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如晉王妃所說,楊堅攜臣民一路從大興到了洛州,便安頓了下來。
即便到了洛陽城,楊堅也沒有放下心來,稍稍休整了幾日,便四處下令開倉放糧,賑濟災民。
由於大量的災民湧入洛州等地,致使當地的糧價節節攀升,災民又繼續自行向著齊州而去。
晉王私下裏也關注了一下當地的糧價,確實是要比肖元元賣給他的要貴上不少,才知道肖元元當初所說的良心價,其言不虛。
可即便如此,肖元元仍是賺了兩倍之數。
有著官倉放糧,糧價慢慢穩定下來,直到十月二十,雖然價格比往年高出不少,但已經不再往上一直瘋漲了。
楊堅近日裏也不清閑,除了要處理從京中快馬送來的急報,一有時間便去洛陽城牆之上巡視,又帶著陳叔寶去爬北邙山。晉王雖也日日跟著,倒是與楊堅說話不多,反不如陳叔寶在楊堅跟有受重視。
陳叔寶跟著東奔西跑,雖然疲累不堪,但是毫無怨言。日常宴飲之時也陪在一側,還寫詩祝禱,使得楊堅十分受用。
十月二十三,楊堅下詔,由於北齊、梁、陳三國帝室的宗廟祭祀廢絕,所以便命令原北齊高平王高仁英、原後梁國君蕭琮、原陳後主陳叔寶三人分別按時負責祭祀前朝帝王的宗廟。
而祭祀時所需要的器物,皆由朝廷有關部門主管官吏供給。
這三國故土如今都歸於隋朝,楊堅身為一個勝利者,還不忘給失敗者立墓碑,此舉一出,天下皆驚,皆謂之為聖人之舉。
這幾日來,楊堅心情很好,直到收到一封京中的奏書,頓時勃然大怒,一氣之下將那奏書扔在了地上。
“無知小兒,他懂些什麽?”
晉王拾起那封奏書,也不敢細看,隻留心了一下署名,是太子楊勇送來的奏書:“父皇息怒,不知出了何事?”
楊堅指著那奏書道:“你自己看!”
得了楊堅的允準,晉王連忙打看細細看了一遍,心底裏不由得發出一陣嗤笑,皇兄啊皇兄,你是不是當太子太久了,久到以為自己可以永遠當下去,連父皇都不放在眼裏了。
晉王抬頭,臉上帶著一絲憂色,道:“太子要為盧賁求情?”
盧賁,原是跟隨楊堅一起反周建隋的功臣,有從龍之功。
因早年在朝上與高熲蘇威政見不和,多發爭執。後又卷入圖謀廢太子之事,而被楊堅免職罷官。
後來楊堅念及舊情,便又複用,放任盧賁到外地做官,避開朝堂,如今正是齊州刺史。
今番楊堅來到洛州,這盧賁便從齊州趕來伴駕,誰知不過幾日,便有人參奏盧賁。
奏報說災民湧入齊州之地,盧賁下令,不準官員開義倉放糧,致使齊州糧價暴漲。
盧賁為謀私利,趁著糧價暴漲自己賣糧,卻禁止其他的糧商賣糧。
一時間民怨沸騰,從而盧賁被其他官員告發,奏到了禦前。
楊堅大怒,再次將盧賁免官在家。
沒有將盧賁直接處死,一來是因為盧賁出自範陽盧氏,朝廷對士家大族多有顧及。二來也是念著往日的舊情,才沒有下殺手,可謂仁至義盡。
可即便如此,太子竟然還要為盧賁求情,無怪乎楊堅會這麽生氣。
楊堅聽到晉王問起,便哼了一聲,沒有理會。
晉王將手上的奏書合上,複又放在楊堅手邊,勸道:“盧賁早年間為太子左庶子,二人交情自不必說,為他求情也應該的。”
楊堅掃了晉王一眼,盧賁第一次被免官,是因為有人奏報盧賁與晉王勾連,圖謀廢掉太子。
照道理來講,盧賁應與晉王相親,與太子有仇。
可是如今盧賁第二次被免官,晉王不發一言,反而太子為他求情,細想之下,十分可怖。
楊堅道:“太子奏報上說,盧賁有佐命之功,雖然言行輕慢,亦不可棄之不用!
太子當朕是什麽?他當朕是個心胸狹隘、容不得半點輕慢的昏君麽?”
