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鍋子
穿越逃荒後,我有良田千頃 作者:糖糖裏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年夜飯,葉清把準備好的鍋放在桌子上,還有定製的爐子,裏麵放上燒紅的炭。
葉大郎幾人看的新奇,又見葉清把煮好的排骨湯倒到鍋裏。
裏麵放上各種調料,又把家裏準備的羊肉和豬肉拿了過來。
葉二郎幫著片成薄片,全部碼在盤子裏。
家裏人多,準備的肉也多,羊肉就準備了三四盤。
豬肉是家裏養的,李氏喂的大肥豬,留了半頭,留著家裏吃。
還有山上采的各種蘑菇,下午就拿出來,用水泡著。
葉秋送過來的豆腐,豆皮,全部切好,放在盤子裏備用。
還有一些酸菜,拿過來,放在一邊備用。
周氏過年自己做的肉丸子,和魚丸子,全部放在一起。
還有大白菜,葉清挑了一些白菜心,洗好放桌上。
其他人看著葉清忙活,想幫忙卻不知道從哪裏下手。
葉清又調了一鍋辣鍋,等湯燒開後,往裏麵放肉。
葉清抬頭看了一眼家裏人,全部站在桌子旁。
葉清讓葉二郎幫著大家調幾個蘸碟,他學過廚藝,調出來的口味,很適合大家。
家裏人圍坐在一起,葉清先給他們示範了吃火鍋的流程。
李氏婆媳幾人,一看就明白了,試著放了幾樣東西。
葉老漢不用動手,幾個孫子把熟的肉,夾過來給他。
一家人吃的熱火朝天,鍋下麵還有炭,吃了一個多時辰,都不涼。
以前吃年夜飯的時候,一道菜都要熱好幾回。
“清丫,你這個方法好,冬天就適合吃鍋子。”葉大郎誇著妹妹。
葉二郎也是這個想法,“我最喜歡辣鍋,吃進去整個人又辣又舒服。”
葉辰景不甘示弱,加入誇葉清的隊伍。
葉清也是聽買他們花椒的張宣說的,才想起火鍋這事。
城裏的鐵匠鋪,剛開始不會做這個特殊的鍋。
葉清給了三倍的價錢,又把樣子詳細的描述出來。
鐵匠試了好幾種辦法,才做出來兩個,全讓葉清買了回來。
平安在旁邊搖籃裏玩,沒人陪他,自己也玩的開心。
葉老漢看著兒孫都在身邊,沒有喝酒,都覺得醉了。
等到家裏人吃飽喝足,把剩的菜放到灶房裏。
燒的魚每人動了兩筷子,魚就要剩了,象征著年年有餘。
今年家裏過年多了平安,胖乎乎的小人很惹人喜歡。
隻是小孩子太小了,吃飽喝足後,睡著了。
衛欣也不把他抱回屋,放在火盆旁的搖籃裏。
搖籃裏鋪著厚厚的褥子,上麵還蓋著小被子,一點都不冷。
家裏人要守歲,一家人聊著一年的變化,還有明年的打算。
他們沒有刻意減小聲音,平安隻在剛睡著的時候。
不耐煩的動了動,後邊就適應了環境,睡得香甜。
過了子夜,放了鞭炮,家裏人才回屋睡下。
葉清躺在床上,盤點一年的收獲,她手裏現在有了幾個作坊,生意都不錯。
幾個作坊生意走上了正軌,等過完年,找鐵頭哥問問他這次出去的收獲。
等騰出手來,看看能不能再開一個作坊。
想著想著就睡了過去,天還沒亮,就被叫起來吃餃子迎財神。
吃完餃子天也涼了,葉大郎和衛欣抱著平安,後麵跟著弟妹,一起去外公家拜年。
“小平安來,快讓我抱抱。”
外婆坐在椅子上,接過小胖娃,嘴裏逗著他。
平安剛睡醒,很給麵子,一逗就樂。
葉清趴在旁邊一起逗小侄子,一家人看著樂嗬。
說了會話,舅舅給了紅包,帶著幾個表哥表姐,去了自己家。
回去等等其他幾個兄弟,去村裏拜年。
還沒出門,林佑帶著三個兒子,來葉老大家拜年。
李氏看著三個小子,很精神,看著就稀罕。
“清丫,給你幾個哥哥拿吃的。”
葉清端起瓜子盤,一人抓了一大把,分給他們。
林佑也是個健談的,和葉老漢葉老大一起說著路上的事情,聊的很投機。
