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地窖滿了
穿越逃荒後,我有良田千頃 作者:糖糖裏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等棒子都收回家,衛爺爺就趕葉大郎回去忙活,葉家地多,需要人手幹活。
衛家地少,棒子收到家可以慢慢扒皮,晾幹了冬天慢慢脫粒。
“衛爺爺我先走了,地裏棒子稈你先放著,等我忙完家裏再來幹。”
“快回去吧,這裏不用你惦記,我還沒這麽老,能幹的動。”
葉大郎回到家,白天去地裏忙活,晚上在家扒棒子皮。身上養的一點肉,一個秋收全掉了。
李氏心疼家裏人,殺了一隻公雞,燉了一大鍋,給家裏人補補。
“老大馬上到中秋節了,節禮都買了嗎,特別是給衛家的,這可不能大意。”李氏算著還有五天就到中秋節。
葉老大拍了一下腦袋,“我都忙忘了,幸虧娘還記得。”
第二天一早,葉老大先從家裏帶了一些東西,再去城裏買些。
先給薑夫子送了節禮,再去給葉二郎的師傅送禮。
葉老大又在城裏買了一些糕點和肉,去給福安閣的大廚劉師傅送去,這是感謝劉師傅幫兒子介紹師傅。
葉老大回去的時候,買了幾壇子好酒,還買了老人喜歡吃的一些糕點。
正好遇到魏家幾兄弟在城裏賣豬肉,定了半扇豬,明天一早送家裏。
第二天一早魏老大親自把豬肉送過來,一看豬就是現殺的,很新鮮。
葉老大帶著兒子去水塘裏撈了六條魚,又去後院抓了兩隻雞。
讓葉大郎帶著半扇豬,兩條魚,還有兩隻雞,兩壇子好酒,再拿了幾包點心,去衛家送節禮。
等送走了葉大郎,葉老大帶著酒,還有糕點去了周家。陪著老丈人聊了會天,就回來了,地裏還有很多活。
又過了兩天,孫大柱也來送節禮,還帶了葉秋給葉老漢和李氏做的衣服。
葉老漢當場就穿上,很合身。誇讚孫大柱和葉秋有眼光,做的衣服好。
到了中秋節,葉辰景放了一天假,在家幫著脫棒子粒。
晚上周氏做了兩條魚,殺了隻雞,又做了幾個菜,葉老大陪著葉老漢喝了兩杯。
今天過節,李氏沒管葉老漢喝酒,一家人吃完飯,又分食了月餅。
葉老漢和李氏這幾天累的很了,早早的回去躺著。葉老大喝醉了,也回去睡覺。
周氏帶著幾個兒女,講著牛郎織女的故事,手裏脫著棒子粒。
忙了幾天,地上的棒子都脫好粒,攤在地上曬幹,收起來放到地窖裏。
葉大郎去給衛家刨棒子稈,葉老大找了村裏幾個人幫著一起幹,一天三十文。
三天的時間就把地裏清幹淨,棒子稈先放到一邊曬幹,一部分用來堆肥,一部分拿回去引火。
接著把地犁一遍,放著先晾晾地。等過幾天,撒一遍肥,接著種冬小麥。
衙門今年還是張衙役來收稅,靠山村裏人都很配合,一天的時間,全村主動來交齊。
忙完交稅,葉清在家休息了幾天。躺在院子裏的躺椅上,一動不想動。
等冬小麥種好,荒地的紅薯也可以收了,葉清負責用鐮刀割紅薯秧。在根部割斷,葉大郎用叉子往外挑。
等把紅薯秧全部拖出去,一壟壟紅薯就露了出來。
葉老大先挖了一株,用帶來的秤稱了一下,有七八斤重,高興的葉老漢合不攏嘴。
現在家裏糧食多,再也不用擔心挨餓。
靠山村裏每家都買了地,收紅薯的時候根本找不到人幫忙。
葉老大去了季村,找了衛家的鄰居徐三兄弟幾個幫著家裏幹活。
徐三兄弟是衛爺爺推薦的,幾個小夥子能幹人好家裏負擔大,願意在村子周圍幹活養家。
葉老大考察了幾天,看著徐三兄弟幾人幹活實在,就留了下來。
以後家裏有錢了,肯定還會買地。和他們簽了長期合同,有活就來幹,沒活就不過來。