一旁的蘇威的勸道:“陛下,太子之言也有道理,當年漢光武欲全功臣,皆以列侯之位奉他們入朝。陛下乃是仁愛之君,也用此法來安頓他們吧!”
楊堅瞪了蘇威一眼,道:“功臣?你說的是劉昉、還是鄭譯?朕能登得大位,若要論功,有幾人能勝於他們兩個?
朕從沒有薄待他們,可他們做了什麽?一個謀反在前,認罪伏誅。一個貪贓枉法,被貶出了京去,死於任上。
他們這些人,皆懷不滿之誌,用之則不遜,然至生怨。你道朕薄待功臣,然朕棄用之,使其方有生路可行。”
晉王點了點頭,道:“父皇說的有理,若不將那盧賁罷官在家,還要他繼續為禍一方的話,終始有一日,他能犯下必死的罪過來!”
蘇威聽罷,雖然也覺得太子為盧賁求請實屬不妥,但是既然太子已經將奏書發了過來,他總要為太子說上幾句話才好。
至此,蘇威已經知道盧賁的事沒什麽好轉圜的,於是便告了一聲有事,就退下了。
晉王看了看楊堅,試探道:“其實盧賁——按罪當死的,太子說的也有道理,那盧賁身後的範陽盧氏,實在不能得罪。”
楊堅看向晉王,道:“晉王何意?”
晉王回道:“他們範陽盧氏身處涿郡,此山東之地,一馬平川、沃野千裏,是有名的膏腴之地,而他們盧氏乃是山東之地有名的望族,世代在此耕讀,天下聞名。”(此山東不是現在的山東省)
楊堅哼了一聲,心道:這誰不知道?
“卻是如此!”楊堅敷衍地應了一聲。
晉王頓了一下,道:“兒臣讀史,史公筆記有言:昔年,漢高祖(劉邦)暮年,以為太子仁弱,欲廢去太子劉盈,而欲立戚姬之子劉如意為太子。
當時朝堂之上,為了此事諸多大臣以死相諫,都不能改了漢高祖的心意。
後來,呂後請了‘商山四皓’介入,至此之後,漢高祖便不再提換太子之事。隻道:‘此子羽翼已成,再難撥除!’”
即便到了洛陽城,楊堅也沒有放下心來,稍稍休整了幾日,便四處下令開倉放糧,賑濟災民。
由於大量的災民湧入洛州等地,致使當地的糧價節節攀升,災民又繼續自行向著齊州而去。
晉王私下裏也關注了一下當地的糧價,確實是要比肖元元賣給他的要貴上不少,才知道肖元元當初所說的良心價,其言不虛。
可即便如此,肖元元仍是賺了兩倍之數。
有著官倉放糧,糧價慢慢穩定下來,直到十月二十,雖然價格比往年高出不少,但已經不再往上一直瘋漲了。
楊堅近日裏也不清閑,除了要處理從京中快馬送來的急報,一有時間便去洛陽城牆之上巡視,又帶著陳叔寶去爬北邙山。晉王雖也日日跟著,倒是與楊堅說話不多,反不如陳叔寶在楊堅跟有受重視。
陳叔寶跟著東奔西跑,雖然疲累不堪,但是毫無怨言。日常宴飲之時也陪在一側,還寫詩祝禱,使得楊堅十分受用。
十月二十三,楊堅下詔,由於北齊、梁、陳三國帝室的宗廟祭祀廢絕,所以便命令原北齊高平王高仁英、原後梁國君蕭琮、原陳後主陳叔寶三人分別按時負責祭祀前朝帝王的宗廟。
而祭祀時所需要的器物,皆由朝廷有關部門主管官吏供給。
這三國故土如今都歸於隋朝,楊堅身為一個勝利者,還不忘給失敗者立墓碑,此舉一出,天下皆驚,皆謂之為聖人之舉。
這幾日來,楊堅心情很好,直到收到一封京中的奏書,頓時勃然大怒,一氣之下將那奏書扔在了地上。
“無知小兒,他懂些什麽?”
晉王拾起那封奏書,也不敢細看,隻留心了一下署名,是太子楊勇送來的奏書:“父皇息怒,不知出了何事?”
楊堅指著那奏書道:“你自己看!”