葉大郎兄弟幾個也很喜歡林文誌,這麽年輕,醫術就這麽好。
人還很謙和,兩人約好了,開春一起買樹苗,補種林地。
林佑昨天才知道,家裏不僅蓋了房子,還買了地。
沒想到他爹這麽厲害,短短幾年的時間,置辦下這麽大一份家業。
他們父子三人,這幾年才攢了十兩銀子。
仔細聽林大夫說了過程,幸虧有靠山村幫襯,否則現在別說地,房子也要現蓋。
說了會話,林家父子繼續去其他人家拜年,村裏人家都要走一趟。
他是個知道感恩的,村裏幫助這麽多,就要有個感恩的態度。
現在村裏都在說林佑一家是有福之人,一來村裏就傳出喜訊。
新年很快過去了,幾個讀書人全部在苦讀,今年的鄉試,幾個沒考上童生的人都要去試試。
家裏人都在後院活動,盡量不打擾葉辰景讀書。
葉二郎年初六就回了城裏,他的糕點鋪子要開業。
葉二郎借家裏的錢都還上了,下一步就是攢錢盤個鋪子。
月月交租金,也是一筆很大的開支。
葉辰聰的親事也定了,沈氏總算了一樁心事。
過年期間太忙了,葉清沒來得及和鐵頭細聊。
他們是在過年前一天回來的,還帶回來很多貨物,等賣出去,又能賺一筆。
“鐵頭哥,你們出去遇見養蠶的人家了嗎。”
“遇到了,還見了她們的織布機。他們那邊靠織布賺錢,婦人在家一天到晚的織布,一匹布要織半個月,一個月能賺一兩銀子。”
葉清聽得心動,“有願意過來的嗎。”
鐵頭有些不敢看葉清,“沒有,她們很少有願意離開家的。而且我們村子桑樹少,養不了多少蠶。”
葉清聽了覺得有道理,現在村裏不適合做這個,先種點桑樹,以後有機會再看。
鐵頭沒能閑幾天,蚊香作坊要開了。
去年把材料都準備好了,曬幹放在倉庫裏,今年早點開始準備,夏天之前把貨鋪出去。
葉大郎一心撲在實驗田,去年畝產多了兩百斤,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今年家裏的地都種了新品種,他的實驗田裏,更是選了品質最好的種子。
葉大郎幾人看的新奇,又見葉清把煮好的排骨湯倒到鍋裏。
裏麵放上各種調料,又把家裏準備的羊肉和豬肉拿了過來。
葉二郎幫著片成薄片,全部碼在盤子裏。
家裏人多,準備的肉也多,羊肉就準備了三四盤。
豬肉是家裏養的,李氏喂的大肥豬,留了半頭,留著家裏吃。
還有山上采的各種蘑菇,下午就拿出來,用水泡著。
葉秋送過來的豆腐,豆皮,全部切好,放在盤子裏備用。
還有一些酸菜,拿過來,放在一邊備用。
周氏過年自己做的肉丸子,和魚丸子,全部放在一起。
還有大白菜,葉清挑了一些白菜心,洗好放桌上。
其他人看著葉清忙活,想幫忙卻不知道從哪裏下手。
葉清又調了一鍋辣鍋,等湯燒開後,往裏麵放肉。
葉清抬頭看了一眼家裏人,全部站在桌子旁。
葉清讓葉二郎幫著大家調幾個蘸碟,他學過廚藝,調出來的口味,很適合大家。
家裏人圍坐在一起,葉清先給他們示範了吃火鍋的流程。
李氏婆媳幾人,一看就明白了,試著放了幾樣東西。
葉老漢不用動手,幾個孫子把熟的肉,夾過來給他。
一家人吃的熱火朝天,鍋下麵還有炭,吃了一個多時辰,都不涼。
以前吃年夜飯的時候,一道菜都要熱好幾回。
“清丫,你這個方法好,冬天就適合吃鍋子。”葉大郎誇著妹妹。
葉二郎也是這個想法,“我最喜歡辣鍋,吃進去整個人又辣又舒服。”
葉辰景不甘示弱,加入誇葉清的隊伍。
葉清也是聽買他們花椒的張宣說的,才想起火鍋這事。
城裏的鐵匠鋪,剛開始不會做這個特殊的鍋。
葉清給了三倍的價錢,又把樣子詳細的描述出來。
鐵匠試了好幾種辦法,才做出來兩個,全讓葉清買了回來。
平安在旁邊搖籃裏玩,沒人陪他,自己也玩的開心。