幹活按天算,一人一天二十文錢。沒活的時候可以接其他人的活,有時候葉老大還會給他們介紹村裏的活。
徐三兄弟四個,一天就能賺八十文,一個秋收下來,也賺不少。
地裏的紅薯全都收回家,家裏的地窖堆滿了糧食,有好多隻能放在外麵。
還有一些挖的時候沒注意,傷到紅薯,葉老漢帶著兒子切成片,放在太陽底下曬。
曬幹了收起來,吊在房梁上,可以壓成粉做餅吃,也可以熬粥吃。
“清丫,家裏忙完了嗎,今天我哥私塾休息,要去山裏采野果,你去嗎。”大舅舅家的表姐棗花,在門口喊著葉清。
葉清給家裏人說了一聲,背著背簍跟著上山。
“棗花姐,你們去采什麽。”
“前段時間,我發現了一棵棗樹,現在應該都熟了,我們去摘回來。”棗花也是跟著哥哥追一隻兔子的時候發現的。
“紅棗啊,我們快走,好久沒吃到新鮮的棗子。”葉清拉著棗花往前跑。
表哥鐵頭不放心的跟在後麵,就怕兩人摔著。
三人很快就到了棗樹下邊,葉清看著高高的棗樹,一臉鬱悶。“棗花姐我們忘記帶梯子了。”
棗花捂嘴偷笑,“清丫你是不是傻了,鐵頭哥會爬樹,山裏的孩子都會爬樹。”
葉清拍了一下腦袋,都忘了舅舅一家是在山裏長大的,比她厲害多了。
鐵頭拿下背著的背簍,噌噌噌就爬上了三米多高的樹。騎坐在一根粗壯的枝幹上,往下扔著紅紅的棗子。
葉清在底下撿的歡快,表哥摘得都是熟了的棗子。葉清撿了一顆,在身上擦了擦,咬一口,甜甜的。
“棗花姐,這個棗子和你一樣甜。”
棗花杏眼一瞪,“好呀,你個清丫,還會取笑我了,看我不打死你。”
兩人鬧成一團,鐵頭在上麵看著兩個妹妹活潑的樣子,也不阻攔,依然盡職盡責的往下扔棗。
兩人鬧了一會,接著把棗撿起來。
鐵頭看著差不多了,從樹上滑下來,幫著撿棗子,三人一人一背簍,下山了。
三人路過村頭,看著一群人在那聊天。
“三爺爺你們聊天呢。”葉清先打招呼。
“聊天呢,大家正愁著呢,今年紅薯大豐收,家裏都沒地放了。”三爺爺嘴裏看是抱怨,心裏實則高興。
衛家地少,棒子收到家可以慢慢扒皮,晾幹了冬天慢慢脫粒。
“衛爺爺我先走了,地裏棒子稈你先放著,等我忙完家裏再來幹。”
“快回去吧,這裏不用你惦記,我還沒這麽老,能幹的動。”
葉大郎回到家,白天去地裏忙活,晚上在家扒棒子皮。身上養的一點肉,一個秋收全掉了。
李氏心疼家裏人,殺了一隻公雞,燉了一大鍋,給家裏人補補。
“老大馬上到中秋節了,節禮都買了嗎,特別是給衛家的,這可不能大意。”李氏算著還有五天就到中秋節。
葉老大拍了一下腦袋,“我都忙忘了,幸虧娘還記得。”
第二天一早,葉老大先從家裏帶了一些東西,再去城裏買些。
先給薑夫子送了節禮,再去給葉二郎的師傅送禮。
葉老大又在城裏買了一些糕點和肉,去給福安閣的大廚劉師傅送去,這是感謝劉師傅幫兒子介紹師傅。
葉老大回去的時候,買了幾壇子好酒,還買了老人喜歡吃的一些糕點。
正好遇到魏家幾兄弟在城裏賣豬肉,定了半扇豬,明天一早送家裏。
第二天一早魏老大親自把豬肉送過來,一看豬就是現殺的,很新鮮。
葉老大帶著兒子去水塘裏撈了六條魚,又去後院抓了兩隻雞。
讓葉大郎帶著半扇豬,兩條魚,還有兩隻雞,兩壇子好酒,再拿了幾包點心,去衛家送節禮。
等送走了葉大郎,葉老大帶著酒,還有糕點去了周家。陪著老丈人聊了會天,就回來了,地裏還有很多活。
又過了兩天,孫大柱也來送節禮,還帶了葉秋給葉老漢和李氏做的衣服。
葉老漢當場就穿上,很合身。誇讚孫大柱和葉秋有眼光,做的衣服好。
到了中秋節,葉辰景放了一天假,在家幫著脫棒子粒。
晚上周氏做了兩條魚,殺了隻雞,又做了幾個菜,葉老大陪著葉老漢喝了兩杯。
