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變酸為寶
穿越逃荒後,我有良田千頃 作者:糖糖裏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葉辰銘知道山楂酸,前幾天他剛在店裏嚐過。看著大哥吃的香甜,還以為這邊陽光好,果子熟了,由酸變甜。
林文軒也是這個意思,但他不好意思說,隻能用譴責的目光看著葉大郎。
葉大郎高興了,“這叫有福同享,好事哥哥想著你們。”
葉清沒有想到哥哥還有這一麵,剛才看他的樣子,是一點也沒看出來。為了騙大家,竟然能忍這麽久。
“清丫這個太酸了,我們還摘嗎。”
“摘,回去做糖葫蘆,還能做糕點。二哥,你會做山楂糕嗎。”葉清歪頭看向葉辰銘。
葉辰銘臉有點紅,“妹妹,師傅沒教過,也沒見他做過。”
葉清不在意,“那我們回去自己做,萬一做出來了呢。”
大家歡喜起來,圍著樹手腳麻利的摘著。
幾人把葉大郎的背簍裝滿,又把葉辰銘的背簍裝滿,才停了下來。
接著背上背簍,在山林裏,找著其他吃食。
“快來看,這個全是毛的硬疙瘩,像不像猴子的腦袋。”葉辰景在旁邊指著發現的果實,喊哥哥妹妹來看。
說完還扯開一點皮,用牙齒啃了一點點,剛進嘴臉就擠成一團。
“不好吃,又苦又澀。”
葉清湊上去看了看,是獼猴桃,還沒熟就讓五哥啃了,可不是不好吃。
“走了清丫,這個拿回去,兔子都不吃。”葉辰景揮著手喊大家繼續走。
“哥,再等等,我們帶點回去,有可能熟了就好吃。”葉清不好說自己知道熟了很甜。
葉大郎聽著有道理,把一個背簍裝滿,讓葉辰景背著。
林文軒也摘了半籃子,回去捂捂再吃,要是不好吃,就扔掉它,不是花錢買的,也不心疼。
三人又走了一段,眼尖的葉清看到一片拐棗。
葉辰景三步並做兩步,走了過去。這個他吃過,是甜的。
也不多話,摘了就往葉清的背簍裏放。
林文軒籃子滿了,幫著葉家兄妹摘,背簍裝了一半,就停下了。
拐棗放不住,拿回去太多,沒幾天就會爛掉。
葉大郎看了一眼天色,催著大家往回走。天黑之前,要走出去。等黑了,在山裏容易迷失方向。
葉清山裏來的多,路很熟。帶著大家換了個方向,往外走。
路上路過板栗樹,又撿了半筐。
“清丫妹妹,你提著籃子,我背著背簍,這個背簍太沉了。”林文軒主動背起背簍。
葉清看著林文軒比自己高出好多,也沒在搶著背,拎起籃子走在前麵帶路。
順著山路下山,到家太陽剛落山,時間算的剛剛好。
林文軒沒回家,林大夫已經被葉老大請回家,晚上一起吃飯。
林大夫先給葉老漢和李氏把了個脈,身體養的都不錯,又交代了幾句平時要注意的事,才坐到院子裏聊天。
等幾個孩子進來,院子裏熱鬧起來。林大夫湊到背簍前,看了一眼。
“你們今天收獲不少,山楂獼猴桃拐棗,平時多吃點,對身體好。”
葉辰景驚喜的問出來,“林爺爺你認識這個毛絨絨的硬塊,又苦又澀,不好吃。”
林大夫哈哈大笑,“獼猴桃止暴渴,解煩熱,具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利濕驅風的功效。”
大家用崇拜的眼神看著林大夫,沒想到他懂得這麽多。
“你們留著吃吧,等放軟了,就不會苦澀。”
葉大郎拿出來一部分,其它他的拿到倒座放好,家裏最近從山上撿的吃的,都是放這。
葉清在反思自己,還以為在這裏隻有自己認識,沒想到這裏的人也是見多識廣。
以後要小心一點,不能仗著自己來自千年後,就大意被人發現。
等吃完飯,天完全黑透,路上一點亮光都沒有。