葉老漢看著兒孫都在身邊,沒有喝酒,都覺得醉了。
等到家裏人吃飽喝足,把剩的菜放到灶房裏。
燒的魚每人動了兩筷子,魚就要剩了,象征著年年有餘。
今年家裏過年多了平安,胖乎乎的小人很惹人喜歡。
隻是小孩子太小了,吃飽喝足後,睡著了。
衛欣也不把他抱回屋,放在火盆旁的搖籃裏。
搖籃裏鋪著厚厚的褥子,上麵還蓋著小被子,一點都不冷。
家裏人要守歲,一家人聊著一年的變化,還有明年的打算。
他們沒有刻意減小聲音,平安隻在剛睡著的時候。
不耐煩的動了動,後邊就適應了環境,睡得香甜。
過了子夜,放了鞭炮,家裏人才回屋睡下。
葉清躺在床上,盤點一年的收獲,她手裏現在有了幾個作坊,生意都不錯。
幾個作坊生意走上了正軌,等過完年,找鐵頭哥問問他這次出去的收獲。
等騰出手來,看看能不能再開一個作坊。
想著想著就睡了過去,天還沒亮,就被叫起來吃餃子迎財神。
吃完餃子天也涼了,葉大郎和衛欣抱著平安,後麵跟著弟妹,一起去外公家拜年。
“小平安來,快讓我抱抱。”
外婆坐在椅子上,接過小胖娃,嘴裏逗著他。
平安剛睡醒,很給麵子,一逗就樂。
葉清趴在旁邊一起逗小侄子,一家人看著樂嗬。
說了會話,舅舅給了紅包,帶著幾個表哥表姐,去了自己家。
回去等等其他幾個兄弟,去村裏拜年。
還沒出門,林佑帶著三個兒子,來葉老大家拜年。
李氏看著三個小子,很精神,看著就稀罕。
“清丫,給你幾個哥哥拿吃的。”
葉清端起瓜子盤,一人抓了一大把,分給他們。
林佑也是個健談的,和葉老漢葉老大一起說著路上的事情,聊的很投機。
葉大郎兄弟幾個也很喜歡林文誌,這麽年輕,醫術就這麽好。
人還很謙和,兩人約好了,開春一起買樹苗,補種林地。
林佑昨天才知道,家裏不僅蓋了房子,還買了地。
沒想到他爹這麽厲害,短短幾年的時間,置辦下這麽大一份家業。
他們父子三人,這幾年才攢了十兩銀子。
仔細聽林大夫說了過程,幸虧有靠山村幫襯,否則現在別說地,房子也要現蓋。
說了會話,林家父子繼續去其他人家拜年,村裏人家都要走一趟。
他是個知道感恩的,村裏幫助這麽多,就要有個感恩的態度。
現在村裏都在說林佑一家是有福之人,一來村裏就傳出喜訊。
新年很快過去了,幾個讀書人全部在苦讀,今年的鄉試,幾個沒考上童生的人都要去試試。
家裏人都在後院活動,盡量不打擾葉辰景讀書。
葉二郎年初六就回了城裏,他的糕點鋪子要開業。
葉二郎借家裏的錢都還上了,下一步就是攢錢盤個鋪子。
月月交租金,也是一筆很大的開支。
葉辰聰的親事也定了,沈氏總算了一樁心事。
過年期間太忙了,葉清沒來得及和鐵頭細聊。
他們是在過年前一天回來的,還帶回來很多貨物,等賣出去,又能賺一筆。
“鐵頭哥,你們出去遇見養蠶的人家了嗎。”
“遇到了,還見了她們的織布機。他們那邊靠織布賺錢,婦人在家一天到晚的織布,一匹布要織半個月,一個月能賺一兩銀子。”
葉清聽得心動,“有願意過來的嗎。”
鐵頭有些不敢看葉清,“沒有,她們很少有願意離開家的。而且我們村子桑樹少,養不了多少蠶。”
葉清聽了覺得有道理,現在村裏不適合做這個,先種點桑樹,以後有機會再看。
鐵頭沒能閑幾天,蚊香作坊要開了。
去年把材料都準備好了,曬幹放在倉庫裏,今年早點開始準備,夏天之前把貨鋪出去。
葉大郎一心撲在實驗田,去年畝產多了兩百斤,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今年家裏的地都種了新品種,他的實驗田裏,更是選了品質最好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