今天過節,李氏沒管葉老漢喝酒,一家人吃完飯,又分食了月餅。
葉老漢和李氏這幾天累的很了,早早的回去躺著。葉老大喝醉了,也回去睡覺。
周氏帶著幾個兒女,講著牛郎織女的故事,手裏脫著棒子粒。
忙了幾天,地上的棒子都脫好粒,攤在地上曬幹,收起來放到地窖裏。
葉大郎去給衛家刨棒子稈,葉老大找了村裏幾個人幫著一起幹,一天三十文。
三天的時間就把地裏清幹淨,棒子稈先放到一邊曬幹,一部分用來堆肥,一部分拿回去引火。
接著把地犁一遍,放著先晾晾地。等過幾天,撒一遍肥,接著種冬小麥。
衙門今年還是張衙役來收稅,靠山村裏人都很配合,一天的時間,全村主動來交齊。
忙完交稅,葉清在家休息了幾天。躺在院子裏的躺椅上,一動不想動。
等冬小麥種好,荒地的紅薯也可以收了,葉清負責用鐮刀割紅薯秧。在根部割斷,葉大郎用叉子往外挑。
等把紅薯秧全部拖出去,一壟壟紅薯就露了出來。
葉老大先挖了一株,用帶來的秤稱了一下,有七八斤重,高興的葉老漢合不攏嘴。
現在家裏糧食多,再也不用擔心挨餓。
靠山村裏每家都買了地,收紅薯的時候根本找不到人幫忙。
葉老大去了季村,找了衛家的鄰居徐三兄弟幾個幫著家裏幹活。
徐三兄弟是衛爺爺推薦的,幾個小夥子能幹人好家裏負擔大,願意在村子周圍幹活養家。
葉老大考察了幾天,看著徐三兄弟幾人幹活實在,就留了下來。
以後家裏有錢了,肯定還會買地。和他們簽了長期合同,有活就來幹,沒活就不過來。
幹活按天算,一人一天二十文錢。沒活的時候可以接其他人的活,有時候葉老大還會給他們介紹村裏的活。
徐三兄弟四個,一天就能賺八十文,一個秋收下來,也賺不少。
地裏的紅薯全都收回家,家裏的地窖堆滿了糧食,有好多隻能放在外麵。
還有一些挖的時候沒注意,傷到紅薯,葉老漢帶著兒子切成片,放在太陽底下曬。
曬幹了收起來,吊在房梁上,可以壓成粉做餅吃,也可以熬粥吃。
“清丫,家裏忙完了嗎,今天我哥私塾休息,要去山裏采野果,你去嗎。”大舅舅家的表姐棗花,在門口喊著葉清。
葉清給家裏人說了一聲,背著背簍跟著上山。
“棗花姐,你們去采什麽。”
“前段時間,我發現了一棵棗樹,現在應該都熟了,我們去摘回來。”棗花也是跟著哥哥追一隻兔子的時候發現的。
“紅棗啊,我們快走,好久沒吃到新鮮的棗子。”葉清拉著棗花往前跑。
表哥鐵頭不放心的跟在後麵,就怕兩人摔著。
三人很快就到了棗樹下邊,葉清看著高高的棗樹,一臉鬱悶。“棗花姐我們忘記帶梯子了。”
棗花捂嘴偷笑,“清丫你是不是傻了,鐵頭哥會爬樹,山裏的孩子都會爬樹。”
葉清拍了一下腦袋,都忘了舅舅一家是在山裏長大的,比她厲害多了。
鐵頭拿下背著的背簍,噌噌噌就爬上了三米多高的樹。騎坐在一根粗壯的枝幹上,往下扔著紅紅的棗子。
葉清在底下撿的歡快,表哥摘得都是熟了的棗子。葉清撿了一顆,在身上擦了擦,咬一口,甜甜的。
“棗花姐,這個棗子和你一樣甜。”
棗花杏眼一瞪,“好呀,你個清丫,還會取笑我了,看我不打死你。”
兩人鬧成一團,鐵頭在上麵看著兩個妹妹活潑的樣子,也不阻攔,依然盡職盡責的往下扔棗。
兩人鬧了一會,接著把棗撿起來。
鐵頭看著差不多了,從樹上滑下來,幫著撿棗子,三人一人一背簍,下山了。
三人路過村頭,看著一群人在那聊天。
“三爺爺你們聊天呢。”葉清先打招呼。
“聊天呢,大家正愁著呢,今年紅薯大豐收,家裏都沒地放了。”三爺爺嘴裏看是抱怨,心裏實則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