得了楊堅的允準,晉王連忙打看細細看了一遍,心底裏不由得發出一陣嗤笑,皇兄啊皇兄,你是不是當太子太久了,久到以為自己可以永遠當下去,連父皇都不放在眼裏了。
晉王抬頭,臉上帶著一絲憂色,道:“太子要為盧賁求情?”
盧賁,原是跟隨楊堅一起反周建隋的功臣,有從龍之功。
因早年在朝上與高熲蘇威政見不和,多發爭執。後又卷入圖謀廢太子之事,而被楊堅免職罷官。
後來楊堅念及舊情,便又複用,放任盧賁到外地做官,避開朝堂,如今正是齊州刺史。
今番楊堅來到洛州,這盧賁便從齊州趕來伴駕,誰知不過幾日,便有人參奏盧賁。
奏報說災民湧入齊州之地,盧賁下令,不準官員開義倉放糧,致使齊州糧價暴漲。
盧賁為謀私利,趁著糧價暴漲自己賣糧,卻禁止其他的糧商賣糧。
一時間民怨沸騰,從而盧賁被其他官員告發,奏到了禦前。
楊堅大怒,再次將盧賁免官在家。
沒有將盧賁直接處死,一來是因為盧賁出自範陽盧氏,朝廷對士家大族多有顧及。二來也是念著往日的舊情,才沒有下殺手,可謂仁至義盡。
可即便如此,太子竟然還要為盧賁求情,無怪乎楊堅會這麽生氣。
楊堅聽到晉王問起,便哼了一聲,沒有理會。
晉王將手上的奏書合上,複又放在楊堅手邊,勸道:“盧賁早年間為太子左庶子,二人交情自不必說,為他求情也應該的。”
楊堅掃了晉王一眼,盧賁第一次被免官,是因為有人奏報盧賁與晉王勾連,圖謀廢掉太子。
照道理來講,盧賁應與晉王相親,與太子有仇。
可是如今盧賁第二次被免官,晉王不發一言,反而太子為他求情,細想之下,十分可怖。
楊堅道:“太子奏報上說,盧賁有佐命之功,雖然言行輕慢,亦不可棄之不用!
太子當朕是什麽?他當朕是個心胸狹隘、容不得半點輕慢的昏君麽?”
一旁的蘇威的勸道:“陛下,太子之言也有道理,當年漢光武欲全功臣,皆以列侯之位奉他們入朝。陛下乃是仁愛之君,也用此法來安頓他們吧!”
楊堅瞪了蘇威一眼,道:“功臣?你說的是劉昉、還是鄭譯?朕能登得大位,若要論功,有幾人能勝於他們兩個?
朕從沒有薄待他們,可他們做了什麽?一個謀反在前,認罪伏誅。一個貪贓枉法,被貶出了京去,死於任上。
他們這些人,皆懷不滿之誌,用之則不遜,然至生怨。你道朕薄待功臣,然朕棄用之,使其方有生路可行。”
晉王點了點頭,道:“父皇說的有理,若不將那盧賁罷官在家,還要他繼續為禍一方的話,終始有一日,他能犯下必死的罪過來!”
蘇威聽罷,雖然也覺得太子為盧賁求請實屬不妥,但是既然太子已經將奏書發了過來,他總要為太子說上幾句話才好。
至此,蘇威已經知道盧賁的事沒什麽好轉圜的,於是便告了一聲有事,就退下了。
晉王看了看楊堅,試探道:“其實盧賁——按罪當死的,太子說的也有道理,那盧賁身後的範陽盧氏,實在不能得罪。”
楊堅看向晉王,道:“晉王何意?”
晉王回道:“他們範陽盧氏身處涿郡,此山東之地,一馬平川、沃野千裏,是有名的膏腴之地,而他們盧氏乃是山東之地有名的望族,世代在此耕讀,天下聞名。”(此山東不是現在的山東省)
楊堅哼了一聲,心道:這誰不知道?
“卻是如此!”楊堅敷衍地應了一聲。
晉王頓了一下,道:“兒臣讀史,史公筆記有言:昔年,漢高祖(劉邦)暮年,以為太子仁弱,欲廢去太子劉盈,而欲立戚姬之子劉如意為太子。
當時朝堂之上,為了此事諸多大臣以死相諫,都不能改了漢高祖的心意。
後來,呂後請了‘商山四皓’介入,至此之後,漢高祖便不再提換太子之事。隻道:‘此子羽翼已成,再難撥除!’”