葉大郎舉著火把去送爺孫兩人,還把今天在山上撿的東西,用背簍裝了一些,送給林大夫。
那個葉大郎回來,累了一天的葉家人,洗漱去睡覺。
葉清感覺剛閉眼,就被盡職的大公雞吵醒。等她揉著眼出了房門,葉辰景已經在繞著圈子背書。
葉清看慣了這個場麵,但每次看到,就多佩服一次五哥。
葉清把昨天摘的山楂拿出來洗幹淨,放在竹筐裏瀝水。
又去灶房和上麵,下午蒸饅頭。家裏人多,兩天就要蒸一次饅頭。
葉辰銘也起來了,沒有打擾葉辰景,洗漱好去做早飯。
看著葉清已經熬上的粥,簡單的切了點醃的菜,早飯就好了。
吃完飯,讀書人先去城裏。葉清拉著哥哥,研究山楂的做法。
葉清把瀝好水的山楂,用刀小心的切掉兩端,在把裏麵的核挖掉。
然後看著清理幹淨的山楂,就不知道做什麽了。
葉清把自己以前吃的山楂糕的樣子描述了一遍,葉辰銘思量了一會,想著師傅平時做其他糕點的步驟,試著做做。
先把山楂煮熟,分成兩半。一半接著煮,另一半放在一邊放涼。
葉辰銘回想著妹妹的想法,要吃軟軟的,細膩的,像涼粉一樣的外形。
他把煮的最久的那份山楂,搗碎然後放在鍋裏煮。
葉清看著山楂糊越熬越粘稠,樣子也越來越接近自己以前吃過的樣子,覺得這次一定能成功。
“哥加點糖,你們不是說太酸了嗎。”
葉辰銘從調料櫃裏拿出糖,看了一眼李氏,迅速往鍋裏倒了一些。
倒完葉清眼疾手快的接過來,放回調料櫃。
回頭看了一眼李氏,還在縫衣服,沒注意到他們,兩人相視一笑,接著研究吃的。
等熬的差不多了,盛到一個大碗裏,先放到一邊涼著。
“清丫,剩下的你打算怎麽吃。”
葉清想了一下,腦子裏浮現出昨天晚上夢到的蘿卜餡餅,有了想法。
“哥哥,能不能山楂做餡,再放點其他好吃的,烙餅吃。”
葉辰銘有點難住了,他沒做過這種餡。
葉清提醒道,“就像城裏賣的包子,裏麵多放幾種東西,就好吃了。”
葉辰銘覺得有道理,在灶房裏翻找起來,看到家裏收的花生,拿出來一點。又看見芝麻,也拿出來一些。
林文軒也是這個意思,但他不好意思說,隻能用譴責的目光看著葉大郎。
葉大郎高興了,“這叫有福同享,好事哥哥想著你們。”
葉清沒有想到哥哥還有這一麵,剛才看他的樣子,是一點也沒看出來。為了騙大家,竟然能忍這麽久。
“清丫這個太酸了,我們還摘嗎。”
“摘,回去做糖葫蘆,還能做糕點。二哥,你會做山楂糕嗎。”葉清歪頭看向葉辰銘。
葉辰銘臉有點紅,“妹妹,師傅沒教過,也沒見他做過。”
葉清不在意,“那我們回去自己做,萬一做出來了呢。”
大家歡喜起來,圍著樹手腳麻利的摘著。
幾人把葉大郎的背簍裝滿,又把葉辰銘的背簍裝滿,才停了下來。
接著背上背簍,在山林裏,找著其他吃食。
“快來看,這個全是毛的硬疙瘩,像不像猴子的腦袋。”葉辰景在旁邊指著發現的果實,喊哥哥妹妹來看。
說完還扯開一點皮,用牙齒啃了一點點,剛進嘴臉就擠成一團。
“不好吃,又苦又澀。”
葉清湊上去看了看,是獼猴桃,還沒熟就讓五哥啃了,可不是不好吃。
“走了清丫,這個拿回去,兔子都不吃。”葉辰景揮著手喊大家繼續走。
“哥,再等等,我們帶點回去,有可能熟了就好吃。”葉清不好說自己知道熟了很甜。
葉大郎聽著有道理,把一個背簍裝滿,讓葉辰景背著。
林文軒也摘了半籃子,回去捂捂再吃,要是不好吃,就扔掉它,不是花錢買的,也不心疼。
三人又走了一段,眼尖的葉清看到一片拐棗。
葉辰景三步並做兩步,走了過去。這個他吃過,是甜的。
也不多話,摘了就往葉清的背簍裏放。
林文軒籃子滿了,幫著葉家兄妹摘,背簍裝了一半,就停下了。
拐棗放不住,拿回去太多,沒幾天就會爛掉。
