幾個孩子給糧食,這是現在普遍的一個情況。
王大貴麵色沉了下去,“既然你們不願意,那給五十兩的彩禮錢。”
周氏心裏窩火,這比徐家那個還過分。這姑娘再好,葉家也要不起。這五十兩能拿的出來,也不拿。
“我這家裏還有點事,我們回去商量商量。”
聽周氏這麽說,李氏和葉大郎站起身來,告辭離開。
三人先去送柳媒婆,周氏拉著她的手道謝。
“柳姐姐,這次多謝你,隻是我們兩家不合適,這兩包糕點麻煩你轉交給他。”
“葉家妹子,這個不合適,我在給你們找找。王家確實要求有點過分了,不過也是個疼孩子的。”
“柳姐姐這事還是托給你了,我們村子剛來這邊,人生地不熟的。村裏還有好多小夥子到了年紀,要是遇到合適的,你就讓人帶信過來。”周氏說的真心實意。
“你放心吧,這事包我身上。”柳媒婆拿著葉家給的三包糕點回家了,一包是給的謝媒錢,兩包是按規矩給的王家。
三人駕著牛車回家,情緒有點低落。
“大郎沒事,我們多見個,肯定有合適的。”李氏安慰孫子。
“奶我沒事,你們也別放在心上。”
三人路上都不再說話,隻聽到牛蹄走路的聲音。
葉大郎專心的駕著車,遠遠的看到路上有人背著背簍在走。
葉大郎慢慢放慢速度,擔心碰到前邊的人,看著背影,像是個女子。
前麵的人聽到聲音,轉身往後看,隻是背簍太大,擋住了視線,嚇得摔倒在地。
李氏和周氏嚇得驚呼一聲,葉大郎趕忙停好車,去幫著把背簍拿下來。
等把背簍拿下來,才看清眼前人的樣子。“衛姑娘,怎麽是你。”
衛欣看到來人,鬆了一口氣。“川大哥是你啊,我割點草喂兔子。”
李氏和周氏也看清姑娘的樣子,周氏下了牛車,扶起衛欣。
“衛姑娘自己出來的,沒摔著吧。有沒有哪裏不舒服,我們帶你去看看。”
衛欣連忙和周氏李氏打招呼,“大娘我沒事,就是背簍沉了點,一時沒起來。”
“下次帶著衛嘉一起出來,還能有人給你幫幫忙。”周氏覺得一個姑娘單獨出來,不是很安全,這邊山上有狼。
“我讓衛嘉先回去了,放下東西再來接我,這都快到村裏了,沒什麽事的。”衛欣有點不好意思,自己狼狽的樣子讓外人看到。
“大郎把背簍放到車上,我們先送衛姑娘回去。”周氏吩咐兒子。
葉大郎幫著把背簍放到車上,拎著還挺沉。“衛姑娘,下次少背點,這個太沉了。”
“這次找到的地方,野草特別嫩,一不小心就割多了。”
李氏看著衛欣,眼裏都是喜歡。這麽能幹的姑娘,嘴甜還會說話,要是誰能娶回家,這可是占了大便宜。
等等,這個便宜不能便宜了別人 ,自家還有幾個小子呢。
李氏笑的更和善了,“衛姑娘多大了,你爺奶身體還好吧。”
衛欣沒有多想,看著和自家奶奶一樣慈祥的李氏。溫和的回道,“我十六了,爺奶身體都好,家裏的地都是爺爺帶著衛嘉和衛修幹的。”
“兩個小子都是好孩子,衛修我沒見過。上次見過衛嘉,那小夥子長的一表人才,還是個能幹的。”
衛欣聽著弟弟被誇,心裏高興。“奶奶你過獎了,兩個小子皮的時候也是真皮。”
葉大郎在前麵搭話,“我見過衛修,是個機靈的,還能幹,小小年紀就幫著家裏幹活。”
“衛修多大了,我們村私塾開了,可以送過去念兩天。”周氏看見孩子就喜歡,也愛操心。
“私塾開了,收外村的嗎。”衛欣眼睛都亮了。
周氏才反應過來,忘了問村裏收不收外村的人了,畢竟村裏孩子就很多了,再多顧夫子要教不過來。
“這個不清楚,我回去問問,都忘了問這個事了。”周氏恨自己一時嘴快,要是不收,多難為情。
“我明天帶著衛嘉去問問,衛嘉和衛修以前讀過幾年,現在有條件還是讓他們繼續讀。”
李氏聽著這話,家裏還是讀書人家,和自家很合適。兩個孩子幾年就長大了,也沒什麽負擔。
說著話就到了季村,正好遇到來接衛欣的衛嘉。
“衛嘉上車,我送你們回去。”
“川大哥,就送到這裏吧,我和衛嘉能拿回去。”
李氏招呼衛嘉坐上來,“沒幾步了,送到家我們再回去,家裏也沒什麽事。”
周氏有點奇怪,婆婆是不是過於熱情。但也不能落了李氏的麵子,熱情的招呼著。
衛嘉上了牛車,幾人聊著天往衛家走。
“奶奶我們回來了。”衛嘉站在門口喊了一嗓子。
衛欣下了牛車,讓三人家裏坐。
李氏沒客氣,下了車,跟著衛家姐弟往衛家走。
周氏和葉大郎看著已經進門的李氏,隻能跟著進去。
“奶奶,路上遇到川大哥一家,他們送姐姐回來的。”衛嘉先說明情況。
“快進屋,衛修倒水過來。”衛奶奶吩咐小孫子。
“不要倒,我就是進來打聲招呼,這就走。我家在靠山村,你應該知道我家,我們去年做過兔子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