葉大郎看了一眼天色,催著大家往回走。天黑之前,要走出去。等黑了,在山裏容易迷失方向。
葉清山裏來的多,路很熟。帶著大家換了個方向,往外走。
路上路過板栗樹,又撿了半筐。
“清丫妹妹,你提著籃子,我背著背簍,這個背簍太沉了。”林文軒主動背起背簍。
葉清看著林文軒比自己高出好多,也沒在搶著背,拎起籃子走在前麵帶路。
順著山路下山,到家太陽剛落山,時間算的剛剛好。
林文軒沒回家,林大夫已經被葉老大請回家,晚上一起吃飯。
林大夫先給葉老漢和李氏把了個脈,身體養的都不錯,又交代了幾句平時要注意的事,才坐到院子裏聊天。
等幾個孩子進來,院子裏熱鬧起來。林大夫湊到背簍前,看了一眼。
“你們今天收獲不少,山楂獼猴桃拐棗,平時多吃點,對身體好。”
葉辰景驚喜的問出來,“林爺爺你認識這個毛絨絨的硬塊,又苦又澀,不好吃。”
林大夫哈哈大笑,“獼猴桃止暴渴,解煩熱,具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利濕驅風的功效。”
大家用崇拜的眼神看著林大夫,沒想到他懂得這麽多。
“你們留著吃吧,等放軟了,就不會苦澀。”
葉大郎拿出來一部分,其它他的拿到倒座放好,家裏最近從山上撿的吃的,都是放這。
葉清在反思自己,還以為在這裏隻有自己認識,沒想到這裏的人也是見多識廣。
以後要小心一點,不能仗著自己來自千年後,就大意被人發現。
等吃完飯,天完全黑透,路上一點亮光都沒有。
葉大郎舉著火把去送爺孫兩人,還把今天在山上撿的東西,用背簍裝了一些,送給林大夫。
那個葉大郎回來,累了一天的葉家人,洗漱去睡覺。
葉清感覺剛閉眼,就被盡職的大公雞吵醒。等她揉著眼出了房門,葉辰景已經在繞著圈子背書。
葉清看慣了這個場麵,但每次看到,就多佩服一次五哥。
葉清把昨天摘的山楂拿出來洗幹淨,放在竹筐裏瀝水。
又去灶房和上麵,下午蒸饅頭。家裏人多,兩天就要蒸一次饅頭。
葉辰銘也起來了,沒有打擾葉辰景,洗漱好去做早飯。
看著葉清已經熬上的粥,簡單的切了點醃的菜,早飯就好了。
吃完飯,讀書人先去城裏。葉清拉著哥哥,研究山楂的做法。
葉清把瀝好水的山楂,用刀小心的切掉兩端,在把裏麵的核挖掉。
然後看著清理幹淨的山楂,就不知道做什麽了。
葉清把自己以前吃的山楂糕的樣子描述了一遍,葉辰銘思量了一會,想著師傅平時做其他糕點的步驟,試著做做。
先把山楂煮熟,分成兩半。一半接著煮,另一半放在一邊放涼。
葉辰銘回想著妹妹的想法,要吃軟軟的,細膩的,像涼粉一樣的外形。
他把煮的最久的那份山楂,搗碎然後放在鍋裏煮。
葉清看著山楂糊越熬越粘稠,樣子也越來越接近自己以前吃過的樣子,覺得這次一定能成功。
“哥加點糖,你們不是說太酸了嗎。”
葉辰銘從調料櫃裏拿出糖,看了一眼李氏,迅速往鍋裏倒了一些。
倒完葉清眼疾手快的接過來,放回調料櫃。
回頭看了一眼李氏,還在縫衣服,沒注意到他們,兩人相視一笑,接著研究吃的。
等熬的差不多了,盛到一個大碗裏,先放到一邊涼著。
“清丫,剩下的你打算怎麽吃。”
葉清想了一下,腦子裏浮現出昨天晚上夢到的蘿卜餡餅,有了想法。
“哥哥,能不能山楂做餡,再放點其他好吃的,烙餅吃。”
葉辰銘有點難住了,他沒做過這種餡。
葉清提醒道,“就像城裏賣的包子,裏麵多放幾種東西,就好吃了。”
葉辰銘覺得有道理,在灶房裏翻找起來,看到家裏收的花生,拿出來一點。又看見芝麻,也拿出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